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_学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天宁分校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无答案)1.1声音是什么

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天宁分校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无答案)1.1声音是什么

第一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是什么(1课时)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问题1:声音产生的原因?动动手:请用以下器材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套、一根橡皮筋)仔细看: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具有怎样的特点?(喉头,鼓,音叉)小结: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产生的。

其中刚才发出声音的这些物体我们称之为声源。

2.声源是指。

例1.《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则它们的声源分别是、和。

问题2:声音的传播有什么特点?现象:说明了讨论:声音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小结:二、声音的传播3.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例2.指出下列情况中的声音是依靠什么传播的.(1)人们平时谈话:。

(2)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火柴盒制成的“土电话”进行对话:。

(3)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4.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类似水波)问题3: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想一想:你是在看到远处发令枪冒烟的同时听到枪声的吗?小结:三、声速v讨论:根据这张表格,思考下面的这个问题?例3.用金属棒敲击一下钢管的一端,耳朵贴近钢管的另一端,会先后听到次声音,其中第一声是通过传入耳中的,第二声是通过传人耳中的,这说明。

5.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有v固>v液>v气6.在空气中,声速是m/s问题4:声能:阅读书P10生活物理社会小结:四、声能8.声音具有。

例:声音能;声音能……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2.叫声源.体、体、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3.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声音是一种波,叫。

4.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5.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你可以清楚地听到声音.(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瓶内的空气,手机的声音将会直至。

1.2声音的特性--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声音的特性--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音调的影响因素。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会根据声音的波形图分析声音的三要素。

一、知识梳理1.声音的叫做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

声音的响度与有关,越大,响度越。

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还与、有关。

2.声音的高低叫做。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反之,越。

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的高低。

3.振动的快慢常用振动的次数——来表示,其单位是。

4.弦乐器的发声音调与弦的、、有关。

当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当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松,音调越。

5.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自己的特色,称为。

音色是由发声体、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音色不同声音,声音的波形。

6.声音的三要素:、、。

二、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的关系〖例1〗用手轻按自己喉咙,张开嘴小声发出“啊”,手感觉叫喉部振动幅度小,再大声“啊…”时手感觉喉部振动幅度大,为说明了。

〖例2〗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A.频率很高 B.传播速度大 C.响度很大 D.振动时间长〖例3〗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作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有关;(3)使用听诊器和不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还与有关。

类型二、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的关系〖例4〗猪的叫声与小鸡的叫声是不同的: _________叫声的响度小,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_________较小;_________的叫声的音调低,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__________较小。

〖例5〗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例6〗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例7〗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嘹亮,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类型三、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例8〗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来分辨的。

初二物理学案

初二物理学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主备:罗明福学习任务: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自主研学: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二、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问题启发(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思考、感悟: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探究实验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3.举一反三: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_______发出的.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_______而发出的.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_______产生的.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_______而产生的.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_______而产生的.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_______发出声音.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三.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探究实验: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实验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medium).2.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不能传声.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_______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3.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想想议议]4.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结论:液体___ ______传声。

初识声音教案 初中

初识声音教案 初中

初识声音教案初中年级学科:初中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原理。

2. 音调和响度的区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板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 实验1:让学生用手按住气球,然后松开手,观察气球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2. 实验2: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面,观察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 实验3:让学生将耳朵贴在桌面上一端,另一端敲击桌面,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需要介质。

四、探究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15分钟)1. 音调:教师用不同音调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音调的变化。

2. 响度:教师用不同响度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响度的变化。

3. 音色:教师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调,引导学生感受音色的变化。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如:为什么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比较闷?2. 学生分享自己的例子,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基本特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基本特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声音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声音ppt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声音ppt

通讯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语音通话
通过电话或网络实现远距 离语音传输,使人们能够 进行实时交流。
语音识别
将语音转换为文字,便于 记录、编辑和搜索,广泛 应用于会议记录、语音输 入等领域。
声纹识别
利用个体声音特征的独特 性进行身份识别,用于安 全认证和防范欺诈。
其他领域的应用
医学诊断
通过分析人体发出的声音 ,如心音、肺音等,辅助 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声音的应用
音乐领域的应用
音乐创作
声音合成
声音是音乐创作的基础元素,通过不 同的音高、节奏和音色,创造出丰富 多彩的音乐作品。
利用数字技术,将不同声音元素进行 混合、编辑和修饰,制作出人工合成 的声音,用于音乐制作和特效处理。
乐器演奏
各种乐器通过演奏者操作产生不同声 音,用于演绎音乐作品,如钢琴、小 提琴、吉他等。
• 总结分享环节: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幼儿全面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及传播方式 。
• 延伸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例如回声、噪音等,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兴趣。
感谢观看
THANKS
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
不同的物体由于其材料、形状、 大小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类型和
音色பைடு நூலகம்声音。
例如,金属物体如铁锤、钥匙等 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而木 头、塑料等物体敲击时则发出沉
闷的声音。
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在音高、音 强、音色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 些差异使得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
声音。
乐器与声音
乐器是用来产生和控制声音的 装置,不同的乐器能够产生不 同类型和音色的声音。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声 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掌握声音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具:音叉、响板、弹簧、音频设备等;3.实验器材:空瓶子、电吹风等;4.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不同声音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探究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实验一:使用音叉和弹簧进行实验。

