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活动体会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随着血液透析治疗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广泛应用,对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品管圈活动成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是血液透析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在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上穿刺,将患者的血液导入透析仪进行净化。
而如何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落实率,是血液透析领域长期以来的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很多血液透析中心开始尝试引入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方式,它强调团队全员的参与和协作,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来提高工作质量和绩效。
在血液透析中心中,引入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落实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品管圈活动强调全员的参与和协作,可以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血液透析中心中,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都参与到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中,他们可以共同商讨,共同制订相关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达成共识。
这样一来,每个医护人员都会对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负起一定的责任,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落实率。
品管圈活动重视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在血液透析中心中可以通过对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并且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数据指标,对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落实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这种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可以帮助血液透析中心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从而及时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落实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血液透析中心可以通过引入品管圈活动,来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地寻求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对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从而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术的落实率。
运用品管圈手法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

运用品管圈手法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摘要】目的: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治疗计划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内瘘穿刺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结果:在随机抽查的90名血透患者中,活动前后内瘘穿刺成功率由84例到87例,穿刺成功率93%增加到97%,患者穿刺成功率有所上升。
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关键词】品管圈;动静脉内瘘;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232-03内瘘穿刺是指长期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所进行重要治疗方式,是保障患者生命的重要通道。
但是在进行内瘘穿刺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穿刺失败或者再次穿刺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生理的影响,为了增加穿刺的成功率,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特进行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是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组成一个小团体,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针对问题逐步攻克,已达到改善现状的目的。
2015年12月1日~2016年3月1日将品管圈活动运用到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的调查中,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保障了病人的安全,每位圈员也在参与工作中各有收获。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12月1日成立同心圈,有2名护师,6名护士共8名护理人员组成,调查对象为9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17~84岁,平均年龄为(42.3±2.1)岁。
所有患者透析时间均在15d以上,并且平均每周进行2次透析。
所有患者的意识均清晰,均同意此次实验。
1.2 方法1.2.1活动实施日期为2015年12月1日~2016年3月1日,成立品管圈小组,取名同心圈,推举圈长一名(护师)指导工作,圈员各有分工。
每周进行1~2次圈员活动,每次40分钟。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理 方式 ,使员 工 自发地参 与管 理活 动 ,在 工作 中获得 满足 感与 成 出存在 的 问题 ,制 定整 改措 施,及 时解 决所存 在 的问题 ,达 到持
就 感 。我病 区在 2 0 1 3 年 9月 至 2 0 1 3 年 1 1 月 ,将 品 管 圈用 于 续质量 改进的效 果。 提 高护 士静脉 输液 穿刺 成功 率 ,运 用护 理质量 持续 改进 的方 法, 使病 区护理 技术得 以提高 ,病 人满意度 显著提 高。
丧 失抢救 时机 。 这样 既增加病 人痛苦 , 也造成 不必要 的医疗纠纷 。 遇 到 有穿刺 难度 的静 脉,请 高年 资护 士指导 。随着 穿刺 技术 的提 品管 圈活动 是 以全 员参 与 的方式 ,持续 不断地 推行 管理 , 以提 高 高, 获 得病人好 评增多 , 自信心 也随之 提高 , 从而提 高穿刺成 功率 。 护 理质 量的 工作方 法 ,从 尊重 人性 出发 ,通过 轻松愉 快 的现场 管 经 过培 训后及 时对 全 体护士 进行 考核 。每周 开圈会 一次 ,及 时列
发 生次数 2 次 ;患者 不配 合, 发生次 数 1 次。根据 上 面的数 据分
针 对患者 对静 脉输液 认 知度不 高导致 的不 配合 ,护士 可 以利
析 ,穿刺 血管 选择欠 合理 、穿刺 技术 水平 不高 、心理 素质 差 、患 用 输液 期 间发 放 图文并茂 的静脉输 液小 常识 ,与 患者面对 面进 行
1 . 3 . 2 . 2 自信心 持续提 高 自信是护 士静脉 穿刺 成功 的重要
