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1.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质量安全。

2.规范关键工序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3.强化关键工序的质量风险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质检等环节。

三、职责权限

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2.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监理部门负责监督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对不合规则进行处理。

4.各部门的员工应严格遵守工序操作规程,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安全。

四、工作程序

1.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生产部门负责根据产品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并经过质量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2.实施关键工序的检查: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和监督,

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巡检、取样检测等。

五、监督管理

1.定期检查:质量部门定期对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不定期抽查:随机抽取关键工序进行抽查,对抽查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追溯管理: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追溯,找出根本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六、考核与奖惩

1.考核机制:企业建立关键工序的考核制度,根据质量合格率、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指标进行考核。

2.奖惩措施:对关键工序工作中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个人和团队进行严肃处理。

七、文件管理

1.相关文件的编制:各部门应按照流程规程的要求,编制关键工序的相关文件,包括操作规程、记录表格等。

2.文件审批流程:相关文件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文件的备份和归档:各部门应妥善保管关键工序的文件,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

以上就是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的内容,通过有效地执行和监督,可以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用的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调整。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1、目的为强化工序质量控制,使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产品质量处于稳 定状态并强化工序质量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3、术语 3.1 关键工序是组织根据产品的生产特性而确定的加工工序,并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提高该工序的稳定性。 3.2 特殊过程 特殊过程是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或试验来验证的过程及其致使问题在产品投入使用后或服务已交付后才显现的过程。 3.3 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4、职责 4.1 技术部负责监督和检查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受控情况。负责组织对公司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工序能力进行确认,并填写相应的“工序能力确认表” 。 4.2 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日常管理,负责按《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规定组织建立关键工序、特殊过程中的设备管理台帐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质保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所用各4.3. 类仪器、仪表定期进行计量校准。 4.4 公司办负责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

和检验人员实施资格和岗位培训。 5 关键工序的控制 5.1 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 1)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2)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3)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总是发生问题较多的工序。工艺人员依据关键工序设置原则在工艺文件中确定关键工序并负责编制“关键工序汇总表” ,经技术部部长批准后,发放相关部门。 5.2 关键工序的过程能力确认关键工序的确认以‘三定' 和记录为准则:5.2.1 三定: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1)工序控制工艺流程图及生产现场工艺文件中对关键工序必须有明确标示。 2)人员控制 a.关键工序人员均应接受专业培训,管理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b.关键工序人员必须了解产品性能、特点、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工艺,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性。 3)设备控制 a.关键工序所用仪器、设备其周检率和合格率均应为100%。 .关键工序所用仪器设备由设备主管指定专人维护保养。b 操作者作好《设备运行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 为了建立和完善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使关键工序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店铺今天为你整理了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篇一 一、关键工序的管理 为了建立和完善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使关键工序能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1、车间责任 1.1操作者必须严格按工序卡片进行操作。 1.2操作者必须按技术文件规定填写相关图表和记录,做到正确、清楚,并保证时间上的连续性。如因故不用图表,应说明停歇日期、原因等,以备考核,操作者不得无故中断使用图表。 1.3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生产过程正常进行;如果不能排除,应立即报告班长或主任采取措施解决。 1.4生产过程不稳定,车间如果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立即将信息反馈给技术中心、质检部。 1.5车间要做好关键工序的检查、督促、验收工作,逐步提高工序能力的工作。 1.6车间每月二十日前,将关键工序的各种原始资料及质量不稳定波动分析表报技术中心。 2、质检部责任 2.1检查员要检查、督促操作者执行工序卡片以及工序质量管理规定,对违犯工艺规定的行为要严加制止。 2.2检查员要协助操作者及时发现影响质量特性的不稳定因素并迅速协助解决。 2.3检查员要严格按《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检验。 2.4保证关键工序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受检率达100%,关键工序工件抽检率达20%,产品合格率达100%。

