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区域地理

合集下载

地理课件(湘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第2讲课时83日本印度

地理课件(湘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第2讲课时83日本印度

日本工业集中在“三湾一海”的原因
岛国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降低成本; 矿产资源缺乏,沿海分布有利于进口原料、燃料; 国内市场狭小,沿海分布有利于产品出口。
科技先进
思考: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在哪些地方?
筑波
科学城:筑波
北九州
硅岛:北九州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56
考向1 通过“日本自然地理特征”考查“人地协调观”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 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印度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是恒河、印度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季 节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南亚3~5月形成了热季,气候干热,原因是什么?
第五部分 第一章 第2讲 课时83
日本 印度
世界重要地区、主要国家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 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某国家图文材料,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各自然地理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掌握世界某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发展 措施。
√D.多海雾,能见度差
123456
明确 命题方向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东部海域位于千岛 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多大雾天气,能 见度低,D正确。
123456
明确 命题方向
(2023·江苏盐城市期末)右图为“日本北海道 区域轮廓图”。读图,完成4~6题。 5.下列有关北海道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以山地为主,沿海多渔业资源
四国岛
琉球群岛
地形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
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2、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
3、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 少,天气晴朗,对太阳削弱少,获得太阳辐射热量 多.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终年高温,一年 分热季、凉季和雨季三季。
10—5月南亚盛行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降 水少,形成旱季。其中10—2月气温较低,形成凉 季;3—5月气温较高,形成热季。
⑴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
应该是( C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⑵从乙地经丙地,前往
丁地贸易必须( C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 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4.地质——多火山、地震
①地处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为古老的侵蚀高原,地形平坦, 水汽抬升少,降水量小。 ④受季风活动的影响,降水集中 在夏季。
(4)南亚季风气候引起的水旱灾害
南亚地区的洪涝灾害
原因: 西南季风早来,晚退,
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 易造成水灾。
孟加拉国暴雨形成的洪水涌入达卡

水系特征 河网密布、支流多、河道弯曲
成 因 人为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淤塞、河床抬高)
原因
河道占用 (河湖面积缩小, 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 特殊性(一):
凉季:10月—次年2月
南亚3—5月形成了热季, 气候干热,原因是什么?
凉季 热季 雨季 凉季
1、东北季风减弱,难以越过
①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 什么多于东侧?
西侧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 坡,多地形雨

世界区域地理 南亚 印度

世界区域地理  南亚  印度
南亚
一、自然地理特征
(一)南亚的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
10°N-30°N, 70°E-90°E
70°E
大部分在热带
30°N 23.5°N
90°E 10°N
2、海陆位置:
阿拉伯海
印度半岛 孟加拉湾



2、海陆位置:
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 印度洋以北, 东濒孟加拉湾, 西滨阿拉伯海。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
(6月——9月)和旱季(10月——次年5月)
➢热带沙漠气候:南亚西北部,
全年炎热干燥。成因为:西北部降水稀少,人类破坏地 表植被
➢高山气候:南亚北部(斯里兰卡
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 热带雨林气候)
想一想
❖ 南亚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其 它地区温度偏高,热带气 候占了绝大部分,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状况?
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其中部的 天然植被为草原(自然带为热带草原):
①地处背风坡,降水 较少; ②纬度低,气温高, 蒸发量大; ③为古老的侵蚀高原, 地形平坦,水汽抬升 少,布拉马普特拉河
: 印度河 ➢狮泉河—
源于我国
西藏(喜马拉雅山以北),
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 (塔尔沙漠)
冬季
夏季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东 北 季 风
赤道
西 南 季 风
时间分布:夏季(7月)多,冬季(1月)少 空间分布:沿海、迎风坡多
①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是
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地区在每年的3-5月 出现热季,气温高达45℃以 上,原因是什么?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

悠久历史传承和灿烂文化遗产
古老的印度文明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如印度教、佛教等宗教建筑和艺
术。
丰富的历史遗迹
南亚地区遍布着众多历史遗迹,如 印度的泰姬陵、恒河文明遗址等, 见证了该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
多样的民族和语言
南亚地区民族众多,语言多样,包 括印地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 展现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日益密切的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南亚地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印度作为该地区的重要国家, 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Chapter
总体经济水平及产业结构
南亚地区经济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但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南亚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 逐渐显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服务业和工业 逐渐崛起。近年来,信息技术、旅游、 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比较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均居领先地位。其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尤其是
信息技术、医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输标02入题
巴基斯坦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服 务业增长迅速,尤其是电信、金融等领域。
01
03
斯里兰卡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之 一。此外,斯里兰卡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
南亚地区宗教文化多元,主要宗教有 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
02
印度地理环境
Chapter
地形地貌特征

区域地理印度课件

区域地理印度课件

区域地理印度课件区域地理印度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

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

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

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2、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世界区域地理(主要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

