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议论文正稿
论为人师表的师德演讲稿(通用5篇)

论为人师表的师德演讲稿论为人师表的师德演讲稿(通用5篇)演讲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为人师表的师德演讲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为人师表的师德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教育事业是一份叶的事业,为的是衬托出一片花的天地。
教师,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我深知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教书是为了更好的育人,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做到为人师表呢?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做到:首先,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使学生能具备同样的爱心回报社会。
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教师要从心底里去爱学生,真正地去了解他们,知他们所想,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
爱学生还要和他们平等相处,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俯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为孩子创造每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
使他们在学习中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品质。
其次,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之本。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
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为人、处事、学习和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熏陶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
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一身执教,持俭守节,是我们终生要达到的目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
教师要清廉,公正,有爱心,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
我们要始终保持廉洁从教的作风,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
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
因此,为人师必须要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看看他们的眼睛,如星星般明亮,如泉水般清澈,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坚定。
关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议论文

关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议论文
韩愈曾言:师者,因此传道受业答疑解惑也。
能为师者,方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能做师者,方要德才兼备,终生学习;能成师者,方要教授人性,叙述理道;能当师者,要能专家教授课业,解答困惑;能担师者,必需教之以礼,授之以渔。
在新世纪,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名师,你必须以身作则,敬业,关心你的同学,重视他们。
在新时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你必须热情地对待你的职业,细心地对待你的课业,友好地对待你的朋友,虚伪地对待你的同学。
孔子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
儿童和青年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主要是向老师学习。
在他们心中,老师的话就是真理,老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老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体现。
教师的榜样很重要。
教师的思想、行为、风格和素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
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一个好的老师,要在“言传身教”之外,高度重视“榜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作为人类生命的工程师,祖国花朵的园丁,基础教育的学者,优秀人才培养的督导,教师必须谦虚、自信、自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无论何时鼓励自己,都要时刻督促自己跟上高标准。
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每晚蜡烛都会把灯芯抽干。
老师默默无闻,敬业精神更让人敬佩;老师全心全意、吸引着人们的敬佩、迷恋、鼓舞和歌唱。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论文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是用自己的人格感化教育学生。
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只有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做出榜样,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工作。
教师应当怎样为人师表呢?一、教师应该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爱因斯坦说过:“现在,大家都为了高档物品、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
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包括正确的名利观),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不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迷失方向,才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冲昏头脑。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做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青年教师,不顾及自己是人民教师的身份,在学生面前经常流露出“有钱就有一切”的错误观点,向学生灌输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思想,工作中患得患失,没钱没利的事一律不干。
课上和学生讨论如何赚钱,课下接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请客、送礼,更有甚者拉学生一起赌博、玩麻将机。
关于为人师表的作文

关于为人师表的作文为人师表,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目标。
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成才、传播知识、塑造人格的使命,而如何做到为人师表,既包括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在课堂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为人师表还需具备坚守师德的高尚品质。
作为学生们的楷模和引路人,教师应该做到言传身教,时刻维护自己的师德形象。
做一个守法守纪、诚实守信、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好老师,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也能够在教育工作中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为人师表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与需求,积极地与学生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只有通过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为人师表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提升自我。
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时刻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更好地育人成才。
在教育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牢记为人师表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以诚相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高尚的师德,卓越的专业能力,为人师表,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这便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也是最值得努力的目标。
为人师表的作文模板

为人师表的作文模板以为人师表。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会在某个阶段担任过别人的老师,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在生活中传授经验和知识。
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因此,以为人师表,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
这意味着我们要做一个品行端正、言行一致的人。
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而自己却做不到。
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守时,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做到守时;我们要求学生尊重他人,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做到尊重他人。
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学生才会愿意接受我们的教导,才会愿意向我们学习。
其次,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责任心。
我们要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成长。
我们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关心,才会认可我们的教导。
再次,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不能停止在某个阶段。
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最后,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公正。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偏袒某个学生,也不能对某个学生有偏见。
我们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公正的评价。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公平,才会对我们的教导产生信任。
总之,以为人师表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我们要以身作则,有责任心,不断学习,做到公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带给他们有价值的东西,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为人师表议论文

为人师表的心得体会陈家镇小学胡柳贤回顾往昔,教师在我心中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让我感觉到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以及现在提出的“为人”、“为师”、“为学”,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
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天天与小朋友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
关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六篇】

关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六篇】【篇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摘要: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两句,“受、授”二字之别,既精准体现老师进行“传道解惑”教书育人、文化思想教育深层次抽象性的一面,又精准表达了其对“彼童子之师”只教书不育人或重教书轻育人行为的排斥与不满。
关键词:教书育人《师说》为韩愈散文名篇,文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经典名句,其中“受”字课本解释为:“受”,同授。
(苏教版2023年6月第6版);“受”,通“授”授。
其简单说法,让人颇不理解。
既然受,同授,为何不直接写为授?“受”是个象形字。
林义光《文源》云:“受,相授受形,授受二字,古皆作受。
但韩愈却在《师说》中区分“受”“授”二字,后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写为“授”?作为文学大家,其遣词造句确定务求精准,这样说来“受”“授”二字之别,是有其深意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回到文章《师说》及相关、背景中去。
韩愈,祖籍昌黎,由于昌黎汉家出名,所以后人也称他“韩昌黎”。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勤奋好学,自学成才。
25岁时,他是一个成功的同学。
29岁后,他被任命为国家自建酒祭和民政部部长助理。
在他的一生中,他的整个中年生活都是失败的。
在文学史上,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
唐初,文坛上继承六朝浮华明丽文风的余绪,努力探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形式之美,忽视思想内容的骈体文流行,文章多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束缚了人的思想。
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文章重在传播思想,言之有物。
他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之类的的口号。
他本人则取法于司马迁、司马相如和扬雄;当时有很多人都跟着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风,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古文运动”。
当时,古文运动的一个紧要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
“以德施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