2.5加强对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巡回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非正常使用计量器具的情况,督促纠正。 3、技术中心责任 3.1根据车间生产过程实际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及时制订和调整关键工序,完善质量保证文件。 3.2要经常检查、督促、指导操作者、检查员严格执行工序卡片等有关质量保证文件规定,经常检查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3.3及时与质检部门、车间联系,做好关键工序能力的调查验证工作。 3.4若生产过程质量不稳定,车间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技术部门应采取措施解决,报请副总经理,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4、生产部责任 4.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工序质量管理计划,做好协调工作。 4.2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做好生产现场的工序管理工作。 4.3协助总经理排除生产过程中重大不稳定因素,组织和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4.4关键工序上的设备要有日常点检制度,要建立周期点检卡。 4.5督促车间做好设备三级保养、设备三检和预防性维修。 4.6定期检查工序质量的保证能力,确保工序能力满足质量要求。 二、关键工序的设置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有效地控制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特设立关键工序。 1、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 1.1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的特性。 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加工有重大影响的部位。 1.3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关键工序的设置由技术中心根据产品特性和工艺原则设置,车间不得自行取消或更改。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篇二

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1.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质量安全。 2.规范关键工序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3.强化关键工序的质量风险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质检等环节。 三、职责权限 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2.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监理部门负责监督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对不合规则进行处理。 4.各部门的员工应严格遵守工序操作规程,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安全。 四、工作程序 1.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生产部门负责根据产品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并经过质量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2.实施关键工序的检查: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和监督, 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巡检、取样检测等。 五、监督管理

1.定期检查:质量部门定期对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不定期抽查:随机抽取关键工序进行抽查,对抽查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追溯管理: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追溯,找出根本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六、考核与奖惩 1.考核机制:企业建立关键工序的考核制度,根据质量合格率、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指标进行考核。 2.奖惩措施:对关键工序工作中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个人和团队进行严肃处理。 七、文件管理 1.相关文件的编制:各部门应按照流程规程的要求,编制关键工序的相关文件,包括操作规程、记录表格等。 2.文件审批流程:相关文件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文件的备份和归档:各部门应妥善保管关键工序的文件,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 以上就是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的内容,通过有效地执行和监督,可以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用的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调整。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强化工序质量控制,使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并强化工序质量管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3、术语 3.1关键工序 是组织根据产品的生产特性而确定的加工工序,并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提高该工序的稳定性。 3.2特殊过程 特殊过程是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或试验来验证的过程及其致使问题在产品投入使用后或服务已交付后才显现的过程。 3.3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监督和检查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受控情况。负责组织对公司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工序能力进行确认,并填写相应的“工序能力确认表”。 4.2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日常管理,负责按《基础设施、设备

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规定组织建立关键工序、特殊过程中的设备管理台帐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 4.3质保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所用各类仪器、仪表定期进行计量校准。 4.4公司办负责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实施资格和岗位培训。 5关键工序的控制 5.1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 1)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2)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3)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总是发生问题较多的工序。 工艺人员依据关键工序设置原则在工艺文件中确定关键工序并负责编制“关键工序汇总表”,经技术部部长批准后,发放相关部门。 5.2关键工序的过程能力确认 关键工序的确认以‘三定’和记录为准则: 5.2.1三定: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1)工序控制 工艺流程图及生产现场工艺文件中对关键工序必须有明确标示。 2)人员控制 a.关键工序人员均应接受专业培训,管理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XX公司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手段的健全和稳定,是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基本保证,而在生产过程设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与关键或特殊工序相关人员、部门的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立 1.1关键工序在工艺流程图中体现,我公司规定端盖加工、机座加工、转轴加工、静(水)压试验为关键工序,绝缘处理为特殊过程。 1.2生产科负责组织车间配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所需的资源,以满足各种技术文件的要求。 1.3质检科负责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各种记录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信息的反馈及质检员的配备。 2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人员职责 2.1关键工序应建立人员配置与控制项目明细表,操作人员应熟悉控制项目的内容,掌握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控制手段,明确工件的质量特性,保证加工件与试件的要求。 2.2 操作者应有上岗证,会正确测量,认真实行自检、自分、自做标记,并按有关规定填写首检记录,作好设备工装及检测工具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过程质量波动规律,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发现过程质量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2.3质检员应有授权证书并随时监督操作者是否按工艺文件的

