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实验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实验二: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与评估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网络传输性能评估的参数;3. 学会使用JPerf工具进行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实验环境:1. JPerf软件;2. 两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3.以太网交换机;4.网线,以连接两台计算机及交换机。
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环境连接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保证网络连接正常。
2. 安装JPerf软件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安装JPerf软件。
3. 运行JPerf服务器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打开JPerf程序,选择“Server”模式,并设置端口号。
4. 运行JPerf客户端打开另一台计算机的JPerf程序,选择“Client”模式,并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5.设置测试参数在JPerf客户端上,设置传输模式(TCP/UDP)、传输时长和数据包大小等参数,并点击“Start”按钮开始测试。
6.分析结果测试结束后,JPerf会输出传输性能测试的结果,包括带宽、丢包率、延迟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选择了TCP传输模式,传输时长设置为30秒,数据包大小为1MB。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性能参数:带宽:100Mbps丢包率:0%延迟:10ms根据带宽和延迟,我们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带宽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延迟表示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延时,延迟越小,传输速度越快。
丢包率表示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越小,数据传输越可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说明网络的传输性能较好。
同时,丢包率为0%,说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很高。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对网络的传输性能进行评估。
如果带宽较小、延迟较大或丢包率较高,就会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从而降低网络的传输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配置网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所用到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交换机、四台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
为每台设备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网络参数。
(二)网络协议分析1、启动 Wireshark 工具,选择对应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操作,观察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
3、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三)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延迟。
2、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IP 地址配置正确,网络连接稳定。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1、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观察到使用的主要协议为 TCP 协议,数据包有序且可靠地传输。
2、网页浏览时,发现涉及到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获取网页内容、图片等资源。
(三)网络性能测试结果1、 Ping 命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延迟较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网络连通性良好。
2、带宽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传输需求,但在大量数据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拥塞现象。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设备的 IP 地址时,出现了部分设备 IP 地址冲突的问题,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二)报告————————————————————————————————作者:————————————————————————————————日期:ﻩ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2:抗干扰编码姓名李蓝鑫院系自动化学院学号U201514280实验地点科技楼十二楼机房实验时间2018年5月3日实验目的:1. 了解抗干扰编码原理。
2、掌握海明编码和CRC编码的原理,能熟练计算实验内容:内容1:海明编码1.1海明编码原理将有效信息按某种规律分成若干组,每组安排一个校验位通过异或运算进行校验,得出具体的校验码;在接收端同样通过异或运算看各组校验结果是否正确,并观察出错的校校组,或者个出错的校验组的共同校验位,得出具体的出错比特位;对错误位取反来将其纠正;假设用N表示添加了校验码位后整个传输信息的二进制位数,用K代表其中有效信息位数,r表示添加的校验码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满足:N=K+r≤2^r-1(是为了确保r位校验码能校验全部的数据位,因为r位校验码所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为2^r-1,同时也确保各位码本身不被其他校验码校验)。
海明码的校验码的位置必须是在2n次方位置(n从0开始,分别代表从左边数起分别是第1、2、4、8、16……),信息码也就是在非2n次方位置第i位校验码从当前校验码位开始,每次连续校验i位后再跳过i位,然后再连续校验i位,再跳过i位,以此类推。
