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

合集下载

品管圈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的影响研究

品管圈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的影响研究

品管圈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提供更加可靠的专业化指导。

方法该院于2016年1—12月在内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质量管理常用手法和工具,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针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现状分析,整改,总结。

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由17.5%提高到75.0%,目标达成率155.4%,进步率328.6%。

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科室全体成员个人解决问题、自信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以及QCC手法运用等能力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标签:品管圈;PDCA;注射胰岛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improving the accurate rate of injecting insulin by diabete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thus providing more reliable professional guidanc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their family. Methods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roup was established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by the hospital,and the status of self-injection of insulin of diabetes patients was analyzed,rectified and summarized by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ethod. Results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mproved the accurate rate of injecting insulin by diabete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from 17.5% to 75.0%,and the goal achievement rate was 155.4% and the progress rate was 328.6%.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te rate of injecting insulin by diabete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and the issue-solving ability,confidence,communication ability,team spirit and QCC application ability of all the department staff are greatly improved.[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PDCA;Injecting insulin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从糖尿病在中国的流行趋势来看,中国18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已经上升为11.6%,绝对数达到了1.14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由我科8人组成品管圈小组,遵循PDCA工作程序,经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确定要因、对策拟定并实施等活动。

结果: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规范率从入院时的52%提高到出院时的90%。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目前,我国是全球糖尿病大国,胰岛素的使用和教育越来越受到糖尿病学术领域的专家的重视。

研究表明,我国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差,大多数胰岛素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不遵医嘱行为。

有调查显示患者在胰岛素有关注射知识方面尚存在较大误区[1]。

患者在住院期间掌握胰岛素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其出院后遵医嘱规范治疗,降低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风险[2]。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单位内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3]。

我科采用品管圈方法来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小组概况我院肾内科于2014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成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1人。

1.2调查对象从2017年1月1日到2017年3月31日,随机选择肾内科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患者20人。

1.3调查方法从入院到出院使用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注射前正确排气、预混胰岛素摇匀规范、酒精消毒方式正确、胰岛素注射手法正确、先摇匀后排气、注射后停留时间正确、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捏皮方式正确、正确调至胰岛素剂量、正确安装胰岛素笔芯共10个项目掌握患者注射情况。

正确率=胰岛素注射正确项目/胰岛素注射总项目*100%。

1.4研究对策运用柏拉图,根据20/80原则,我们发现注射前正确排气、预混胰岛素摇匀规范、酒精消毒方法正确、胰岛素注射手法正确是主要问题,并将其作为改善的重点。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7-04T13:37:11.6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曾霞唐敏黄晓慧徐锐[导读] 提高了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乐山市人民医院邮编:614000【摘要】为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开展品管圈活动(QCC),分析影响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的原因,找出真因,更新胰岛素注射操作流程,进行护士胰岛素注射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制作胰岛素笔与笔芯使用匹配图,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从82.1%提高至97.2%,进步率达到18.4%;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提高了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正确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胰岛素注射装置、注射技术是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1]。

在我国,即使是医护人员,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面的认识也有限;对于如何规范胰岛素注射,中国的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认知尚存在较多不足之处[2],临床护士如不能正确认识该项治疗的重要性,不能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将会导致胰岛素注射不规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对患者家庭注射胰岛素产生误导,影响其血糖的有效控制,造成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胰岛素笔注射正确率的衡量指标以《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中“胰岛素规范注射”为胰岛素笔注射的操作标准[1],为了切实提高护士胰岛素注射正确率,2017年1月~8月应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改善,取得了明显效果。

报道如下。

1 问题分析1.1 成立品管圈小组QCC小组由12人组成,1名副主任护师担任辅导员,1名副主任护师的护士长担任圈长,圈员10名,平均年龄33岁,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本科8人,专科4人。