要求进行操作。质检员应按照产品图纸或检验规范的规定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把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报告。 2.4车间主任(或技术员)做好本车间关键工序的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建立车间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质量信息渠道,贯彻实施技术部门下达的技术与工艺文件,对本车间关键工序的正常运作负责。 3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管理 3.1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操作者由所在车间负责管理,定人定岗,并需接受技术、生产、质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2公司根据加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负责人、操作者、技术员、质检员等。 4、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文件的管理 4.1由技术科根据具体产品编制控制项目明细表、作业指导书、零部件检验规范,对涉及安全性能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控制。并发放至各关键工序,确保在用文件的正确、有效。 4.2生产科根据技术文件规定的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备状况,分别编制设备保养计划,维修记录及设备满足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的验证记录。 4.3质检科(计量室)要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编制计量器具周期鉴定计划,并定期实施周期鉴定,填写计量器具周期鉴定卡,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和有效。 4.4车间及质检部门对所属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用的技术文件、

14关键工序、关键特性质量管理制度

1、总则 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关键零件采取质量管理制度,特制定《关键工序、关键零件质量管理制度》。 2、职责 1、生产部质量负责确定管理对象。 2、各有关生产班组负责管理制度的实施。 3、生产部技术负责监督实施和考核。 3、管理对象 1、产品中质量特性重要零件以及加工难度大、价值高的零件定为关键零件进行重点管理。 2、对质量特性的加工工序,难度大和质量易波动的工序作为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管理。 3、生产部技术在工艺审查和工艺方案设计时,对产品质量特性和零部件的工艺特性进行分析,关键零件在设计图上标字号,关键工序在工艺上标字号。 4、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的分析,制订管理措施,使质量影响的主导因素得到控制。 5、生产部技术对关键零件、关键工序的过程保证能力要进行认可,列出清单。 6、关键零件由生产部技术编制工艺文件,配备工艺装备,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 7、关键工序和关键零件的操作人员由综合办公室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关键工序、关键零件的加工,各车间应有专门技术人员监控,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与工艺交底,操作人员应理解本工序的技术要领,了解设备的精度情况,能正确操作本工序的加工。关键工序和关键零件零件实行“三定”:定人、定机、定工序。 9、关键工序和关键零件使用的设备,生产部设备要编制管理计划,管理计划应包括设备的精度和维护保养,检测周期和频次,记录方式及责任人等内容。关键工序检验(检验和试验),生产部质量应按下列步骤管理:

a.根据工序质量特性要求,要记录检验工具、检验方法、检验频次、记录方式和责任人; b.关键工序和关键零件的检验人员,生产部质量要定专人; 10、生产部技术与生产部质量实施对关键工序和关键零件运行监督管理,发 现工序连续失控或重复失控进,及时组织工序评审,进行连续跟踪监控,直至处于受控状态,质量稳定。 本作业指导书起草于2005年,2007年第二次修改,2010年5月第三次修改。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一、总则: 工序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对工序中需要重点管理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在一定期间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对于整个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项目或部位。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 3、特殊设备应设置控制点。 三、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作程序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1、由品控部负责按设立控制点的原则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 2、按控制点的要求建立控制点有关文件,由品控部编制作业指导书、设备定期确认记录等。 3、品控部对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效果负责,应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认可,对操作工能力进行鉴定。 四、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者和检验员的要求: 1、对关键工序控制点操作者的要求: (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本工序所用工具的作用。 (2)掌握本工序的质量要求。 (3)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技术文件进行操作和监控。

