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

合集下载

2024年《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2024年《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2024年《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2024年《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120世纪,有一位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人物,她就是《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中的主人公——德兰嬷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怎样爱别人,怎样宽容别人。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描写了德兰嬷嬷非常奇妙的一生:在还没有成为修女之前,她就立志成为一位帮助穷人的人。

她信仰基督,后来成为一名修女。

36岁时,她听到了神的旨意,让她帮助全世界的穷人。

两年后,她获得了罗马教皇的许可。

此后,她创办了修道院。

德兰在各国奔走数十年,建立200多所儿童之家麻风的.疾病收容所等。

她把爱撒向世界。

嬷嬷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很多大的公司巨子给她捐钱,她却用来全部捐给印度穷人。

1997年,德兰嬷嬷在仁爱修女会总部安然去世时,她走后所有的财产仅仅是三套衣服、一双凉鞋还有一张耶稣受难图。

她把一切献给了穷人。

德兰嬷嬷使我懂得了,穷人也是有价值和尊严的。

嬷嬷认为,饥饿的人所恳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的,不单是衣服。

他们更需要爱、关心、接纳与认同。

老年的德兰嬷嬷长年为心脏病所困,但她却能以一颗残缺的心去包容整个世界,她虽然不良于行,却能够跋涉千山万水,走遍天涯海角。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她心中有爱,有大爱。

德兰嬷嬷在演讲中说:“当别人对我说,修女们并没有开展一些伟大的工作,其实他们正默默耕耘,做着一些小事。

我会对她们说,就算她们透过这些事情只能帮助一个人,也是值得的。

”有一首赞颂德兰嬷嬷的诗:因为有了她,这个世界感受到了母亲般的爱。

因为有了她,这个世界变得温暖。

她是伟大的女性,她是伟大的母亲,她就是忒瑞莎嬷嬷。

德兰嬷嬷将她想献的,能献的都献给了世界。

她为了爱,耗尽了自己。

她看上去那么柔弱瘦小,然而在她身上,却充满何等强大的的尊严与力量。

爱是最高超的道,爱超越一切,是各种美的的灵魂。

其它的一切最终都会消失或终止,但爱会留下。

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
都荡然无存,惟余至纯至真之爱。 ◆其实受苦可以成就更深厚的爱和更宽广的恩慈。 ◆有些人的生活比较富足,个中必有原因,他们肯定曾为
生活奔波过。而我只会在看见他们浪费时,才会感到 愤怒,因为他们在抛弃对这个世界的另一些人非常有 用的东西。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 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即 使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也都在追求爱、关心、接纳 及认同。今天,正是因为缺乏关爱、仁慈和体恤之心, 所以人们的内心才极度痛苦。
德兰修女 (1910 – 1997年) 或称特蕾莎、德蕾莎等,
天主教修女。生于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阿尔巴尼亚族家 庭。18岁加入劳莱德修女会,随后到印度大吉岭受训, 27岁时发终身愿成为修女。结业后在加尔各答修会办的 圣马利亚女校教授地理和历史。1948年走出教会高墙深
入印度加尔各答贫民区,将其一生献给这里的穷人。 1950年创办仁爱传教修女会。1972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 奖,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9位人物之一。 德兰修女在世时,她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在世界各 地开办了600多所会院,分布在127个国家,有7000多名 正式成员和无数义工,分别来自111个国家。1997年9月 5日晚9点30,安然辞世,印度举国哀恸,9月13日印度 举行了继甘地、尼赫鲁之后的国葬,百万人前来吊唁。 德兰一生救助穷病孤弱,效法耶稣,自称只是“穷人的 手臂”和“上帝手中的铅笔”。 但人们却称她为“贫民
窟的圣 人”和“穷人的圣母”。
特蕾莎修女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 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 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 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 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 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 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德兰(德蕾莎)修女终生服务贫苦者九月荣列圣品

