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的透水率、脱盐率、回收水率如何计算

合集下载

反渗透脱盐率的计算

反渗透脱盐率的计算

反渗透膜脱盐率的计算方法
透水率=单位时间内渗透的水量,L/H÷单位膜面积,M2
脱盐率=(反渗透处理进水中的含盐量,MG/L-反渗透处理出水中的含盐量,MG/L) ÷反渗透处理进水中的含盐量,MG/L 反渗透膜,陶氏膜,世韩膜
回收水率=渗透出水水量,L÷进水量,L
低压锅炉小于2.45MPA(小于25KGF/CM2)
中压锅炉3.82-5.78(39-59)
高压锅炉5.88-12.65(60-129)
锅炉排污率=(锅炉给水中的含盐量,含钠量或含硅量,MG/L-锅炉蒸汽中的含盐量)÷(排污水中的含盐量,MG/L-锅炉给水中的含盐量)
对于软化水,
锅炉排污率=锅炉给水中的含盐量,含钠量或硅量÷(排污水中的含盐量-锅炉给水中的含盐量)
确定循环水垢样组成的简便定性方法:
常见水垢主要成分水垢经酸溶解的的现象
碳酸盐垢加酸之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硅酸盐垢在热盐酸和硝酸中缓慢溶解,产生白色不溶物.
氧化铁垢加硝酸溶解,产生黄色溶液
铜垢加硝酸溶解,产生蓝色和黄绿色溶液
磷酸盐垢加钼酸铵试液再加硝酸,产生黄色沉淀,然后再加氨水会使沉淀物溶解,说明是磷酸盐垢
判断水样分析结垢和腐蚀的标准: 反渗透膜,陶氏膜,世韩膜
2PHS-PH:指碳酸钙的稳定指数
1: 2PHS-PH<3.7 严重结垢
2: 3.7<2PHS-PH<6 结垢
3: 2PHS-PH=6 稳定
4: 6<2PHS-PH<7.5 腐蚀
5: 2PHS-PH>7.5 严重腐蚀PHS=(9.3+A+B)-(C+D)。

RO膜元件的脱盐率

RO膜元件的脱盐率

RO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

反渗透对不同物质的脱除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除率可以超过99%,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除率稍低,但也超过了98%;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达到 98%,但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

透水率=单位时间内渗透的水量,L/H÷单位膜面积,M2脱盐率=(反渗透处理进水中的含盐量,MG/L-反渗透处理出水中的含盐量,MG/L)÷反渗透处理进水中的含盐量,MG/L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

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质而定的。

回收率=(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RO膜脱盐率衰减系数依据是什么?膜件在使用过程中,其脱盐率会有所降低,即盐透过率会上升,同样由于受到给水水质、污染指数SDI 值、设计水通量、运行维护水平、膜元件材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膜元件厂家无法给出盐透过率增加的速度,只能假设出一个数据供设计者参考。

例如:醋酸纤维膜元件,每年盐透过率增加为17-33%,复合膜每年盐透过率增加为3-17%。

如果设计者选用最低脱盐率为99.6%(即盐透过率为0.4%)的CPA3膜元件,设定的每年盐透过率增加10%,那么一年后盐透过率增加值=盐透过率×每年盐透过增加百分数。

即1年后盐透过率增加值=0.4%×10%=0.04%,可折算为1年后盐透过率=0.4%+0.04%=0.44%,即一年后CPA3膜元件的最低脱盐率为99.56%。

有些人玩玩会认为脱盐率每年衰减10%,即最低脱盐率99.6%的CPA3膜元件,1年后脱盐率为89.6%,2年后79.6%,这种算法是不正确的。

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

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

衡量反渗透膜性能的主要指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6-06-08 21:07 - 阅读:201 - 评论:0
衡量反渗膜性能的指标
1. 脱盐率和透盐率
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可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比。

透盐率――进水中可溶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比。

脱盐率=(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
透盐率=100%-脱盐率
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

反渗透对不同物质的脱除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除率可以超过99%,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除率稍低,但也超过了98%;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达到 98%,但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

反渗透膜元件的典型脱盐率
2. 产水量(水通量)
产水量(水通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能,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水量,通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来表示。

渗透流率――渗透流率也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产水量的重要指标。

指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每天(GFD)表示。

过高的渗透流率将导致垂直于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剧膜污染。

反渗透系统中膜元件的渗透流率
3. 回收率
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

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质而定的。

回收率通常希望最大化以便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应该以膜系统内不会因盐类等杂质的过饱和发生沉淀为它的极限值。