(4)了解影响本工序质量的主导因素,并按有关制度要求严格控制管理。 (5)按要求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做到严肃、认真、整洁、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2、对工序控制点负责人的要求: (1)关键工序负责人应把工序控制点作为工艺检查的重点,检查督促操作者执行工艺及工序控制点有关规定和制度。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要及时向车间班长报告并做好记录。 (2)巡检时应重点检查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及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若发现不正常,应协助操作者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质检员要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验的方法,并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做好各种检验记录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关键工序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提高生 产质量,本制度制定。 第二章关键工序管理的范围和定义 第二条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序:A工序、B工序、C 工序。 第三条关键工序的管理范围包括:工艺流程、设备管理、人 员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 第三章关键工序的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公司成立关键工序管理委员会,负责关键工序的组织 与管理工作。 第五条关键工序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生产副总、质管副总、安全副总等组成,由总经理任主任。 第六条关键工序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统筹和督导。 第七条关键工序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关键工序的 管理方案、组织培训与考核、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等。 第四章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管理 第八条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要求,并由专业工艺工程师设计。 第九条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应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工艺参数

合理、稳定,并进行定期检验和调整。 第十条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应明确编写并及时更新,由相关 人员负责保管和控制发放。 第十一条在关键工序的工艺变更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和试验,保证安全和可行性。 第十二条关键工序的工艺控制点应设立并定期检验,确保关 键参数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第五章关键工序的设备管理 第十三条关键工序的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要求, 且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四条关键工序的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并 及时反馈设备状态和问题。 第十五条关键工序的设备应设置合理的备品备件,并及时更 新和储备。 第十六条关键工序的设备应进行定期巡检和保养,确保设备 状态良好和运行稳定。 第六章关键工序的人员管理 第十七条关键工序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和工艺知识,并且通过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关键工序的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确保 其技能和知识的更新和提升。 第十九条关键工序的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个人防护和安 全操作,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 第二十条关键工序的人员应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 及时报告问题并参与解决。

施工关键工序施工的管理制度

施工关键工序施工的管理制度 为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细化“三检制”(即班组自检、技术员复检、质检员或质检工程师专检),现对本项目施工的关键工序验收提出以下要求:关键工序清单 施工关键工序主要指隐蔽工程、危险性较大、质量通病隐患多、技术难度大、采用“四新”等的工序,而且是不能采用竣工资料表格、须要单独填写工序验收卡的工序,如: (一)桥梁、涵洞工程 脚手架(爬梯)验收;采用智能张拉系统的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压浆;跨既有线桥梁板安装,跨既有线桥安全防护设施验收;预制台座、存梁台座验收等。涵洞基坑开挖后基底验收。桩基成孔灌注前,支座垫石施工,桥面现浇层混凝土浇筑,桥面铺筑摊铺,伸缩缝安装。 (二)路基工程 路基基底清表完成后填土前、转区填筑前(93区顶,94区顶,96区顶)。 (三)路面工程 路面各结构层施工前:未筛分碎石摊铺,底基层摊铺,基层摊铺,下面层摊铺和上面层摊铺。 关键工序管理 “关键工序验收卡”(以下简称“验收卡”)由技术员编制、质检工程师复核、总工审批; 工序开始前,班组长、技术员应召开班前会进行交底。交底中,应明确哪些质量、技术内容是班组人员应负责的,哪些是技术员自己应负责的; 施工过程中,班组长应组织和督促作业人员按照验收卡要求施工,积极配合技术员和质检员的检查、监督; 关键工序完成后,班组长负责自检,合格后填写验收卡,签字后报技术员复检; 技术员接到班组长签字的验收卡后,应及时进行复检。对于质量隐患、质量缺陷,应在现场指导、督促班组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应及时上报给分部主管质量的领导,并拒绝在验收卡签字;对验收符合要求或整改到位的,应及时填

