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论文
翻译概论--译者主体性 的彰显

Babel的词义: 1. “Babel”的本义是指“上帝”、“人的圣父”和“上 帝之城”。 2. 由于出现了“变乱语言”的事件,这个词就有了“混乱” 的含义,于是“混乱”就成了对“Babel”的翻译。 这个语言本身就带有混乱的标记,错误地意指错误的东西, 即Babel,混乱也。于是翻译就成了必需而不能完成的任 务,它就像是由一场关于名字占用问题的争夺战引起似的。 在两个绝对专有的名词之间,翻译任务为人所需,但却又 无法完成。翻译不可能,但却必须翻译,那么唯一的出路 便是不再像传统所要求的那样去“忠实”的翻译,而是赋 以翻译以新的意义和新的追求。即: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从“忠实”和“客观”的理想到“客观”的“不 忠实”的现实
体现:
·著名翻译家关于翻译的思考 ·叶君健 ·范存忠 ·傅 雷 ·学者的翻译研究 ·钱钟书 ·雅克·德里达
• 翻译文学作品,目的 是使读者的感受与作 者当初写作时的感受 一样或差不多。但文 学和艺术作品毕竟不 是科学,这里面有 “朦胧”和“似与不 似之间”的成份,要 用像数学那样精确的 形式表达出来是不可 能的。
杨宪益夫妇是在文革期间完成《红楼梦》的翻译工作的。在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所倡导的观点是 “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所以文学被看做是有用的政治斗 争的工具。所以译文中将宋江批判成了 capitulationist, 即:“投降主义分子”这完全是为了和当时社会的“阶级斗 争”相适应的。 相比之下,霍克斯的译文就拥有更多的自由,没有受太对的 社会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
·在语言差异的背后,是一条 无法跨越的鸿沟,不仅造成翻 译的“讹”,更是在根本意义 上宣判了翻译的不可能。 ·德里达于1980年发表的Des Tours de Babel,对翻译问题 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解构。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1. 标题改写
•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功能是“提炼内容、美化版面和吸引读者” (郜书锴)。好的新闻标题常常具有简约、醒目、概括、风趣的特点 (刘宓庆)。标题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篇新闻的交际效果和读 者的兴趣。 (1) 苏州纺织业——重围中求生 Suzhou‟s Textile Industry: Besieged, yet Fighting Hard 对比例(1)的原文和译文,最明显的是中文的破折号改成了冒号,这是 符合英文标题的习惯写法的。英文标题分成两部分,第二部分对第一 部分构成修饰或主谓关系时,通常用冒号加以隔开。 (2) 苏州迎来轻轨时代 Suzhou Ready to 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 例(2)原文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翻译成英文时用了省略句,这符合英 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非谓语动词的惯 例。另外,此例英译文摈弃汉语中“轻轨时代”过分夸张的说法,代 之以“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这符合英语平实的语言风格。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翻译概论

⼀、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
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
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对外部进⾏横向的思考和探索——⽂化:三个层⾯1)意愿:翻译活动具有⽬的性,它总与某种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因⽽翻译⽬的影响到了作品选择、翻译⽴场和翻译⽅法;2)现实:不同国家民族在语⾔、⽂学、⽂化、⼼理⽅⾯存在差异,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促进⼈们对翻译可⾏性的思考;3)道德:翻译主体——译者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法从⼼所欲;对翻译的评价也⽆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的道德的约束;•翻译的特性:1)社会性:翻译活动存在是因为⼈之间的交流需要,⼈与⼈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具有社会性;2)⽂化性:翻译的本质作⽤——克服语⾔障碍的精神沟通,通过⽂化层⾯的交流得到;翻译活动也收⽂化语境的影响;翻译的实际操作——语⾔转换,不能不考虑⽂化因素;3)符号转换性:巴斯奈特》翻译是⼀种语⾔⾏为,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翻译活动⾸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4)创造性:翻译的全过程是参与原⽂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语⾔结构重建、⽂化语境重建、新的读者和解读;5)历史性:翻译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形式;翻译能⼒随历史发展——新的翻译可⾏性;翻译⽆定本——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以及不断超越局限不断突破的必要性;⼆、翻译的过程•中西翻译简史:1)西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 