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应掌握的三个基本功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战性越来越弱,但是我们要正确的练好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欢迎阅读!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通过心静体松能提高太极境界,在慢练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一、松松则气自通,通则力自重,身知松者,功夫纯然,知觉已懂劲,以皮毛触之辨明来龙去脉,转关换势,随来既往,动转由人,变换从势,身动由己,力以从心。

何为松,松既是滚转委劲也,委既是进,着手触之迎而松,由人动静而松,顺其势而松,舒[收]肩则松,藏肘则松,落胯则松,曲膝则松,腹腔内合则松。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门高深莫测的武术,因此,有很多人在练习中会有紧张感,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学会放松。

松之无量何为准,一丝不少,一尺有余,寸劲为巧,化劲力竭已变转。

习练交手有不可勉强之松处,头无神领舵无主,手失迎劲被人擒,脚失根基难稳健。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二、阴阳变换再谈阴阳,何为阴阳? 其无根而生动静之机,动之则开,静之则合,刚柔相济方为太极阴阳之母。

何为阴阳变转,有定向的冲击力,轻微触之圆转之力,既改变其原定向力的方向,为阴阳变转,从而得其滚转曲圆之理用。

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的核心,贯彻整套拳法,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变体,动转往复,进退顾盼转弯抹角,技击万端变化,其无非是阴阳变转,以柔化坚之术,遇坚既柔,谓之粘绕,以由人之势,借人之力,柔化其千斤刚劲,此为四两拨千斤之用。

功夫到此方为懂劲,懂劲便领悟腰如杆,肢如枝,杆动枝摇之理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三、虚实知阴阳后再谈虚实,一身何处有其虚实,松肩则虚,坠肘则虚,裹裆则虚,曲膝则虚。

虚则并非失去粘领,此为虚中含实,实则并非全然用力尽竭,此为实中含虚,虚为实而蓄,实为虚而发,虚则卸力千斤,实则弹发无量,虚依实,实依虚,互依克,互依交变,无一不可。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理。

其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可分为起势、基本功、套路、太极拳推手等几个方面。

一、起势太极拳的起势一般有两种:起势经典式和起势独特式。

起势经典式是指根据太极拳传统形式的要求,开始练习太极拳。

起势独特式则是指在起势经典式基础上根据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起势的要领是身体直立、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起势时,整个身体要放松,心境要平和。

二、基本功太极拳的基本功对于练习太极拳非常重要。

其中包括站桩功、行桩功、踢腿和用劲。

站桩功是指以站立的姿势静止不动,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集中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内力的聚集。

行桩功是指在站立的基础上通过移动身体来练习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踢腿是指用腿部来攻击和防御的技术,主要包括内踢和外踢两种方式。

用劲是指练习太极拳时要有意识地发力,使拳法更加准确有力。

三、套路太极拳的套路是一套有规定的动作序列和配合的太极拳拳术。

这些动作包括起始动作、基本招式、转身、起手、出拳、收手等,通过它们的练习可以提高太极拳的技法和身体的柔软性。

套路的要领是以意导力,力求厚重且圆滑,动作流畅自然,同时注重身体的内外协调。

四、太极拳推手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中重要的实战技术和训练方法。

太极拳推手分为单推手和双推手两种,在推手的过程中,要求身体始终保持柔软、稳定和稳重的状态,通过推手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和内力的运用。

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是太极拳练习的核心,它们的掌握对于提高太极拳技艺和身体素质非常重要。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整呼吸:太极拳注重以气导力,所以要求与运动的力量相结合,整个练习过程都要呼吸自然而饱满,以增强体能和力量。

2.注意放松: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松而不散,紧而不僵,保持身体柔软和灵活性。

3.保持平衡:在执行动作时,要注意身体的平衡感,保持重心的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力量。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武术,重视内功修炼和身体的柔韧性。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是打好太极拳基础的关键。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松身、化势、沉肩坠肘、缩胯塌骶、圆腰顶胯、气沉丹田、从指尖到整个身体的内外兼修等,具体要点如下:
1.松身:太极拳强调以松为本。