世界区域地理(主要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

专题1.5 世界区域地理(主要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一、日本(一)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经纬度位置:领土狭长,且与经线斜交,跨经纬度广,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3、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菲律宾隔海相望,是东亚国家之一。

(二)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三)主要城市:沿海分布,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四)自然环境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分布在沿海地区。

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被日本人民称为“圣岳”)。

2、多优良港湾: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尤以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

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神户和横滨市两个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3、多火山、地震:地处亚欧版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属太平洋火山、地带,多火山、地震。

(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被称为“地震国”、“世界火山博物馆”。

4、气候 ①气候类型:属温带季风气候(北海道岛、本州岛北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州岛南部、四国岛、九州岛)首都东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气候特征: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具有海洋性特征。

(五)、资源:森林、水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但多硫磺矿。

(五)日本的经济1、地位: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2、条件:不利——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有利——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先进3、经济特征:4、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进口原料依靠科技 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海运便利5、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电子6、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日本工业原料、燃料需要从国外进口,且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靠国际市场,沿海布局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 南亚、印度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 南亚、印度

雅鲁藏布江
发源地 印度河
主要流经国家
注入海域
西藏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恒河
喜马拉雅山 印度、孟加拉国
位置: 范围: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印度河:西藏---塔尔沙漠(巴基斯坦灌溉水源)---阿拉伯海
河流:
恒河: 喜马拉雅山南坡---孟加拉湾
布拉马普 特拉河: (上游)雅鲁藏布江---与恒河汇合---恒河三角洲
(国家位置、首都) 范围: “南亚次大陆” 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
南 亚
自然:
地形: 中部:印度河、恒河冲积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年代久远,长期外 力侵蚀,低矮起伏小;土壤肥沃)
河流:
气候:
板块缝合线: 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高止山
德 干 高 原
东高止山
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河流
(1)在图中找到阿拉伯 海、孟加拉湾、印度河、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2)找出布拉马普特拉 河上游河段,说出其名称。 (3)观察这些河流发源 地、流经地和注入地。
a、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a、夏季 b、西南季风来得早,退的迟(风力强) 降水过多---水灾 风与农业 c、西南季风来得晚,退的早(风力弱) 降水不足---旱灾 d、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兴修水利工程(措施) b、农作物及其分布(见课本P31) c、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 a、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以上;亚洲耕地最多国) d、有利条件: b、土壤肥沃;水热充足 c、劳动力充足
思考探究:
1.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北部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南部(德干高 原)从东西沿海向内陆减少,西侧沿海多于 东侧。 方法指导: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往往从空间分布(…多…少,或从… 向…逐渐减少)来进行描述,分布趋 势不统一的分别描述。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1国家和地区:A___________、K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

2河流: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________(上游被称为_______)。

3海、海湾: G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4重要城市d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e______5在图上填上喜马拉雅山、东西高止山、印度河平原、恒和平原、德干高原二重要知识思考题1、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南亚主要位于赤道~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①印度洋,②阿拉伯海,③孟加拉湾。

(3)交通位置: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思考2:南亚的地形被称为哪“三大地形区”,还有哪些地区被称为“三大地形区”?印度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美国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高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东部大分水岭山地思考3印度有哪三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北部高原山地气候;西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其它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题4:根据课本30页图2-2-18(1)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大体自西向东先急剧减少,再逐渐增多,沿海多,内陆少(2)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 位于山地迎风坡上,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抬升(3)分析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东西两侧高止之山的阻挡,来自印度洋水汽难以进入(4)分析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西侧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上(5)描述孟买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夏季降水多的原因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降水集中在6-9月夏季,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降水多,同时孟买又在西南季风迎风坡山多地形雨,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风降水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面是“南亚地区旱涝灾害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区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量大B.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C.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D.湖泊少,对径流量调节能力差9.图中甲所在国家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
A.德干高原西北部B.半岛沿海地区及东北平原C.德干高原中部D.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2、读右图,回答15---16两题:
15.下列关于A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国冬季盛行东北风
B 该国中西部的德干高原是茶叶的主要种植区
C 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
D 该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16.我国哪个省的气候与A国的主导气候一致:
A 海南省
B 山东省
C 浙江省
D 青海省
3、读“南亚图”,回答12~20。

12、下列关于南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地区,热带面积仅占10%左右
B、大陆主体位于北纬30°~4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
C、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北与亚洲大陆相连
D、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
13、德干高原上1月份的风向()
A、西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14、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B、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C、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
D、首都为全国最大城市
15、下列关于南亚和南亚次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亚是指印度半岛以南的亚洲地区
B、南亚次大陆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南亚大陆部分
C、南亚次大陆是指南亚地区除大陆以外的全部岛屿
D、南亚与南亚次大陆说法不同,但其含义相同
16、关于印度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绝大部分是黄种人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工业集中于国土的东北部
D、加尔各答是最大的港口
17、恒河汛期出现在()
A、 10月~次年3月
B、3月~5月
C、5月~10月
D、11月~次年2月
18、关于湄公河、红河、恒河、尼罗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
B、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或影响
C、粮食作物都是水稻和小麦
D、三角洲上都有国家首都
19、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带
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C、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D、茶叶分布于东北部
20、关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
B、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南部为德干高原拉奇
D、德干高原东高西低
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