回收率=(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

选择反渗透膜时要考虑哪些性能指标

选择反渗透膜时要考虑哪些性能指标

选择反渗透膜时要考虑哪些性能指标
1、脱盐率:正常情况下,脱盐率在98%以上,此时脱盐率为1-脱盐率=1-98%=2%。

2、回收率:指反渗透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渗透液的百分比。

根据反渗透系统中预处理的进水水质和用水要求而定。

RO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

苦盐水的回收率约为90%;高苦盐水降至60%-65%;工业海水系统的回收率为35%-45%。

RO膜的回收率=(RO膜的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
反渗透膜组件的回收率=RO膜组件产水量/进水量×100%
反渗透膜组件的盐分透过率=RO膜组件产水浓度/进水浓度×100%
3、膜通量:是表明通过膜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的水流速度。

4、透水量:反渗透膜元件产水量的重要指标。

是指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GFD)表示。

渗透流率过高会加速垂直于反渗透膜表面的水流,加剧膜污染。

一般一级反渗透设计通量为8-14GFD,二级反渗透20-30GFD,1GFD=1.698LMH,单只膜元件产水量=膜面积*设计通量。

5、产水量:产水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水量,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水量,通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来表示。

反渗透膜工作产水量计算

反渗透膜工作产水量计算

反渗透膜工作产水量计算反渗透膜是一种用于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的高效分离技术。

在反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从含盐水溶液中被分离出来,以获得清洁的淡水。

反渗透膜的工作产水量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反渗透膜的工作产水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膜的类型、操作压力、进水水质、温度和压力等。

通常,反渗透膜的产水量会随着进水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产水量会趋于稳定。

此外,进水水质也会影响反渗透膜的产水量。

例如,进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会堵塞膜孔,降低产水量。

为了计算反渗透膜的工作产水量,需要了解以下参数:1.膜的有效面积:膜的有效面积是指实际用于过滤的膜面积。

这个面积可以通过测量膜的尺寸并计算得到。

2.进水流量:进水流量是指进入反渗透膜的水的体积流量。

这个流量可以根据进水压力、管道直径和流速等因素计算得到。

3.回收率:回收率是指反渗透膜产出的淡水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这个比值通常在30%至70%之间,具体取决于反渗透系统的设计和操作条件。

4.膜的透水性:膜的透水性是指水分子通过膜的速率。

这个速率通常用每平方厘米每小时透过的水量来表示。

不同型号的反渗透膜具有不同的透水性。

根据以上参数,可以计算反渗透膜的工作产水量:工作产水量 = 膜的有效面积×透水性×回收率其中,膜的有效面积通常由厂家提供或通过测量计算得到;透水性和回收率需要根据实际操作条件进行测量或通过计算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反渗透膜的工作产水量是一个动态指标,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定期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和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过滤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水处理需求,选择适合的反渗透膜型号和操作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反渗透脱盐率的计算

反渗透脱盐率的计算

反渗透脱盐率的计算反渗透(Reverse Osmosis,简称RO)是一种脱盐的常用方法,它通过利用高压将含有溶质的水逆向渗透通过半透膜,从而实现将水中的溶质脱除的过程。

脱盐率是衡量RO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它表示RO处理后的水中溶质的脱除程度,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本文将从RO系统的基本原理、脱盐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脱盐率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了解RO系统的基本原理。

RO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进水系统、高压泵、反渗透膜、浓水管、净水管和控制系统。

原水经过进水系统进入高压泵,高压泵将原水送入反渗透膜,利用高压作用下反渗透膜对溶质进行分离,产生浓水和净水。

浓水含有脱盐前的溶质,净水则经过脱除溶质后得到。

脱盐率即表示RO系统中溶质被脱除的程度。

脱盐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水质平衡法,二是观察法。

水质平衡法是通过浓水中脱盐离子的浓度和进水中的脱盐离子浓度之比来计算脱盐率。

观察法是利用RO系统的进水流量和净水流量之比来计算脱盐率。

水质平衡法计算脱盐率的公式如下:脱盐率(%)=(浓水中脱盐离子浓度-净水中脱盐离子浓度)/浓水中脱盐离子浓度×100%其中,浓水中脱盐离子浓度指的是在RO系统脱盐前的浓水中溶质(离子)的浓度,净水中脱盐离子浓度指的是在RO系统处理后的净水中溶质(离子)的浓度。

观察法计算脱盐率的公式如下:脱盐率(%)=净水流量/进水流量×100%其中,净水流量指的是RO系统处理后得到的净水的流量,进水流量指的是RO系统接收的原水的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水质平衡法计算脱盐率,因为观察法容易受到实际操作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此外,影响脱盐率的因素也需要考虑。