古罗马对希腊作品的译介 / ⽤拉丁语翻译改编希腊作品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初期 / 圣经的翻译 ⽤拉丁语翻译圣经中世纪中期 / 典籍的翻译 / 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欧洲⽂艺复兴运动时期 / 翻译活动深⼊到思想、政治、宗教、哲学、⽂学各领域 / 民族语⾔的地位⽂艺复兴后 / 翻译古典著作和近现代作品 /⼆战后⾄今 / 机器翻译 / 翻译的规模范围形式都⼤变2)中东汉到宋 / 佛经翻译明末清初 / 西学翻译鸦⽚战争到清末 / 西学翻译改⾰开放⾄今 / ⼤规模的翻译活动•中西传统翻译观:1)西译者理解作品意思译者掌握两种语⾔译者不屈从逐字翻译译者遵守约定俗成的译法译者注意表达和谐、措辞连贯、衔接紧密,语⾔优美、赏⼼悦⽿缺点:未提及忠实——“信”的程度2)中译者的道德修养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主义的语⾔观倾向于⽂学翻译的艺术性理论基础——哲学和美学•翻译活动的丰富性:翻译类型多样性:雅各布森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过程多样性:翻译形态多样》合作翻译、独⾃翻译、传教⼠翻译活动;⽂本形态多样性》1920前后译作的规范;翻译策略多样性》直译/意译、忠实/再创造翻译结果多样性:变译现象(翻译变体)•翻译的过程: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义和狭义之分。
翻译概论 英语之美

翻译概论英语之美I翻译的定义1.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即“将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替换为与之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它是一门科学具有描述性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具有创造性。
1. It therefo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t, ifstudents are not to waste their opportunities, there will haveto have much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courses andmore advice.2.People were afraid to leave their houses, for althoughthe police had been ordered to stand by in case of emergency,they were justas confused and helpless as everybody else.1.因此如果要使学生充分利用他们上大学的机会就得为他们提供大量关于课程的更为详细的信息作更多的指导。
这个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2.尽管警察已接到命令要作好准备以应付紧急情况但人们不敢出门因为警察和其他人一样不知所措和无能为力。
III翻译的过程1理解阶段:是表达的先决条件1)了解语言现象:Peter is now with his parents in Beijing;it has alreadythree years since he was a pop singer....不唱流行歌已有三年了2)理解逻辑关系You are late for the last time.你被解雇了或者不可能再迟到了.3)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The elevator boys ooze 流出渗透出the spit and polish of West Point cadets and inpolite English remind you that you must not smoke insidetheir lift.开电梯的人像西点军校的学生一样衣着整洁劲头十足。
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英译《翻译概论》第九章为例

口 结 语
从上述 分析 中我们 可 以看 出 ,翻译 的归 化与异化并
。
【 文 章 编 号 l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7 ) 0 4 — 0 0 5 4 . 0 2
没 择 有 翻 绝 译 对 策 的 略 界 上 也 限 并 , 更 非 没 无 有 章 所 可 谓 循 的 优 劣 之 分, 但 译 者 在 选 Ⅱ 引 言 因此 ,我们 可以得 出结
,
,
。
参考文献
f 1 】 V e n u t i ,L a wr e n c e .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 ’ s I n v i s i b i l i t y A Hi s t o r y o f
相 比之下 ,林的译文更为简明。 从 以上 例子我们 可以看 出 ,对于 中西文 化中相 同的 文化词 ,一般来说 ,归化法 能更 为简练直观 地传达原文 意思 而不必担心文化差异导致译 文读者理解 困难 。
,
笔者在 文中将结合翻译 实例加 以分 析 ,深化对 目的论这
种翻译理论 的理解 ,期望该研 究能对 以后 的翻 译实践 带 来一定的启迪 。 【 关键词 l翻译概论 ; 目的论 ;翻译 策略 【 中图分 类号】H0 5 9 【 文献标识码】
,
5 4
