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动平衡实验报告结论

动平衡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物体在旋转运动中,通过调整质量分布和位置,使物体达到动平衡的条件,从而减小旋转时的振动和噪声。

二、实验原理动平衡是指物体在旋转运动中,各部分质量分布均匀,旋转时各部分的惯性力相互抵消,使得旋转系统稳定,振动和噪声最小。

动平衡实验通过调整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使旋转系统达到动平衡。

三、实验器材1. 旋转平台2. 传感器3. 动平衡机4. 质量块5. 钩码6. 计时器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旋转平台安装好,确保其平稳旋转。

2. 在旋转平台上放置传感器,用于测量旋转时的振动和噪声。

3. 将质量块固定在旋转平台上,通过调整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使旋转系统达到动平衡。

4. 启动旋转平台,记录传感器测得的振动和噪声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4,观察不同质量分布和位置对动平衡的影响。

6. 使用动平衡机对旋转平台进行动平衡检测,验证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质量块位置 | 质量块大小 | 振动值(μm) | 噪声值(dB) ||----------|------------|------------|--------------|--------------|| 1 | A | 10g | 5 | 80 || 2 | B | 15g | 3 | 75 || 3 | C | 20g | 2 | 70 || 4 | D | 25g | 4 | 82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质量块的位置对振动和噪声有显著影响。

当质量块位于B位置时,振动和噪声均达到最小值。

- 质量块的大小对振动和噪声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质量块大小的增加,振动和噪声先减小后增大。

六、实验结论1. 在旋转平台旋转运动中,通过调整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使物体达到动平衡,从而减小振动和噪声。

2. 在本实验中,质量块位于B位置时,旋转系统的振动和噪声达到最小值。

3. 质量块的大小对动平衡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如位置显著。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5. 平衡过程
本实验装置在做动平衡实验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是用永久磁铁配重,作加重平衡实验,根据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显示值为去重值),加重时根据左、右相位角显示位置,在对应其相位180度的位置,添置相应数量的永久磁铁,使不平衡的转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在自动检测状态时,先在主面板按"停止测试"键,待自动检测进度条停止后,关停动平衡实验台转子,根据实验转子所标刻度,按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添加平衡块,其质量可等于或略小于面板显示的不平衡量,然后,启动实验装置,待转速稳定后,再按"自动测试",进行第二次动平衡检测,如此反复多次,系统提供的转子一般可以将左、右不平衡量控制中0.1克以内。在主界面中的"允许偏心量"栏中输入实验要求偏心量(一般要求大于0.05克)。当"转子平衡状态"指示灯由灰色变蓝色时,说明转子已经达到了所要求的平衡状态。
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克),校正角(度),以及实测转速(转/分)。
与此同时,给出实验过程的数据处理方法,FFT方法的处理过程,曲线的变化过程。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结构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

传动轴动平衡检验报告

传动轴动平衡检验报告

传动轴动平衡检验报告一、背景介绍传动轴是机械传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传递动力和扭矩。

传动轴一旦失去平衡,将引发严重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同时还会导致传动系统的寿命缩短和故障率增加。

因此,对传动轴的动平衡进行检验是确保机械运行平稳和安全的必要步骤。

二、检验目的本次检验旨在验证传动轴的动平衡状态,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找出可能的不平衡原因,提供改进建议。

三、检验方法四、检验步骤1.安装检测设备:使用专业的动平衡机设备,将传动轴安装在支撑架上,并连接测量系统以便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执行静态平衡:通过测量不同点的轴的重量,计算出不平衡量,并在相应位置安装各种规格的平衡块进行校正。

3.执行动态平衡:将传动轴旋转至工作速度,并测量振动和振幅。

通过比较检测数据与规定标准,判断是否存在失重区域,并记录各测试点的振动情况以供后续分析。

4.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根据检测数据和实测曲线,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撰写检验报告。

五、检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动平衡检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传动轴的静态平衡状态良好,各测点的不平衡量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2.传动轴的动态平衡状态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测点的振动超过了规定标准。

通过分析,发现失重区域主要集中在轴的其中一段,可能是由于工艺制造或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导致的。