提高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笔注射技能正确率品管圈护理课件

提高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笔注射技能正确率品管圈护理课件
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容 易受到操作步骤多、缺乏指导等 因素影响,导致注射技能不熟练 。
胰岛素笔注射错误的原因分析
患者缺乏正确的指导 和培训,对胰岛素笔 注射技能掌握不够熟 练。
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 的重视程度不够,缺 乏自我管理和监督意 识。
胰岛素笔设计较为复 杂,操作步骤多,容 易让患者产生混淆。
THANKS
主题。
制定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活 动时间、目标、步骤、人员分 工等。
现状调查
对当前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笔注 射技能正确率进行调查,了解 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原因分析
分析影响胰岛素笔注射技能正 确率的因素,找出根本原因。
实施效果评估
数据收集
收集实施前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笔注 射技能正确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
培训内容和方法
01
02
03
理论培训
介绍胰岛素笔注射的基本 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 项。
实操培训
通过模拟练习和实际操作 ,让学员掌握正确的注射 技巧。
案例分析
分享成功和失败的注射案 例,分析原因,提高学员 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培训时间和周期
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连续4周。
周期设定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培训,确保所有医护人员技能得到更新和提高。
选定主题
主题选定背景
胰岛素笔注射是糖尿病病人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存在注射不规范、操作错误 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主题选定过程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等方式,评估胰岛素笔注射现状,最终确定 “提高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笔注射技能正确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拟定计划
计划拟定目标
明确活动计划的时间安排、人员 分工、活动内容等,确保活动的 有序进行。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中应用精选全文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中应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预期目标,进行要因分析,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由入院时的66.6%提高到出院时的95%(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品管圈(QCC)是指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6人左右)为了要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合成的—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

本科室运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3年5—8月入住内分泌科既往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60人次。

年龄在35岁-70岁,平均51岁;男35例,女25例;住院天数7-15天,平均住院11天。

在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时分别发放调查记录表,了解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

2、品管圈活动方法2.1 成立品管圈小组人员由科室护士担任,圈员围绕主题各自发挥想象力设计圈名和圈徽,民主投票决定所用的圈名与圈徽;选出圈长、辅导员及秘书各1名。

组圈之前后均对圈员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考核,使每位圈员均熟练掌握品管圈活动的理念、程序和方法,掌握QC七大手法的使用技巧。

2.2 选定主题(1)应用5M选题法,选定“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为活动主题。

(2)选题理由:胰岛素自我注射法是我科近几年来糖尿病治疗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护士讲课及实际操作使住院接受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家属和社会的负担。

2.3 现状调查2.3.1 调查对象 2013年5-8份入住内分泌科既往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60人次。

品管圈方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规范率的影响

品管圈方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规范率的影响

·238·世界中医药2015 年 11 月第 10 卷(3)硬性接触镜片会在碰撞和用力挤压下发生碎裂,日间戴镜时避免碰撞,夜 间戴镜时尽可能平卧,避免外物接触眼睛。

发生镜片损坏或丢失后,应及时与验配 医师联系。

(4)镜片、镜盒、吸棒禁忌加热消毒。

(5)禁用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陈旧的无防腐剂的生理盐水及品质低劣的 镜片护理液及软性护理液保养镜片。

(6)禁用洗涤剂、肥皂粉等其他代用品清洁镜片。

禁用酒精、过氧乙酸等其他 代用品消毒镜片。

(7)镜片、镜盒、吸棒,须保存于干燥环境内,不可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卫 生间等。

(8)在化妆之前配戴镜片,在取下镜片后卸妆。

尽量避免化妆品污染镜片。

(9)必须应用洁净的吸棒吸取镜片。

(10)在戴镜之前和摘镜之后,养成检查自己双眼的习惯,任何不适都须停戴, 及时来院就诊。

1.5 配后用药 (1)第 1 周抗生素眼液清洁结膜囊,1 天 3 次。

(2)第 2 周戴镜,常规晨起取镜后点抗生素眼液及金因舒,1 天 3 次,共 1 周。

(3)每晚点海露 5 分钟后戴镜,晨起点海露 5 分钟后取镜,夜间防止角膜干涩 可点海露 1-2 次。

日常眼干时也可点海露润眼。

1.6 定时复诊 初次戴镜者,应在配镜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和以后每半年定期来院复查,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来院复查。

2 常见护理疑问告知 作用:夜间睡眠时佩戴,早晨醒来取出,可以达到白天裸眼视力清晰,控制近 视作用。

材料: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指甲或硬物划伤,用力挤压会碎裂,但在佩 戴过程中即使揉眼睛或受到外力撞击一般也不会碎在眼中。

