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课件
房间隔缺损科普宣传课件

3. 房间隔缺 损的治疗
3.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药物治疗:轻度的房间隔缺损 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心脏血液 循环,以减轻症状。
外科手术:严重的房间隔缺损 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修复缺损 ,常采用闭合缺损或植入房间 隔缺损修补器等方法。
4. 我们如何 预防房间隔缺
损?
4. 我们如何预防房间隔缺 损?
进行产前检查:在怀孕期间,定期去医 院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心脏超声检查, 以及遗传咨询等。
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 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避免妊娠期间接 触有害物质,如烟草、酒精等。
5. 小贴士
5. 小贴士
房间隔缺损患者要定期复查, 并按医生要求进行治疗,遵循 生活方式的建议,以保持心脏 健康。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疲倦和发 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 专业诊断和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房间隔缺损科 普宣传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 2.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 3.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4. 我们如何预防房间隔缺损? 5. 小贴士
1. 什么是房 间隔缺损?
1.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
定义: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出生 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指 心脏的房间隔(左右心房之间 的隔膜)存在缺陷或开放的情 况。
症状:房间隔缺损可能导致心 脏血液循环不正常,出现疲倦 、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2. 房间隔缺 损的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2.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ASD:房间隔缺损可分为房间隔缺损( 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两种类型。
ASD的特点:ASD指的是心脏左右心房之 间存在缺损,使得氧合血与脱氧血混合 ,导致血液循环异常。
房间隔缺损 课件

(1)遗•传因素:约1由5%于与遗多传有数关房,特间别隔是染缺色损体易症位(状ch轻rom微oso,ma很l tra大nsl一oca部tion分)与患畸变者(jī直biàn至)(青三体春综期合征或,t者riso成my年syn以dro后me);
疾病(jíbìng)分才类 得以发现,部分患者在诊断时甚至已经丧失治疗机会或者虽然还有治疗机会,
•
(1)遗传因素:约15%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
易位(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与畸变(jībiàn)(三体
综合征,trisomy syndrome);
•
(2)环境因素:宫内感染(TORCH)、放射线接触、
代谢紊乱性疾病、缺氧、药物等。
第四页,共十五页。
疾病 分类 (jíbìng)
根据房间隔缺低损发、生反的部复位,呼一吸般分道为感原发染孔(型g房ǎn间rǎ隔n缺)、损和多继汗发孔等型房表间现隔缺,损并,以且后出者最现为多心见脏,包增括大中央、型肺、下循腔型环、压上腔力型及和混合型房间 隔缺损,其中阻中央力型增占继高发孔、型心的7力6%衰左右竭,以为最及多见房的性一种心。律失常等。
发缺房婴生损间幼。 部 隔 儿位缺时• (损期bù占房w汗肺先间èi)天隔和动示性缺意缺活脉心损图脏患损动瓣病者小后区构的成症者气可比状,促听的与缺1患。到5损%者心由大-20小发脏于%有左育检 肺关右。可查动,男不可脉女受见瓣之比影心相为响前对1. ;区狭缺隆窄损起产大,生者心的,界Ⅱ可扩—有大Ⅲ发,级育扪收迟诊缩缓可期、有喷消抬射瘦举性、性杂乏搏音力动,、,肺多在动 缺损大者,可脉有发第育二迟缓音、增消瘦强、及乏力固、定多汗分和裂活动。后左气促向。右分流量大时,可在胸骨左缘下方听到三尖瓣相对 婴幼儿时期房狭间隔窄缺所损患产者生的症的状舒与缺张损期大小隆有隆关。样杂音。肺动脉扩张明显或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可在肺动 (2)环境因素脉:瓣宫内区感听染(到TO收RC缩H)早、期放射喀线喇接触音、代谢紊乱性疾病、缺氧、药物等。
室间隔缺损讲课PPT课件

介入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等器材,将封堵器置于缺损部位,达到关闭缺损的目的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不留疤痕 适用范围:中小型室间隔缺损 注意事项: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心脏功能状况