确定每个校验码所校验的比特位:1.2海明编码程序流程图1.3交互界面设计编码:原码序列从“输入序列”编辑框输入,点击“编码”按钮在“编码序列”编辑框内输出编码序列,对输入编码要求为二进制输入译码:编码序列从“输入序列”编辑框输入,点击“译码”按钮在“译码序列”编辑框内输出译码序列,若译码错误会有响应的报错和纠错,对输入序列有不小于三位和二进制序列的要求1.4核心代码与注释输入序列框callback%做输入检测,检测是否是“0”“1”输入,否则报错temp_str=get(handles.input,'String');num_char=unique(temp_str);%unique函数获得输入字符串中不同字符的字符串if length(num_char)==2 %如果字符串长度为2if num_char(2)=='1' %第二个字符不是“1”说明字符串中有其他字符else set(handles.input,'String','0000');errordlg('只能输入1和0','输入错误');endelseif length(num_char)==1 %如果字符串长度为1,判断“1”还是“0",否则报错if num_char(1)=='0'elseif num_char(1)=='1'elseset(handles.input,'String','0000');errordlg('只能输入1和0','输入错误');endelse %如果字符串长度不为2,直接报错set(handles.input,'String','0000');errordlg('只能输入1和0','输入错误');End编码按钮callback(编码核心)%获取输入字符串temp_str=get(handles.input,'string');%获取字符串长度len_str=length(temp_str);%转存原码字符串长度备用k=len_str;%初始化需要插入的校验码的位数r=0;%根据海明编码的2^(r)-1)<(k+r)要求,计算校验码位数while((2^(r)-1)<(k+r))r=r+1;end%把字符串数组转成0和1的数组,便于处理for i=1:1:len_strif temp_str(i)=='1'yuan(i)=1;%原码数组为yuanelseyuan(i)=0;endend%把求得相应位数的校验码,用0插入原码中得到新码j=0;m=1;for i=1:1:(k+r)if i==2^(j) %如果该位置为2的次方,则插入校验码xin(i)=0;j=j+1;elsexin(i)=yuan(m);m=m+1;endend%进行海明编码odd=0;%用于计算每位校验码负责校验的位置的和for j=1:1:r %共有r位校验码,需要计算r次n=1; %初始化循环变量i=1;while((n*2^(j-1)+i-1)<=(k+r))%当没有超过数组长度时继续循环if i>(2^(j-1)) %如果本段的编码已经加完i=1; %则调转到下一段,也就是隔一个2^(j-1)的段再进行累加n=n+2;else %累加odd=odd+xin(n*2^(j-1)+i-1);i=i+1;endendif mod(odd,2)==0 %判断是否为偶数xin(2^(j-1))=0; %若为偶数,则在对应的校验位插入0 elsexin(2^(j-1))=1; %若为奇数,则在对应的校验为插入1 endodd=0;end%编码完毕,把数组转换成字符串用于输出for i=1:1:(k+r)if xin(i)==1output_str(i)='1';elseoutput_str(i)='0';endendset(handles.out,'String',output_str);译码按钮callback(原理与编码基本相同)%获得译码序列字符串temp_str=get(handles.input,'string');len_str=length(temp_str);%判断输入序列长度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报错返回if len_str<3errordlg('译码最低输入位数为3位','输入出错');elsek=len_str;%编码中信息码的个数r=len_str;%编码中校验码的个数while((2^(r)-1)>=len_str)r=r-1;endr=r+1;%找到校验码的个数k=len_str-r;for i=1:1:len_str%得到所有编码数组if temp_str(i)=='1'xin(i)=1;elsexin(i)=0;endend%提取出信息编码数组m=1;j=0;for i=1:1:(k+r)if i==2^(j)j=j+1;elseyuan(m)=xin(i);m=m+1;endend%重新偶校验,原理同编码odd=0;for j=1:1:rn=1;i=1;while((n*2^(j-1)+i-1)<=(k+r))if i>(2^(j-1))i=1;n=n+2;elseodd=odd+xin(n*2^(j-1)+i-1);i=i+1;endendif mod(odd,2)==0check(j)=0; %校验结果存在check数组中elsecheck(j)=1;endodd=0;end%把check数组也就是校验结果转成十进制数num_wrong=0;for j=1:1:rnum_wrong=num_wrong*2;if check(r-j+1)==1num_wrong=num_wrong+1;endend%判断校验是否正确,为0则正确if num_wrong==0for m=1:1:kif yuan(m)==1output_str(m)='1';elseoutput_str(m)='0';endendset(handles.ym_out,'String',output_str);else%否则校验错误,对应位置取反后再输出if xin(num_wrong)==0xin(num_wrong)=1;elsexin(num_wrong)=0;endm=1;j=0;for i=1:1:(k+r)if i==2^(j)j=j+1;elseyuan(m)=xin(i);m=m+1;endendfor m=1:1:kif yuan(m)==1output_str(m)='1';elseoutput_str(m)='0';endendset(handles.ym_out,'String',output_str);errordlg(['校验码第',num2str(num_wrong),' 位出错,对应位置取反后得到正确解码为',output_str],'校验出错');endend1.5程序执行测试1.5.1 编码测试①正常编码1.5.2 译码测试①输入报错②正常解码③解码错误与纠正内容2:CRC编码2.1 CRC编码原理在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的校验码,整个编码长度为N位,因此,这种编码也叫(N,K)码。
计算机网络 实验2 实验报告

实验二: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实验名称】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
【实验目的】理解三层交换机的功能;理解三层交换机的虚拟接口;理解三层交换机vlan间相互通信的原理;掌握三层交换机vlan的配置方法和测试方法。
【背景描述】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销售部(Sales)和技术部(Technical),其中销售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分散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进行通信,销售部和技术部也需要进行相互通信,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功能】Vlan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不同VLAN的计算机能进行相互通信)。
【实现原理】1、在三层交换机上分别为每个VLAN创建虚拟接口,并配置IP地址;2、三层交换机会建立基于vlan虚拟端口的直连路由;3、将每台主机上的默认网关配置成所在VLAN虚拟接口的IP 地址,通过三层交换机的直连路由,不同vlan间的所有主机就可以相互通信了。