德兰(德蕾莎)修女终生服务贫苦者九月荣列圣品

德兰(德蕾莎)修女终生服务贫苦者九月荣列圣品
德兰修女终生服务贫苦者九月荣列圣品
#德兰修女
身高不足五迟的德兰修女
坚强刚毅,伟大无比
体现在她爱人的行动
她鼓起勇气到人们所在之处接触他们
不管他们处身贫民窟
或陷于沮丧的深渊
德兰修女在1910年生于
当时鄂图曼帝国的斯科普耶
年少时已立志服务贫穷和不幸的人
她成为罗雷托修女会的修女
教育贫苦女青年
逐渐认清她真正的召叫
德兰?马达拉修女
仁爱传教修女会
1946年,她开始感到耶稣召唤她
离开罗雷托修女会
在加尔各答的穷人中展开新工作
德兰修女的行事方式
有别于当时许多修会的做法:
习惯等待人们前来求助
但她以僕人的精神,走到人群当中
在他们所在之处接触他们
她寻找人灵,来到他们所在之处
来到最被人忽视的贫民窟
前往之处
正是耶稣在她的祈祷中指示给她的
那裡充满黑暗,她真的踏足那些地方把耶稣带到那裡去
她关心和体恤的,不仅是流落街头的人而是她日常遇到的每一个人
她认为不管外表或身体状况如何
每一个人都是极尊贵的
她也鼓励别人这样看待每一个人
她常对人强调说:
你有注意周围的人吗?
你有注意在你身旁的人吗?
你有注意有需要的家人、邻居
或在街上擦身而过的人吗?
应张开眼睛,看清别人的真貌
德兰修女强调说
人不一定要被归类为「无家可归者」
才能体会天主的爱
她对天主的爱深信不疑
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行
因此德兰修女在1979年
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9月4日,德兰修女将获教宗宣圣在整个教会中被尊奉为圣人。

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

昨天有朋友传了好东西,上来转载,与大家分享: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她是继史怀泽博士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人物之一。

她活着时是世界上获奖最多的人,但她从未在自己身上花过哪怕一分钱的奖金。

她认为她只是穷人的手臂,她是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去领奖的。

她除了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外,还被誉为“慈悲天使”、“贫民窟的守护者”、“行动的爱者”、“贫民窟的圣人”、“带光行走的人”等等。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她1997年去世时拥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地捐钱给她;她的组织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组织外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工;她与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关系友善,并受到他们的敬仰和爱戴……但是,她住的地方,除了电灯外,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没有秘书,所有信件她都亲笔回复。

她没有会客室,她在教堂外的走廊里接待所有的来访者。

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换洗;她只穿凉鞋,不穿袜子。

当她去世时,人们看到她所拥有的全部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滚着蓝边的白色粗布纱丽——一件穿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经破损,需要缝补。

可以说,她是一个满身光明毫无黑暗的人;那么善良,那么仁慈,那么哀怜那些卑微的苦难的生命。

她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却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

她怀着非凡的爱,却做着最微小的事情,她是一个完全的奉献者。

她深知我们活在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里,因而她用整整一生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

德兰修女语录爱的源头出自家庭爱是实实在在的情感,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孩子们从母亲那里得到快乐,他们和母亲共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因为他们有母亲的爱。

这就是爱的发源地,爱的源头出自家庭。

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
不求他人的谅解,但求能谅解他人
不求他人的宽恕,但求能宽恕他人
不求他人的付出,但求能为他人而付出!!
要学习耶稣的爱,最好和最明确的途径是家庭。
神按他的形象创造了我们——人类。
天父创造儿童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爱与被爱。
从最初
从有生命的时刻
从怀孕的时刻
天父的生命就存在
——也就是活着的神的生命。
因此毁灭生命是非常错误的
——也就是毁灭父神的形象。
无论你为
你的孩子
你的丈夫
你的妻子
在家庭里所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在为主耶稣而做。
父母必定要让孩子听神的事情,好让孩子能够问有关神的事。
有一次,我在街上找到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然后把她带回施舒柏瓦(Shishu Bhavin),我给她洗了一个澡,并给她衣服及好的食物。当晚,这孩子跑掉了。
我把她寻回,但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了。
她这样逃跑三次后,我派一位修女跟着她,看她往哪里去。修女在一株树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亲、姊妹坐在一起。那里有些食物;她的母亲正用她在街上捡来的食物做饭。
后人赞她为: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同年9月,87岁时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
让我们的帮助无声无息,春风化雨,让我们的给予脉脉流淌,源自内心。能够付出一种不张扬、不炫耀的真正的爱,即使品格,又是修养。