可以确保佩戴在眼睛中 的安全。

有效期限 2 年,需要定期检查定期监测,2 年之后无论度数是否改变,一 定要更换镜片。

佩戴角膜塑形镜会让角膜发炎,炎症反应有四大表现:红、肿、热、 痛,通常佩戴隐形眼镜者感觉的不适症状,多是因为角结膜轻微损伤引起的异物感 或是过敏反应引起痒感,而不是炎症。

品管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

品管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

品管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标准率品管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标准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已是重重之重。

然而,在临床上发现多数患者存在注射方法不对、重复使用注射针头、出现皮肤脂肪增生或萎缩等问题,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或低血糖的发生,本科自2021年12月~2021年5月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将胰岛素注射的标准率由53.7%提高到79%,现总结如下。

所谓品管圈,也叫持续质量改良,是在大家自愿的原那么下,自发组织,全员参与,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提出、讨论、改善和解决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 QCC小组概况不达意由内分泌科的九名护士组成,其中圈长1名,圈员8名。

活动主题定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标准率。

2 方法2.1性状把握小组成员将①胰岛素注射知识局部、②胰岛素注射行为局部自制调查表,共22个工程:①未开封的胰岛素存放在冰箱中、已开封的胰岛素放置在阴凉枯燥处、胰岛素开封后有效期为4w、胰岛素可注射部位、检查注射部位、胰岛素笔及笔芯须严格个人使用、注射前排气非常重要、防止重复使用针头;②注射胰岛素前洗手、注射前触摸皮肤检查有无硬结、注射前用酒精消毒皮肤、待皮肤枯燥后注射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摇匀注射、注射前用2u排气、消瘦患者捏皮注射、用胰岛素笔注射是垂直进针、注射完毕后停留10s拔针、注射完毕后无需按压注射部位、每次注射毕后及时将针头取下、重复使用胰岛素笔针头、有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注射点之间间隔1cm。

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现况值为:胰岛素知识局部掌握总和/8+胰岛素注射局部正确率/14=59.6%+47.8%=107.4/2=53.7%存在问题查检表2.2目标设定应用品管圈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3.7%+*73.1%*71.9%=78%,所以将活动目标设为78%2.3原因分析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胰岛素注射标准率低的原因有以下16点:护士对操作不熟悉、护士教育不到位、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质控、患者记性差、患者不重视、患者依从性低、患者经济不允许、缺乏标准的流程、对胰岛素笔保存不熟悉、培训方法单一、分工不明确、宣教未到位、知识未掌握、护士工作繁忙、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应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实践

