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特点
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

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探讨作者:苏晓康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3期【摘要】为解决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程度严重, 而经济又欠发达、治理资金投入有限的矛盾, 近几年来水土保持工作中出现的新思路、新途径——生态修复, 其中就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林等相关的生物措施。
恢复植被, 治理水土流失, 现在已成为我国的大政方针, 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和研究必将在今后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阐明了生物措施的基本特征,研究探讨了生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生物措施水土保持应用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般来说, 土壤侵蚀的类型主要是风蚀和水蚀两大类型, 风蚀的结果使土壤大面积沙化, 水蚀的结果造成大量的肥沃的土壤流失, 形成“ 水走、土流、肥跑” 的恶果, 致使土壤生产力低下, 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
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与干旱、降雨、坡度等有关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当地植被覆盖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凡水土流失加剧, 沙漠扩大, 湖海湮废, 水源减少, 局部地区气候变化以及物种分布变迁与灭绝等, 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植被的变化, 往往都是一系列环境因素变化的先导。
一、生物措施的基本特征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通常分为:生物措施;封山育林、种草、禁止乱开荒等;工程措施;修堤、筑坝、修建鱼鳞坑、建谷坊、闸山沟等;农业技术措施;修梯田、水平沟、免耕等, 以达到含蓄水源, 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土壤侵蚀。
生物措施, 简单地说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措施在需要保护的坡面种植植物, 是水土保持三大措施之一。
近年来,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深入开展, 植被建设成为恢复脆弱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由于生物措施具有强大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 并且与其它两种措施( 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 相比, 治根治本, 对地表的破坏程度也非常小, 所以在水土流失中对生物措施的研究意义非常大。
生物措施水土保持机理综述

为 2% , 4 当郁 闭 度 在 0 3 时 , 均 截 留 率 为 .0 平
了生态 系统 的退化 。因此 , 强水 土保 持 。 善 生 加 改 态环 境 , 已成 为 我 国当前 面 临 的一项 战 略性 任务 。
维普资讯
草 业
Vo. 6. o 1 11 N . Ma . 0 7 r2 o
20 0 7年 3月
Q N HA R T U T R I G IP A AC L U E
文 章编号 :0 8—14 (0 7 O 0 1 0 10 4 5 20 )l一 0 2— 5
生 物 措 施 水 土 保 持 机 理 综 述
马海 霞 I@ 英 , p
(. 1 青海 大 学草业 科 学 系, 海 西 宁 80 1 青 106; 2 青 海省 畜牧兽 医科 学院草 原所 , 海 西宁 80 1 ) . 青 106
摘要 : 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被公认 为水土保持 最有效最根本 的方法 , 因此水土流失 区植被 的恢复 和 建造 成为 水土保 持 工作 的 中心之 一 。通 过 对 大 量研 究进 行 总 结 , 一 步从 机 理 上 分 析 了植 被 对 水 土 进 保持的作用 , 主要 包括植被冠层对降雨的截 留及对降雨侵蚀动能的影响 , 地表枯枝 落叶层的水土保持作 用和 地 下根 系提 高土壤 抗 冲性等 。 关键词: 水土保 持 ; 生物措 施 ; 防侵 蚀机 理 : 中图分 类号 :7 7 s2 文献标 识 码 : A
近年来 , 着 国 家对 基 础设 施 建 设 项 目投 资 随 力 度 不断 加大 , 其 随西 部大 开发 战 略 的深 入 , 尤 公 路 、 路 、 利 基 础 设 施建 设 项 目越 来 越 多 , 致 铁 水 导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环境质量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水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保持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防止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环境遭到破坏,空气、水和土壤受到污染,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例如,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水污染可能引发各种传染病。
同时,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
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2、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
3、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二)原则1、预防为主: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和水土保持因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综合治理: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对环境和水土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治理。
3、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开发者和破坏者承担起相应的保护和治理责任。
4、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的组织架构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
1、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水土保持措施