i . 2 对病 区输 液成功 率低 的原 因进行调 查分 析并设立 目标 。 要 素 ,不 能受 情绪 影 响,要善 于总 结每 次穿刺 成 功的经 验和 失败 2 0 1 3年 9月 1日至 9月 3 O日, 由责班 护 士每 天 收集 重 新 穿刺 患 的教训 , 特 别是面对 患者难 穿刺的血 管时 , 认真寻 找合 适 的血 管 , 者 更换针 头数 量 ,以更换 一次 性头皮 针头 数计 算重注 次数 ,结 果 确保 一次成 功,这样对 自信心 的提升有 很好 的效果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护士层级 能力值
工作年限(30%) 工作年限 能力值
袁红
N4
100
20
100
管玲玲
N3
100
17
100
王霞
N3
100
11
100
徐小琴
N3
100
10
100
夏林林
N2
90
9
90
高丽萍
N2
90
7
90
张洁
N2
90
6
90
张欢
N2
90
6
90
赵青
N2
90
5
90
单茜
N2
90
5
90
秦燕
N1
80
4
80
陆燕华
N1
80
3
80
P
对策实施: 负责人:徐小琴 实施时间:2014.10.8-10.15 实施地点:十二病区
D
对策处理: 1.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将穿刺视频列入常规培训内容
AC
改善前66.67%,改善后73.33%,提高了6.66%
74.00% 72.00% 70.00% 68.00% 66.00% 64.00% 62.00%
主要因
年轻护士普遍穿刺经验欠缺,容易急躁导致穿刺失 败
改善前:培训内容与临床结合不够
对策内容:
1.认真落实年轻护士的培训 2.培训内容以临床实际操作为重点 3.加强床边考核 4.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5.学习静脉穿刺视频 6.要求以老带新,新护士直接在床旁学习体会,告知选择好 静脉才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
技术不过硬
年龄、经验不 足
进针判断 失误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通过对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动静脉内瘘实施率具有显著影响。
针对落实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策略,并在实施后进行了效果评估。
结论表明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品管圈活动,我们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的落实率,为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品管圈活动、落实率、血液透析、实施策略、效果评估、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病的方法,但透析患者常常需要通过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专门为透析而开辟的通道,通过将动脉和静脉连接在一起,使得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入透析机器。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操作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穿刺不当可能导致感染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由于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提高穿刺落实率对于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过去的研究表明,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的实施率并不高,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
如何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的落实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在透析患者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对血流通畅度和透析效果的影响;2. 调查品管圈活动对动静脉内瘘实施率的影响,评估其在提高患者穿刺落实率方面的作用;3. 探讨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的策略,包括培训医护人员、优化操作流程等措施;4. 评估实施策略后的效果,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穿刺落实率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 综合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品管圈活动提高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品管圈活动提高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病区输液患儿重穿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3个月后,护士穿刺成功率高于活动前。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患儿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而且能够提高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疼痛。
标签:品管圈;儿科;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项治疗方法。
小儿静脉输液是小儿治疗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危重患儿抢救时。
但临床上小儿静脉穿刺受易造成静脉穿刺不成功,增加患儿痛苦。
品管圈活动是员工自发的参与管理活动,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在圈员们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我科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将品管圈用于提高护士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运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使病区护理技术得以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由12名护士组成,辅导员2名,圈长1名,确立提高留置静脉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为5个月。
1.2 方法对病区输液成功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设立目标。
2014年9月11日至2014年10月11日,对普儿及临观护士进行调查,留置针穿刺总数272例,穿刺失败例数60例,失败率22.05%,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输液成功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穿刺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家属过度紧张,期望值过高,配合度不够等原因发生次数20例,护理人员操作前评估不充分,操作技术不熟练,心里压力大,沟通能力弱等原因发生次数16例,患儿年龄小不配合,哭吵躁动等原因发生次数13例,环境光线不足,操作空间小,环境嘈杂等原因发生次数6例,留置针、输液器及血管的选择不当等原因发生次数5例,见表1。
根据80/20法则,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即家属期望值高,护士穿刺技术水平不高,评估不充分成为本圈将改善的重点。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新建医院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新建医院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唐明莉游仙区中医院【摘要】目的:掌握品管圈的应用方法,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新入职护士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护士静脉穿刺水平。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新入职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为主题,找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与现场指导。