的玻璃 ,这一点在 上述 两个英译 《 浮生六记》 版本 中也 得 到 了体 现 。但 此 外 ,笔 者认 为 ,随 着 中 国文化走 出 去 ,世 界对 中国文 化 愈来 愈感 兴趣 。加 之 ,在笔 者看 来 ,《 浮生六记》 虽无 疑为佳作 ,但终究不如 《 孔子》等 国学典籍 著名 。因此 ,有心挑选 《 浮生六记 》译 文来欣 赏的西方 读者 想必会 对 中国文化 有所涉略 ,对 于 中国 些基本 的文化意象也 有所耳 闻。在考虑到 目标 读者接 受性 的前 提下 ,适 当的异化相 比于归化 ,更能完 整地保 留中 国文化 的独特 之处 ,对 于 传播 中国文 化也 大有 裨 益 。在全 球化 的今 天 ,异化在 翻译 有中 国特 色的一些著 作上 ,也不失为一种可取 的翻译策 略。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2009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概论一、翻译的定义二、翻译的目的和任务三、翻译的标准四、翻译问题研究五、翻译方法研究一、翻译的定义自从人们的翻译活动开始以来,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给翻译下过定义。
关于翻译,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一种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翻译家们对翻译总是产生新的认识,不同的翻译家以及不同时期的翻译家对翻译概念的解释也有所不同,这些解释各有千秋,有的比较片面,有的比较全面。
如何给翻译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受到人们对翻译实践过程的认识的约束。
目前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定义有许多种,下面列举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国内的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1.吴献书认为,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
2.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刘宓(mi)庆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蔡毅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5.王克非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6.李运兴认为,翻译就是用译语语篇传达源语语篇及译者的交际目的。
7.汪涛和黄新渠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利用一种语言文字将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
8.王宏印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转换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所谓翻译,就是把见诸于一种语言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使译作获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9.冯庆华认为,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
10.陈宏薇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是科学,是艺术,是技能。
国外的翻译家及学者对翻译的定义:1.泰特勒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化与异化——读《小王子》有感【摘要】“归化”与“异化”是两种并行不悖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需求、不同的读者对象以及不同的翻译目的来加以选择。
本文以归化与异化为理论框架切入,通过阐述作者读《小王子》的程惠珊译本的后感,分析译者在翻译《小王子》时对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翻译概论的理解,在具体翻译实践中能译出既体现原作风貌,又为读者所接受的译文。
【关键词】归化异化小王子中西文化翻译策略【正文】:一、《小王子》内容概要《小王子》出自飞行家圣爱克苏贝里之手,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时遇见小王子,在交谈中得知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接着,小王子向他讲述了关于自己星球的一些事,尤其是小王子的那朵玫瑰花。
作者又向我们转述了小王子在除了地球以外,其它六颗星球上小王子的所见所闻,以及小王子在地球上发生的事情,最后,小王子要走了,作者很伤心,写了这本书来纪念小王子,纪念与小王子共同生活的日子。
故事中的小王子是单纯的,好奇心强的,对什么事情都抱以认真的态度,什么事情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从不在心里留下问号;小王子也是孤独的,喜欢坐在椅子上看日落,欣赏着日落时斜晖脉脉的忧伤;小王子的心同样也是忧伤的。
有一只玫瑰花骄傲又美丽,用自己独有的柔情眷恋着小王子,小王子也深深地爱着她。
但是,敏感的小王子因为玫瑰的一次恼怒而开始对玫瑰的爱产生怀疑。
小王子走了,离开了他爱的星星,离开了他爱的玫瑰花。
一段孤独的旅行就此开始。
小王子先后来到了六个星球,先后遇见了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和一个老先生。
直到他来到地球,碰到了小狐狸,并在小狐狸的主动申请下驯养了它。
但是小王子终究是要离开它的,小狐狸却也是知足的。
它拥有的麦子变成了金黄色,看到麦子,就会想到小王子金黄的头发,孤独的心又有了一丝希望。
