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教案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教案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2.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使作文更具文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聊同学们最近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有趣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二、写作技巧讲解1.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讲解作文的开头技巧: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3.讲解作文的中间部分技巧:具体生动,展现事件的过程。
4.讲解作文的结尾技巧:回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实例分析1.分析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范文中的亮点,如:生动的描绘、巧妙的构思等。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尝试写作一篇关于生活中趣事的作文。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真情实感融入作文?二、情感表达讲解1.讲解如何通过描绘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三、实例分析1.分析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真情实感融入作文。
2.引导学生关注范文中的情感表达,如:真挚的感慨、深刻的思考等。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尝试写作一篇关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作文更具文采?二、作文修改讲解1.讲解如何通过修改作文,提高作文的文采。
2.讲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如:调整句子结构、运用修辞手法等。
三、实例分析1.分析一篇修改后的作文,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作文的文采。
2.引导学生关注修改后的作文,如:优美的句子、巧妙的构思等。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语言连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表达清晰、连贯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语言不连贯、逻辑混乱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连贯的重要性,认识到语言连贯在写作中的作用。
2.掌握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更加清晰、连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连贯的重要性,掌握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语言连贯的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语言不连贯的问题。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
3.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及时反馈,指导改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篇语言不连贯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语言连贯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语言不连贯的问题及其原因。
3.技巧讲解:讲解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如使用关联词、保持句子结构一致等。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语言连贯的技巧。
5.实践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技巧。
6.反馈与指导:学生互评,教师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7.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空间。
七. 说板书设计1.语言连贯的重要性2.语言不连贯的问题及原因3.语言连贯的基本技巧4.写作实践中运用语言连贯的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语言连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希望这份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精选篇1《观潮》(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评析: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评析: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2:写作示范

【引言】语文写作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而学好语文写作,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外,还需要多读多写,虽然我们的写作天赋可能有所不同,但通过不懈的练习和不断的纠错,我们也可以写出一篇流畅的文章。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结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来一同学习写作示范。
【正文】一、写作题目的选择在写作时,第一步就是选择写作题目,而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题目呢?根据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在优美的文艺作品中获得灵感,如《终南山中》、《静夜思》等等,或者选取身边的一件事情来写。
二、文体的选择写作文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来进行表达。
语文中的文体有多种,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等,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比较简单明了的叙述文或者是描述文。
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要点,提高文章的质量。
三、书写格式的要求在写作中,书写格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要注明一下写作的时间、地点、题目和作者等基本信息。
接着,我们文章的开头应该简洁但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正文部分,我们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上尽可能地简练明了。
文章的结尾也是非常关键的,要通过简短而含义深刻的结尾来表达或强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立场。
四、语言和思想要紧密结合在写出好文章的过程中,语言和思想是不可分割的。
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而思想则是推动我们的语言表达变得有深度和内涵的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那么就必须先明白自己的立场是什么,思考好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是什么,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来进行表达。
【结语】以上就是我对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示范的一些见解和体会,当然这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些内容,如果我们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必须有更多的实践和探索,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和表达水准,相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巧用关联词、提示语、过渡语等,保持句间的连贯。
2.进行段落写作,通过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保持段落的整体连贯。
3.进行片断写作,通过围绕中心合理安排顺序,保持段落间的连贯。
【教学流程】一、导入图片,激发兴趣:图片展示——国庆短信,重庆“山海”奇观国庆期间的“人山人海”频频刷爆朋友圈,看得让人瑟瑟发抖。
作为旅游热门城市,超大的人流量让重庆再一次“火”了起来。
解放碑、磁器口、洪崖洞(图片展示“人山人海”):汹涌的人潮,也把“重庆多宠游客”推上了热搜。
重庆市公安局国庆期间多次发布“温馨提示”,请广大市民把更多空间留给外地游客。
市民们纷纷表示,愿为外地游客“腾”出一座城(图片展示)。
二、语言要连贯:围绕中心,保持话题一致重庆为何如此之“火”?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展示网红打卡地:洪崖洞、千厮门大桥、李子坝轻轨、磁器口、火锅、酸辣粉、解放碑、长江索道……)小伙伴们,请用一句话来简要介绍,重庆到底“火”在哪里?老师先来说两个:我觉得重庆“火”在它的轻轨既可上天,也可入地(展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一边听,一边录入内容(关键词句)。
示例生一:重庆火在它的火锅色香味俱全,让外地游客十分喜欢。
生二:重庆的酸辣粉麻辣鲜香,让人欲罢不能。
生三:重庆的洪崖洞晚上灯火通明,夜景很美。
生四:重庆的轻轨本身具有艺术感,轻轨站之间也有很多壁画。
生五:重庆靠江,晚上夜景五彩斑斓,绚烂夺目。
生六:我觉得重庆的轻轨很便利,市民都爱乘坐(明确:这是轻轨的作用,不是它的特色)生七:重庆是座3D魔幻城市,错综复杂的高楼大厦以及各种架桥,让人惊叹不已。
……我们不妨一起来朗读一下大家合作而成的这段介绍。
读完这段介绍后,有没有同学发现问题?生:发现这些内容语言不连贯,句子与句子之间连接不紧密。
2.哪些句子并没有围绕着重庆“火”这一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修改一下。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3.引起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生活德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的注意写作连贯。
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语言表达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完美体现。
