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字形

合集下载

字形演变

字形演变

战国文字原因: 1.诸侯各自为政 2.文字应用多 3.使用者由贵族扩散到民间
• 使用情况:秦国地处西 僻,继承春秋、西周的 文字传统;东方六国文 字变化大
• 如:鹿、步
秦代小篆:秦统一中国后颁行的标准字体
许慎在《说文解
是根据战国时期的 秦国文字(最多地
楷书: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楷 书书法家是钟繇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其 子王献之在钟繇基础上 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 观
尽管楷书魏晋时期已形 成却使用得很少,终在 南北朝成主要字体
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刘鹗《铁云藏龟》,之后罗 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人的研究奠定、形成了甲 骨学
甲骨文特点
象形,但已线条化,笔莫
画纤细,圆笔少,直笔 多,如:目、牛、止 (趾)、莫(暮)
·字无定格,如:逐牢车(車)
2.两周金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 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乐器以钟为代表。两周盛 行在铜器上铸文,铸(少 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 文字就叫做钟鼎文,又称 金文、吉金文字、铜器铭 文等。从商代中期开始出 现,到西周已成为通行文 字,两周的古文字留传下 来的,以金文为最多。毛 公鼎铭文497字为西周时 最长的铭文。
第 一 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的六个阶段: 一)殷商甲骨文二)两周金文三)战国文字四)秦代 小篆五)汉代隶书六)魏晋楷书
1、 殷商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
主要是指商代锲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
字。甲骨文出土于商代故殷墟(今
安阳小屯村),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
成体系的文字。(发现一些少量陶文,
被认为比甲骨文早)主要出现在商代后期二百多年 间。(周代有甲骨文,但很少。)商代的主要书写 工具是毛笔。但用毛笔写的保存下来的很少。刻在 龟甲兽骨上的不易腐朽,所以保存下来的较多。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古代汉语(2)

古代汉语(2)

古代汉语(上)(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一般把“五四”以前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称之为“古代汉语” 。

汉语的这种古代书面语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2.汉语的分期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

2.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文言语言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必须从文言语言入手。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使学习者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古代汉语常识(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按音序排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古代汉语字

古代汉语字

古代汉语字古代汉语字、词、句异体字(异形字,是相对于“正”字而言的)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庄子天运》姜原出野,见巨人e,心忻然说,欲践之。

《史记周本纪》迹与e只是形体的相同,但所代表的音和义则完全相同。

音同,义同,形体相同,就是异体字。

异体字在形体结构上的四种情况:1、结构类型相同。

泪(会意字)和妫ㄐ紊字)、(形声字)和悖ㄏ形字)。

2、结构类型相同,但偏旁构件相同。

迹与e、唇与。

3、结构类型相同,偏旁构件也相同,但边线相同。

胸与r、宽与n、秋与k。

4、某些笔画有所微小的变异。

朵与\、污与@。

异体字的相关解释1、有些字,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在起初就是完全相同的,对于那一个时期,它们就是异体字,但至后来,用法和意义逐渐存有了分工,那就不再就是异体字而是两个相同意义的字了。

喻和谕2、有些字,读音相同,并具有相同的义项,但有些义项并不相同,这也不是异体字。

预和豫3、异体字的产生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们的存有可以导致一些经济负担。

因此,现代汉语里已经整理了异体字,只是古代汉语已就是既成事实,在自学过程中要有所介绍和重新认识。

古今字1古今字:不是汉字书体上说的古文字和今文字。

而是指用字代词的一种情况。

说与悦辟与v、避、僻。

和“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有关。

2两大类(一类就是造字构形具备相续关系,一类就是没关系)(提特别注意符令:建为与v、躲避、僻或转意意符:说道与悦)身与娠繁与`不与3大多数异体字就是一对一的关系:叶祖奇嫁给弟与悌言与智前往与讣等,但也不全是:遣与追捧俸Mainpuri彩z不是否4古今字的认定、及和异体字的区别通假字明明是甲字,却当做乙字来用。

换句话说,本来应该写乙字的,但写成了甲字。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蚤通早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汉书苏武传》畔同叛。

古书中,这种具备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予音同音将近的字去替代另一个字的现象,叫作用字通假。

所借予的那个字就是通假字(蚤和畔),被通假字所替代的字通常称作本字(晚和入寇)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同音替代(通假字和本字须要相同或者相似)全然同音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汉字六体:指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的6个主要形体阶段,分别为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和楷书。