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

耶稣。
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的理由与动机。 这点许多人并不了解。
我所传达给你们的有关和平的信息只有一个, 那就是彼此相爱,如同上帝爱你们一样。 耶稣为我们带来一个好消息,让我们知道上帝 爱我们,他希望我们彼此相爱。
当死亡的时刻到来,当我们再次回归上帝,我
们将听到他说:来吧,拥抱这个为你们准备的 王国。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赤身露体,你们 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任何事你们既
德 兰 的 演 讲 词
做在最小的那个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墙上的标语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 事。 如果你成功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你若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 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用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 总是要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愿 你 去 读 这 本 书 , 你 会 知 道 爱 是 伟 大 的 ;
简介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
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 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 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 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的爱戴。她的组织有
花时间去行善,那是天国之钥匙。
加尔各答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墙上的标语
我们在此不为工作,而是为了耶稣,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 我们首先是修会会士,我们非社会工作者、教师、护士, 亦非医师,我们是修女。

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受全球敬仰的德兰修女,因为死期与戴按娜王妃接近,曾有人拿她们两人来相提并论,可是她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德兰修女并没有戴妃的绝代风华,她的个子瘦小,其貌不祥;她有的,是一颗美丽的心.戴妃在安全设备的医院里跟艾滋病人握手,会有人拍下照片登在报上,让人歌颂她的爱心;可是德兰修女却不知多少会在肮脏`污秽的街道拥抱那些患有皮肤病,传染病.甚至满身脓疮的垂死病人,把他们带会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很多人提起德兰修女的时候,都会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人,和她对比.自己是卑微无能的,不可能像她所做的事.可是在依次早晨崇拜会上,讲员忽然又提起她,且引用伟大的一句话来勉励我们."德兰修女说过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或者句话叫我深思.真的,德兰修女不曾像摩西那样叫红海分开.两边立起如垒,让以色列人从干地上走过去.她不曾像耶稣那样叫死人复活.让每一个看到的人合不上嘴.她不曾用五饼二喂饱五千人,叫许多人跟在她后头拥护她.她不曾搞过叫天地变色的社会革命,她不是个翻天覆地的伟人.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世上其他人践踏如地底泥的时候,还给他门一个人(一个原本是按着神像的形象被造之人)的尊严,如此而已这些,我们做不到,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不肯`因为不愿.因此,当我走过罗斯福路的地下隧道到台大校园散步,看到一个人躺在隧道里,他的脸上长着遮住半边脸的肿瘤.赤脚上满是黑泥,穿着一件像是几年曾换洗的脏布.我曾经驻足,曾经难过.曾经心中充满怜悯.可是我不曾伸出手来碰一碰他,不曾跟他说过一句话.不曾让他感觉到我的尊重,不曾告诉他,他是一个上帝所爱的人.我只能在含羞掉拖时在心中默祷:"主啊!赦免我......"。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在书中,德兰修女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精神敏锐和对上帝的热爱。

她在十五岁时就想成为修女,投身于宗教事业。

不过,由于年龄和健康问题,她的修道团体一直没有接受她进入,这使得她心灰意冷,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修道。

但在一次朝圣中,她突然领悟到,她的任务并不是行修道的严苛规矩,而是“小径”——这是她独特的道路,也是她对上帝的奉献方式。

于是,德兰修女决心走“小径”,用平凡的生活去体验到上帝的爱和自己对此的回应。

德兰修女强调在日常的小事中找到上帝的存在。

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发现并感受上帝的爱,无论自己的工作是什么。

她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琐碎中也能找到上帝的爱的轨迹。

她写道:“这是一个神圣的崇高道路,一个从不能触及的梦想中走向上帝,但不是个空洞的梦想,当我说出「上帝,我愿意为你成就一切你喜欢的,让你高尚的愿望成为我的愿望,我的心就变成了你的心」时,我知道他已经将生命的每一寸给了我。

”读完《德兰修女传》,我深深被德兰修女的深情笔墨所感动。

她用朴素的文字,向我们传递了她对上帝的深爱和信任,告诉我们宗教不是空洞无物的。

宗教的核心是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兰修女对周围人的无私关怀和助人为乐的行为。

她的精神境界让人不禁为之叹服,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德兰修女传》,我对宗教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

之前,我对宗教的印象停留在祈祷和礼拜这些表面的形式上。

而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宗教的本质是爱,是一种信仰和奉献的生活态度。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崇拜,还包含了对人类的关爱和社会责任。