在与小狐狸在一起的日子里,小王子学会了爱,懂得了要对玫瑰负责,因为他驯养过玫瑰,就永远负有责任。
小狐狸送走了小王子,并告诉他,事物的本质恰恰是眼睛看不到的。
小王子发现自己无法回去,他徘徊着,思念着玫瑰。
在充满思念却不能回去的日子里,小王子望着自己的星星,说:“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就感到甜蜜愉快。
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
”仿佛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小王子是脆弱的,他又无法忍受思念的孤独,他必须回去,却用毒液结束自己的生命,抛开笨重的身体,快点回到玫瑰的身边。
最后,小王子抛开了笨重的身体,却也永远失去了见到玫瑰的机会。
小王子就像一棵树一样轻轻倒了下去,柔软的沙地,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一切的一切只因他深爱着玫瑰,他的心被玫瑰驯服了。
小王子的故事是哀伤的,关于爱情,他尽力了。
但他对玫瑰的爱是那么认真,那么纯洁,他把那种深深的痛苦留给了自己一个人,痛得令人心酸。
《小王子》是一部童话,一部写给儿童的作品,写给“还是孩子时候的那个大人”。
小王子最终没能飞回到玫瑰的身边,但他的灵魂一定飞回到他自己的星球,向玫瑰诉说着他的衷肠。
整本小说的语言简单纯洁,又哀婉惆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了令人感动,富有哲理的韵味,道出了爱情的艰辛。
是一本可以在任何年龄让自己再感受一次纯真的爱,再为纯真的爱而感动一次的书。
二、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来“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翻译策略。
所谓“归化”,通常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一种透明而流畅的译文,从而使得原语文本对于读者的陌生感降至最低;所谓“异化”,则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故意保留原语文本当中的某些异质性,以此打破译入语的种种规范。
之所以说这两种翻译策略截然相反,是因为二者的倾向性明显不同,前者倾向于原语文化和原文作者,后者则倾向于译入语文化和译文读者。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然而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即是归化还是异化就成了理解译文的文化内涵的决定性因素。
归化或异化策略其实都是一种翻译手段,他们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对立统一,相得益彰。
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还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应根据在翻译中涉及的多种因素,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的目的、译入语的包容度、文学作品、作家、译入语读者的接受效果、民族的思维习惯和不同文化的趋同程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三、在《小王子》中归化与异化的体现举例分析:1.We would have to put them one on top of the together.程惠珊译文:我们恐怕要把大象一头头地摞起来啦。
此处所要描述的是小王子的星球很小很小,小王子想到要把一群笨重的大象叠放在一起的画面很搞笑。
译文中的“摞起来”就是单纯的叠放动作,并不生动形象。
如果翻译成“像叠罗汉一样”(“叠罗汉”是一种游戏体育活动或表演,由二人以上的人层层叠成各种样式,多在武术、杂技中体现),就十分符合汉语文化的翻译,译文的画面立体感十分突出。
因为《小王子》是儿童文学,针对读者为儿童,这样就能缩小儿童读者在理解时由于文化上造成的审美距离,可以使读者感动亲切生动,减少了儿童阅读的障碍。
这也便是“归化”的翻译一般采用具有译入语文化色彩的词语,表达上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言语规范,译文读起来地道而自然,就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2.when I was a little boy,the lights of the Christmas tree,the music of the Midnight Mass,the tenderness of smiling faces,used to make up,so,the radiance of the gifts I received.程惠珊译文: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也是圣诞树的灯光、子夜弥撒的音乐声和一张张温柔的笑脸,给我收到的礼物抚抹上光辉。
众所周知,圣诞节是西方的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是西方儿童童年里最美的童话。
翻译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异域文化的特色,保留了异域文化的特征。
这样就能激发小读者的好奇心,让中国小读者为了解西方儿童提供了机会,在满足儿童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期待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一次和异域文化交流的机会。
这个例子同时又说明了翻译时完全采用归化会使译文缺乏一国情调,读者失去新鲜感,失去了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儿童阅读译文渴望异域,并与世界儿童进行文化交流,因此翻译时还需要适当的异化。