其中前4种被称为汉字发展的古汉字阶段,后2种被称为汉字发展的隶楷阶段。

汉字演变过程中,图画的特征越来越少,而符号的特征越来越多。

甲骨文:商代在占卜时刻写在龟甲、牛肩胛骨和少量其他兽骨上的文字,出土于商代后期都城殷墟遗址。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约有5千个单字,主要反映了商代利用占卜求得吉凶的迷信思想与社会面貌。

甲骨文是商代文字中一种不太正规的形体,而商代较正规的字体则是当时的金文。

隶变: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也叫“隶定”或“隶古定”。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它完全抛弃了古汉字的象形因素,使汉字变成抽象的记号,实行全面的符号化,这无疑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隶变结束了几千年的古文字阶段,形成了近两千年的今文字格局,并为楷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汉字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汉字构字方法,最早由汉代班固、许慎等人提出。

其中象形是根据事物的形状制造汉字,指事是用一个象形字符和一个附加字符组成汉字,会意是用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成汉字,形声是用形旁和声旁合成汉字,假借是用借用已有的汉字记录某一读音和词义,转注是同一形旁、意涵的汉字相互成字。

象形字是中国文字构字的基础,形声字是中国文字中最多的一种。

四体二用:是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形成于乾嘉时期。

“四体”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二用”则指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古今字: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外一个字来记录,原先的这个字与后来的另一个字便组成一队古今字。

古今字的概念最早由东汉经学家郑玄提出。

古今字可分为今字为古字的本义而造或借用、今字为古字的引申义而造或借用和今字为古字的假借义而造或借用三种关系类型。

异体字: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字,它们虽然写法不同,但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

王力《古代汉语》字形字义疏证数则

王力《古代汉语》字形字义疏证数则

王力《古代汉语》字形字义疏证数则作者:***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7期摘要: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汉语》,是一部颇具权威性的古代汉语教材。

但由于全书卷帙浩繁,不免存在些许差错和不足。

该教材经过多次修订和校改,补苴了不少疏漏,日臻完善,但仍有可商之处。

因此,关注该书在字形字义解释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疏证,可以为古代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王力《古代汉语》;字形字义;疏证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颇具权威性的古代汉语教材。

该教材经过多次修订和校改,补苴了不少疏漏,日臻完善,但仍有可商之处。

本文主要是以《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中的常用词部分为例,对部分例字的字形字义解释欠妥之处略加辨析,作疏证数则,以就教于方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字形字义的辨析主要是依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季旭升的《说文新证》,并参考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向这些专家学者一并表达谢意。

1.反该书对“反”字的解释为:(一)翻转,颠倒。

引申为相反,对立。

(二)造反,叛乱。

(三)回来。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引申为退还,归还。

又为反省。

[1](P46)按:该书的解释没有涉及“反”的本义。

《说文解字·又部》:“反,覆也。

从又,厂反形。

:古文。

”[2](P59)许慎认为,“反”字的本义为反覆。

再来看“反”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反”字从商代甲骨文到晚周金文再到西汉小篆,形体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具有一致性,都是从厂、从又的会意字。

从字形角度来看,“又”为手形,“厂”为山崖石岩,其语义应为人以手攀援山崖。

季旭升对“反”字的释形是:“甲骨文从厂、从又,厂者山石厓岩,谓人以手攀崖也。

即扳之本字,义同攀……扳之过则有反意,反覆当为引伸义。

”[3](P206)李守奎先生曾对“反”字的构形及语义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是手毁“厂(即崖之象形)”,崖土坠落之象,所以,毁坏当是其本义,“又”突出手爪,或与这个本义相关……以手毁崖,崖土从崖体叛离,所以叛离是其常见的另外一个意义……“”“反”字的意义一贯,这两个字的形音义关系为我们了解“反”字的构形提供了线索。