应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实践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行为规范与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行为规范与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行为规范和知识知晓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行为规范与知识知晓情况比较(x ʃs ,分)组别n行为规范护理前护理后知识知晓护理前护理后参考组4155.6ʃ8.776.1ʃ5.457.4ʃ7.680.4ʃ6.1干预组4154.7ʃ8.587.7ʃ4.9a 57.7ʃ7.791.3ʃ5.9aa:P <0.05,与参考组护理后比较㊂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组别n非常满意(n )基本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度(%)参考组411220978.05干预组412911197.56aa:P <0.05,与参考组比较㊂3 讨 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持续上涨趋势[4]㊂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其生命㊂除口服药物治疗外,还需患者养成良好的运动及饮食习惯㊂现代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充分提升疗效,所以需护士注重提升对患者的护理干预[5]㊂协同护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不仅需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同时护士还需积极参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且要求患者的家属一同参与护理工作,进而使护理效果得到提升㊂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通过成立协同护理小组,充分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积极协调患者家属,使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㊁心理疏导,加强患者间的督促等有效实施护理干预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㊁餐后2小时血糖㊁血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状况㊁行为规范和知识知晓情况㊁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并获得了患者的极度认可,值得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黄玉兰.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176.[2]袁进.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7):137-138.[3]范程颖.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1):134-135.[4]杜明.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232.[5]陈思铃,赵仪.协同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9,22(7):122-123.㊃临床护理㊃应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实践姚海艳,余桂芳,文玉琼,蓝颖茹,娄瑞可,曾丽青,王胜楠,罗文锋(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内分泌科,广州)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数已跃居世界首位㊂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胰岛素注射技术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㊂由于糖尿病病程长㊁合并症多㊁胰岛素为高危药品等原因,糖尿病的护理及操作专科性强,非糖尿病专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存在极大的风险[1]㊂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不规范注射现象普遍存在,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㊁注射针头重复使用㊁注射手法错误及教育不充分等问题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2-3]㊂这要求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相关知识和胰岛素注射技能,而糖尿病联络护士是糖尿病专科与普通科室之间提供糖尿病专业信息沟通渠道的护士[4]㊂为了更好地规范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笔者运用品管圈(Q C C )方法分析影响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规范注射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系列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临床科室的65名糖尿病联络护士作为改善对象,改善前后均运用 胰岛素规范注射 标准进行考核,分析比较开展Q C C 前后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变化㊂1.2 方法1.2.1成立Q C C活动小组并选定主题成立Q C C 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并投票表决确定圈名为 助力圈 ㊂组员包括12名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及1名糖尿病小组组长(糖尿病专科护士),由糖尿病小组长担任圈长,负责整个Q C C活动的召集㊁协调和沟通;护士长任辅导员,承担Q C C活动过程中的辅导和支持角色㊂整理和分析2018年全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糖尿病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㊁糖尿病小组每季度1次的质量检查单㊁每月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及胰岛素注射问卷调查结果,从重要性㊁迫切性㊁圈能力及可行性方面进行评价打分,最终确定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为本次活动主题,并确定本次活动圈能力为70%,计算方法为(全体圈员实际评分累积/5ˑ圈员总人数)ˑ100%㊂1.2.2拟定活动计划通过绘制甘特图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本次活动时间为2019年5 11月,共30周,按照Q C C十大步骤,明确了各步骤的主要负责人㊂圈员们严格按照活动计划表落实各步骤的活动㊂1.2.3现况把握及目标设定根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1]中的重点环节设计了胰岛素注射考核表㊂参照胰岛素注射考核表对所有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胰岛素注射操作考核,查看糖尿病联络护士注射胰岛素的操作方法㊂65名糖尿病联络护士共有1040条操作条目,其中错误的条目共311条,胰岛素注射规范率=正确条目数(729)/总条目数(1040)=70.10%㊂按照柏拉图 二八定律 得出 预混胰岛素摇匀方法不正确㊁捏皮方法不正确㊁注射完毕后未停留10s再拔出针头㊁注射后未进行低血糖教育 4项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累积百分比为83%㊂明确重点改善项目后,进行目标设定㊂圈能力为70%,改善重点为83%㊂目标值=现况值+[(标准值-现况值)ˑ改善重点ˑ圈能力]=70.10%+ [(1-70.1%)ˑ83%ˑ70%]=87.5%㊂因此拟定目标值为87.5%㊂1.2.4原因分析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从 人㊁物㊁法㊁环 等多个方面进行鱼骨图分析,并按照3㊁2㊁1分对小原因评分,按照 二八定律 选出 未及时评估效果㊁缺乏学习资料㊁操作演示不规范㊁流程不具体㊁无专人质控㊁培训形式单一 6个要因进行真因验证㊂圈员使用糖尿病联络护士注射胰岛素考核表查看胰岛素注射流程并记录不合格的条目㊂通过绘制柏拉图按照 二八定律 确定 操作演示不规范㊁培训形式单一㊁未及时评估效果㊁和缺乏培训资料 是真因㊂1.2.5拟定对策并实施1.2.5.1以小组工作坊模式开展培训圈长负责主持工作坊,先解读‘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培训,辅以文字图片资料㊁胰岛素注射笔和注射模具等示教用具,每组6~8人,由1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圈员进行操作演示㊁手把手教学,培训后一对一考核,所有步骤全正确方为合格㊂1.2.5.2拍摄胰岛素注射操作视频并建立微信公众号圈员根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对胰岛素注射流程进行梳理并拍摄成操作视频,并将分解步骤以图文形式制作成P P T,上传至联络护士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供联络护士下载学习㊂1.2.5.3举办胰岛素注射操作竞赛在护理部支持下举办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竞赛,按片区将联络护士分为6组,每组选派4人参赛,其余人员参加赛前 护士风采展示 环节,风采展示环节得分加入总成绩㊂比赛设定案例情景,选手根据情况进行操作,评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评分,最后根据总分进行排名㊂通过竞赛让联络护士对胰岛素注射流程更加清晰,注射步骤记忆更加深刻㊂1.3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㊁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㊁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Q C C活动开展后,通过以上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全体圈员利用查检表对65名糖尿病联络护士共计1040条操作条目进行查检记录,其中错误条目87条,因此改善后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为91. 