–步骤:a.学生手持音叉的一端,将其在响板上敲击;b.观察响板的震动和声音的产生;c.将音叉的另一端贴近耳朵,观察声音的传播。

•实验二:利用空瓶子和电吹风进行实验。

–步骤:a.将空瓶子的口部对准电吹风的出风口;b.打开电吹风,调节不同的风速;c.观察空瓶子的瓶口是否产生声音。

知识讲解1.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由此引入声音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而能够使人听觉器官产生听觉感觉的物理现象。

•声音的特征:–高低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声音高,频率低则声音低;–响度: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音振幅有关;–音色:声音的独特特征,由声音的谐波构成。

2.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

•机械振动传播: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3米/秒。

实践应用1.针对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个人交流:声音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如语言、电话等;•音乐及演出:声音是音乐和演出的基本元素,如乐器演奏、演唱会等;•震耳欲聋声音:如火车喇叭、汽车喇叭等警示声音;•音响系统:声音通过扩音器、喇叭等设备放大和传播;•声纳及雷达:声音传播的原理可应用于声纳和雷达等技术。

(共23份82页)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学案汇总

(共23份82页)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学案汇总

(共23套82页)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精品学案汇总声音是什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声源的概念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了解声速,声波,声能等概念【学习重点、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2.把生活现象与声音原理想结合【学习器材】音叉,水槽,石块,发声芯片,广口瓶,声波展示仪【学习内容】一、声音的产生问题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当我们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时,你有什么感觉:当把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是,你有什么感觉:(展示演练):所以我们总结: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教师精讲):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发现问题(学生自学)当敲击音叉使其振动发声时,仔细观察,(“能”或“不能”)观察到音叉的振动,这是因为:(教师精讲):可以将音叉靠近静止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观察小球的跳动。

也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水面,可以看到水花四溅。

这种实验的方法叫做叫转换法或放大法(展示演练):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发声的例子,并解释其中包含的声学原理:(教师精讲):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如果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就没有了”。

振动停止,只是产生声音停止,而原来的声音在介质中继续向前传播。

问题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用铅笔轻轻敲击,你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中的呢?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耳朵,再次用铅笔轻轻敲击,你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中的呢?当你夏天在游泳池中潜水时,你能听到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吗?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中的呢?(展示演练):教师实验: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中,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声音有什么变化?(教师精讲):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展示演练):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的结论呢?二、声音是一种波(教师精讲):展示声波展示仪中的弹簧的疏密波,声波也以类似的方式传播。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科学教案(精选)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科学教案(精选)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观察学生的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 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正确操作 实验器材等,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知 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提问
测试
通过定期进行小测验或作业,教师可 以检测学生对声音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及他们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 相关概念的理解情况,以及他们是否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反馈方式
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测试结果,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指 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声音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鼓励和激励学生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
03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如动物的叫声、乐器的演奏声等,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声音的来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讲解新课
总结词:知识传授
详细描述: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如振动产生声音)、传 播方式(如声波传播)以及声音的变化(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使学生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 解。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 音》科学教案(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步骤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 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声音是什么
任务一、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物体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2、《黄河大合唱》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3、琴能发出优雅的琴声是由于,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振动引起的。

人讲话发声是由于,锣鼓的声音是由于
任务二、、、能够传声, 不能传声
4、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一切、、__________都是介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

5、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指出下列情况下声音是依靠什么传播。

(1)人们平时交谈:。

(2)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的“土电话”进行通话:。

(3)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的谈话声:。

6、把正在发生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从玻璃罩内向外抽气时,能听见闹钟声音逐渐变;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入玻璃罩内的过程,能听见闹钟的声音逐渐变。

由此可以推测,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任务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7、声的传播需要时间,声传播的与的比称为声速。

声速与介质的和___ ___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8、声音传播需要速度,在不同中传播速度存在不同。

中最快,
中次之,中最慢。

9、向水面上的A点扔一块石头,与A点距离相等的人、鸟、鱼最先听到声音的是()
A、人
B、鸟
C、鱼
D、同时听到
10、某同学在看到闪电后7s听到了雷声,则打雷的地方离他有多远?
任务四、人耳的听力范围
11、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频率高于的是超声,频率低于是次声。

12、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A.蝴蝶翅膀弱,声音小
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D.蚊子的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任务五、声音具有能量
13、高压冲击声波可击碎胆结石。

喇叭中发出的较强声音可使烛焰。

这一切都说明,声音具有。

14、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强光,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课堂习题练习
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不断地跳动,在此试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A、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鼓得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产生的
B、有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一切物质都能传播声音,且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声速不同
D、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3、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A.传声B.传热C.导电D.通风
4.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
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5.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
为()
A、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物质
C、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
6.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大地——水——鱼 D.水——鱼----大地
7、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680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A、1s
B、2s
C、3s
D、4s
8、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孕妇作“B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