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特殊教育教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标准和素质。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领域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的要求。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行为,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保障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质量。
首先,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特殊教育教师应熟悉特殊教育领域的理论知识,了解特殊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特殊教育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评估方法。
特殊教育教师还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康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开展个别化教学和辅导工作。
其次,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
特殊教育教师应以爱心和耐心对待特殊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心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
特殊教育教师应坚守教育教学的职业操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为特殊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家长、学校、社会各界等多方面进行合作与沟通,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为特殊学生的教育服务工作。
最后,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特殊教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领域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的要求。
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这些都是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是保障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 . 贯彻 党和 国 家教 育 方针政 策 , 遵 守教 育 法律 法规 。
职 业理解 与认识
2 . 理 解特殊教 育 工作 的意 义, 热爱特 殊教 育事业 , 具 有职 业理 想和敬 业精神 。 3 . i XN特殊教 育教 师职 业 的专业性 、 独特性 和复 杂性 , 注重 自身专 业发展 。
特稿 责 任 编 辑: 阮 唬 玲
A J O U R N A L O F
S P E CI AL E DUCAT I o N
M o D E R N
特殊教 育教 师专业 标准 ( 试行)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 育部
为促 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 展 , 建设高素质 特殊教育教师 队伍 , 根据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义 务 教 育 法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教 师法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残 疾 人保 障 法 》 《 残疾人教育条例》 , 特制定本标准 。
人 , 自尊 自律 , 公 平公 正 , 以人 格 魅 力 和 学识 魅 力 教 育 感 染 学 生 , 做 学 生 健 康 成 长 的指 导 者 和 引 路 人 。 ( 二) 学 生 为 本 尊重 学生权益 ,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充分调动 和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 ; 遵 循 学 生 的身 心 发 展 特 点 和 特 殊 教 育 教 学 规 律 , 为 每 一 位 学 生 提 供 合 适 的教 育 , 最大 限度地开发潜能 、 补偿 缺 陷 , 促 进学生全 面发展 , 为学 生 更 好 地 适 应 社 会
特 殊 教 育 教 师是 指 在 特殊 教 育 学 校 、普 通 中 小 学 幼 儿 园 及 其 他 机 构 中专 门对 残 疾 学 生 履 行 教 育 教 学 职 责 的 专业人员 , 要 经 过 严 格 的 培养 与 培训 , 具 有 良好 的 职 业 道 德 , 掌 握 系 统 的专 业 知 识 和专 业 技 能 。 本 标 准 是 国家 对 合
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1.3[目标评价]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
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二、毕业要求专业应根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
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达成。
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涵盖以下内容:■践行师德2.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独特性、复杂性,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残疾人观、特殊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
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会教学2.3[专业知识]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所教学科知识体系或不同障碍类型教育和康复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与所教学科或所服务障碍类型相关的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
2.4[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综合评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殊教育需要。
依据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针对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教学活动方案,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
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
本科应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
特殊教育教师的标准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方面,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职业理解与认识、

特殊教育教师的标准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方面,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职业理解与认识、特殊教育教师的标准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方面,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包含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包含环境创设与利用、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要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认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独特性和复杂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道主义精神,为人师表。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交流。
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理解残疾作为人类多样性的属性,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对学生始终抱有积极的期望,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创造条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将学生的品德养成、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相结合,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尊重特殊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重视生活经验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注重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与生活实践的整合。
重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
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具有良好的耐挫力,善于自我调适,保持平和心态。
勤于学习,积极实践,不断进取。
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要求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要求特殊教育是一门关注有残疾、学习困难或发展障碍的学生的教育学科。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教授和支持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全潜能,并鼓励他们融入社会。
1.教育背景: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获得相关的教育学士学位。
他们通常需要学习特殊教育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并具备相关的教学技巧。
此外,他们还需要深入了解学习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和身体障碍等各种学习困难和障碍的特点和对策。
2.专业认证和培训:特殊教育教师还需要参加相关的认证培训。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特殊教育教师可能需要获得教师证书或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证书。
这些证书通常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具备特定的教育背景和培训经历,并通过专业考试。
3.儿童心理学和行为管理: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学和行为管理的基本原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并采取适当的支持措施。
他们需要学会使用积极的强化和行为干预技术,以帮助学生改善行为和社交技能。
4.个别教学和适应性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个别教学和适应性教育的技能。
他们要能够设计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并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
5.协作能力: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与家长、学生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
他们需要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并与团队合作,以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6.反思和专业发展: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续进行专业发展。
他们要跟进最新的研究和教育政策,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
他们还可以通过参加研讨会、培训课程和专业组织活动来与同行交流和学习。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要求旨在培养合格的教育者,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潜能。
通过满足以上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将能够为这些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和支持,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1.了解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掌握特殊教育的相关
理论和实践方法,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适应策略。
2.个性化教学: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风格,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适应性教学策略。
3.专业技能:特殊教育教师需要熟悉和使用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如评
估测试工具、教学资源和辅助技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4.协作和合作能力: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与学校其他教师、家长和专业
团队紧密合作,以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5.专业发展:特殊教育教师应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如参加培训研
讨会、研究特殊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6.情感支持: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情感智慧和支持能力,能
够理解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
7.伦理和职业行为:特殊教育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保护
学生的权益和隐私,并确保准确、及时和公正地向学生、家长和学校提供
相关信息。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
学质量。
通过明确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以及规范他们的专业行为,可以更
好地保障特殊教育学生的权益和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
此外,这也有助于
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能力的特殊教育教师,提高整个特殊教育领域的
发展水平。
考特殊教师职业的要求

考特殊教师职业的要求特殊教师是一种具有特殊职业背景和教育专业知识的教育从业人员。
他们致力于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应性教育和支持。
如果您有兴趣成为一名特殊教师,以下是对该职业的一些基本要求:1. 教育背景:特殊教师需要具备教育学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包括但不限于特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或相关专业。