63%㊂另外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 改善前数据)/(目标值 改善前数据)ˑ100% =123.7%㊂3讨论本院2006年成立糖尿病联络小组,由医院糖尿病专职专科护士担任组长,联络员由各科护士长推选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参加㊂组长定期对联络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联络员负责将所学知识推广及培训科室其他护理人员,形成以点带面共同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模式㊂但由于联络护士人员流动性大㊁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频次有限㊁操作演示不规范㊁培训形式单一㊁未及时评估效果㊁缺乏培训资料等原因,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培训效果不理想㊂Q C C小组活动是护理质量改进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一种科学工具[5]㊂通过Q C C进行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活动,发现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并确定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㊂以小组工作坊模式开展培训,注重对护士的实操训练和指导,使培训者与学习者能面对面交流,学习效果能得到及时反馈,联络护士参与度较高,学习积极性更高,培训效果明显提高㊂胰岛素注射操作错误条目数从活动前的311条降到活动后的87条,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从活动前的70.1%提高到活动后的91.63%㊂王乐等研究也表明,应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能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注射胰岛素合格率㊂本次活动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方便㊁快捷的优势,将录制的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操作视频发放至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供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学习,护士可以随时学习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弥补因时间不合适无法参加培训的缺漏㊂通过举办胰岛素注射操作竞赛,一方面增强联络护士间的联系,增加彼此间沟通㊁互动,另一方面使胰岛素注射培训效果得到巩固,提高注射规范性㊂综上所述,通过Q C C活动,本院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有所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㊂如只对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一次考核,未对临床胰岛素注射情况进行持续跟踪㊂以后会继续对联络护士进行跟踪考核,深入分析,加强与护理部㊁护士长的沟通,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控制体系㊂参考文献:[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2]中华糖尿病杂志指南与共识编写委员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 9(2):79-105.[3]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9):3-5.[4]周佩如,陈伟菊,黄洁微.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6-47.[5]初晓芳,李丽杰,黎美辰.品管圈对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注射错误率与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86-187.㊃临床护理㊃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和临床护理研究严哲艳(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妇科314500)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多见症,具有反复发作性及迁延性等特征,近年来中医疗法已逐渐被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而中药灌肠疗法即为其中常见的专业治疗措施之一[1]㊂中药灌肠疗法通过将药材直接作用于患者盆腔炎病变组织处,促使其加速吸收药液,并长时间保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控制病情[2]㊂然而在中药灌肠治疗的同时,受病情㊁认知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会产生较强心理负担,也未认识到健康行为对于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因此还需配合进行专业中医护理[3]㊂近年来,本院在以中药灌肠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为分析其效果,笔者对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对象进行分组观察,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㊂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1.50ʃ1.82)岁;病程0.5~8年,平均(3. 95ʃ0.46)年;文化程度:10例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专及以上㊂试验组年龄23~41,平均(32.01ʃ1.91)岁;病程0.7~9年,平均(4.06ʃ0.41)年;文化程度:9例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专, 9例大专及以上㊂纳入标准:(1)满足‘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4]中与 慢性盆腔炎 相关的标准;(2)经妇科专业检查后已确诊;(3)沟通能力及精神状态正常;(4)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 (1)并发其他类型生殖道疾病;(2)并发严重性肝㊁心㊁肺㊁肾脏功能疾病;(3)哺乳期㊁妊娠期女性;(4)过敏体质㊂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会同意及批准,两组患者年龄㊁病程㊁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施予常规护理㊂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施予中医护理:(1)中医生活护理㊂嘱咐患者可以自行活动,避免过于紧张或劳累,遵循劳逸结合原则,养成睡午觉的良好习惯,促进元气恢复㊂同时,介绍灌肠治疗配合㊁运动意识㊁加强个人卫生㊁日常训练以及调节心态的必要性,对于辨证为 偏虚 的患者,鼓励其白天加强适度运动,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锻炼;对于辨证为 偏实 的患者,嘱咐其穿着宽松衣物,于餐后或睡前适度运动,以散步为主要形式;对于辨证为 湿热瘀结 的患者,嘱咐其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导致病情加重㊂(2)中医饮食护理㊂嘱咐患者忌食辛辣㊁油腻或者煎炸等刺激性食品,对于 脾气虚弱 的患者,强调少食多餐,食用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品,避免大饥大饱,并于晚餐后散步;对于 肾阳虚 的患者,予以食用营养丰富同时清淡的食品,酌量补充鱼㊁鸡蛋㊁猪肉及牛奶等蛋白质丰富的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
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规范率。

