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合集下载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精华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精华版)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 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C )m
A、40〈H〈41 C、59〈H〈60
B、49〈H〈50 D、60〈H〈61
(40m<H<60m)
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
(1)与河流水文结合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 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 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 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4、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 计算,绘制时使用毫米单位更为方便),并注明高程,最高 高度数要比图中最大高程略高一些,最低高度数要比图中最 低高程再低一些,
特别注意:5、在等高程的辅助线上量取(用尺子或 圆规)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以标出各交 点在剖面图上的位置。再将这些点连成圆滑的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 读与应用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2、地形图的解读
A、坡度的识别 B、地形的识别 C、高度的判读和计算
试一试:下列有河流发育及流向正确的( A )

300
200
100

脊 100 200 300 B
山谷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步骤4:画垂线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ppt课件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答 案
3、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问题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 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 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 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 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 住人们的视线。
②确定比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 转绘到剖面图上做横轴。
为更加清楚地反映地形起伏状况,垂直比例尺要大于水平比例尺, 用高程建立纵轴。高度间隔与原图等高距一致,最高数值比剖面线 经过地区最高海拔略大一些,最低数值略小一些。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③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 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 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 转绘到坐标图中。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即地势平坦开阔处, 节省建设投资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工业区选址 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 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 土壤)
聚落分布
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
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 平原地区)
C>A>D>B
不同等高线地形不图同坡等度高大线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 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B>D&g小图的上判坡读度的大小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流量):丰富、大、小
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 长、短、春汛、夏汛、冬汛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有、无、长、短 水能蕴藏量: 大、小
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 水系归属、水系形态、河道(河谷宽窄、 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 (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概况(面 积、水系排列形式)等。(见导与练)
陡崖
山谷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E C
250

B


山谷
E C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250

B

鞍部
练一练: 说出地形名称
鞍部 山顶
山谷 陡坡
山脊
缓坡
2、地形图的解读
B、地形的识别




要领1:等高线都呈 V 字型, 山脊中 高 两侧 低 ;山谷两侧 高 中 低 。
山顶 B ______
E 山脊 ______
盆地 C_______
山谷 F _______
D 处,水坝建好后若水位升至海拔100米 (8)若要修建一个水库,地址应选在______ 丙村海拔在100米以下必须搬迁 处,则图中丙、丁两村是否需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点到地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1500米
1000米 500米

海平面
2、陡崖和任意两点的高差
解读3: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

浅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值线内容是高考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等,虽然各类等值线的特征、判读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仅以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等高线为例,谈谈其判读和应用,以期对备考中的老师和同学产生一点启迪,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能。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看到重合,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7.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8.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在等高线图上画着的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故又叫做降坡线。

9.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10.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梯田、大坝等。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可以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一般有以下五种基本方法:1.等高线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如果是谷地则为水流方向。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小试牛刀】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A
①地能看到A村吗?
400
B B
350
丙地能看到B村吗?
同图比较: 等高线密→坡度大 等高线疏→坡度小 比例尺大→坡度大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比例尺小→坡度小 异图比较: (图幅相同) 等高距大→坡度大 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距小→坡度小
判断坡面的凸凹:高疏低密——凸坡 高密低疏——凹坡