练习时要保持肌肉松弛,不用力,避免用力过猛造成紧绷,需要全身松弛地呈现流水般的柔顺感觉。

2.化势: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化解对手的攻势。

练习中需要灵活转换姿势,通过细微的身体变化来应对对手的力量,从而以柔克刚。

3.沉肩坠肘:太极拳强调身体的下沉感。

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肩膀下沉,肘部下沉,通过重心的下沉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抵抗对手力量的能力。

4.缩胯塌骶:太极拳强调下半身的柔韧性。

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收缩髋关节,向下塌骶,以增强下半身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5.圆腰顶胯:太极拳强调潜人体能量的发挥。

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腰部的柔软和灵活,使腰腹成为身体劲力传输的主要部位,同时要保持胯部的挺直,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

6.气沉丹田:太极拳强调以丹田为中心。

练习过程中,要将注意力集中放到丹田(位于脐下三寸处),同时要注重呼吸的调节,让气息在丹田内外循环。

7.内外兼修:太极拳注重内功的修炼。

练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身体的外在动作,还要注重内在的修炼,如修炼呼吸、意念集中、锻炼内气等。

总的来说,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需要从松身、化势、沉肩坠肘、缩胯塌骶、圆腰顶胯、气沉丹田以及内外兼修等方面入手。

通过不断练习和体会,才能逐渐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打好太极拳的基础。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运动,以其缓慢、柔和、连绵流畅的动作而闻名。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太极拳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太极拳动作要领1.脚步:太极拳的脚步主要有丁步、虚步、仆步、行步等。

无论是什么步法,脚的动作都应该轻盈、稳定。

尽量保持脚尖着地,尽量避免用力踩地。

2.腰部:太极拳要求腰部不僵硬,而是要灵活自如。

腰要领先手、身、胸、背、头,起到统领身体的作用。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腰要随着手的动作产生扭转,形成太极拳独特的腰部功夫。

3.手部:太极拳的手部动作要求柔和、圆滑、慢行快用。

手腕应该自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受伤。

手部的动作要以指尖为主要力点,从而使动作更加流畅,增加力度。

4.姿势:太极拳的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不要过度僵硬。

在太极拳的姿势中,要注意身体的均衡,保持正直的身姿,在动作中保持稳定。

同时,要注意保持头部的直立,避免向前或向后倾斜。

5.呼吸:太极拳的呼吸要求深、长、缓慢。

在太极拳的动作过程中,应该做到舌抵上腭,鼻腔呼吸,气沉丹田。

呼吸要与动作相结合,以达到调整内气的目的。

二、太极拳注意事项1.注意保持放松: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放松。

放松能够让肌肉更加灵活,减少肌肉受伤的风险。

2.注意呼吸:太极拳的呼吸是一种很重要的调整内气的方法。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结合,掌握好呼吸的节奏。

3.注意力的集中:太极拳中的动作要领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注意力的集中以掌握好动作的要领。

同时,注意力的集中能够提高练习的效果。

4.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练习的运动,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不要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练习。

5.注意锻炼平衡能力: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脚步是很重要的。

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增强平衡能力,但是初学者容易失去平衡,所以要注意锻炼平衡能力。

6.避免用力过猛:太极拳强调的是柔和、缓慢的动作,不要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肌肉酸痛或受伤。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1、坚守太极拳入门的要领,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重心落于涌泉,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松沉。

换句话说,要垂脊正身,全身不要有一丝僵硬处,除了两脚必需撑着全身体重之外,全身不要再有一块肌肉呈用力状态。

所以说,在太极拳入门的学习阶段,我们需要去除身上的僵劲。

2、太极拳入门拳架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前进、后退、上升、下沉或左右转动,均要随着腰轴移动,由腰轴来带动。