自然病程和预后
自然病程:室 间隔缺损患者 的病情发展过 程,包括早期、 中期和晚期的 症状和体征。
预后:室间隔 缺损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康复 情况,以及可 能出现的并发 症和后遗症。
医嘱使用。
药物治疗不能治 愈室间隔缺损, 只能缓解症状和 预防并发症,因 此手术治疗是根 治的首选方案。
药物治疗过程 中需定期复查, 评估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在患儿3-5岁后进行 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等 手术效果:治愈率高,术后恢复良好 注意事项:术后定期复查,注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医生的服务意识:始终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 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 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医生在患者及家属沟通和心理支持中的作用
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关系,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医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缓解他们的 焦虑和恐惧。
医生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和隐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监督服药:家 属可以监督患 者按时服药, 确保治疗的有
效性。
心理疏导:家 属可以给予患 者心理上的安 慰和疏导,帮 助患者保持乐
观的心态。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介绍患者及家 属在面对室间 隔缺损时的心 理状态,如焦 虑、恐惧等。
阐述心理支持 对患者及家属 的重要性,如 提高信心、减
轻压力等。
《房间隔缺损》PPT课件

《房间隔缺损》PPT课件目录•房间隔缺损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房间隔缺损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房间隔缺损(ASD)是指心房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导致的左、右心房间异常交通。
发病机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心房间隔发育、融合、吸收等异常所致。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女性多见。
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倾向,与基因突变有关。
环境因素宫内感染、孕期接触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儿童时期无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右心衰竭。
分型根据缺损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卵圆窝型)、上腔型、下腔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
其中中央型最为常见,占76%左右。
02诊断方法与标准可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有第二心音亢进和固定分裂。
心脏听诊心脏叩诊症状分析可发现心脏浊音界扩大,以左房扩大为主。
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衰表现。
030201体格检查及症状分析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首选方法,可明确显示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超声心动图常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可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可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
胸部X 线影像学诊断技术03心导管检查可测量左、右心房压力及血氧含量,计算肺循环血流量和心排血量,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01血常规一般无异常改变。
02血生化可有轻度低氧血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手段03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使用利尿剂、ACE 抑制剂等药物,减轻心脏负荷,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降低心脏负担。
