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荷叶母亲》荷叶母亲教案人教版
2024年课堂教学七上07《荷叶母亲》精彩教案

2024年课堂教学七上07《荷叶母亲》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荷叶和母亲的深厚情感。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写作方法,学会借鉴。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对荷叶的认识。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学生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灵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写作方法,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让学生学会借鉴。
三、写作实践1.让学生以“荷叶母亲”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建议。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2.学生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取长补短。
三、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其他关于荷叶和母亲的文学作品,如《荷叶颂》、《母爱如水》等。
2.让学生课下阅读,进一步拓宽视野。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运用。
三、写作实践1.让学生以“荷叶母亲”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建议。
《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师生共叙: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
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
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
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这故事说明母爱是伟大无比的,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再次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三、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荷叶母亲莲花送莲(眼前)写景赏莲(回忆)荷叶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眼前)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母亲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抒情(写作特色:生动形象,情景交融)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明确:母亲)2、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
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问题探究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提问学生,教师点拨)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024年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自然之道》,具体章节为《荷叶母亲》。
课文主要通过描绘荷花的成长过程,借物喻人,赞颂母爱的伟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课文背景,学习生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旨,感悟母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感恩母爱,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旨,体会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感悟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荷花与荷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和优美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借物喻人手法,感悟母爱的伟大。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教师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荷叶母亲》2. 板书提纲:生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借物喻人手法母爱伟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2. 答案:荷叶母亲形象:无私奉献、关爱子女、坚强勇敢。
母爱理解:母爱是伟大的,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通用11篇)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
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
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
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
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
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
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
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
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
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
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2023年《荷叶·母亲》语文教案

2023年《荷叶·母亲》语文教案2023年《荷叶·母亲》语文教案1教材内容:七年级人教版新教材第五单元,第24课,第2篇散文诗,原为《纸船》,今更新为《荷叶母亲》教材分析:《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
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
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
2、熟读这首散文诗,整体感知课文,积累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3、学习文章中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细致深入的品味母爱的伟大。
(二)过程与方法1、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
2、运用小组教学,多人讨论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读,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教学难点通过读,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一、课堂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之一,是最能体现亲情的感情。
在中外文学史中,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说到母爱,同学们会想到哪些文学作品呢?老师就记得我自己曾经读过一本关于母爱的书——高尔基的《母亲》,书中描述了一个原本无知、被压迫的母亲因为对儿子的爱和理解最终成长为一个阶级母亲的故事,里面包含了高尔基对母爱的理解,这是一种深沉而伟大的感情。
生:我知道《游子吟》里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句就说明母爱的伟大。
生:我们之前学过的《散步》也是讲的跟母亲有关的故事。
师:看来同学们都懂得了母爱的含义,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一学冰心的这篇感人的课文。
二、了解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她的散文和诗歌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分别被茅盾称为“繁星体”和“春水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她的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因一生刚好跨过一个世纪,被称为世纪老人。
三、教学过程1、分段朗读。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分段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把重点词句圈出来,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4篇)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1、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课堂该解决的问题。
而所谓该解决的问题应该就是结合了学段特征与单元特征的体系知识。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课文,作为初中的起始年级,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
朗读是我们感受课文的最好方法,本设计重以朗读带动起整堂课的学习理解。
通过组织多次朗读(感读-思读-悟读),每次朗读都有具体要求,每次要求均各不相同,力求步步深入。
2、侧重于整体感知课文内涵,力求从文本走向能力、走向生活。
3、语文教育是情感教育,要想学生生情是件不容易的事。
教师要善于捕捉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并且不拘泥于课文本身,把目光投注于学生自身,让学生在感受母爱的阳光中懂得珍惜亲情,懂得感谢父母,懂得感恩父母。
【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
2、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细致深入地体味和感受亲情之爱,学会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
【学习重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1、预习作业(传统做法):(1)字词音义的标注;(3)查找文体“散文诗”材料;(4)初步熟悉课文,并参考有关资料作“旁注”。
2、下发背景材料《母爱是一部书》材料作业题: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把你母亲最让你感动的点滴写下来,当作献给你母亲的礼物吧!(设计意图:每一个人的母亲都是一部书,让学生在了解冰心母亲的同时盘点自己的母亲令己感动的点点滴滴,也为阅读冰心的其它作品作情感铺垫。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引读)1、导入师设问:会背《游子吟》这首诗吗?生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教学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荷叶母亲》。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夏天荷叶对荷花的呵护,寓意着母爱的伟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叶与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 例题讲解以课文第二段为例,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个关于母爱的比喻句,分享并交流。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作业: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叶母亲》2. 内容:a. 母爱的伟大b. 写作技巧:比喻、拟人c. 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母爱如阳光,温暖照耀着我们;母爱如清泉,滋润着我们心田。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总是默默地为我付出,关心我、照顾我。
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整夜守在我床前,为我擦拭汗水,给我喂药。
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母亲
冰心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教学流程: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
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
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
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
(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三、品析语言,感受感动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对啊,同学们想象中的红莲就好像文中写到的那朵谢了的白莲。
就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
同学们认为这几个句子应该怎么读呢?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
四、提炼主旨,升华感动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
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师:是啊,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许多风雨,那么你会是风雨中的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
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回归生活,抒写感动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
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
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
(写后读一读)
六、拓展延伸,探寻感动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
(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
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
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
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
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播放班会课件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