写验收卡并妥善保存。 主管质量的分部领导在接到“班组拒绝整改的报告”后,应支持技术员工作,并及时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三、施工许可证签发 对关键工序施工执行施工许可证制度,由分部三检人员、试验员和测量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报分部总工,由分部总工下达施工许可证,一式三份(施工队、分部质检部、总部质检部各一份),报总部质检部备案抽检。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过程质量稳定和 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体系。本 文将从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概念、需要管理的原因以及制度的建立和执 行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什么是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影响重 大且不可逆转的工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对整个产品质量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焊接、涂装等工序都属于关键工序。特殊过程 则是指必须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或工艺才能完成的生产过程,如高温处理、真空工艺等。这些过程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 专门管理。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需要进行管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2.避免质量风险。一旦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产品 质量带来巨大的风险。通过对这些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提前发现和纠正问题,降低质量风险。 3.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可以帮助企 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减少不良品和返 工率,可以降低成本。 建立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的步骤如下:

1.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企业应制定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的总体 政策和目标,并明确管理流程和程序。 2.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确 定哪些工序和过程属于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3.设定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对于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企业需要建 立相应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以便有效监控和控制。 4.制定操作规范和工艺文件。为了确保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准确执行,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工艺文件,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5.设立监控机制和评估指标。企业需要建立监控机制和评估指标,对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一旦出现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问题,企业 需要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防止再次发生。 7.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评估关 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同时,可以邀请外部专 家进行审核,以确保制度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在执行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培训和意识的提升。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相关 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意识,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加强沟通和合作。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各方能够共同遵守制度并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制度

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制度 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制度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确保生产过程达到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公司建立了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制度,以下是该制度的详细内容。 一、制度目的 该制度旨在建立完善有效的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机制,保证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质量和安全,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企业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控制点,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 三、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内容 1.生产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的检查要点,制定对应的检查标准,并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掌握了相应的检查方法和标准。 2.对于每个关键控制点,由专门的质检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检查标准,并保证检查数据真实有效。 3.建立关键控制点现场检查记录表,记录检查情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便追溯和整改。

4.对于每一个关键控制点,定期(一周或一月)组织相关方面人员进行评估和复审。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纠正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5.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结果要及时报告生产经理,确保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及时有效。 四、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的管理要求 1. 确保每个员工都知道关键控制点的检查标准,定期进行培训。 2. 关键控制点检查要求真实可靠,检查人员要有检查记录,确保检查数据及时记录。 3. 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整改,整改报告要追溯和评估。 4. 检查结果要及时报告生产经理,确保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 五、制度执行 该制度由质量部门执行,严格按照要求实行,任何违反该制度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六、结语 关键控制点过程检查制度的建立,对于公司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保障产品的安全和市场形象,公司将本制度作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并将严格遵守制度执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良好运转。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范文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范文 一、背景和目的 在生产制造和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和工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乎产品质量和工程安全。为了确保关键部位和工序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部位和工序的合规性和正确性,减少质量风险和事故隐患,提升产品质量和工程安全水平。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涉及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生产制造和工程施工工作。 三、主要内容 1. 定义关键部位和工序:关键部位和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的具体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工艺、关键材料选用和工程施工的关键节点等。 2. 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清单:在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时,应制定具体的清单,明确涉及的关键部位和工序。 3. 制定检查确认计划:根据清单,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计划,包括检查的时间、周期和内容等。 4. 设立检查确认团队:根据需要,组织专门的检查确认团队,负责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工作。