无论是在修教还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德兰修女都秉持着这种无私的爱。

她用自己的生活给我们上了一堂课,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宗教。

同时,通过这本书,我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一些思考。

德兰修女强调的“小径”理念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上帝的爱。

我们不必追求伟大的成就,只需在自己的微小生活中,发现和体味上帝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她的总部只有两个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机。她 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来 访者总是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平民窟、弃婴院、临终医院、 麻风病院、收容院、爱滋病收容所……在她那里服务的有 银行家、大企业家、政治家、大学生、演员、模特、富家 小姐、美国加州州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台湾大学校长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那里,做了他一 辈子没有做过的事情:洗碗、给病人穿衣服、喂水喂饭、 洗衣服、送药、搬运尸体……之后,他写道:“现在我才 知道,我一直在躲避着人类的真正穷困和不幸,其实我从 来没有真正爱过。
德兰修女
——在爱中行走
我帮德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希拉里
德蕾莎修女生于1910 年8月26日,12岁时,她立志当修女。 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德蕾莎修女。后来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1952 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 一个18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 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 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 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1979年,德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身穿一 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了领奖台。不论是和总统会 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 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贵人,她都视而不见,她 的眼中只有穷人。台下立刻鸦雀无声。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 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 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德蕾莎修女这样 说。 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 着。
印度为德蕾莎举行了国葬。出殡那天,她身 上覆盖的是印度国旗,就在她的遗体被12个印度 人抬起来时,在场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当时 的印度总理。遗体抬过大街时,大街两旁大楼上 的印度人全下楼来,跪在地上,向这位爱的天使 表达最高的敬意。
。。。 。。。
后人赞她为:她把一切都献给了 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
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 与没有人爱。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疾 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 。她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特殊的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她靠着无限的爱去 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公报 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伊斯兰教长 布哈里 特蕾莎修女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 ——菲律宾红衣主教 梅辛 定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1928年,她来到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 育。然而,在加尔各答圣玛丽亚女校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特蕾莎看见这贫民 定。特蕾莎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对她而言,脱离修道院的痛 其实,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也没有什么人来帮 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在 帮助人。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 了死者之家——Nirmalahriday,意思是纯洁的心之地。她借用加尔各答一家香 被迫拆除。她立即前往孟加拉市市府为他们向市长求情。后来市长将一块位于市郊的土地拨给 荣迷惑,她穿著朴素,单纯地接受这些由人而来的赞美与光荣。她代表穷人发表简单的感言, 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 心怀大爱做小事 。人可以不善,但必须有爱。无爱之源,便无生命之根。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在工作时,往 而不能发现生活意义的美好。而心灵之所以虚泛动摇乃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定的信仰。我们对这 他们开家庭会议,决定不买一部新电视机。他们希望能够彼此相亲相爱。他们需要的,已经彼 子天生笨、没办法之类的话语。倘若成功则一定是“光耀门楣”、“光宗耀族”诸语。她们爱
后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内战,德蕾莎去问负责战 争的指挥官,说战区里的妇女儿童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跟 她这样讲:“修女啊,我想停火,对方不停啊,没有办 法。”德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进战 区,双方一听说德蕾莎修女在战区,双方立刻停火,当她 把战区里的妇女儿童带出后,两边又打起来了。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 到这则消息赞叹道:这件事连我也做不到。之前,联合国 曾调停了好几次,南斯拉夫的内战始终没有停火,德蕾莎 走进去之后双方却能立刻自动停火,可见德蕾莎的人格魅 力。
当她知道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 7000美金时,她恳求大会主席取消宴席,她 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135人,而这笔钱 够15000人吃一天。”宴会被取消了,修女拿 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 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 所得售款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 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但是, 她一生却坚守贫困,她住的地方只有两样电器:电灯和电 话。她的全部财产是一尊耶稣像、3套衣服、一双凉鞋。 她努力要使自己成为穷人,为了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 修女们都要把自己变成穷人,只有如此,被他们服务的穷 人才会感到尊严。在她看来,给予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 衣服更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个国家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她用 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发展慈善机构,仅在1 960年一年内,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 家。
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 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 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深知我们活在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 的世界里,因而她用整整一生来邀请
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
德兰的事业卡
沉默的果实是祈祷,祈祷的果实是信仰, 信仰的果实是仁爱,仁爱的果实是服务,
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去看看特蕾莎修女吧,这位以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 爱关心他人的仁慈的天使,在她的生命中,蕴含着 英雄和圣徒的本色。“爱应该像生命和呼吸一样, 天天伴着你,直到最后一刻。”她无私地将自己奉 献出来,不为名利,只为延续这世间的爱,她留下 的一切都值得我们以虔诚的心去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