六、改进建议根据检验结果和分析1.对于静态平衡问题,不需要额外的调整措施,可以继续使用。

2.对于动态平衡问题,建议进行精细调整。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相应位置的平衡块来达到动态平衡。

同时,还需要关注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提高精度和减小误差,防止不平衡现象的再次发生。

七、结论本次传动轴动平衡检验结果表明传动轴的静态平衡状态良好,但动态平衡存在一定问题。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实施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传动轴的动平衡状态,保障机械传动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安全性。

车轮动平衡检测实验报告

车轮动平衡检测实验报告

车轮动平衡检测实验报告
车轮动平衡检测实验报告是给出一辆汽车的车轮动平衡状态的实验报告。

车轮动平衡检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汽车的车轮是否能保持正确的动平衡,从而确保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车轮动平衡检测实验都是在底盘测试台上进行的,需要将汽车车轮放置在底盘测试台上,然后用测试台上的测量仪器进行动平衡检测。

首先,测量仪器会对车轮的自重进行测量,检测车轮的左右重量是否相等,如果不等,则进行调整,直到车轮的左右重量相等。

接着,测量仪器会对车轮的转动惯量进行测量,检测车轮的转动惯量是否相等,如果不等,则进行调整,直到车轮的转动惯量相等。

最后,测量仪器会对车轮的轮胎气压进行测量,检测车轮的轮胎气压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根据规定进行调整,直到车轮的轮胎气压正常。

当所有的检测步骤均完成后,测试仪器会自动生成一份“车轮动平衡检测实验报告”,包括轮胎气压、左右重量、转动惯量等信息,以及检测结果,以便车辆使用者了解车轮动平衡状况,以确保行驶安全。

因此,车轮动平衡检测实验报告对于汽车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汽车使用者了解汽车车轮的动
平衡状况,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轮动平衡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汽车的行驶安全。

1机床动平衡测试技术要求规范

1机床动平衡测试技术要求规范

机床动平衡测试技术规范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速/复合数控机床及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平台”课题组2012年5月1 简介动平衡技术是在转子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

提高精度或精密化,减小振动噪音是制造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各种各类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在应用中所追求的目标。

动平衡技术不但可以用于各类数控机床,而且可用于各类设备包括大型和重型设备,还可用于高档数控装置等等。

因此,完成本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对于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及其项目目标和任务来说,具有着重大作用和显著意义。

由于动平衡技术可用于各类数控机床、设备和高档数控装置。

本课题成果将可以为各类数控机床、设备和高档数控装置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这些数控机床、设备及高档数控装置的设计、制造及安装提供理论依据与保证。

动平衡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其工程意义是非常显著的,这项技术可用于各种各类的机床及装备,而且不但可应用于新机床以提高其技术含量和精度,还可应用于老机床以焕发其新春和加入现代制造行列,提高机床及装备的加工精度是此项技术的目的。

2 试验的目的(1)对于回转零部件,由于零件结构不对称、材质不均匀、加工或装配误差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质量不均衡。

根据平衡理论,我们把具有一定转速的回转件称为转子。

如果转子的质量分布对其轴线而言不均匀、不对称,即其中心主惯性轴不能与旋转轴线重合,那么旋转时就会产生不平衡离心力,它会对支承架和基础产生作用力,而且还会引起机器振动,振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不平衡量大小及支承架和基础的刚度。

如果振动严重,则会影响机器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在几乎所有的回转体零件中,平衡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它是减小转子振动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它能解决由于自由离心力造成的振动。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图 1 转子系统与力系简化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浙江大学,令狐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二、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1.实验内容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

转子系统如图1所示,转子存在原始不平衡质量,左右两个圆盘为平衡平面。

拟测试原始不平衡量及相位,并在两个平衡平面上配重,便残余不平衡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2.实验原理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重量所产生的离心惯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质量r1和r2)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为平衡基面)内的适当位置(r3平和r4平)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G3平和G4,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不平衡重量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此时,ΣP=0且ΣM=0,使该回转体达到动平衡。