5. 制定检查确认程序:明确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程序,包括检查方法、检查依据和检查要点等。 6. 实施检查确认工作:按照检查确认计划和程序,组织检查确认工作,对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检查确认,记录并分析检查结果。 7. 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在检查确认过程中发现关键部位和工序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追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8. 形成检查确认报告:根据检查确认工作的结果,形成检查确认报告,包括检查的详细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 9. 分析和总结:定期对检查确认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制度执行和监督 1. 指定责任人:明确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的责任人,负责制度的执行和推广。 2. 培训和培养人才: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的检查确认团队,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3. 监督和督促:建立监督和督促机制,确保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4. 审核和评估:定期对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工作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制度改进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一、引言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制定的一套质量控制措施和规范,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具体控制措施。 二、目的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 1. 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降低产品质量变异性。 2. 预防和控制质量问题: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规范,及时发现和解决关键工序中的质量问题,防止不良品的产生。 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关键工序的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 增强客户满意度:通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适合范围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过程。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测试等环节。 四、责任分工 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生产部门:负责具体的生产操作,严格按照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进 行操作。 3.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关键工序的合格率。 4. 技术部门:负责提供关键工序的技术支持,确保工序操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五、工作流程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制定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关键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控制措施。 2. 培训和培养操作人员:生产部门根据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对操作人员进 行培训和培养,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3. 执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生产部门按照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 执行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工艺参数的控制、设备的校验和维护、操作规范的执行等。 4. 进行关键工序抽样检验:质量检验部门根据抽样检验方案,对关键工序进行 抽样检验,确保关键工序的合格率达到要求。 5. 分析和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关键工序浮现异常情况,生产部门应即将停工,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6. 定期评估和改进: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水平。 六、具体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具体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是制造过程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定义与说明,为何需要建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包含哪些要素等。 一、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定义与说明 1.关键工序的定义 关键工序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安全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某个环节或多个环节,一旦出现失误或错误,可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关键工序必须设置高度重视,采用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来确保工序牢靠可靠。 2.特殊过程的定义 特殊过程是指制造工艺过程中,对于产品质量、安全和性能,存在特别要求的一类工艺过程。因此,特殊过程需要具备特殊的技术控制和管理措施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为何需要建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建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规范生产过程,确保生产的安全和质量,还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1.规范生产过程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涉及到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等方面,对于规范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强质量管理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是制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一旦失误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工序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3.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应该包含哪些要素

1.制定标准 制定适应企业要求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2.备案制度 建立备案制度,对所有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登记备案,确保工艺参数与要求一致。 3.工序控制计划 制定全面的工序控制计划,明确关键工序及其控制点,制定严格的管理要求。 4.质量检验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对产品进行检测和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培训与交流 加强员工培训与技能交流,并对工人进行操作规程的知识教育。 6.不断改善 开展不断改善和提高的活动,通过现场管理、技术改进等方式提高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能力。 四、总结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制度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关键,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制定标准、备案制度、工序控制计划、质量 检验、培训与交流和不断改进等举措,确保企业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得到妥善管理,生产出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同时降低 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关键部位和工 序检查确认制度。 一、关键部位和工序的选择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企业需要确定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检查 确认。关键部位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对产品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方 面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部位,工序是指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过 程步骤。 选择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进行选择; 2. 根据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所在的部位和工序进行选择; 3. 根据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选择; 4. 根据关键部位和工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选择。 二、检查确认的方式 检查确认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目视检查、测量检查、尺寸检查、化学成分检查、机械性能检查等。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 过程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