“以德施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以德施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从教近30年了。
在这30年里我从那一张张写满阳光的笑脸上,从那一句句“老师您好”的问候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三尺讲台天地宽,桃李满园爱无边。
这些年来,对工作的热心使我在这30年里过得很充实,我对学生的爱心使我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他们的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奖赏。
有人曾说过: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
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由此可见师德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为人师表,以德施教”这也是身为人民教师灵魂的本质。
教师,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动力,是教育事业进步的象征,更是实现学生理想的导航。
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时刻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德施教,以德服人。
我认为想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要有火种。
当今社会孩子们需要的好老师不仅仅是教师、学者,而且是长辈、朋友;他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不仅精于教书,还要勤于育人。
首先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我就会感到“老师”这两个字的份量。
这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是多么神圣。
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这些纯洁孩子的一生。
因此,我深深懂得,什么是为人师表。
为了更好的完成我的教育事业,我要在各方面细节为学生做好榜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
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了解正确的道德规范,从而对老师的教诲心服口服,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即做到了以身垂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师表的心得体会陈家镇小学胡柳贤回顾往昔,教师在我心中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让我感觉到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以及现在提出的“为人”、“为师”、“为学”,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
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天天与小朋友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篇二:为人师表铸师魂邵海光为人师表铸师魂生命的小溪缓缓流淌,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默无闻,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点,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正因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所以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比喻成“爱心大使”,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因此,教师的完美人格,教师的崇高师魂,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教师,不管是在教书,还是在育人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爱去铸造崇高的师魂。
一、献身教育是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是一种奉献,没有这点精神就不宜做教师。
教师承担着教育、教学、科研的重任,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需要有对事业追求的奉献精神。
教师应该尽心尽力地从事本职工作,要爱岗敬业,要热爱本职工作,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有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
这就要求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必须爱岗敬业,树立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
要热爱教师职业,并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这样才会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并在工作中时时感到苦中有乐,时时有一种幸福感,这样才能保证所任教的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同学们学得舒心,家长满意,领导信任。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作为教师最基本的品德,他说: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基础,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
对学生的爱是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负责感,每一位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
学生有了进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他们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我们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指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一切讽刺、挖苦都是下下策。
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师工作的永恒主题。
学生在一天天长大,理解能力、辨别能力正逐步形成。
成长有成长的烦恼,为学习,为生活,为朋友,为家庭,甚至为一件小物品、某人一句话等等,学生都会出现困惑,甚至困扰。
老师年长于学生,老师有着比学生更多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有着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不妨多留心,多观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困扰,指导他们如何学会学习、学会休息、学会自强自立、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心和爱护学生,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所以,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
师爱,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桥梁。
三、科学引导是师德修养的高深境界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懂得什么是对他们好,怎样对他们是不好。
老师的爱,不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组织纪律的正确引导,体现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培养创新精神的真诚付出。
当然,宽容不是一种无原则的纵容,不是漠视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宽容是要求我们将心比心去包容、去化解、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四、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在教师自身人格塑造上的落脚点。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个人修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要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师只有树立了良好的人格形象,诚实守信,表里一致,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严格要求,因为学生对教师有种特有的期望和信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严重影响,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形成一种健康、完整和谐的人格。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篇三:议论文论据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诚实: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
《新唐书.陆贽传》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与人为善,以诚为本。
中国谚语品德:如果说人生是一棵大树,才能是其果实,功业是其枝干花叶,那么道德修养就是它的根本。
若使你的人生枝繁叶戎,花香果硕,你就应加强道德修养。
加强道德修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于谦一身清白: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诗明志,激励自己。
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礼记.大学》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一个人更有成效。
希腊谚语养身莫过于养性,养性莫过于养德。
中国谚语恒心: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
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明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美]爱因斯坦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弟,以希望为哨兵。
[美]爱迪生理想: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
鲁迅《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莎士比亚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世界。
”人生易逝,惟其事业有时得以董诸永久。
[前苏联]高尔基《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会形成合力、产生凝聚力。
讲团结需要宽广的胸襟,远大的目光,以全局利益为重;讲团结需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相互理解。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德]恩格斯《致卡·特尔察吉》以群而强,以孤而败。
谭嗣同《群学会叙》幸福:真正的幸福源于辛勤的劳动和创造,人们在为人类创造幸福中,才能使自己获得幸福。
真正的幸福决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
“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
”它是与人类劳动,创造,奉献,甚至牺牲联系在一起的。
让我们正确对待幸福,勇敢地去创造幸福!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春风化雨、为师之道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
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
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
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
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