脱盐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进水水质、膜的渗透性能、膜通量、浓水流量等。

进水水质的影响主要与进水中的溶质浓度有关,溶质浓度越高,脱盐率越低。

膜的渗透性能是指膜对水和溶质的渗透速率和选择性。

反渗透膜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反渗透膜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反渗透膜回收率的计算公式反渗透膜回收率是衡量反渗透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它的计算公式到底是啥呢?咱这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先得搞清楚,啥叫反渗透膜回收率。

简单来说,就是反渗透系统中,产水的量与进水的量的比值。

用个公式表示就是:回收率 =(产水流量 ÷进水流量)× 100% 。

比如说,有个反渗透系统,进水流量是每小时 10 立方米,产水流量是每小时 7 立方米。

那回收率就是(7 ÷ 10)× 100% = 70% 。

这公式看起来简单,可实际应用中,那讲究可多了去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工厂帮忙调试他们的反渗透设备。

他们的设备老是运行不太稳定,产水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太理想。

我到了现场,先仔细查看了他们的进水流量和产水流量的记录数据。

好家伙,那数据乱得跟一团麻似的。

然后我又检查了各个管道和阀门,发现有几个阀门有点松动,导致水流不太稳定。

这还不算完,我又对反渗透膜进行了检测,发现有部分膜已经有了轻微的堵塞。

这可不得了,膜一堵塞,水的通过率就下降,回收率自然就上不去。

我赶紧组织工人把松动的阀门拧紧,又对堵塞的膜进行了清洗和更换。

这一通操作下来,再一测试,进水流量稳定在了每小时8 立方米,产水流量提高到了每小时 5.6 立方米。

按照公式一算,回收率达到了 70% ,比之前的 50% 左右可强太多了。

工厂的负责人那叫一个高兴,一个劲儿地感谢我。

所以说啊,这反渗透膜回收率的计算,不仅仅是个公式的事儿,还得综合考虑设备的运行状况、膜的状态等等好多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回收率,我们得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保证进水的水质良好,别让太多杂质进去把膜给堵了。

其次,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该清洗的清洗,该更换的更换。

还有啊,操作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程来,别瞎折腾。

总之,反渗透膜回收率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要真正把回收率提高,让系统稳定高效运行,那可得下一番功夫。

咱得细心、耐心,还得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让反渗透系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知识分享时刻!如何计算反渗透系统的脱盐率?

知识分享时刻!如何计算反渗透系统的脱盐率?

知识分享时刻!如何计算反渗透系统的脱盐率?
反渗透系统脱盐率是反渗透系统对盐的整体脱除率,它受到温度、离子种类、回收率、膜种类以及其他各种设计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同的反渗透系统的系统脱盐率是不一样的,其计算公式为:
(总的给水含盐量-总的产水含盐量)系统脱盐率= ×100%总的给水含盐量
有时出于方便的原因,也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近似估算系统脱盐率为:
(总的给水电导率-总的产水电导率)*系统脱盐率= ×100%总的给水电导率
以此近似估算得到的系统脱盐率往往低于实际系统脱盐率,因而经常在反渗透系统验收时引起争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渗透的透水率、脱盐率、回收水率如何计算?
透水率=单位时间内渗透的水量,L/H÷单位膜面积,M2
脱盐率=(反渗透处理进水中的含盐量,MG/L-反渗透处理出水中的含盐量,MG/L)÷反渗透处理进水中的含盐量,MG/L
回收水率=渗透出水水量,L÷进水量,L
低压锅炉小于2.45MPA(小于25KGF/CM2)
中压锅炉3.82-5.78(39-59)
高压锅炉5.88-12.65(60-129)
锅炉排污率=(锅炉给水中的含盐量,含钠量或含硅量,MG/L-锅炉蒸汽中的含盐量)÷(排污水中的含盐量,MG/L-锅炉给水中的含盐量)
对于软化水,
锅炉排污率=锅炉给水中的含盐量,含钠量或硅量÷(排污水中的含盐量-锅炉给水中的含盐量)
确定循环水垢样组成的简便定性方法
判断水样分析结垢和腐蚀的标准:
1: 2PH S-PH<3.7 严重结垢
2: 3.7<2PH S-PH<6 结垢
3: 2PH S-PH=6 稳定
4: 6<2PH S-PH<7.5 腐蚀
5: 2PH S-PH>7.5 严重腐蚀
PH S=(9.3+A+B)-(C+D)
式中: A,B,C,D请参考<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及常用数据>P334页P7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