【实验设备】二层交换机(S2126)1台(用R2600+16口交换模块+禁止路由来模拟);三层交换机(S3750)1台(用R3600+16口交换模块来模拟);PC机4台(用Cloud+VPCS来模拟);网线(5根):Fastethernet【实验拓扑】【实现任务】1、参考上图构建实验网络拓扑(配置二层交换机模块、配置三层交换机模块、配置各PC机网络接口、连接设备等);2、完整、明确的标注端口及配置信息;3、在二层交换机(L2SW)上配置VLAN(包括VLAN10和VLAN20),并将F1/3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4、在三层交换机(L3SW)上配置VLAN(仅包括VLAN10),并将F1/1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5、在三层交换机(L3SW)上将VLAN10命名为Sales,将VLAN20命名为Technical(可选);6、通过VPCS虚拟机,为每个PC机配置IP地址;7、检查VLAN设置(同一vlan内主机可以ping通,不同vlan间主机不能ping通)。
计网实验报告2

实验2
1.(要截图)单击“Capture”菜单中的“Interfaces”,选择正确的网络适配器(俗称网卡)。
这一步很重要。
选错了网卡,可能抓不到任何包。
2.(要截图)单击“Capture”菜单中的“Start”菜单项开始抓包
3.(要截图)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一个ping命令,目的地址是
实验室机器的默认网关。
等到ping命令运行结束后,单击软件中的stop按钮,停止包的抓获;
4.(要截图)在Wireshark的显示过滤器输入栏中输入正确的表达式,再按回车,过滤出目的IP地址为网关地址的Icmp协议报文(共4个)
5.(要截图并附文字说明)单击选中其中一个报文,在树形视图面板中看它各层协议首部的详细信息。
尽最大努力分析该报文各部分含义。
Type:ping请求
Checksum:校验和为Ox4d45
Sequence number:序号为22。
计算机网络实验2

计算机网络实验2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二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网络原理有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掌握网络基本技术,例如:组网、截获/分析数据包、网络编程等;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实验环境: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Ethereal、IE等软件。
实验内容:一、查看课程配套的2个JA V A Applet演示演示1:DNS中的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递归查询:名字解析负担都放在当前联络的名字服务器上。
根服务器的负担太重。
迭代查询:根(及各级域名)服务器返回的不是查询结果,而是下一个NS的地址,最后由权威名字服务器给出解析结果。
演示二:HTTP协议中的时延的估计演示了HTTP协议下非持久连接(有无并行连接)和持久连接(是否是流水方式)的不同的时延(每个对象传播时延为0.25RTT,共4个对象)。
(a)非持久连接,无并行连接(总时延11.25RTT)(b)非持久连接,有并行连接(2条)(总时延6.75RTT)(c)持久连接,不是流水方式(总时延7.25RTT)(d)持久连接,是流水方式(总时延3.5RTT)二、Socket编程1.安装JDK2.初步学习使用JDK开发Java程序(一)编译并运行HelloWorld.java程序,结果如下3. 初步学习使用JDK开发Java程序(二)编译并运行Hello.java程序,结果如下4. Socket套接字应用演示依照实验指导,操作如下结果如下图试用该图形界面应用,结果如下5. 参照前面几个实验获得的Java编程经验,利用课本P106的TCPClient.java 与P108 的TCPServer.java 程序段,自行编写一对基于TCP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
TCPClient.javaImport java.io.*;Import .*;class TCPClien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String sentence;String modifiedSentence;BuffeeredReader inFromUser=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Socket clientSocket=new Socket(“host name”,6789);DataOutputStream outToServer=new DataOutputStream( clientSocket.getInputStream());BufferedReader inFromServer=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lientSocket.gerInputStream()));sentence=inFromUser.readLine();outT oServer.writeBytes(sentence+’\n’);modifiedSentence=inFromServer.readLine();System.out.println(“FROM SERVER:”+ modifiedSentence);clientSocket.close();}}TCPServer.javaImport java.io.*;Import .*;class TCPServer{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clientSentence;String capitalizedSentence;ServerSocket welcomeSocket=new ServerSocket (6789); while(true){Socket connectionSocket=welcomeSocket.accept();BufferedReader inFromClient=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 connectionSocket.getIn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 outToClient=new DataOutputSteam(connectionSocket.getOutputStream()); clientSentence=inFromClient.readLine(); capitalizedSentence=clientSentence.toUpperCase()+’\n’;outT oClient.writeBytes(capitalizedSentence);}}}。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验报告系(教研室):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3 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姓名:王鑫学号:实验室号:_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2:路由器常用协议配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原理2.理解路由器路由算法原理3.理解路由器路由配置方法二、实验项目内容1.掌握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2.掌握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3.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配置三、实验环境1. 硬件:PC机;2.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 6.0 。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路由器单臂路由配置(选做)实验目标掌握单臂路由器配置方法;通过单臂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相通信;实验背景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技术部和销售部,分处于不同的办公室,为了安全和便于管理对两个部门的主机进行了VLAN的划分,技术部和销售部分处于不同的VLAN。