既然手脚躯干均被腰轴带动,自然不必再用额外丝毫力量移动它。

这样才能达到最起码的松沉。

3、讲究松柔,而不讲究腰轴,举手投足必无法上下相随、一气呵成,而做到拳经拳论上所说的“一动全动”的要求,这种松,就是懈。

在太极拳学习的初级阶段,还需要掌握腰轴的运用,重视腰部训练。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1、太极拳入门需做到主宰于腰,打拳时,要以腰为轴心,用轴心来带动身体。

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腰轴不动,手脚不会自动。

所以,意念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际。

2.太极传需要一直动才能入门。

拳架可以由腰轴带动后,进一步要注意拳架微妙的转折,哪怕是一只手上微小的弧线都是腰弧的外在表现。

这时,上下内外,牵动往来,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表现出完整一致的功夫。

3、如果有骨架不流畅的变化,病一定在腰腿,不在手脚,要由腰腿来变化,不要盲目在手脚上摸索。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1、太极拳入门需严守分寸、力求中定,无论前弓、后坐、左顾、右盼均要保持体态端正,重心不只不要超出两脚构成之底盘内,而且还要紧紧系于腰轴。

此即是古人所说的“守中”。

2、心转换要缓慢渐变,盘架子时,左右脚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都不可骤变、顿变、突变,必须又慢又匀地交替得越清楚、越细致越好。

亦即此虚一分,彼实一分,慢慢地变化。

3、虚实分清,举步分虚实,虚脚应虚得能随意起落,实脚则要自然弯曲保持弹性,重心落在涌泉穴上。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1、太极拳入门需动作缓慢式式相连,招式变化之间,缓慢地交替,无停顿之形,无滞留之意,一式导出一式,此式之始,乃上式之终;而此式之终,又是次式之始,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

太极拳“三节”的基本功

太极拳“三节”的基本功

太极拳“三节”的基本功太极拳“三节”的基本功学太极拳好比读书上学,要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各阶段学习内容不同,重点也不一样,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理论实践并重才好。

才学拳,就相当于初进小学读书,特别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这样才能有个重点,三个基本功,即“活臂”、“动腰”、“坐腿”。

太极拳“三节”的基本功一、活臂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

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

(2)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一代宗师李雅轩常对我们说:“胳膊、手一点劲儿都不能用,要高度松软”。

“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栓在肩上一样”。

“两臂要松得来又沉又重”。

上肢不能乱动,李雅轩先生指出:“……用心神气意缓缓地命令着腰身脊梁,使其带动四肢胳膊腿动……要丝毫地不自动,不零断动,不局部动,不多动,不少动。

……四肢多动,盲动,冒失动,或不动,或快慢不匀的动,这都是错误的,它只有太极拳之名而无太极拳之实,关于这一点学者需要注意”。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

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

其一是传力,“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即说明根力上升,到腰最后要通过臂手发出,非高度松软,发劲质量就不高。

上肢的又一功能,是传送信息,即练“听劲”的功夫。

胳膊和手,与对方接触,就能得知对方的动态和劲力,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听劲,传送信息的最高境界,不从高度松软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线的错误。

还有一层功能,那就是所谓:“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内劲通灵”进而锻炼上肢劲力,但上述这些功能最初都必须从“活臂”练起才行。

太极拳基础步法

太极拳基础步法

太极拳基础步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它以柔和、缓慢、流畅的动作特点而闻名。

太极拳基础步法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它包括身法、步法、手法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太极拳基础步法。

一、身法1. 直立:太极拳的起始姿势是直立,两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开始的动作,它包含了起身、抬手等动作。

起身时,先抬头挺胸,然后将左脚向左迈出一步,并同时将双手由身体两侧抬至胸前。

3. 还原:还原是回到直立姿势的动作。

还原时,先将右脚收回到左脚旁边,并同时将双手放回到身体两侧。

二、步法1. 单步:单步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步法之一。

单步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迈出后,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收回右脚。

2. 双步:双步是太极拳中另一种基本的步法。

双步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接着,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向前迈出右脚。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双步。

3. 行走:行走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步法之一。

行走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接着,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向前迈出右脚。