方法:本科室于2018年10 月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

针对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注射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了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探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活动。

结果:经过6个月的活动,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由改善前的57%提高至改善后的90%,达到了活动目的。

结论:品管圈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工作流程,提高个人价值;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品牌形象。

标签:品管圈活动;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注射; 规范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国内许多文献报道,圈活动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行业[2]。

近年来,国内许多文献医院也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3]。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帮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

结合我科专科特点,发现临床上患者存在注射方法不对、重复使用胰岛素针头等问题,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或低血糖的发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确定我科品管圈活动主题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经过6个多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故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开始选取我科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品管圈活动开始后60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情况,比较其胰岛素规范注射率。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小组成员,明确成员职责,通过圈员的投票,确定圈名为“真心圈”,设有圈徽。

2018年10月18日召开品管圈会议,拟定3个主题。

全体圈员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确定我科品管圈活动主题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

1.2.2 现状把握和原因分析改善前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流程图为:医生开出医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教育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出院后一周电话回访。

全体圈员通过微信、讨论方式制定胰岛素规范注射调查表,对60名住院患者进行发放,调查结果≥ 90分为合格,合格率仅为57%。

调查显示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重复使用胰岛素笔针头、没有规律轮换注射部位等。

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根据查检数据表明,重复使用胰岛素笔针头、没有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注射前未检查皮肤有无硬结占81.6%,根据80/20法则,将此三大情况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

1.2.3 目标设定通过品管圈目标设定公式,计算得出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算出目标值为82%。

改善幅度=(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82%-57%)/57%=43.8%。

1.2.4 对策拟定与实施
运用5W1H法进行对策拟定,确定的对策有3个:加强新护士理论知识学习,制定规范化流程,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执行力。

1.2.4.1 对策一加强新护士理论知识培训
认真落实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采用情景模拟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效果确认:护士胰岛素注射操作合格率从改善前75%提高到改善后92%。

1.2.4.2 对策二制定规范化流程
经全圈人员讨论,制定出完整的标准化流程图,并细化胰岛素注射每一个步骤,制成卡片,发放给每位护士,操作时严格按流程图执行。

效果确认:健康宣教合格率从改善前72%提高到改善后93%。

1.2.4.3 对策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执行力
对胰岛素注射患者在住院期间至少进行3次评估宣教。

第1次护士操作,患者在旁查看;第2次患者操作,护士指导;第3次患者出院前评估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发放一些图文并茂健康宣教手册。

效果确认:患者依从性从改善前60%提高到改善后88%。

1.3 效果评价
2019.3.1-2019.3.20再次对60名患者关于胰岛素规范注射知识进行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合格率从改善前57%提高到改善后90%.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提升圈员价值,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2 结果
2.1 改善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为90%。

2.2 活动前后无形成果
2.3 改善后目标达标率=(90%-57%)÷(82%-57%)=132%
改善后进步率= [(57%-90%)÷57%]=57.8%
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

3 标准化
3.1 制定住院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流程图,在原有流程基础上进行细化,加入出院前发放胰岛素规范注射调查表这项内容,形成文字版的内容,规范了护理工作。

3.2 制定标准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教育路径单,指导护士健康教育内容,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

3.3 制定肾病内分泌科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调查表
4 討论
4.1收获根据本病区情况选择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品管圈教会我们如何发挥集体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如何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4.2不足圈员需要一边工作一边收集数据,时间精力不够,数据收集样本量不够多,圈会形式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4.3努力方向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品管圈活动,解决更多的临床护理问题,我们会将持续改进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进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2]付晨,张钢.台湾地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启示和借鉴[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1):24-26.
[3]许书慧,朱刚直.我院药学部推行品管圈活动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房,2009,12(16):1225-1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