现由于业务的需求需要销售部和技术部的主机能够相互访问,获得相应的资源,两个部门的交换机通过一台路由器进行了连接。
技术原理单臂路由:是为实现VLAN间通信的三层网络设备路由器,它只需要一个以太网,通过创建子接口可以承担所有VLAN的网关,而在不同的VLAN间转发数据。
实验步骤新建packer tracer拓扑图当交换机设置两个Vlan时,逻辑上已经成为两个网络,广播被隔离了。
两个Vlan的网络要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器,如果接入路由器的一个物理端口,则必须有两个子接口分别与两个Vlan对应,同时还要求与路由器相连的交换机的端口fa 0/1要设置为trunk,因为这个接口要通过两个Vlan的数据包。
检查设置情况,应该能够正确的看到Vlan和Trunk信息。
计算机的网关分别指向路由器的子接口。
配置子接口,开启路由器物理接口。
默认封装dot1q协议。
配置路由器子接口IP地址。
实验设备PC 2台;Router_2811 1台;Switch_2960 1台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标●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技巧;●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实验背景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

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学号:学生:完成日期: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交换机的登录与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通过Console口和Telnet方式登陆管理交换机原理;2、掌握交换机Telnet配置方法和Comware平台的基本使用。
实验问题讨论:1.使用Console口登录交换机:在该PC机上使用Windows XP下的“超级终端”登录交换机,检查是否能成功登录。
请在实验报告中回答:超级终端串口属性对话框中的配置参数都是什么?答:端口设置:每秒位数:9600;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数据流控制:无。
2.在上题成功登录后,在超级终端窗口练习使用下列Comware命令:[任意视图]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任意视图] 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任意视图] display version[任意视图] display interface Ethernet 1/0/1(1) 执行的每条命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 执行每条命令后所显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1)执行的每条命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任意视图]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显示当前生效的(即RAM中的)交换机的配置参数。
[任意视图] 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 //需在执行“save”命令过后才有显示:显示Flash中保存的交换机的配置参数。
[任意视图] display version:删除Flash中的配置文件,其结果是将所有配置还原为缺省配置。
[任意视图] display interface Ethernet 1/0/1:显示交换机的某个端口的配置信息。
(2) 执行每条命令后所显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择要文字解释即可,每条命令不要超过3项信息)[A]{任意试图}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Startup saved-configuration file is NULL.Please execute`display startup`to get more information.[B]H3C Comware Platform SoftwareComware Software,V ersion5.20,Release5309P01Copyright(c)2004-2010 Hangzhou H3C Tech.Co.,Ltd.All rights reserved.H3C S3610-28P uptime is 0week,0day,2hours,50minutesH3C S3610-28P128M bytes DRAM32M bytes Flash MemoryConfig Register points to FLASH[C]reset saved-configurationThis will delete the configuration in the flash memory.The switch configuratio nsWill be erased to reconfigure.Are you sure?[Y/N]YNow clearing the configuration in flash memory.Please wait for a while…3.使用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1) 在交换机上做出必须的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配置登录交换机的用户密码,配置登录用户的权限级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应用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成绩
1.实验目的:
分析HTTP协议报文的首部格式,理解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分析DNS的工作过程。
2.实验环境:
连入Internet的主机一台。
3.实验步骤:
见实验指导实验abcd.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a
(1)填写浏览器的输入的URL地址。
URL地址:/IETF-Standards-Process.html。
(2)打开test1的捕获文件,分析请求报文
请求行字段:
首部字段:
(3)打开test1的捕获文件,分析响应报文
状态行字段:
首部行字段:
(4)根据捕获的报文,填写相应的内容
实验b.