这样不断地交替迈步,就可以实现行走。

三、手法1. 掤:掤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掤时,先将左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前推出。

2. 捋:捋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捋时,先将右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左侧捋出。

3. 擠:擠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擠时,先将左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右侧擠出。

4. 按:按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按时,先将右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下按出。

以上是太极拳基础步法的详细介绍。

学习太极拳需要不断地练习和体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太极拳技巧和精髓。

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

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

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太极拳秘境,是基本功与气功并存的,有些人认为太极拳不需要根基,这是对太极拳的错误了解,练好太极拳基本功,才能熟能生巧,巧能生变化。

以下是搜索的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一起来看看。

第一、练好基本功(1)采气:1、捧气通身;2、拉气进身;3、合气沉丹田;4、提气上丹田(2)站桩、转丹田、静坐(3)基本缠丝功法:1、正面缠丝;2、穿掌缠丝;3、侧面缠丝;4、横开步;5、前进步;6、倒步;7、独立步;8、小缠丝。

第二、套路练好了基本功就好比盖大楼打好了地基,地基以上的部分就按照地基的框架去建造就是了。

当吃透了套路中的劲路,真正体现出轻灵圆活时,就可以加大套路练习的遍数,练习器械、抖大杆和推手乃至散手。

第三、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基本缠丝功指的是太极拳的单式练习,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采气、站桩和一整套基本缠丝功法。

陈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一个单式,一个单式地练,这个单式练不好就不能练下一个单式,最后才练套路。

今天正宗的陈式太极拳还是以站桩和一个单式的训练为基础的,只要这个单式里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套路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今社会上练太极拳的人很少有人练习单式,或只是把单式作为发劲动作来练习,很少有人练习基本功,只练套路;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太极拳还有基本功。

然而世界的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初级到高级逐级发展的,没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的,基础的东西就是最根本的东西,无论任何事物、任何武术拳种都不能例外。

太极拳的懂劲过程细致入微,拳架和推手练习都少不了,但首先是练好基本功。

必须吃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以及顺逆缠丝劲的运动规律;脚要有蹬地的感觉、身上要有节节贯串,螺旋走弧线的感觉,内劲催动的感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传递,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

俗话说:“腰裆膝,发动机。

”你能感觉到吗?就是采气、站桩,看似简单,要想站好也不容易。

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就好比制造一辆高级轿车,高级轿车的特点是速度快、噪音低、乘坐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臂、动腰、坐腿——初学太极拳应掌握的三个基本功
摘要: 学太极拳好比读书上学,要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各阶段学习内容不同,重点也不一样,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理论实践并重才好。

才学拳,就相当于初进小学读书,特别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 ...
学太极拳好比读书上学,要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各阶段学习内容不同,重点也不一样,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理论实践并重才好。

才学拳,就相当于初进小学读书,特别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这样才能目标清楚,重点突出,容易学好。

根据我个人30余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初学太极应抓好三个重点,三个基本功,即“活臂”、“动腰”、“坐腿”。

一、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

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即(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

(2)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一代宗师李雅轩常对我们说:“胳膊、手一点劲儿都不能用,要高度松软”。

“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栓在肩上一样”。

“两臂要松得来又沉又重”。

上肢不能乱动,李雅轩先生指出:“……用心神气意缓缓地命令着腰身脊梁,使其带动四肢胳膊腿动……要丝毫地不自动,不零断动,不局部动,不多动,不少动。

……四肢多动,盲动,冒失动,或不动,或快慢不匀的动,这都是错误的,它只有太极拳之名而无太极拳之实,关于这一点学者需要注意”。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

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

其一是传力,“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即说明根力上升,到腰最后要通过臂手发出,非高度松软,发劲质量就不高。

上肢的又一功能,是传送信息,即练“听劲”的功夫。

胳膊和手,与对方接触,就能得知对方的动态和劲力,“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听劲,传送信息的最高境界,不从高度松软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线的错误。

