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ppt 45张)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管理学总论》PPT课件

一、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 巩固、维护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土地 公有制。 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调动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不断改 善土地使用条件的积极性。 调整土地关系。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二节 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二、土地权属管理的内容 依法确定土地权属。 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 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主体:农民集体。 客体:农民集体所有的一切土地。 内容:农民集体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 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五、我国土地使用权主体、客体、内容 (一)土地使用权的涵义
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 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 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 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一、土地制度概述 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
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 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 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 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六节 土地征收
二、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标准 (一)征地补偿费的构成
土地补偿费 青苗费 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 社会保障费用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拆迁补偿费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六节 土地征收
(三)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 居住用地70年 工业用地50年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 50年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综合或者其它用地50年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四节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二节 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二、土地权属管理的内容 依法确定土地权属。 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 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主体:农民集体。 客体:农民集体所有的一切土地。 内容:农民集体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 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五、我国土地使用权主体、客体、内容 (一)土地使用权的涵义
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 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 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 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一、土地制度概述 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
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 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 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 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六节 土地征收
二、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标准 (一)征地补偿费的构成
土地补偿费 青苗费 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 社会保障费用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拆迁补偿费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六节 土地征收
(三)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 居住用地70年 工业用地50年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 50年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综合或者其它用地50年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第四节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土地使用权制度》课件

土地使用权具有排他性,即 使用者依法独占土地,排除 他人干涉。
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根 据土地用途和政策规定,期 限长短不同。
土地使用权在使用期限内可 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等。
土地使用权的分类
住宅用地使用权
主要用于建设住宅,满 足居民居住需求。
工业用地使用权
主要用于建设工业厂房 、仓库等,满足产业发 展需求。
土地使用权的抵押制度
允许土地使用权在一定范围内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允许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为农业 生产经营者提供融资渠道。
土地使用权的租赁制度
建立完善的土地租赁制度,规范租赁 行为,保护租赁双方的权益。
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创新模式
土地股份合作制
将土地使用权量化成股份,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公司,实现土 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经营。
土地使用权的年限与续期
土地使用权的年限
根据土地用途不同,土地使用权的年限也有所不同。例如, 住宅用地使用权的年限一般为70年,商业用地为40年,工业 用地为50年等。
土地使用权的续期
在土地使用权到期前,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续 期。一般情况下,如果土地使用权人在使用期内合理利用土 地,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可以获得土地使用权的续期。
商业用地使用权
主要用于建设商业设施 ,如商场、酒店等,满 足商业活动需求。
公共设施用地使用权
主要用于建设公共设施 ,如学校、医院、公园 等,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
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A
建国初期
土地改革时期,实行土地公有制,农民拥有土 地使用权。
改革开放后
Hale Waihona Puke 实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承包经营 权。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一、概念: 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
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 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 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 为。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二、出让的方式、年限与程序
一)出让方式: 协议、招标、拍卖、挂牌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二)出让年限:
1、居住用地70年; 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第二节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 权的确认与流转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 1、有偿取得方式 • 2、无偿取得方式 • 3、依法承包经营取得 • 4、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流转方式主要有: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转让、出租、抵押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 ⑴涵义:
• 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土地的单 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 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 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 用、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 处分的权利。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 ⑵国有土地使用权 • 主体:
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 位和个人
• 客体:
国家依法提供给单位和个人使 用的国有土地。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 四、土地产权 土地产权指有关土地财产的 一切权利的总和。 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
一个核心问题。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1、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
⑴具有排他性 ⑵土地产权个体必须具备可占用
性和价值性 ⑶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
得到法律的承认,并受到法律 的保护 ⑷土地产权的相对性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 他土地。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 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 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 为。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二、出让的方式、年限与程序