材料三印度人有饭后喝奶茶的习惯,用产于印度东北喜马拉雅山麓阿萨姆溪谷一带的阿萨姆红茶与牛奶配合制成的奶茶在印度最受欢迎。

图中M阴影所示区域为阿萨姆红茶产区,当茶价大幅上涨时,单一性茶园快速涌现,同时岀现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未经科学规划,见山就开,见树就砍,物种单一,导致茶园自然调控功能遭受破坏,抵御病虫害能力降低,化肥、农残,品质下降等的“成长的烦恼”。

于是当地茶农便在茶园里套种了一些树木来解决这种烦恼。

(1)简要说明R河上中下游河流地貌的变化特点。

(6分)
(2)加尔各答位于胡格利河(图中为L河)入海口的东岸,为改善加尔各答港通航能力,在P处修建引水工程,请说明该工程如何改善航运。

(4分)
(3)简析该区种植茶叶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并简要分析农民在茶园里种植树木的作用。

(10分)
5、读南亚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图中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分)
(2)根据年平均温度等温线的分布情况,说明该地冬季气温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2分)
(3)图中G国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袭击,分析该国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

(3分)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分)。

材料一: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在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北纬27.5°,东经65.6°。

震中位于巴基斯坦和伊朗的交接处,当地多为戈壁和荒漠。

材料二:瓜达尔港建成投入使用后,瓜达尔港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

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运营权由新加坡企业移交给中国企业,未来,瓜达尔港将会给中国能源供应通道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瓜达尔港港口,位于巴基斯坦西南边陲,阿拉伯海之滨,靠近伊朗边境,距离世界主要运油航道霍尔木兹海峡更是只有400公里。

材料三:下图为瓜达尔港相关区及周边地区图。

(1)结合材料分析巴基斯坦发生7.8级浅源地震,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不严重,原因是地震发生
地,。

(2分)
(2)2月18日巴基斯坦,印度,中国三个国家的首都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白昼最长的是国家。

(2分)
(3)中巴两国计划建一条中巴铁路(如图),指出中巴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分)
(4)瓜达尔深水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综合分析其区位原因。

(6分)
(5)巴基斯坦要把卡拉奇建设成为本国最大的纺织城,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8分)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将野生棉花作为农作物加以种植的是开创哈拉帕文明(范围见图11)的古印度达罗毗茶人。

考古证据显示,哈拉帕人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学会了怎样将棉花纺成棉布、制作成衣服和其他日用品。

发展到17世纪末期,印度一度控制了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

但哈拉帕文明却在种植业以及制陶业、青铜冶炼业等蓬勃发展的情境下,于公元前1750年前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公元前5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时,全球气候没有明显的变化。

因此,哈拉帕文明消失的原因主要有生态灾难说和自然灾害说等几种猜
想。

1)对哈拉帕文明的消失,你支持哪个观点?请加以阐述。

(6分)
(2)试分析印度一度控制全世界1/4的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区位条件。

(10分)
(3)孟买曾是印度棉纺工业中心,但现在孟买所有棉纺工厂已全都搬到内陆。

孟买棉纺工厂搬到内陆,会对印度内陆产生哪些影响?(6分)
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印度人有饭后喝奶茶的习惯,用产于印度东北喜马拉雅山麓阿萨姆溪谷一带的阿萨姆红茶与牛奶配合制成的奶茶在印度最受欢迎。

图中M阴影所示区域为阿萨姆红茶产区,当地茶农在茶园里都种植一些树木。

(1)为改善加尔各答港通航能力,在P处修建了引水工程,请说明该工程的作用。

(2)说明在茶园里种植树木的作用。

(3)说出R河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4)水稻种植业是R河三角洲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之一,简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9、图10为世界某区域图,图11为该区域中A、B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同答下列
问题。

(10分)
(1)说出图中会出现正午日影长为零现象的区域,并说明原因。

(4分)
(2)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自然带类型(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带中选择),分析A、B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3分)
(3)说出B地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3分)
10、2010年是中国和印度正式建交60周年。

中印存在争议的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国西藏亚东县与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海拔4 54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

据此回答9~10题。

9.乃堆拉山口每年只有4~10月才适合人通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地震D.泥石流10.亚东县城地处一峡谷之中,人口不足3 000,但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其直接影响因素

A.边贸活跃B.国家政策支持 C.农林资源丰富D.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