根据操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填写浏览器的输入的URL地址。
URL地址: 。
(2)分析test2的捕获文件,你的浏览器一共发出了多少个HTTP GET请求,每个GET 请求的对象是什么?这些请求被发送到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
一共发出五个HTTP GET请求。
(3)浏览器在下载这多个对象时,是串行下载还是并行下载?请解释。
并行下载;这样只需要建立一次TCP连接,节省时间。
(4)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一个HTTP GET请求的内容,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分析服务器响应报文的内容,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如何获知?
没有IF-MODIFIED-SINCE。
服务器明确返回了文件内容,因为该相应报文的状态码是200,表示请求成功,信息包含在返回的响应报文中。
(5)分析捕获文件test3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二个“HTTP GET”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如果有,在该首部行后面跟着的信息是什么?
在该HTTP GET请求中有IF-MODIFIED-SINCE,该首部行后面跟着的信息是Wed, 03 Sep 2014 10:00:27 GMT。
(6)服务器对第二个HTTP GET请求的响应中的HTTP状态代码是多少?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请解释。
在该响应报文中状态码是304,服务器没有明确返回文件内容,因为该文件内容自上次访问以后没有更新,浏览器缓存提供了该文件内容。
实验c.(不做)
(1)对于浏览器发出的最初的HTTP GET请求,服务器的响应是什么(状态代码和状态短语)?
(2)当浏览器发出第二个HTTP GET请求时,在HTTP GET报文中包含了哪些新的字段?
实验d.
(1)填写浏览器的输入的URL地址。
URL地址: 。
(2)定位到DNS查询报文和查询响应报文,这两种报文的发送是基于UDP还是基于TCP 的?DNS查询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是多少?DNS查询响应报文的源端口号是多少?
这两种报文的发送基于UDP;目的端口:57346 源端口:53
(3)DNS查询报文发送的目的地的IP地址是多少?利用ipconfig命令(ipconfig/all)决定你主机的本地DNS服务器的IP地址。
这两个地址相同吗?
202.203.208.33;
这两个地址相同。
(4)填写相应的DNS报文各字段的值(选择两个相对应的DNS查询和响应报文即可,没有的字段可填无)
DNS 查询报文:
检查DNS查询报文,它是哪一类型的DNS查询?该查询报文中包含“answers”吗?
该DNS查询报文是递归查询,不包含“answers”。
DNS响应报文
检查DNS查询响应报文,其中提供了多少个“answers”?每个answers包含哪些内容?该DNS响应报文提供了3个“answers”,内容如下:
1、Name:
Type: CNAME (Canonical NAME for an alias) (5)
Class: IN (0x0001)
Time to live: 819
Data length: 15
CNAME:
2、Name:
Type: A (Host Address) (1)
Class: IN (0x0001)
Time to live: 191
Data length: 4
Address: 119.75.217.56 (119.75.217.56)
3、Name:
Type: A (Host Address) (1)
Class: IN (0x0001)
Time to live: 191
Data length: 4
Address: 119.75.218.77 (119.75.2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