有研究生学位或专业资格证书将被视为加分项。
2. 专业知识:特殊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特殊教育知识和理论基础,熟悉并能够应用不同的特殊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了解相关的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也是必要的。
3. 技能与能力:特殊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他们还应该具备观察、评估和监测学生发展的能力,能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目标。
4. 爱心与耐心:特殊教师应具备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
他们需要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并为学生提供安全、支持性的教育环境。
与此他们还应能够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并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的发展。
5. 实践经验:特殊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包括实习或教育实习。
通过实践,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特殊教育的实际操作和挑战,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
6. 持续学习:特殊教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他们需要跟随行业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机会和培训活动。
以上仅为特殊教师职业的一些基本要求。
具体的要求和条件可能因国家、地区和学校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对特殊教师职业有进一步的兴趣,建议您咨询相关教育机构或学校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指导。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对特殊教育学科的深刻理解。
特殊教育学科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对特殊教育学科的深刻理解。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需要,掌握不同特殊教育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具备分析和解决特殊教育问题的能力。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对个体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个特殊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和教学策略。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实现个性化教育。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特殊教育教学所需的专业技术和工具,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促进特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还包括对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了解和遵守。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了解特殊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遵守特殊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维护特殊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回顾,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特殊教育学科的深刻理解,又包括对个体差异的认识和理解,更包括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包括对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了解和遵守。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全面发展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积极适应特殊教育事业的要求,为特殊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看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特殊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建设,为特殊教育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加宽广的评台,让他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5-11-04 09:23:09
为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制定本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是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依法执教。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关爱残疾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公平公正,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教育教学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能力为重
将学科知识、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特殊教育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提升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国外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
二、基本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特殊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独特性和复杂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道主义精神,为人师表。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交流。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学生,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7.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理解残疾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
9.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10.对学生始终抱有积极的期望,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11.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将学生的品德养成、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相结合,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尊重特殊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1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4.重视生活经验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注重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与生活实践的整合。
15.重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16.尊重和发挥好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个人修养与行为17.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
18.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9.具有良好的耐挫力,善于自我调适,保持平和心态。
20.勤于学习,积极实践,不断进取。
21.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学生发展知识22.了解关于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3.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规律,掌握学生残疾类型、原因、程度、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24.了解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5.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的危机干预、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6.了解学生安置和不同教育阶段衔接的知识,掌握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学科知识27.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容、基本思想和方法。
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育教学知识29.掌握特殊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了解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0.掌握特殊教育评估的知识与方法。
31.掌握学生品德心理和教学心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2.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基于标准的教学调整策略与方法。
33.掌握在学科教学中整合情感态度、社会交往与生活技能的策略与方法。
34.了解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熟悉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沟通交流的策略与方法。
通识性知识35.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6.了解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7.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8.具有适应教育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39.创设安全、平等、适宜、全纳的学习环境,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1.有效运用班级和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42.合理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和制作适合的教具、辅具和学习材料,支持学生有效学习。
43.运用积极行为支持等不同管理策略,妥善预防、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
教育教学设计44.运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综合评估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45.根据教育评估结果和课程容,制订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
46.根据课程和学生身心特点,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容,编写个别化教学活动方案。
47.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少先队和共青团等群团活动。
组织与实施48.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9.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效实施教学。
50.运用课程统整策略,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51.合理安排每日活动,促进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52.整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辅助技术,支持学生的学习。
53.协助相关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54.积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55.正确使用普通话和国家推行的盲文、手语进行教学,规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56.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激励与评价57.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
58.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和调整策略,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
59.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60.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沟通与合作61.运用恰当的沟通策略和辅助技术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学生参与、互动与合作。
62.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开展教育咨询、送教上门等服务。
63.与同事及其他专业人员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64.与普通教育工作者合作,指导、实施随班就读工作。
65.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促进学生的社区融合。
反思与发展66.主动收集分析特殊教育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67.针对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68.结合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意见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本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本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和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本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重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特点,加强特殊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
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特殊教育教师要将本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