专题复习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专题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案

专题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案

专题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案宜昌金东方初中 杨晓娟 一、教学内容分析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是体现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重要理论,是判断有关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也是使学生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此部分内容是对金属性质的灵活运用,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在中考中要求学生能力层次较高,思维性较强,再与图像结合,知识难度较大。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从理论到运用之后再判断过程,层层深入,层层突破,在理解中形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并能对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作出判断;能够根据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②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和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③能够运用金属的活动性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在问题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逐渐领悟探究和运用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并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②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全面细致的思维方法,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逐渐提高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难点: 相关题型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抢答、竞赛、练习、分析、质疑、总结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与运用。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学生活动六、板书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 属 活 动 性 由 强 逐 渐 减 弱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供的判断依据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综合应用。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其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铝、镁等金属片,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a. 让学生观察铁丝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b. 引导学生分析铁丝燃烧的原因。

3. 金属与酸的反应:a. 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

b. 引导学生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a. 让学生观察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

b. 引导学生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2. 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学生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初三金属与盐反应教案设计

初三金属与盐反应教案设计

初三金属与盐反应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初三金属与盐反应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与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描述金属与盐反应的观察现象。

3. 掌握金属与盐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锌片、铜片、铁片、铝片、镁片、盐溶液(如氯化铜溶液、氯化锌溶液等)、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滴管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金属与盐反应的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内容,了解金属与盐反应的意义和应用。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介绍金属与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解释金属与盐反应的观察现象,如气体的生成、颜色的变化等。

3. 强调金属与盐反应的离子交换过程,让学生理解反应机制。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所需实验材料。

2.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如将不同金属片分别放入盐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3.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讨论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金属与不同盐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3.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金属与盐反应的应用场景。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检查和讲解答案,澄清学生的疑惑。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更多金属与盐反应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2.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盐反应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金属与盐反应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要求。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金属与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金属与盐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片,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片在空气中氧化铁锈。

(2)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观察金属表面的变化。

3. 金属与酸的反应:(1)实验演示:锌片与稀盐酸反应氢气。

(2)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观察气体的产生。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

(2)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观察金属表面的变化。

5. 金属活动性顺序:(1)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和意义。

(2)学生实验: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组进行金属置换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金属的化学性质。

(2)拓展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常见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提取方法。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的分类及应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分类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的理解与应用。

第八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2、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那锌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有什么规律?
1、对比实验:
实验
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
锌粒浸入
硫酸铜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硝酸银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硫酸锌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2、结论:
①分析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②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两类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课本P12页)
A. 加盐酸 B. 测密度 C. 加硝酸银溶液 D. 看颜色
6、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B. FeSO4C. HCl D. CuSO4
7、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X+ZCl2===Z+XCl2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__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 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初中化学金属与盐酸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与盐酸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与盐酸教案学科:化学年级:初中教学内容:金属与盐酸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与盐酸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2. 掌握金属与盐酸反应的产物及化学方程式;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1. 掌握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条件和过程;2. 能够正确列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1. 了解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原理;2. 能够正确解释金属与盐酸反应的产物形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锌片、盐酸、试管架、火柴等;2. 实验操作流程及实验数据记录表;3. 相关课件及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用相关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课题,并提出引导性问题:“金属与盐酸之间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让学生思考并做出预测。

二、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配备好实验器材;2. 将一小段锌片放入试管中,倒入适量盐酸,并观察观察化学反应过程;3. 记录实验过程和产物形成的情况。

三、实验数据处理1. 与学生一起整理实验数据,求出反应产物的质量差异;2.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核对,讨论产物形成的原因。

四、总结和检测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特点,并检测学生对反应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加深学生对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采用实验示范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2.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3.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2.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推导,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性质?(2)展示一些金属制品,提问:这些金属制品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A.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学生观察:铁丝燃烧时火星四溅,黑色固体。

C.结论: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

(2)金属与酸的反应A.实验演示: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

B.学生观察:铁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变浅。

C.结论:金属与酸反应金属盐和氢气。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A.实验演示: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B.学生观察:锌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C.结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盐和金属。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1)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找出金属的排列规律。

(3)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4.练习与应用A.铁与稀硫酸反应B.铜与硫酸锌反应C.铝与硫酸铜反应(2)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教师点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课后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看到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了耀眼的火花,那么这个反应中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变化后了什么?谁能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呢?”(2)讲解金属与酸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观察到铁片放入盐酸中产生了气泡,那么这些气泡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反应告诉我们金属和酸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在讲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大家看到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了红色固体,这说明了什么?金属之间能否相互置换?这背后的规律又是什么呢?”2.教学难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推导:“同学们,我们知道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呢?这就需要用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上海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常见的金属和盐(教案+习题)带答案

上海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常见的金属和盐(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六单元:常见的金属和盐 第一节:奇光异彩的金属考点一: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分类:按密度分为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 3)和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 3)。

习惯上又分为黑色金属(铁铬锰及它们的合金)和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以外所有金属)。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一定的韧性金属的共性(1)导电性 导电导热最好的是银, (2)导热性 常用铜做电线。