生活方式调整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定期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定期随访保守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估外科修补术通过开胸手术,直接缝合或修补房间隔缺损,适用于大型或复杂型缺损。
房室间隔缺损(1)_PPT课件

TAVSD:分隔不完全和房室 瓣发育异常,导致四个腔相通 。如有重度房室瓣反流则加重 心室容量和PH,心脏扩大使 房室瓣对合更差,反流更重。 如此继发肺血管梗阻性疾病, 在婴儿期就出现严重心衰表现
护理要点
PVASD
房室瓣功能尚好时,护理与单纯房缺相似
TVASD
1)TVASD矫治基本内容是修复瓣膜及闭合缺损,手术当时满意。 术后早期也有可能发生残余漏,残余瓣反流及PH下降不满意
保证静脉高营 养管道通畅,预
防感染。
加强营养,防止感染
术后并发症
常见原因:
传导系局部组织创 伤水肿或机械性损 伤术中低温、缺氧、 酸中毒等
心律失常
处理:术中加强心 肌保护,手术操作 稳准轻巧,术后早 期给予药物处理。 仍未恢复,需要时 安装临时起搏器。
术后并发症
VSD修补不完善 所致,如残余缺 损较大引起心功 能不良及PH
2)密切观察LAP及床边超声结果。如LAP>RAP, 瓣反流加重,低 心排PH危象。及时汇报医生。如大量残余反流,需再次手术
术后监护
术后早期控制输入量 应用药物调整心功能 密切观察LAP,注意低心排及超声检查
密切监测心功能
术后监护
• 观察心率变化
警惕术后发生AVBtle
用GIK,心肌营养药
观察有无溶血现象
术后观察尿液颜色, 如出现血红蛋白尿, 碱化尿液、纠正贫血等 措施
防止肺高压危象
按PH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有创血压
BP维持在理想水平, 防止出现容量负荷过 重,使修补成形的瓣膜 撕裂
术后监护
术前反复 呼吸道感染、肺炎、 营养不良,术后要
注意补充营养液
积极给予胃肠外和胃 肠内营养,拔除气管 插管4H后,经口进食
房间隔缺损PPT课件

【临床与病理】
房间隔缺损患者左右房之间分流的大小与方向是 由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大小决定的。通常右室壁薄,顺 应性高,产生左向右分流。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肺 血管阻力升高,右室顺应性降低,最后产生右向左分 流。单纯房间隔缺损时,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 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分裂。
血流动力学改变:左心房 右心房(血容量 ) 右心室(血容量 ) 肺动脉(血容量 ) 左心房
①间隔中部出现可疑回声失落时,应提高仪器灵敏度;②应 在多个切面上均显示同一解剖部位回声失落;③缺损处断端 回声略增强、增宽;④缺损处断端在心动周期中左右摆动幅 度较明显;⑤小缺损在切面观中难以确定者可作彩色多普勒 检测或建议做食道超声进一步检查。
33
2. 注意肺静脉回流部位,判断有无合并肺静脉异位引 流。大型房间隔缺损常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检查时应仔细判断肺静脉的回流情况。另外由于大量 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口及肺动脉瓣口的血流速度加快, 但肺动脉瓣口的血流速度一般不超过2.5m/s,否则要 注意是否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36
2. 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开胸手术或介入封堵):
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应认真测量缺损的大小及缺损边缘距 右上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开口、二尖瓣、腔静脉的距离,符 合下列条件者可进行介入治疗:①年龄≥3岁;②缺损口直径 ≥ 5mm、≤36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的继发孔型左向右 分流的房缺;③缺损口边缘至冠状窦、腔静脉口、肺静脉回 流口的距离≥ 5mm(如图),距房室瓣的距离≥ 7mm;④ 房间隔长径大于所选用封堵器左心房侧的直径;⑤不合并必 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心尖四腔心显示中央型房缺(叠加血流)
11
12
13
14
15
病例二
2024版房间隔缺损ppt课件pptx

策略执行情况
记录心理干预策略的执行情况,包 括患者的参与度、反馈意见、心理 状况改善情况等。
回顾与总结
对心理干预策略的执行情况进行回 顾和总结,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 行性,提出改进建议。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 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
和生活照顾。
家属培训
组织针对家属的培训活动,提高 他们的照护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
诊断方法与标准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心脏听诊
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柔和 的收缩期杂音,常伴第二心音亢
进和固定分裂。
心电图检查