沟垄耕作
概念
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开沟起 垄并种植作物,以蓄水、保 土的农业耕作方法。
作用
➢沟垄耕作改变了坡地小地形,增加了地面粗糙度; ➢使地面受雨面积增大,减少了单位面积上的受雨量; ➢使土壤贮存水分的容量增加,减少了径流量和冲刷量,减少 了土壤养分的流失,有较好的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的效果。
区田
(二) 沟道治理工程
谷坊类型 土谷坊
用土料筑成的小土坝。
石谷坊
用石料筑成的小石坝。
柳谷坊
生物谷坊,把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在一起的
谷坊。
(二) 沟道治理工程
2 小型水库
按国家规定标准,库容100
万-1000万立方米的叫小Ⅰ 型水库,库容10万-100万 立方米的叫小Ⅱ型水库。
小型水库的组成 挡水坝 溢洪道 放水建筑物
短带与均匀分布的灌木丛结合 沿等高线短带状配置 配置护牧林 营造放牧林
复合林牧护坡林
树种特点
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 适口性好 营养价值高 生长迅速 萌蘖力强 除作为饲料树种外,同时具有其他经济效益如
薪材、蜜源、编制等。
梯田埂坎防护林
配置特点
梯田地坎上栽植灌木 梯田地坎上栽植乔木或果树 梯田地坎可采用乔灌行内混交
1 谷坊
又称防冲坝、沙土坝,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山洪与泥
石流的一种工程措施。坝高3-5米,拦沙量<1000立方米, 以节流固床、护坡为主。
谷坊的作用 抬高沟底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并使沟
道坡度变缓。
拦蓄泥沙,减少输入河川的固体径流量。 减缓沟道水流速度,减轻下游山洪危害。 坚固的永久性谷坊群有防治泥石流的作用。 使沟道逐段淤平,形成可利用的坝阶地。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

尊重自然
01
02
03
保护生态系统
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 中,应尊重自然生态系统 ,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干 扰和破坏。
生态平衡
通过恢复植被、促进土壤 微生物群落重建等方式, 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 定。
自然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挥 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同 时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科学规划
整体规划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 点与原则
汇报人:
2023-12-08
CONTENTS 目录
• 生态修复的定义及重要性 •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 •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 •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 •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挑战与前景 • 结语
CHAPTER 01
生态修复的定义及重要性
生态修复的定义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依靠自然的力量,通过植被恢复 、土壤改良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演替,同 时辅以人工措施,提高修复效果。
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需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土地利 用方式和资源禀赋等特点,制定相应的修复策略和技术 措施,确保修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案例三
亚马逊河流域水土保持
CHAPTER 0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挑战与前景
面临的挑战
自然环境复杂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 和植被等自然条件,这些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修复 工作带来了困难。
资金投入大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人工费、材 料费和设备费等,因此资金短缺是修复工作的一大挑战。
输入 标题
政策支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政府将加大对水土 保持生态修复的支持力度,为修复工作提供更多的政 策保障。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简介本文旨在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保证体系和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水土保持是一种维护土壤和水资源稳定的重要方法。
保持水土资源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保证体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促进水土保持, 需要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包括以下方面:法律和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和政策措施,以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合规性。
这些法律和政策可以包括:-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范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设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专门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和破坏;- 落实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将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纳入评估范围;-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相关保护措施。
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引导人们关注和参与保护工作。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宣传活动,如推出宣传片、海报等;- 在学校和社区组织相关讲座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向农民提供培训和指导,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的损害。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全球事业。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保护策略;- 建立跨国自然保护区,共同保护跨境生物多样性;- 促进技术转让和合作项目,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能力。
保证措施除了建立保证体系外,还需采取具体的保证措施,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证措施:- 严禁非法砍伐和野生动植物的非法捕捞,加强执法力度;- 保护湿地和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维护它们的完整性;- 种植防风固沙植被,减少沙漠化和风蚀现象;- 开展生态修复和栖息地恢复工作,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推广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土壤的农药污染。
山地丘陵的特点是什么山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