一)出让方式: 协议、招标、拍卖、挂牌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二)出让年限:
1、居住用地70年; 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第二节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 权的确认与流转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 1、有偿取得方式 • 2、无偿取得方式 • 3、依法承包经营取得 • 4、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流转方式主要有: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转让、出租、抵押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 ⑴涵义:
• 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土地的单 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 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 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 用、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 处分的权利。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 ⑵国有土地使用权 • 主体:
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 位和个人
• 客体:
国家依法提供给单位和个人使 用的国有土地。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 四、土地产权 土地产权指有关土地财产的 一切权利的总和。 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
一个核心问题。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1、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
⑴具有排他性 ⑵土地产权个体必须具备可占用
性和价值性 ⑶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
得到法律的承认,并受到法律 的保护 ⑷土地产权的相对性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 他土地。
土地权属管理课件
土地产权制度PPT课件

所有这些契约都必须在行政主管机关登记 才具有法律效力。
16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一)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三)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17
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目 的、任务和手段
(一)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 1. 土地权属管理 2.土地利用管理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存在着与土地所有制相 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及其具体形式。
土地使用制不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 现,而且也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 种形式和手段。
13
三、土地使用制的分类
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互关系的不同, 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与“两 权”分离两大类。
就“两权”分离的土地使用制来说,又可 以分为有偿使用制和无偿使用制两类。
11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
一、土地使用制的概念 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
形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财产制度的另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 定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地收 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
12
二、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 的关系
在整个土地财产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 着土地使用制。
(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目的与任务 1.保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2.调整土地关系 3.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必要的限制
18
(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目 的与任务
4.保证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 个使用项目上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建 立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防止土地 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5.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并正确课征土地 税收,保证国有土地的地租收归国家,通 过土地税收和土地有偿使用集中国家财政 资金,保证土地收益合理分配
16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一)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三)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17
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目 的、任务和手段
(一)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 1. 土地权属管理 2.土地利用管理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存在着与土地所有制相 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及其具体形式。
土地使用制不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 现,而且也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 种形式和手段。
13
三、土地使用制的分类
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互关系的不同, 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与“两 权”分离两大类。
就“两权”分离的土地使用制来说,又可 以分为有偿使用制和无偿使用制两类。
11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
一、土地使用制的概念 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
形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财产制度的另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 定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地收 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
12
二、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 的关系
在整个土地财产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 着土地使用制。
(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目的与任务 1.保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2.调整土地关系 3.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必要的限制
18
(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目 的与任务
4.保证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 个使用项目上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建 立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防止土地 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5.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并正确课征土地 税收,保证国有土地的地租收归国家,通 过土地税收和土地有偿使用集中国家财政 资金,保证土地收益合理分配
第十二章土地产权制度PowerPointpresen

–
地役权包括:建筑支持权、采光权、眺望权、取水权、
道路通行权等
–
中国尚未单独设立地役权
第十二章土地产权制度 PowerPointpresen
土地发展权
土地发展权是发展土地的权利,是一种 可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权利。
ü如:农地非农使用的权利、提高建筑物密度的权 利 ü当今世界各国对农地发展权的认识不一:美国、 欧洲处置不一样
第十二章土地产权制度 PowerPointpresen
土地产权的概念
n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
n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的完 全权利。包括土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 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 权等多项权利。
第十二章土地产权制度 PowerPointpresen
土地产权构成
ü 土地抵押权的附属性
–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
ü 土地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偿还部分债务不会改变抵押权
第十二章土地产权制度 PowerPointpresen
地役权
地役权:在土地所有权上设定的一种他项权利。
ü土地所有人为了其毗邻土地的权益,有义务容许他人在其 土地上的某种行为。
ü为他人设置地役权的土地为供役地,与供役地毗邻并需在 他人土地上获取地役权的土地为需役地。
第十二章土地产权制度 PowerPointpresen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创 新 •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 史沿革
ü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简单评价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与交易的绩效分析 »(绿肥种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和可交易性对绿肥种 植面积有显著的影响
第十二章土地产权制度 PowerPointpresen
第三章土地所有权ppt课件全