可显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电 轴右偏等改变。
胸部X线检查
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 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透 视下可见“肺门舞蹈”征。
超声心动图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房间隔回 声失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
发病原因
房间隔缺损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母体 在妊娠期间的不良生活习惯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房间隔缺损在新生儿中的 发病率约为1/1500,女性 略多于男性。
年龄分布
房间隔缺损可发生在任何 年龄段,但通常在儿童期 或青少年期被诊断出来。
地域差异
房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在不 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可 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并讲解了诊断标准, 帮助学生掌握诊断技能。
治疗原则和方案
重点讲解了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并介绍了各种 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领域前沿动态关注及趋势分析
新型介入治疗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介入治疗技术如经皮导管 封堵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房间隔缺损详解PPT课件

2021/3/7
CHENLI
12
症状
多数房间隔缺损婴儿因无症状而被忽略,少数可有 生长发育迟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心衰。一般 在生后6~8周可及柔和的收缩期杂音,有时可及第 2心音固定分裂。多在1~2岁时得到确诊。伴有中 等量左向右分流的患儿多无症状,即使有症状,也 多为轻度的乏力和气促。只有大分流量的患儿才出 现明显的气促和乏力,并随年龄的增长逐年加重。
并存。
2021/3/7
CHENLI
10
图例
图2
2021/3/7
CHENLI
11
病理生理
正常的左心房压(5~10mmHg)较右心房(2~4mmHg)稍高。 房间隔缺损的左向右分流主要取决于左、右心室充盈阻力的 不同。右心室的顺应性较左心室好,右心室充盈阻力低。因 此,舒张期及收缩早期在房间隔缺损部位均有左向右分流。 婴儿的右心室较厚,顺应性较差。婴儿ASD的左向右分流量 不多。随年龄增长分流量逐渐增加,继而引起右心房、右心 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多数发生在年长儿。合并 严重肺动脉高压可导致ASD的右向左分流而出现发绀。偶尔, 下腔静脉瓣长导引下腔静脉血液经ASD流向左心房出现发绀。
2021/3/7
CHENLI
19
ASD介入
经导管封堵治疗 自1976年首先用双伞形补片 装置成功关闭继发性房间隔缺损以来,经导 管介入性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得到迅速发 展,封堵装置先后经历了双面伞、蚌壳、可 调纽扣式补片等,1997年推出的蘑菇状封堵 器成为当前广泛使用的封堵装置。效果最好 的是缺损大小适中,缺损周围边缘完整的中 央型ASD。
2021/3/7
CHENLI
7
上腔型
即静脉窦型房间隔ASD,位于房间隔的头侧, 相当上腔静脉入口处,因此这种缺损没有上 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圆孔型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型房缺又称中央孔型房缺,为继 发孔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类型,约占2/3 以上。
➢位于房间隔中部的卵圆窝附近、冠状窦 的后上方,多为单发椭圆形缺损,为第 一隔发育不良、继发孔扩大、第二隔遮 盖不全所致。缺损四周往往有较完整的 房间隔组织。
上腔型房间隔缺损
➢ 高位缺损,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相接处、卵圆 孔上方。
血流动力学改变(2)
➢正常肺循环阻力低,可容纳大量血液,故早期即使有 肺动脉血流量的明显增加,肺动脉压力仍可基本上维 持在正常水平。
➢长期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将逐渐使肺循环压力升高, 初期属于动力性,随肺血管出现器质性变化,逐渐形 成阻力性肺动脉高压。
➢右室和右房在容量负荷增加的基础上,加上肺动脉压 升高,右侧心腔压力逐渐升高,左右心房的压力逐渐 接近,房水平左向右分流量将减少,或出现以左向右 分流为主的双向分流。当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则 出现右向左分流,形成以右向左为主的双向分流,患 者将出现发绀,成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 冠状窦型房间隔缺损常合并永久性左位上腔静脉。 ➢ 某些复杂先心的组成部分:三尖瓣闭锁、室间隔
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鲁 登巴赫综合征、三房心合并房间隔缺损等。