古代汉语上(5)——六书

古代汉语上(5)——六书

1、象形 (1)许慎对“象形”的解释:“象形者,画成 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概念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 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3)方法: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 (4)对象:有实体可以描绘的事物,主要是名 词。 (5)文字特征:独体,从中不能分出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字形。
Hale Waihona Puke 汉字的性质• 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可 以分为表意文字和拼 音文字两大类。 •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 文字,埃及圣书字, 美洲玛雅文也是一种 表意文字。 • 有人根据形声字的音 义兼表,认为汉字是 意音文字。这种看法 是片面的。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
大篆 六国古文
小篆
行书
章草 隶书 楷书
会意-涉
返回本章目录
会意-艺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藝 埶 艺
本义: 种植
返回本章目录
会意-益
返回本章目录
会意-逐
返回本章目录
4.形声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四、形声字的结构与汉字部首
• 汉字以形声字居多。《说文解字》收字 9353个,形声字占80%以上。 • 形声字的结构:需要了解哪部分是形, 哪部分是声。 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一般位置(左形 右声) 2. 形符和声符位置的反常情况、形符和声 符位置的特殊情况
文字图画与图画文字的区别
• 文字图画是通过画面 表达画者的思想意图 ,文字画,还只是画,不 是文字,因为它没有 跟语言发生直接的对 应关系,它没有固定 的读音.图画文字是 文字的雏形,它与跟 有声语言发生直接的 联系,它记录了语言 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 文字特点:比划尖细,形体古朴。

尚不太稳定,一个字有多种写法,但笔意和基本构造还是共同的。

代表:殷墟甲骨文




金文
材料:青铜器(礼器、乐器) 工具:陶范浇铸 文字特点:粗圆肥硕
代表:周代(西周为主)铭文
大文
巩走


大篆:
书写材料:多样(竹简/木牍/纸张/布帛)
书写工具:毛笔
文字特点:形体繁复,多重叠
代表:秦代石鼓文,籀文
宋代司马池发现丢失的石鼓,涉嫌造假。

人无完人,好人也有缺点。

司马光的父亲。

大篆是特指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继承于周宣王时期的《史籀篇》小篆
李斯等“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而成的文字。

书写材料:竹木
工具:毛笔
体圆转美观
代表《说文解字》
央英
桀桀

隶书,左书或佐书,秦汉时期辅佐小篆的更简便的书写体。

始于秦初,下级官吏为了应对日益繁杂的官狱职务而创造。

把小篆的圆转变为方折,形体比较简约,为楷书奠定基础。

楷书,汉末魏晋初期,演变于隶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因而得名。

第二节、六书:
一、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以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二,许慎的解释:
1,象形,“象形其物,随体诘诎。


随着物体形态的弯弯曲曲,画出所象的事物。

象形具有图画的性质,但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具有群众性、普遍性。

不像图画那么随意。


















2,指事字:
指事字的形体和意义与形象字有密切关系。

即指事字一般以象形字为基础,具有“视而可识”的特点。

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增减符号;一类是改变方向。

刀刃
木末
未本
朱片
大亦
立立
衣卒
牟芈、咩
飞迅
大夭
交逆
后司
棍刻木记事
七切
目臣
元兀
予幻
象形字和指事字数量不多,但却是汉字的基本构件。

清代王筠:“六书以指事、象形为首,而文字之枢纽即在此矣。


3,会意字
会意字的意义是由参与组字的字素在意义上的逻辑联系表示出来的。

兼禾















4,形声字
形声字可以分形符和声符两部分。

一般认为,形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读音。

但是形声字的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简单。

形符虽表示意义,但只表示字义的屬类,而不能表示字的准确含义,有的还很难看出形符所表示的意义。

形声字中的声符往往表示意义。

段玉裁:“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夫形声之字多含会意”。

段玉裁已经意识到,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有音而后有形,音必先乎形”,形声字中的声符与字义的联系可能更密切。


曾:重,增加增憎甑罾缯赠
大面积的所有的柴
堵,赌,诸,睹,储
夬,缺口。

缺,决,玦,诀
声符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意义也可能有联系。

形声字中,有的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发展而来的,有的是同一字根发展而来的,有的是因字义引申而发展为形声字,还有的甚至因字形假借而产生新的形声字。

齿
5, 假借字
假借字,即借用某个字或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

用这种方法为词配备的字,就叫假借字。

假借字遵循谐音原则。

用表意字或其他符号字很难造出来的字,就用假借字来代替。

其翌
九我
双音节以上的音译外来词所用的字也是假借字。

如“达鲁花赤”,沙发,尼龙,琉璃等。

汉语里的双声叠韵连绵词也是假借字。

如仓庚,犹豫等
纠荷
暮腰
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