异化的翻译更注重体现原语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性,尽可能多地保留原语文化的特色和作者的独特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领会到原作的风貌,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分析总结归化或异化策略其实都是一种翻译手段,他们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对立统一的,相得益彰的。
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还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应当根据在翻译中涉及的多种因素,应当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的目的、译入语的包容度、文学作品、作家、译入语读者的接受效果、民族的思维习惯和不同文化的趋同程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那么,怎样决定翻译一篇文学作品时归化法和异化法的取舍呢? 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与特殊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文化传真”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这样,读者既能从好的文学作品中获取一些知识,又能得到审美的愉悦。
对于《小王子》这本书而言,是儿童文学,它的翻译策略就应当以儿童为本位,使译作的语言既规范又符合儿童的特点,即准确、简洁、生动、悦耳。
另外,在跨文化视域的儿童文学翻译必须妥善处理文本中的文化问题,这样,既不影响儿童读者对母语的学习,同时又能够促进他们喜爱和接受异域文化。
归化和异化都各有道理,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不能绝对地摒弃任何一方。
归化大都表现在语言的层面上,是为了跨越语言理解的障碍,而在文化传达上,为了让读者充分理解西方文化,译者大都采用异化策略。
但是,在文化传达问题上的异化是为了最终使得读者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做到真正的归化,也就是说,使读者把原语经译者所传达的异域视野经自身的文化视野过滤、对比、沉淀而后引起视野的从新定位,在对比中做到对自身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再认识,即在文化意义上的完成真正的归化。
【参考书目】1.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2.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3.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附录】1.小王子:你知道——当你感觉到悲伤的时候,就会喜欢看落日……2.如果有人钟爱着一朵独一无二的、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花。
那么,当他抬头仰望繁时,便会心满意足。
他会告诉自己:“我心爱的花在那里,在那颗遥远的星星上。
”可是,如果羊把花吃掉了。
那么,对他来说,所有的星光变会在刹那间暗淡无光!而你却认为这并不重要!3.因为忘记自己的朋友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朋友,如果我忘记了小王子,那我就会变得和那些除了对数字感兴趣,对其他事都漠不关心的大人们一样了……4.小王子:我那时什么也不懂!我应该根据她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她的话来判断她。
她香气四溢,让我的生活更加芬芳多彩,我真不该离开她的……我早该猜到,在她那可笑的伎俩后面是缱绻柔情啊。
花朵是如此的天真无邪!可是,我毕竟是太年轻了,不知该如何去爱她。
5.玫瑰花:"我并非如此的弱不禁风……夜晚的凉风对我倒有好处。
我是一朵花啊。
"6.玫瑰花:哦,如果我想跟蝴蝶交朋友的话,当然就得忍耐两三只毛毛虫的拜访咯。
我听说蝴蝶长的很漂亮。
况且,如果没有蝴蝶,没有毛毛虫,还会有谁来看我呢?你离我那么远……至于大动物,我才不怕呢,我有我的力爪啊。
7.小王子:我在想星星们闪闪发亮是不是为了要让每个人找到回家的路。
他说:“看,我的那颗星星,恰好就在头上却距离如此遥远!”8.“人群里也是很寂寞的。
”蛇说。
9.小王子:人吗?我想大概有六、七个吧,几年前看到过他们,但我不知道在哪能找到他们,风把他们吹散了,他们没有根,活得很辛苦10.驯养的意思:“这是常常被人遗忘的事情。
”狐狸说道,“它的意思就是建立关系。
”11.狐狸说:“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骇,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
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
对你来说。
我也只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
然而,如果你驯养我。
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12.狐狸:如果你驯养我,那我的生命就充满阳光,你的脚步声会变得跟其他人的不一样。
其他人的脚步声会让我迅速躲到地底下,而你的脚步声则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出洞穴。
13.狐狸:你看,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麦田无法让我产生联想,这实在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