结果:品管圈活动施行3个半月,通过解决静脉穿刺中存在问题,新建医院外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活动前72.39%提高到91.98%,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9.7%。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迅速提高了新入职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尽快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穿刺;成功率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质量改善小团体(又称QC小组),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圈手法(QC新旧七大手法),来讨论、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从而改善品质、提升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使一线重地成为品质管制的核心。
品管圈活动的运用开展近几年在各大医院已经全面铺开,笔者医院为一家新建不到一年的区级二级综合性医院,科室派人参加了品管圈知识培训后,针对新建医院外科护士现状,立即组织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一般资料1.1开展品管圈活动背景:我院是新成立的一家二级综合医院,医院于2014年3月开业,6月成立外科病区,因多种原因,外科90%是新入职低年资护士,大专以下学历水平,临床技能水平低。
半年来,外科患者的满意度不满意部分的90%均是反映护士穿刺水平低,外科医生也普遍反映护士穿刺技术太差,患者投诉多。
为了尽快提升护士的穿刺技术,于2014年12月1日科室成立了静脉穿刺品管圈活动小组。
1.2开展品管圈活动目的:掌握品管圈的应用方法,找出每位护士静脉穿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分析解决,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学习新技术,统一静脉输液的标准与流程,从而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
方法从病区中以自愿的原则选取六名护士参加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与讨论的方式,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结果 QCC活动后,护士的穿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地规范静脉穿刺标准,提高护士穿刺水平。
【关键词】静脉穿刺标准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368-02品管圈简称QCC,品管圈活动是指在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1]。
通过临床工作评估和分析,发现该活动同样适合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因为已有开展持续护理工作改进的基础,所以对实施PDCA工作流程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我科由六人组成了品管圈小组,对科室的静脉穿刺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干预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
1 材料1.1 活动背景我科是骨科,急诊患者量多,在冰雪季节量更大,急诊来院患者多为手脚冰凉,静脉条件差,而我科护士普遍年轻化。
为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组织了这次活动。
1.2 活动目的学习新技术,规范静脉输液的流程,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
1.3 具体实施方案1.3.1 组圈在科室以自愿原则抽取六名护士组圈,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一名圈长,五名圈员,护士长任辅导员。
平均年龄为27岁,平均工龄为5.8年,其中一人为本科学历,其余为大专学历。
通过圈会讨论圈会为每周一次,每周具体时间待定,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
1.3.2 活动主题系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征集活动主题[2],再以投票的方式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3.3 现况调查利用查检表调查两周的静脉穿刺失败率,统计结果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对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活动体会
摘要: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让护士正确掌握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的方法及提高穿刺前规范执行率。
方法:对于在2020年12月14日至2020年12月27日42名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查找护士穿刺前未规范执行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的原因,应用品管圈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结果: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的规范执行率,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品管圈;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执行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自身的静脉和动脉吻合,使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形成透析通路,因其具有通畅率高、使用时间长久、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多个国家指南推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1]。
根据2021 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2],每次穿刺前都要对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物理评估,这是每一位从事血液透析护士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它是以视诊、触诊、听诊为最主要的检查手法。
规范的常规物理检查能有效识别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动脉瘤等并发症。
据统计[3],美国因血管通路相关手术和并发症而入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15%-20%,每年的治疗费用超过10亿美金,重新建瘘和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动静脉内瘘穿刺前护士精准的评估极为重要。
为保障患者切身利益,提高护理质量,我中心确立了以“提高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14日~12月27日在我中心规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患者42例为品管圈活动前样本,其中男25例,女17例。