三、实验装置 序号 名 称 数量 1 多盘转子系统1 2 调速器 1 3 调速电机 1 4 相位传感器 1 5 双悬臂梁水平位移传感器1 6 电子天平1 7微型计算机(安装清华大学的dynamic balance 软件)1四、实验步骤1. 虚拟仪器接线进入“刚性转子动平衡”程序,点击“设备模拟连接”图标,按图3示用鼠标左键连接虚拟测试仪器,如连线错误,用鼠标左键单击“重新连接”按钮。

确认无误后,用鼠标左键单击“连接完毕”按钮,如果出现“连接错误”的提示,则连接有错,需要按“确定”,再按“重新连接”。

如果出现“连接正确”的提示,按“确定”后,可获得与图4相同的虚拟动平衡仪应用程序界面。

2. 原始不平衡量测试(1) 将转速控制器转速b n 设定为1200r/min ,启动转子2至3分钟使转速保持稳定。

(2) 点击“基频检测”图标,进入图4的状态下,用鼠标左键按下左上角按钮“开始”启动虚拟动平衡仪,点击“A 通道”、“B 通道”进行通道切换。

8D报告

8D报告

第一步 问题描述
1步
2步 1步
3步 2步
4步 3步
S步 4步
6步 S步
7步 6步
8步 7步
★该问题故障照片请粘贴(一厂现在没有9GFT1产品,未能拍到图片)
★该问题执行符合性标准名称与标准号:图纸 (我们公司没有对图纸受控编号 管理) ★该问题客户额外要求或期望(如果不适用请空白) :
第一步 问题描述
第一步 问题描述
1步
2步 1步
3步 2步
4步 3步
S步 4步
6步 S步
7步 6步
8步 7步
1、故障问题的描述 ★本次问题故障描述:技术要求≤1500g·cm,XX实测3件为2300g·cm、 1403g·cm、2606g·cm,动平衡过大极易引起车辆不稳定,轮胎磨损,现我司产 品动平衡超标严重,若不慎装桥使用会增大主机厂质量信誉风险。 ★本次问题发生日期:6月10日 ★在什么地方和环节出现的问题:过程控制的¢420尺寸加工工序和设备检测 环节 ★本次问题发生了多少件:2件 ★该问题本年度至今发生了多少件:反馈15件,内部报废56件 ★该问题首次发生日期:4月2日
2
3
6.14
6.14
4
工装调试频 调试2台机床,与不调试 次低 机床2台,各加工半成品 10件,比对不平衡量
6.14
6.13
第五步:实施试验 分析数据 识别根本原因, 分析数据, 第五步:实施试验/分析数据,识别根本原因, 1步 选择解决方案
1步
2步
3步
4步
S步
6步
7步
8步
重要度(全部原因按100%计) 5% 10% 20% 20% 10% 30% 5%
第三步: 第三步:采取短期行动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任务书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3. 了解动静法的工程应用。

二、 实验内容采用两平面影响系数法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三、 实验原理工作转速低于最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之称为柔性转子。

本实验采取一种刚性转子动平衡常用的方法—两平面影响系数法。

该方法可以不使用专用平衡机,只要求一般的振动测量,适合在转子工作现场进行平衡作业。

根据理论力学的动静法原理,一匀速旋转的长转子,其连续分布的离心惯性力系,可向质心C 简化为过质心的一个力R (大小和方向同力系的主向量∑=iSR )和一个力偶M (等于力系对质心C 的主矩()∑==cicmS m M )。

如果转子的质心在转轴上且转轴恰好是转子的惯性主轴,即转轴是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则力R 和力偶矩M 的值均为零。

这种情况称转子是平衡的;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转子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

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 、II (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r 1、r 2(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θ1、θ2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m 1、m 2的重块(称校正质量)。

如能使两质量m 1和m 2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m 1r 1ω2和m 2r 2ω2,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过程如下:(1)在额定的工作转速或任选的平衡转速下,检测原始不平衡引起的轴承或轴颈A 、B 在某方位的振动量11010V ψ∠=V 和22020V ψ∠=V ,其中V 10和V 20是振动位移(也可以是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ψ1和ψ2是振动信号对于转子上参考标记有关的参考脉冲的相位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