山地丘陵的特点是什么?山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回答1、土地类型复杂,因为阴坡阳坡,海拔高度的差异,导致水分热量有所出入,同时岩石和土壤特性的不同也会导致土地的特性不同。
2、原先的山地丘陵植被茂盛,种类丰富,但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和开垦耕地,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条件逐渐恶化。
3、耕地分布零散,面积小,且土层较薄,砾石多,不方便进行机械耕作,劳动以人力为主。
4、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
一、山地丘陵的特点是什么1、土地类型复杂,既有因为阴坡阳坡的差异而造成的水分热量的差异,又有因为海拔高度差异而造成的水分、热量条件的垂直分布变化,同时即便海拔高度和地形部位相同,由于岩石和土壤特性的不同也会导致土地具有不同的特性。
2、原本的山地丘陵被林草所覆盖,植物种类丰富,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砍伐森林和开垦耕地过度,导致山地丘陵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条件恶化,尤其是地面的坡度,加速了土壤侵蚀。
3、山地丘陵地区的耕地分布零散,面积小,土层较薄,砾石多,不方便进行机械耕作。
而农民为了方便耕作,通常分散居住,村庄面积小,劳动以人力为主。
4、山地丘陵地区交通不方便,信息传递慢,文化教育落后。
二、山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1、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主要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分为水流调节林,沟谷防护林,分水岭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林,以及库岸造林,沟道造林,坝坡造林等水源防护林。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治坡工程设施:主要为修建梯田,包括坡式梯田,隔坡式梯田以及水平梯田(以水平梯田为主),可以有效起到保水、保肥、薄土的作用。
(2)治沟工程设施:沟头以上集流面,加强坡面和源面的整理。
临近沟头处,修建围堰等防护工程。
沟坡之上,修建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并种树种草。
沟底修建谷坊,堤坝和小型水库。
(3)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蓄水池,水窖,水窑和防洪沟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
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采取了一系列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植被恢复、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
黄土高原地
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脆弱易遭到侵蚀,因此植被的恢复具有重
要意义。
通过人工种植树木、草本植物等,可以增加土地的覆盖率,
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建立农田防护林,种植乔木、灌木等防护植物,可以有效防止侵蚀。
此外,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将部分农田恢复成林地,不仅可以遏制水土流失,还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坡改梯田、梯田护坡等。
针对
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修建梯
田是一种传统的水土保持工程,通过将坡地改造成梯田,降低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在梯田的上下坡边修建护坡,防止土壤被
冲刷。
这些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除了以上述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进一
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例如,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农田水分的流失;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总之,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环境治理难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到其他辅助措施,共同保
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黄土高原的生态环
境能够逐渐改善,为后代留下一片更加绿色、更加美丽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特点
1.生态保护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着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它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度,建立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来减少水土流
失和水体污染。
这些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土壤结构,抵御雨水的冲击,提高
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源地土壤侵蚀,改善水质。
2.生物多样性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注重增加生物多样性。
不同植
物物种具有不同的抗风蚀、抗水流冲击和保水能力,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
物种进行合理的植被配置,可以提高植被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增加土壤微
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形成协同作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
外界环境恶劣变化的能力。
3.经济可行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不仅可以保护水土资源,还可以
为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提供经济效益。
例如,植被覆盖可以提
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开发湿
地资源和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
4.可持续发展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具有可持续性。
通过自然修复、合理利用和人工干预等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使其具有自我
调节、自我修复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和维护费用,还可以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性,实现水土保持的长期有效。
5.综合管理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整
体规划和管理。
这包括选择适宜的生物措施,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运用生
态技术手段进行土地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
管理、生态保护等,实现不同措施的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保护水土资源,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6.社会参与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共同努力。
它不仅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还需要农民、畜牧户和当
地居民的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教育宣传、培训指导和激励政策等手段,提
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才能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共识,实现水土保持的
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具有生态保护特点、生物多样性特点、
经济可行特点、可持续发展特点、综合管理特点和社会参与特点。
这些特
点的综合作用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水土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生
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