共统计透析例次247
例,其中已规范执行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169例,执行率为68.42%。
1.2方法
1.2.1品管圈小组形成:我科于2019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由1名
圈长、1名辅导员、9名圈员组成,其中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3
名,护士2名。
命名为“肾斗士圈”,寓意护士勇往直前、绝不妥协,协力守护
肾脏,对抗病魔的决心。
1.2.2确定主题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领导重视程度、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评分,结合评价法最终选取
“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制定计划根据QCCstory适用判定,该品管圈属于问题解决型,制定项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工作内容及责任人。
1.2.4现状把握根据动静脉内瘘穿刺前评估流程图,收集2020年
12月14日至12月17日规律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对护士未规范执行穿
刺前常规物理检查的原因进行评估与统计,结果显示护士穿刺前未规范常规物理
检查的患者人次数为78例,执行率为68.42%。
其中判断杂音强度不准确为35例,不依次对吻合口及瘘体触诊为29例,未与对侧手臂对比为9例,未用指腹触诊
为3例,判断震颤强度不准确为3例,未观察皮肤颜色为1例。
绘制柏拉图,根
据80/20法则确定改善重点。
1.2.5目标设定针对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确立品管圈活动
目标值。
将圈能力设为60.6%,根据目标值设定公式[4],将目标值设定在84.12%。
1.2.6要因分析全体圈员发挥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讨论,通过鱼骨图分
析对引起“未依次对吻合口及瘘体触诊”及“判断杂音强度不准确”的所有原因
进行要因分析,分别得出5个要因,并制定查检表,进行真因验证。
绘制柏拉图,
确定1.缺少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操作流程2.教学形式单一3.担心影响下一
班患者治疗。
4.听诊器无可视化显示为真因。
1.2.7对策拟定
1.2.7.1 缺少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操作圈员查找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
检查专科书籍与相关文献,制定本科室的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操作流程,并
录制操作流程视频供随时观看学习。
1.2.7.2 教学形式单一圈员收集动静脉内瘘杂音相关音频资料并组织全员
学习动静脉内瘘杂音,能有效识别异常动静脉内瘘杂音。
邀请医生进行动静脉内
瘘杂音相关知识教学开展实境教学。
1.2.7.3 影响下一班患者治疗通过圈会讨论,设岗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对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常规物理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内瘘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将上下午两班之间清场时间由1小时改为1个半小时,使护士有充足时间进行下一班患者治疗前准备工作,确保患者治疗顺利进行。
1.2.7.4 听诊器无可视化显示查找文献发现智能手机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利用智能手机收集动静脉内瘘杂音并储存,医护合作共同评估内瘘功能。
并
对现有的听诊器进行改良,现专利公司已授权。
1.3结果
1.3.1有形成果对 2021 年 5 月 31 日~6月13日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
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情况进行为期 14 d 的查检,共统计透析例次247例,其
中已规范执行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224例,执行率为90.69%较预期目标值 84.12%更高,目标达成率141.85%,进步率 32.55%。
改善前后护士对动静脉内瘘常规物
理检查规范执行率的比较见表1
表1 活动前后护士对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的比较
时间规范执行例未规范执行执行率
数例数
改善前1697868.42%
改善后2242390.69%
1.3.2无形成果从 8 个方面对 QCC 活动前后各圈员进行评价,活动后圈员
责任心、沟通与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解决
问题能力均较活动前提升。
1.4讨论
1.4.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保制度的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数量迅速
增加,患者透析龄不断延长,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
不断增加,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治疗的顺
利进行。
常规物理检查是自体动静脉内瘘重要的功能监测手段,其简单易行,准
确性高,所以护士在穿刺前正确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检查,可以迅速判断瘘管失功,及时发现早期内瘘并发症,进而通过进行手术等干预措施,减少内瘘闭塞发生,
提高内瘘使用寿命[5]。
1.4.2品管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组织形式,在很多临床护理工作中都有开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科品管圈小组针对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规范执行常规
物理检查的相关问题,进行选题、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找到了解决
问题的有效办法,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问题,对护士进行培训与学习,头脑
风暴发明创造,有效提高了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
在
最后的结果中也找到了成就感,提升了护理人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证明此活动
值得持续有效的推广。
参考文献:
[1]Wen M, Li Z, Li J,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dysfun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urvival analysis in multiple medical centers. Blood Purif, 2019,48(3):1-7.
[2]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1:139—140.
[3] Steinman TI.Economic issues in dialysis:Influence on dialysis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managed-care.In:Lameire N and Mehta RL,plications of Dialysis.New York:Marcel Dekker,2000.73 7-752. [4]张幸国,王临润,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5]古小静,戴欢欢,徐骏.物理检查在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3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