血流动力学改变(1)
➢ 单纯房间隔缺损时,其分流束的方向与大小主要 取决以下两个因素:缺损面积大小、左右房之间 的压差。
➢较上腔型少见,位置较低,位于卵圆窝 后下方下腔静脉开口部位,呈椭圆形, 心房后壁构成缺损后缘,下缘缺如,与 下腔静脉入口无明显分界,右下肺静脉 常异位连接于下腔静脉或右房。
冠状窦型房间隔缺损
➢又称无顶冠状静脉窦,极少见,其发病 率不到房间隔缺损总数的1%,是冠状静 脉窦的顶部缺如所致,导致冠状静脉窦 与左房相通。
房间隔缺损分型
➢原发孔型 ➢继发孔型
✓卵圆孔型 ✓上腔型 ✓下腔型 ➢冠状窦型 ➢混合型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位于冠状窦附近房 间隔下后侧与室间隔相连部位。约占房 间隔缺损的15%-25%。男女发病率相 近。
➢是胚胎期原发隔下缘与房室管心内膜垫 未能融合所致。它在本质上是属于心内 膜垫缺损的一种形式,常伴有房室瓣的 异常或室间隔缺损。
➢ 原发隔和继发隔非常接近,相互遮盖对方的缺孔。胎 儿时期右房压力较高,可推开菲薄且柔软的原发隔使 血液经卵圆孔与继发孔流入左房。原发隔起着卵圆孔 瓣膜的作用,故又称为卵圆孔瓣,它使右房的血液进 入左房,而左房的血液不能返流入右房。而出生后肺 循环开始,右心系统压力减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而 使原发隔紧贴继发隔,久之二者粘连封闭卵圆孔,形 成永久性房间隔。
房缺形成的原因
➢ 卵圆孔瓣出现许多穿孔 ➢ 原发隔在形成继发孔时过度吸收,形成短的卵
圆孔瓣,不能完全遮盖卵圆孔 ➢ 继发隔发育不全,形成异常大的卵圆孔,正常
发育的原发隔形成卵圆孔瓣末能完全关闭卵圆 孔 ➢ 原发隔过度吸收,同时继发隔又形成大的卵圆 孔,导致更大的房间隔缺损 ➢ 胚胎期原发隔下缘与房室管心内膜垫未能融合 ➢ 静脉窦发育异常
➢常合并左位上腔静脉以及其他复杂的先 天性畸形。
房 间 隔 缺 损 分 型
合并畸形
➢ I型房缺常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和房室 瓣异常,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二尖瓣裂。
➢ 上腔型房缺常合并右上肺静脉畸形引流,右上肺 静脉与上腔静脉及右房相通。
➢ 下腔型房缺时常合并右下肺静脉畸形引流,右下肺 静脉与下腔静脉及右房相通。
➢ 正常生理状态下,左心房压力多高于右心房,加 上右心房容易扩张,右心室壁薄,顺应性好, ASD一般出现左向右分流,窦性心律时,分流以 舒张期为主,心房纤颤时则以收缩期为主。
➢ 长期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部分左心房血液经 ASD进入右心房,反复通过肺循环,使左房、右 房及右室容量负荷增加,主要引起右房和右室扩 张,心壁逐渐增厚。同时,血液进入左室和主动 脉相对减少,运动时可影响心排出量。
➢ 缺损直径一般为1~2cm,上界因靠上腔静脉入 口而缺如,常与上腔静脉相通,使上腔静脉血分 流至左、右心房。
➢ 其缺损前下缘是房间隔,后缘为心房壁,上缘为 骑跨于房间隔的上腔静脉开口,多呈月牙形。
➢ 该型缺损使由静脉窦区发育不良所致,故常合并 右肺静脉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或右心房。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
➢ 在原发隔下缘与中间隔之间,暂存一孔,即原发孔 (第一房间孔)。以后原发隔继续向下生长使原发孔 逐渐变小,并与房室管内膜垫融合,最终封闭原发孔, 将原始心房分隔成两部分,即左房与右房。在封闭之 前,原发隔的顶部逐渐吸收而出现一孔,此即继发孔 (第二房间孔)。借此孔左、右房仍相通。
➢ 约在胚胎第7周,在原发隔的右侧,由心房的顶壁又 发生一隔膜,此即继发隔(第二房间隔)。此隔向下 生长,但不完整,呈新月状,其下缘围成一孔,称为 卵圆孔。
临床表现(2)
➢ 心尖搏动增强。心脏听诊可在胸骨左缘第2-3 肋间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比较 柔和,不伴有震颤。此杂音系由于相对性肺动 脉瓣狭窄所致。非房水平分流引起的杂音。
临床表现(1)
➢ 常见症状:活动后心悸、气短、疲乏, 偶有端坐呼 吸等。有的可出现胸痛,多类似于心绞痛,一般随 ASD关闭而完全消失。
➢ 往往视ASD大小、部位、持续时间、年龄和并发 症情况而定,ASD越大,出现临床表பைடு நூலகம்通常越早、 越明显。
➢ 2/3以上的儿童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缺损较大者, 发育可受到一定影响。症状通常在青年期之后出现, 年龄超过40岁,几乎所有ASD患者均有症状患者 易患感冒或肺部感染,严重肺动脉高压和右向左分 流,可出现发绀、咳血、周围水肿、腹胀等。
房间隔缺损
流行病学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 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 %。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例中约占1 /3以上。男女比例约1:2~3。
胚胎学
➢ 胚胎发育时期约第4周末,在原始心房的顶壁正中线 发生镰状隔膜即原发隔(第一房间隔)。
➢ 原发隔自上而下呈矢状位向房室管生长。同时房室管 的背侧壁和腹侧壁分别形成前、后心内膜垫,随后二 者合拢成为中间隔。由中间隔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右 房室口,由口边缘的内膜垫发生二尖瓣及三尖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