还有一层功能,那就是所谓:“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内劲通灵”进而锻炼上肢劲力,但上述这些功能最初都必须从“活臂”练起才行。

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
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功。

二、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

武术界一般都强调腰部的重要性,拳谚云:“打拳不练腰,终身艺不高”。

《太极拳论》(张三丰遗著):“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此论核心在“腰的主宰”。

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拳经《十三势歌》中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进一步探讨动腰的重要,有的老师就说,腰既是火车头,一切动作都是从腰先动开始,那么把打拳直接就想成是腰在打拳。

这也是可以的,这和源动腰隙,留心腰间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

“动腰”属于身法要领,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还有其它要求,为何不同等看待作为基本功呢?情况不同层次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属于内功,杨澄甫宗师早已定论,属于高层次高年级的课程,是在提起精神全身放松之下,长时间逐渐养成的,学之谈何容易。

初学阶段,只注意全身放松就可以了,不必提前追求。

含胸拔背(包括宽胸阔背),也不是初学阶段就能学到的东西,不必过分注意。

立身中正,只能看成是动腰的条件就行了。

身法的各项要求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提出的。

实际上彼此密切配合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来理解,否则领悟机理就可能产生问题,不利于学拳,不可大意。

综上所述,“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

“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

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

李雅轩演练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每一拳式都有拧腰动作,如挡膝拗步掌,就是通过拧腰把根劲接上并送到手上的。

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三、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确也相当难练。

许多练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足腿的锻炼不得法造成的。

“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

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
膝负重练法”,也难掌握,因此仍应把它看作是一项基本功。

张三丰祖师早在《太极拳论》中即提到:“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段话是论发劲,指明足是根基,蹬地接劲由腿部从屈到伸产生根力,再上送到腰到手,这就明确指出足腿底盘要有产生根劲的能力。

早年练拳中,结识几位太极高手,都说太极功底在脚下,说法虽显偏颇,但也明确指出了底盘功夫的重要性,根力的重要性。

李雅轩先生对于下肢足腿,经常强调说:“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厢,足腿如车厢下之大盘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触及硬的铁轮”。

这段话形象地阐明了底盘的作用和重要性,明确指出足腿既要有承受负荷的能力,又要能稳固地保持松柔有力富有弹性。

脚下有根,稳固,自身稳定能力就强。

推手发劲,常讲要先拔根,这就是要破坏对方的稳定势态,破坏其“其根在足”的能力,根力一拔,重心不稳,身法散乱,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太极有功底者,底盘稳固,一般人是不容易推动的。

综上所说,现将底盘的功能归纳如下:
①产生根力,向上送劲;②富有弹性,承受负荷;③柔软有劲,增强稳定能力。

底盘功夫如何来练,方法不一,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屈腿松沉,增加负重,以练腿足的承受能力为前提。

静练法,惯用站桩功,在全身放松,心意自然专一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姿势,
一站就是半小时,很吃力,不好练,目前采用者不甚普遍;动练法较普遍,通常采用“猫引步”,也难学。

李雅轩先生在四川传授太极,采用“矮子步”。

屈腿下沉,身形变矮,坚持腿部负荷不减,在身心放松的条件下,稳步长距离行走连续不停,一走便是1—2公里,满身大汗,日日坚持,相当艰苦,但很有成效。

在上述练法的启发下,我采用“坐腿法”效果亦好,我的底盘功夫就是用坐腿练出来的,它是从“矮子步”的功法演化出来的一种方法,其法简述于下。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缓移动重心(不能冲)。

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坐腿”法用单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般都采用打搂膝拗步掌的办法,连续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为度,只要酸疼感减少,自感不甚吃力时,下盘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

从上面所述来分析,练底盘功夫,不论静练或动练,其内含深处实际上都是“坐腿”。

李雅轩先生说:“若学拳始终未觉有腿疼肩酸等情形,当是老师不对,当另请名师教正之”,此言击中要害,不能不听。

切记,太极底盘功很重要,坐腿而练易上功,此为正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