• 3、封建社会(战国—1840) • 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 ①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②君主土地私有制③地主土地所有制(豪强地主
、士族地主)
• 4、清末民初(1840—1924) •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体 • (1)太平天国 (2)辛亥革命
• 5、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 目的;政策;影响
• 2、 集体土地所有权 • (1)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
有的除外; • (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 •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民集体,依农民集体的所
属不同,可以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划分为三种: • (1)农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 (2)乡(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 (3)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章 土地所有权
• 第一节 土地制度概述 •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 • 第三节 土地他项权利
第一节 土地制度概述
• 一、土地制度概述
•
土地制度是人们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土地方面
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二、我国土地制度沿革 •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夏商—春秋末年)
• (1)实质 • (2)表现 • (3)内容 • (4)瓦解
• 6、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 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 (1)进行根据地建设—大生产运动(抗战时期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 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军垦屯田
• ①目的 ②影响 • (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 ①目的 ②影响
• 8、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 目的;政策;影响;认识
• 3、土地所有权禁止交易。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三、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几种形式
® 土地使用权出租 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 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 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 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租。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出租,出租人 应当依照规定办理登记。
® 土地使用制的分类 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能否分离,分为: 两权合一——自耕农、经营地主、集体经济; 两权分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两权分离”下,按是否有偿,分为: 有偿使用制 无偿使用制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第三节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完善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1949-1953年)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初级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高级农业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三、土地使用制
® 土地使用制的含义 土地使用制是人们在使用土地中形成的制度性经济关 系,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 地收益的权利。
® 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 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使用制 土地使用制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三、土地使用制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 挂牌四种方式。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 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 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土地产权与土种形式
® 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通过土地出让的方 式获得的土地的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土地必须使按照土地使用权合同 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的土地,未按合同 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的土地,土地使用 权不得转让。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形式主要有出售、交换、赠与、继 承、破产拍卖等。
•三、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几种形式
® 土地使用权出租 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 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 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 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租。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出租,出租人 应当依照规定办理登记。
® 土地使用制的分类 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能否分离,分为: 两权合一——自耕农、经营地主、集体经济; 两权分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两权分离”下,按是否有偿,分为: 有偿使用制 无偿使用制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第三节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完善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1949-1953年)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初级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高级农业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三、土地使用制
® 土地使用制的含义 土地使用制是人们在使用土地中形成的制度性经济关 系,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 地收益的权利。
® 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 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使用制 土地使用制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三、土地使用制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 挂牌四种方式。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 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 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土地产权与土种形式
® 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通过土地出让的方 式获得的土地的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土地必须使按照土地使用权合同 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的土地,未按合同 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的土地,土地使用 权不得转让。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形式主要有出售、交换、赠与、继 承、破产拍卖等。
土地产权制度PPT课件

27
四、永佃权
永佃权是由永佃权人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租 金,为耕作和放牧的需要长期或永久使用 土地,并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
永佃权实质上是土地用益权,是他物权的 一种。中国从唐朝开始出现的田面权类似 于永佃权。
28
五、地上权
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 定建筑房屋、种植竹木等项权利。地上权是一种 用益物权。
所有这些契约都必须在行政主管机关登记 才具有法律效力。
16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一)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三)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17
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目 的、任务和手段
(一)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 1. 土地权属管理 2.土地利用管理
土地发展权就是变更土地使用性质之权,如农地 变更为城市建设用地,或使土地原有的使用强度 升高。
当今世界各国对土地发展权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和处理方式,一种观点认为,土地发展权同地上 权、抵押权等一样,首先自动归属于原土地所有 权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土地发展权一开始就属 于国家,如果土地所有者要改变土地用途或提高 土地使用强度,必须先向政府购买土地发展权。
11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
一、土地使用制的概念 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
形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财产制度的另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 定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地收 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
12
二、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 的关系