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 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试想一想:
②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 处的海拔高度为多少米?
③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 形可能为洼地还是小丘?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例2: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
300m、400m,求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若
相对高度最大值为h,则h为多少?A和B两地的温差是多
少?
200m<H<400m
400 300 200 100
399m<h<400m
H
A
B
城镇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假设都不在等高线 上的两点,中间间 隔的等高线有n条 (数值不相同), 等高距为d,则两 点的相对高度H取 值范围为:
B● A●
(n-1)d<H<(n+1)d
【小试牛刀】 读图,回答: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B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及其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等高线及其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若要完整(wánzhěng)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补画几条等深线( ) D
A、3条
C、5条
B、4条
D、6条
第十页,共十五页。
2、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判断:
(1)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 C )
A、[ 40m,50m )
B、 ( 45m,55m )
C、[ 50m,60m )
D、 ( 50m,55m )
例题: 若a=100m b=200m c=300m 判断地形:①洼__地__(wādì②) __山_丘__ ①的海拔___0_m_<_H__<_10_0_m__ ②的海拔__3_0_0m__<_H_<_4_00_m__
第九页,共十五页。
巩固 练习 (gǒnggù)
1、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hǎiyù)部分等深线示意图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 全部闭合。
4)、除了陡崖和悬崖,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 且在图的间 部分不断。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第二页,共十五页。
3、几条特殊(tèshū)的等高线:
(2) 50m<H底≤100m
A、51m B、50m C、151m D、150m
故选A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 崖的相对高度( A )
(3)150m≤ H顶-H底<250m 故选A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陡崖(dǒu yá)的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 第八页,共十五页。
二、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LL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LL

2、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选 点
应选择在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的且避风的海湾 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下面是一幅1:200000地形图,判读后回答:
①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 鞍部 , 余村: 山谷 ,李村: 气象哨: 山脊。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
王村在山脊,气象哨应建在山脊,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势较高,便于观测
②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____ (②或③)线,理由是坡度小,工程量小 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 丁 村,理由是地势平坦开阔,水陆 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便利 ________。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 工程量小(水 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___________ 淹没村庄和农 库蓄水量大)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田(需要移民) ____________ 。
h大≤h顶<h大+d
底部高度: h小-d< h底≤h小
相对高度:(n-1)d≤ H <(n+1)d
【小试牛刀】
读图,回答: )
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m C.199m B.99m D.259m
D
5 坡度的比较
判断坡度陡缓:
相 对 高 度
α
水平实际距离
判断坡度陡缓:
D。
200 240 200 260 200 280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 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作者:李进步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1期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

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了朋友。

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这些“蝴蝶”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难点之一。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称
(1)山顶:也称山峰。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的地方。

如图中A处。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地方。

如图中B处。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2、图解法理解主要地形
山脊与山谷的判断是学习的难点。

判断时可采用画切线法,即可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山脊或山谷。

如图①所示:过A和B点分别向两侧作一条直虚线,比较A、B、C、D四点的海拔。

图中A点海拔为100米,其两侧的C、D两点海拔均为150米,可见是中间低、两边高,即可判定A位于山谷。

同样,图中B点海拔为100米,其两侧的E、F两点海拔均为50米,可见中间高、两边低,即可判定C为山脊。

图①
陡坡和缓坡:如图②和图③。

图②中A、C之间和A、B之间的高度差相同,均为250米,A、C之间等高线稀疏,A、B之间等高线密集, A、C之间水平距离长,A、B之间水平距离短。

用图③表示出来,它们之间的坡度差异非常明显。

图②
图③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及两地间的气温差
等高线地形图中,在同一等高线上的海拔相同。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即等高距相等。

据此可以写出等高线地形图中某点的海拔或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根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公路、铁路线的选择
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较缓,线路平稳且距离较短的线路。

这样能减少修路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例如:图4中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路线4,而不能选择路线5。

图④
3、水库及坝址的选择
水库选择在河谷“口袋型”的盆地或洼地中,坝址建在较窄的峡谷地带。

例如:图4中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 D; )
A、1-2
B、1-3
C、2-3
D、2-4
4、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速等水文特征
山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可能有河流发育的地方。

等高线越密说明山体越陡,河流流速就越大;反之,河流流速就越小。

例如:图4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河流( a ),分布有瀑布的是河流( c )
5、输水线路的选择
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
6、旅游活动的选择
在等高线较密的山谷,河流流速较大,可以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在等高线重合的陡崖处,可以进行攀岩等旅游活动。

7、城市的选择
应選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沿海或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带。

8、农业布局的选择
根据坡度的陡缓,气候和水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如平原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等等。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进步(1973年1月),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