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化学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实习生化学教育听课记录

(完整word版)实习生化学教育听课记录

授课年级时间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过程课程安排:一、情景问题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了解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引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食醋、大多酸味水果。

分析:
1、在书写中教师走下讲台观看大家的书写情况,在公布答案时有选择的解释一下。

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

2、答案公布并对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带动了这节课的活跃气氛。

二、以提问形式回忆酸碱盐的定义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酸碱盐。

(5分钟)
分析:1、加强酸碱盐的理解,由举例一方面是对酸碱盐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增加了大家学习的兴趣。

化学——无处不在。

二,引入正题。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三、(1)讲述酸碱指示剂
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问过去曾讲述的水、二氧化碳成酸的实验引入鉴别酸的指示剂——紫色石蕊试剂。

分析: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

四、常见的酸
(1)盐酸的物理性质:盐酸是HCI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2)由学生观察盐酸的颜色进而指出——“纯净”的盐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工业的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3)由学生闻气味得出盐酸的物理性质——由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五,小结
六,作业课后习题。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

九年级化学听课记录表范文一、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九年级[X]班。

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具体化学概念/原理],例如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掌握[具体化学实验操作/计算方法],像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学生要掌握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药品的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 学会运用[某种科学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在探究不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时,通过对比有气体参与和无气体参与的反应,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镁条燃烧实验中耀眼的白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过程中,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认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重点化学概念/原理],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定律的内涵,通过多个实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这一核心内容。

- [重点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像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的搭建、药品的取用以及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都是重点内容。

2. 教学难点。

- [较难理解的化学概念/原理],对于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解释其本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这需要教师运用动画演示、微观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1.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老师详细介绍了周期表的分类和所代表的元素特征,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生动地解释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让我在观察化学反应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发生的现象。

3. 本次课堂重点学习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规律。

老师通过案例和实验展示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我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这堂课上我们讨论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老师引导我们分析了平衡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让我对平衡反应的现象和数学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本次化学课程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通过举例和练习,我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特征有了更好的理解。

6.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计算题目,帮助我掌握了判断和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7. 本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离子化现象和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我对酸碱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 这节课我们聚焦于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老师用生动的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我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

9.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热。

老师通过实验和性质比较解释了溶质和溶剂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让我更加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变化。

10.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实验技巧。

老师强调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让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熟练和安全意识更强。

化学的听课记录

化学的听课记录

化学的听课记录第一节课 - 化学基础- 时间:2021年10月1日- 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节课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时间:2021年10月8日- 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课 - 酸碱中和与溶液- 时间:2021年10月15日- 内容: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主要研究内容:-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选择- 溶液的浓度表示和计算-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如何选择酸碱指示剂,以及溶液浓度的表示和计算第四节课 -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内容: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 化学能量的概念和计算-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计算化学能量,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五节课 - 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实验-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主要研究内容:-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理解:如何分类和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以及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上是我对化学课的听课记录,请核对并提供反馈,谢谢!。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课程主题:化学反应授课教师:XXX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者:XXX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等;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程式的解法;3. 能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读法;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法;4. 化学方程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1. 观看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跟随反复练习;2. 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3. 实验演示,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4. 练习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结构和写法规则,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掌握基本技巧。

3.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法:教师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和常见解法,学生合作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4. 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展示几个化学方程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学生动手解决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和总结: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

五、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和写出化学方程式;2. 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设置合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3. 教学资源和环境是否充分利用。

七、教学改进:1.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2.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化学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老师还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破裂。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原子结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原子的组成部分:核心(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和电子壳层。

我们还学习了电子云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素周期表。

我们了解到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时提供了有关元素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量和原子半径。

学习元素周期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分类元素。

4.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我们了解到这些化学键的形成方式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化学反应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类型。

我们学习了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6.配位化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

7.温度和热量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之间的转换,并了解了热量和焓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进行热化学计算非常重要。

8.反应速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如何利用反应速率来确定反应机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非常重要。

9.动态化学平衡在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动态化学平衡的概念。

我们了解到在反应进行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发生,并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10.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完整)实验听课记录化学

(完整)实验听课记录化学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二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三、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四、学生开始进思与建议
教师演示动作规范。
注重了关键点的提示和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指点学生的实验规范动作要及时。
注意学生实验时的课堂组织.
注意后进生的指导.
总评:整个实验教学完成了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实验现象。
评价等级:A2015。9
实验教学听课记录
学校
班级
9.1
节次
学科
化学
授课老师
课型
听课人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实验名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一、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无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无机化学的课程。

老师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我们了解到,无机化学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无机化学可以分为无机物质的合成、反应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有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有机化学的课程。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有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并着重强调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分类。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对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观察,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3.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向我们解释了速率的概念,并介绍了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加深了对速率的理解。

4.化学平衡: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观察了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浓度的变化,加深了对平衡的理解。

5.化学键: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并强调了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方式。

此外,我们还通过模型制作活动,观察了不同键的结构和性质。

6.分子结构:我们学习了分子结构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键长等相关内容,并展示了一些分子结构的模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仪器测量了一些分子的键角,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7.化学反应热力学: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焓变、焓变和自由能等概念,并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反应的温度变化,计算了焓变的值。

8.化学电泳:我们学习了化学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电泳的基本概念,以及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电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学过程井然有序,严密紧凑,教学密度适当,能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节奏适度,时间安排得当。
4、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恰当。本节课通过学生讨论、对比、交流和小结,教师启发归纳总结完成教学,符合启发性原则,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课记录化学
附件2
听课记录
执教
代建荣
年级
高二
科目
化学
课题
化学平图像分析
时间
2014年11月7日
评课人
王相锐
所在学校及职务
副校长
课 堂 记 实
点 评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回答 师强调说明 大屏幕投影
2、请写出化学方式:
2KMnO4=K2MnO4+ MnO4+ O2↑
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6、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规范,简明流利、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不足建议:
1、学生讨论时间短,不足5分钟,有名无实。
2、教师无板书,例2最好让学生板演。
3、教师讲得相对多,应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强调
五、布置作业
P102 5、6
教师导入新课,提示本课主题。
复习内容全面,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化学方程式提供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散了难点,易于学生接受。
讨论法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讨论的时间短,不足2分钟。
学生说出解题各步骤,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教师总结强调,突出重点,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
计算上式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KMnO4=K2MnO4+ MnO4+ O2↑
质量比 316 : 197 : 87 : 32
158g : : :16g
二、新课:
例1、在实验室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多少克?
学生讨论计算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
教师启发总结
学生说解题步骤,教师补充强调,大屏幕投影。
解:(1)设未知量(未知量不带单位)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5、教学活动过程气氛和谐健康,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互敬互爱,民主平等。课堂环境轻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启发诱导得法,教得轻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得愉快,有适于所有学生参与教学的合作氛围,有能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学效果好。
③学生口答解题步骤,师大屏幕投影,总结强调。
④强化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三、讨论练习(大屏幕投影)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氧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1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表达准确具体。在教学思想上,不仅注意教法,更重视指导学法,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教学内容准确,能抓住重点,教学的全过程围绕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这个重点展开,能紧紧扣住教学目的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通过学生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说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质量关系分散本节难点。
总结归纳,突出重点
分析比较,让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化学计算题的基础格式,进一步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例2最好让学生板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回顾,明确步骤,
强化重点。
综 合 评 语
该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完整。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 MnO4+ O2↑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 158×2 =316 32
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6g x
(4)列比例式、求解
x = =
(5)简明写出答案答:
师总结计算步骤,说明注意事项。
学习例题2(大屏幕投影)
①师生分析审题
②学生模仿例1步骤练习本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