在整个土地财产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 着土地使用制。
24
(二)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属性
1.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 2.土地所有权的排他性 3.土地所有权的恒久性 4.土地所有权的归一性 5.土地所有权的社会性
四、永佃权
永佃权是由永佃权人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租 金,为耕作和放牧的需要长期或永久使用 土地,并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
永佃权实质上是土地用益权,是他物权的 一种。中国从唐朝开始出现的田面权类似 于永佃权。
28
五、地上权
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 定建筑房屋、种植竹木等项权利。地上权是一种 用益物权。
所有这些契约都必须在行政主管机关登记 才具有法律效力。
16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一)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三)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17
二、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目 的、任务和手段
(一)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 1. 土地权属管理 2.土地利用管理
土地发展权就是变更土地使用性质之权,如农地 变更为城市建设用地,或使土地原有的使用强度 升高。
当今世界各国对土地发展权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和处理方式,一种观点认为,土地发展权同地上 权、抵押权等一样,首先自动归属于原土地所有 权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土地发展权一开始就属 于国家,如果土地所有者要改变土地用途或提高 土地使用强度,必须先向政府购买土地发展权。
11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
一、土地使用制的概念 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
形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财产制度的另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 定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地收 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
12
二、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 的关系
在整个土地财产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 着土地使用制。
24
(二)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属性
1.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 2.土地所有权的排他性 3.土地所有权的恒久性 4.土地所有权的归一性 5.土地所有权的社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使用权
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类型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
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的特性 派生性和独立性 直接支配性
可转让性
有期限性 可继承性和可转让性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租赁权
土地租赁权是指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通过 契约将土地占有权、狭义的土地使用权和部分收益 权转让给他人。 注意与广义的土地使用权的区别是土地租赁权人不 具有对土地的部分处分权。 特点:土地租赁是民事法律行为 出租人必须对土地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 土地租赁权具有期限
失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发展权
土地发展权也称土地开发权,是发展土地的权利, 是变更土地使用性质的权利。 包含四个层次:
土地发展权的设立,需要以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为 前提,否则,任何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行为,仅是 一种客观的存在,不能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 因土地使用管制,土地开发的可能性和规定性之间 往往存在差异,其中普遍的“可能”超过“规定” 的部分构成虚拟的发展权;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抵押权
土地抵押权是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转移占 有并使用收益而提供担保的土地,在债务不能履行 时可将土地的拍卖价款作为受清偿的担保物权。 土地抵押权的法律规定 P21 土地抵押权的特征 优先受偿性 附属性 不可分性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地上权
地上权是以在他人所有的土地上设立建筑物、其他 工作物为目的而使用的土地权利。地上权可以处分。 特点:标的物是他人的土地 是以保有建筑物、工作物为目的的他物权 具有长久存续性 具有可继承性和可转让性
土地经济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 占用、使用、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关系以及国家 与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经济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基 本规范。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
土地法权制度是指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法 权体现。
二、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的内涵 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 济形式,主要解决土地归属问题。
第二章
土地产权与土地制度概论
第一节 土地产权概论
第二节 土地制度的内涵及功能
第三节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完善
第四节 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完善
第五节 中国香港地区及国外现行土地制度
第一节 土地产理解
产权就是经济当事人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利。——科 斯 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他们 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 这些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 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收益或受损的利。——德 姆塞茨
一、土地产权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产权的理解
产权是财产权,是有关财产的各项权利的总称。— —《现代实用民法词典》 产权是财产所有权。——《辞海》 产权既是权利,又是规则。——刘世锦《经济体制 效率分析导论》 产权是财产关系的法律体现。——王国平《公有产 权论》
一、土地产权的内涵
对产权定义的总结
现阶段中国土地所有权的特点
主体的特定性
交易的限制性 权属的高度稳定性 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相对独立性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 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狭义的土地使用权是指包括在土地所有权之内,与 土地占有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并列的一种权能。 广义的土地使用权是指独立于土地所有权能之外的 含有土地占有权、狭义的土地使用权、部分收益权 和部分处分权的集合。
产权是由法律、习俗、道德等界定和表达的、得到 人们相互间认可的关于财产的权利。一般可分解为 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产权 是制度界定的结果,一旦某一制度安排确定以后, 产权安排也就相应地得到了确定。
一、土地产权的内涵
土地产权
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的完全权利。 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 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土地产权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土地发展权
土地发展权的归属的处理方式:
同地上权、抵押权,自动归属于土地所有人,政府 保护农地,需事先向所有人购买发展权;
一开始就属于国家或政府所有,土地所有人或使用 人若想改变用途或利用强度,必须向政府申请或购 买土地发展权。
第二节 土地制度的内涵及功能
一、土地制度的内涵
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的土地经 济制度及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 广义的土地制度是指与土地所有、土地使用、土地管 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发展权 包含四个层次:
土地用途的改变是指未利用土地和农用土地向非农 建设用途转换,以及非农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
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护农地资 源,因此,从农地向非农建设用地转化受到严格限 制,该种土地性质转换的权利被称为农地发展权。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所有权
《经济大辞典∙农业经济卷》:土地所有权即地权, 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理 其土地的权利,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类型:国家所有的土地; 集体所有的土地。 基本属性:排他性 全面性 绝对性 社会性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土地所有权
二、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
地役权
地役权是指因自己所有或使用的土地受环境所限而 必须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受到便利的土地称为需 役地,给予他方以便利的土地称为供役地。 地役权主要包括:建筑支持权、采光权、眺望权、 取水权、道路通行权等。 特点: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一种从物权 可以有偿设立,也可以无偿设立 不可分割两个以上的权利,也不得使其一部分灭
土地所有制的产生和演变 人类社会初期——无土地制度 游牧时代后期——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井田制)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土地公有制
三、土地使用制
土地使用制的含义 土地使用制是人们在使用土地中形成的制度性经济关 系,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 地收益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