(3)表面有光泽──铂和金常做饰品。

(难与空气、水等反应)(4) 有延性和展性──最好的是铝。

二、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混合物)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2Mg +O 22MgO 2Mg +O 2 2MgO 注:MgO :白色固体4Al +3O 22Al 2O 3 4Al +3O 2 2Al 2O 3 注:Al 2O 3:白色固体3Fe +2 O 2 Fe 3O 4 2Cu + O 22CuO 注:CuO :黑色固体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 +酸 → 盐 + H 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 2SO 4 + Mg MgSO 4 + H 2↑ 2HCl + Mg MgCl 2+ 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3H 2SO 4 + 2Al Al 2(SO 4)3 + 3H 2↑ 6HCl + 2Al 2AlCl 3+ 3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点燃点燃点燃△1、金属材料H2SO4 +Zn ZnSO4 + H2↑2HCl +ZnZnCl2 + H2↑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H2SO4 + Fe FeSO4 + H2↑2HCl + Fe FeCl2+ H2↑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M(H2) =3、金属)Fe +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Al + 3CuSO4Al2(SO4)3 + 3Cu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Cu + 2AgNO3Cu(NO3)2 + 2Ag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n,过滤
对写溶出液过A滤和后固溶体液B的A及成固分体进B行中了成分分析和研 究溶.液A —— 固体B——
练习题1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Zn 进行了如图实验
Zn,过滤
对写溶出液过A滤和后固溶体液BA的及成固分体进B行中了成分分析和研 究溶.液A —— 固体B——
答案:
溶液A中为:ZnSO4 固体B中为:Cu、Zn
程式。
(2014.河南.23)(3分) (3)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
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X为____;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I和操作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 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Cu(NO3) 2、A1(NO3) 3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
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
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反应
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
“大”或“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2012.河南.21)(3分)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
3.活动性最弱的金属能最先被 置换出来
例题2
某化学小组将过量Zn加入AgNO3和Cu(NO3)2混 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Zn,过滤
讨论:
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分析 溶液A______固体B______.
练习题2
某化学小组将量一定量的Zn加入AgNO3和Cu(NO3) 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练习题2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Fe 进行了如图实验
Fe,过滤
写出过滤后 溶液A及固体B中成分 溶液A —— 固体B——
答案:
溶液A中为:FeSO4 、CuSO4 固体B中为:Cu、Zn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盐溶液 → 盐溶液+金属
解题关键: 1.活动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活动性弱的 金属; 2.加入金属的量,看清少量、过 量、一定量、恰好反应等关键词
专题复习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为什
么受
God
伤的 总是
Save
我!
Me!
无所 谓,
我得 意地
我无
笑,
所谓
我得
意的
笑!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主要应用:
1.用于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2.用于判断金属与酸反应 3.用于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Zn,过滤
讨论:
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分析 溶液A______固体B______.
答案:
1.加入极少量的Zn
发生: Zn+2AgNO3=Zn(NO3)2 +2Ag 溶液A中为:Zn(NO3)2 Cu(NO3)2 AgNO3 固体B中为:Ag
2.加入的Zn恰好将Ag置换出来
发生: Zn+2AgNO3=Zn(NO3)2 +2Ag 溶液A中为:Zn(NO3)2 Cu(NO3)2 固体B中为:Ag
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 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做出猜想】①只有Zn(NO3)2 ③Zn(NO3)2、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②Zn(NO3)2、AgNO3 ④Zn(NO3)2、Cu(NO3)2、AgNO3
(填标号),其理由是
(2010.河南.20)(2分) (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
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 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
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②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1•河南.16)(2分)
答案:
5.加入的Zn过量把Ag全置换出来,又把Cu 置换出来,Zn还有剩余
发生: 先 Zn+2AgNO3=Zn(NO3)2 +2Ag 后 Zn+Cu(NO3)2 = Zn(NO3)2 +Cu
溶液A中为:Zn(NO3)2 固体B中为:Ag、Cu、Zn
作业:
河南中考P64 4、5、6
考点在五年河南中考分值、考察形式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分值
2
3
4
5
3
考察形式 综合应 简答题 综合 选择题9、综合
用20 16 应用 简答题 应用
21 20
2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盐溶液 → 盐溶液+金属
例题1
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Zn 进行了如图实验
答案:
3.加入的Zn把Ag置换出来,又置换部分Cu
发生: 先 Zn+2AgNO3=Zn(NO3)2 +2Ag 后 Zn+Cu(NO3)2 = Zn(NO3)2 +Cu
溶液A中为:Zn(NO3)2 、 Cu(NO3)2 固体B中为:Ag、Cu
4.加入的Zn恰好将Cu也置换出来
先 Zn+2AgNO3=Zn(NO3)2 +2Ag 后 Zn+Cu(NO3)2 = Zn(NO3)2 +Cu 溶液A中为:Zn(NO3)2 固体B中为:Ag、Cu
A.氢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013.河南.20)(4分)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
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 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填
“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例题2
某化学小组将过量Zn加入AgNO3和Cu(NO3)2混 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Zn,过滤
讨论:
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分析 溶液A______固体B______.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盐溶液 → 盐溶液+金属
解题关键: 1.活动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活动性弱的 金属; 2.加入金属的量,看清少量、过 量、一定量、恰好反应等关键词
.[来源: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
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 有气泡产生
(2013.河南.9)(1分)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
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
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
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