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说话颠三倒四、东拉西扯的人聊天,正如老师们也不愿意看一篇语言前后不一致、逻辑混乱的文章一样。
这时,语言的连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认识连贯1、什么是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材料分析:“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
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
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问题:请同学们反复阅读上述材料,说一说上述材料有什么问题?自己在草稿纸上试着修改。
回答:顺序不合理,不通顺。
修改后:“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
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它轻轻地拍着石岸,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
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
2、如何多角度地做到在写作中语言连贯?(1)首先应该保持话题统一例如《昆明的雨》中写昆明菌子极多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①最多也最便宜的牛肝菌;②比牛肝菌略贵的青头菌;③菌中之王,味道鲜浓,无可方比的鸡土枞菌;④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⑤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问题:在这一段作者主要在些写什么?作者还讲述了一个在火车上的故事,偏题了吗?为什么?回答:写昆明的菌子这个故事不偏题,是通过这个故事来体现鸡枞的珍贵。
(2)要有合理的顺序例如前面出现的“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
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语言要连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写作时是否遇到过文章表达不清晰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使文章语言更加连贯。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语言连贯”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分析课文中句子连贯的范例,学会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语言连贯性的能力。
举例解释:
-重点讲解如何运用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等,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
-分析课文中经典句子连贯范例,如使用指代词“这、那、其”等,使句子之间的指代关系清晰;
-通过实例展示重复词的运用,如重复关键名词、动词等,增强文章语言的连贯性。
在案例分析时,我选取了课文中的一些典型句子,让学生们分析其连贯性。这个环节的效果不错,学生们能够指出句子中使用的关联词和指代词,并理解它们在句子连贯中的作用。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分析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牢固。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是今天课程的亮点。学生们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写作中的语言连贯性。在实验操作环节,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改写句子,这样的实践操作让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有了更深的体会。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此外,课堂氛围的调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也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语言表达不够连贯。这提醒我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会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回顾。通过有效的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语言要连贯》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都很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我意识到需要更生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语言连贯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语言连贯在写作中的作用。
-在学习使文章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时,列举具体实例,如“此外”、“然而”、“因此”等过渡词语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重复关键词来强化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过渡词语、重复关键词等方法使文章语言表达连贯;
(2)调整句子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3)在实际写作中,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文章的质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写作教案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朱湘前
[训练目的]
1、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内容要真实。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
[训练题目]
1、参观一个小区、商场、养殖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自己拟题,写一篇文章。
2、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3、初一班全体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学校食堂不应再使用饭菜票购买饭菜,而应使用磁卡,这样既卫生又方便。
请你以初一班班委
会的名义,向学校总务处提出建议,仿照“附录一”应用文示例中“建议书”的格式,写一份建议书。
4、课外练笔:写景物观察笔记,注意观察各类景物的特征,并用文字把这些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
[训练指导]
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了解参观单位的历史、规模、特点,了解游览景区的风光景物、建筑特点、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注意自己有什么感受。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还要注意顺序。
第1题
写小区,要写出它的建筑风格、物业管理,特别要写出这一小区与其他小区不同的地方。
写商场,要写出它商品的丰富,景象的繁荣,特别要写出它在商品或服务方面的特色,对顾客有特别吸引力之处。
写养殖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样如此。
要有对参观地区全貌的介绍,更要有对参观地区风光特色的描绘,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深刻的印象。
第2题
如果你外出旅游过,那就从你游览的风景名胜中,挑选出印象最
鲜明乃至使你流连忘返的,写成一篇游记。
要着眼于那里的风景特色,有山写山,有水写水,有树木写树木,有胜迹写胜迹。
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写具体,写生动,令人喜爱与向往。
如果你没有外出旅游过,那就写你故乡的景物。
月是故乡明,水
是故乡甜,家乡的景物定有那与别处不同的特有的美。
再去观察一次,要努力看出与以往看的不同的地方。
即使是家乡的同一个熟悉的景物,只要努力观察,都会有新的认识,只要细心描绘,都会写出它的特有的美丽之处。
第3题
建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标题、称谓、正文和结语。
正文要写清
楚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使用磁卡比使用饭菜票,既卫生又方便。
建议能否被采纳,关键在对原因的阐发是否准确与透辟,因而要着力并简要地写好这一部分。
第4题
这一练习,既是观察能力的训练,也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因而也
是思维能力的训练。
可以指导学生共同观察同一个景物,再各自凭借语言对景物的特征作思考与描述,看谁表达最恰当,最贴切。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训练目的]
1、通过语言实践提高交际能力和鉴赏水平。
2、了解作为一个导游,在引导游客游览欣赏景观,形象描述景物时要注意的地方。
[训练题目]
1、有一批游客要参观考察当地的园林建筑或风景区,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园林建筑或风景区的特点和价值,要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
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口头或书面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选择家乡的一处新景点,每人设计一段解说词,轮流做导游,向同学们作介绍。
[训练指导]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家乡的一处园林建筑。
要介绍园林建筑,首先介绍者要全面了解该处园林建筑的历史、特征及有关的人文知识,导游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带领“游客”游览的路线,确定介绍的顺序及重点。
实践时要注意自己“导游”的互动,即达到题目要求的边介绍边与游客交谈。
介绍时可以运用课文所提到的方法,或形象描述,或穿插人文知识,或启发游客想象,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要针对园林建筑的特征,采用不同的介绍方法,介绍有详有略,切忌一个模式,影响游客的游览兴趣。
游览结束后可以请同学评点自己的导游工作,完成题目要求的以游客身份向有关单位提建议。
第2题
要完成本题,先要确定解说对象,再紧扣解说对象的特征设计解说词。
解说词要尽量口语化,要着力于形象的描述,解说时要将自己
的浓情融汇其中,借景抒情,以情动人。
新景点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家乡的巨变每个中学生都是由衷地感到欣喜的。
因此,解说词里一定要渗透你的热爱之情。
具体实践时,可以一人解说大家评点,也可以大家先解说,众人再评点。
作者邮箱: ksjanezxq@163.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