在进行检查确认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查标准和检查记录表格。检查标准是指对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检查时应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检查记录表格是指用于记录检查结果和检查者的信息的表格。 三、检查频率和范围 对于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频率和范围的确定,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制定。一般来说,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频率应该高于一 般部位和工序的检查频率,范围也应该更加细致。 检查频率和范围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特点和需求; 2. 工艺流程中的风险点和控制点; 3. 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4. 历史数据和经验教训。 四、检查结果处理 检查结果的处理是确保质量管理制度有效的关键环节。 对于检查结果不合格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具体做法包括: 1. 确定问题原因和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和计划; 3. 跟踪整改情况并进行验证; 4. 分析问题原因和整改效果,并制定对策。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2篇)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 1目的制订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华电青岛发电厂三期工程建设质量,尤其是关键部位和工序的工程建设质量。本制度明确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以及质量控制方法,努力将监理和其他参建单位组建成一个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使工程质量处于有效控制状态;达到规范和合同的要求最终使工程整体质量实现高水平达标投产。2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确定原则 2.1对机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的部位或工序;2.2对工程安全有重要影响的部位或工序;2.3施工中的薄弱环节;重要的隐蔽工程;2.4 土建、安装、调试之间的工序交接;3控制方法 3.1对工程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控制方法在工程的关键工序实施之前,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对关键工序实施前的作业条件对照检查卡认真进行检查。经检查符合关键工序作业前条件确认检查卡的,则允许关键工序的施工;不符合关键工序作业前条件确认卡的,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下达工作联系单或整改通知单通知施工承包商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工程关键部位施工完毕后,施工承包商应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进行报验。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照检查卡认真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符合关键部位检查卡的,则允许下道工序施工;不符合关键部位检查卡的,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下达工作联系单或整改通知单通知施工承包商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 3.2对土建、安装、调试之间的工序交接的控制方法当进行工序交接时,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组织各相关专业检查人员对照工序交接检查卡内容进行检查,如达到条件则允许交接,达不到交接条件者,继续整改直至满足交接条件。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在整个交接过程中,起到监督、检查和协调作用。 3. 3对检查卡管理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检查完工程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后,应及时准确填写检查卡。由监理公司资料室专人负责检查卡的保存管理。竣工后

施工关键工序监督制度

旁站监控的程序和方式 监督管理 处罚 阻表丄关键部位和主要工序旁站记录表 编制目的 -1- 编制依据 -1- 适用范围 -1- 重要工序旁站制度要求 -1- 旁站的范围和部位 5.2 53 5.4 下列工程部位或工序必须实现旁站监控 旁站人员的安排 旁站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本工程监控检查的主要依据

第1条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项目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更好的控制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使该工程施工质量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目标和项目经理部各项目标实现。依据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及项目部质量管理办法、质量内控体系、质量管理目标,结合本工程特点特编制本工程旁站监控制度。 第2条编制依据 2.1企业标准化手册; 2.2济青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2.3项目部质量管理制度; 2.4国家现行法规、标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手册、 施工手册、工程标准。 第3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仅针对*水站房及相关工程。 第4条重要工序旁站制度要求 结合工程特点加强对土方回填.從灌注桩浇灌、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稔浇筑、型钢隐蔽过程殓浇筑、施工缝处理、钢结构吊装、幕墙预埋件埋设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试验过程。 重要工序施工现场旁站,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4.1 X程开工前,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在项目经理(**)和项目 总工e*)领导下建立旁站体系。制定旁站计划,填写重要工序旁站计划表. 工程项目的所有重要部位,重要工序必须全部得到过程监控,实施旁站,旁站计划中应明确不同施工工序及其旁站人员。工程施工期间人员发生变化

时要及时修改旁站计划,调整旁站人员。 4.2旁站人员依据监控项目的不同由项目领导专职质检员和片区长组 (1) 关键工序: 由项目领导、专职质检员旁站。 (2) 特殊工序: 由专职质检员和片区长旁站。 一般工序: 由片区长旁站。 4.3旁站人员的主要职责 (1)检查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施工工序要求, 施工质量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劳动力、施工机械、材料准备情况。 (2)检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质量标准、技术、规范、 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 (3)检查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注意天 气的变化或施工现场周边是否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做好重要工序旁站记录。 (4)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现劳务队有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劳务队伍立即整改。发现其施工活动已经或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及时向项目部汇报,由项目部总工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采取其他应急措施。 4.4项目工程技术部应对旁站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评价、旁站保证运行 情况,发现情况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应上报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确保旁站体系有效运行。 4.5工程技术部对旁站制度制定奖罚标准,对发现或者防止重大险情发 生的旁站人员,应及时给予奖励。同时对旁站人员违反或者阻碍本制度实施的应予以处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