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及护理要点
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手术固定后,骨折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併发症。
以下是骨折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1. 保持固定稳定:在手术固定后,确保固定部位稳定,避免移动或承受过多的压力。
定期检查固定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2. 保持伤处清洁:定期清洁伤口,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或药膏来预防感染。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使用说明。
3. 饮食调理:为骨折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高蛋白质食物和维生素,以促进骨骼修复和康复。
4. 疼痛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适用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如药物疼痛缓解或物理疗法。
及时报告疼痛变化和不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 康复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避免剧烈运动或产生过多压力。
6. 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和进
行必要的检查。
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避免自行处理伤口或设备。
7.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确保康复进展顺利。
在复诊时,与医生讨论任何关于骨折康复的问题或困惑。
8. 心理支持:骨折患者可能面临焦虑、痛苦和自卑等情绪问题。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渡过康复期间的困难。
这些要点可以帮助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进行正确的护理,加速
康复并减少併发症的风险。
请患者和照护者按照医嘱和专业建议,
认真执行护理要点。
骨折护理内容

骨折护理内容骨折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的骨折护理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折护理的内容,包括急救措施、康复护理和预防措施。
急救措施当患者出现骨折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减轻疼痛和避免进一步伤害。
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安静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活动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减少骨折部位的移动。
2.固定受伤部位使用合适的固定物,如夹板或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以避免骨折部位的进一步移动。
3.冰敷可以在骨折部位附近冰敷,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4.不要尝试自行复位不要尝试自行复位骨折部位,这样会导致进一步伤害。
康复护理骨折后的康复期是患者最需要关注的阶段,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患者应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活动或不当使用受伤部位。
2.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骨折的康复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适当运动在康复期间可以适当进行康复运动,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力量。
4.保持良好的营养营养对于骨折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预防措施预防骨折是最为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加强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
特别是年长者和妇女更需要注意。
2.注意安全避免高危动作和环境,如运动时注意防跌,注意居家安全。
3.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
4.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发现骨质疏松等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骨折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正确的康复护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骨折病人的护理

骨折病人的护理1. 简介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折断的损伤情况。
对于骨折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旨在减轻疼痛、促进愈合、预防并发症等。
本文将介绍骨折病人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2. 护理计划2.1 评估病人情况在开始护理之前,护士需要对骨折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疼痛等级、肢体活动能力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检查病人的伤口情况、血液循环、神经功能等。
2.2 疼痛管理骨折病人常伴随剧烈的疼痛,护士应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镇痛措施。
常用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应用冷敷或热敷、按摩等。
2.3 保持骨折部位固定为了促进骨折的愈合,护士需要确保骨折部位保持固定。
这可以通过应用石膏、绷带或外固定器来实现。
在骨折复位后,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固定装置是否正确,以防止骨折再次移位。
2.4 促进骨折愈合护士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骨折的愈合,例如合理饮食、充足的休息、增加摄入的蛋白质和钙质等。
此外,护士还应鼓励病人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强肌肉,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2.5 预防并发症骨折病人在床位休息期间容易发生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坠床等。
护士需要定期翻身病人,锻炼病人的肢体,帮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6 心理支持骨折病人通常伴随着疼痛、失能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除了提供专业的护理外,还应给予病人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过程,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意志力。
3. 护理注意事项3.1 预防感染骨折病人容易在固定装置下产生皮肤溃疡等并发症,因此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绷带或石膏等固定装置,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3.2 规避饮食限制饮食对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但严格限制饮食可能导致病人的抵抗力下降。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
3.3 病人安全骨折病人活动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意外摔倒或坠床。
护士需要确保病人的环境安全,例如安装护栏、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等。
护理中的骨折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骨折护理要点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需要经过专业的护理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护理中的骨折护理要点包括及时诊断和稳定骨折部位、有效控制疼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恢复等。
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些要点,为护理人员提供指导。
1. 及时诊断和稳定骨折部位骨折需要通过X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类型和程度。
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进行检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骨折部位的稳定。
在骨折部位需要固定的情况下,应及时施行适当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外固定器或内固定器等。
2. 有效控制疼痛骨折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有效地控制疼痛。
可采用以下方法:- 使用药物镇痛: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酮酸类药物或处方的阿片类药物。
- 冷敷:在骨折部位附近的冰袋或冷敷巾,可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
- 抬高患肢:支撑骨折部位,提高患肢位置,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减少肿胀。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在骨折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坏疽等。
以下是预防并发症的要点:- 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 皮肤护理:保持骨折部位干燥和清洁,避免皮肤溃疡的发生。
-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提供均衡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4. 术后恢复护理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恢复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观察伤口情况:定期检查伤口是否发红、肿胀或有渗液,及时处理并预防感染。
- 促进康复训练:根据康复科医生的指导,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包括肌肉锻炼、关节功能锻炼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恢复关节活动度。
- 心理支持:骨折对患者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骨折的护理要点是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关怀,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及时诊断和稳定骨折部位、控制疼痛、预防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护理等措施,护理人员能为患者的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骨折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折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折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骨折的基本护理原则
1、安全为基础:为保障患者安全,应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病情的恶化和发生并发症;
2、施救有序:及时快速进行急救护理,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活动;
3、保护伤口:使病人活动自如,减少伤口破坏,预防感染。
二、骨折的护理措施
1、安抚患者情绪:要协助患者控制内心的焦虑情绪,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鼓励患者勇敢面对;
2、正确处理伤口:使伤口清洁,采用无菌方法,重视伤口护理,及早进行分解被动运动,以减轻伤口压迫,保护皮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正确处理外固定:应正确给予外固定,外固定牢固又柔软,保护伤口,便于后期护理等;
4、采用热敷:热敷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加伤口供血,加速伤口的愈合;
5、减少活动:减少活动要求,使患者活动自如,减少伤口破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正确使用药物:择可用给予止血、抗炎、镇痛等药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疼痛,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7、加强营养:应加强营养,保证患者体力充沛,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疼痛,避免营养不良带来的副作用等。
三、骨折的护理注意事项
1、定期对患者进行观察,以及早发现病变改变及并发症;
2、及时进行骨折复位,避免影响患者的活动;
3、要加强护理,保护伤口,避免受伤继续加重;
4、提醒患者注意营养,增加抗感染能力,以防止感染;
5、应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
6、要正确处理外固定,使伤口恢复自如;
7、要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8、要及时给予重要的护理指导,使骨折更快恢复;
9、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10、及时复诊,及时对伤口进行检查,提早发现病情的改变及并发症。
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要点一、常见并发症1. 感染- 骨折部位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感染,尤其是开放性骨折。
- 护理要点: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
2. 血栓形成- 长时间卧床或固定不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 护理要点:进行适当的体位护理,按时主动翻身,做好肢体按摩,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3. 神经损伤- 骨折会对周围神经造成压迫或牵拉,可能导致感觉异常、肌力减退、麻木等问题。
- 护理要点:定期观察感觉和运动功能,减少对受伤部位的压力,避免额外的牵拉。
4. 关节僵硬- 长时间固定导致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减少,可能导致关节僵硬。
- 护理要点: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等,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
5. 静脉曲张- 长时间卧床、固定不动可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静脉曲张。
- 护理要点:进行适当的下肢抬高、袜子压力绑带、按摩等处理,改善静脉回流。
二、护理要点1. 定期更换敷料- 按医生建议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 定期观察伤口- 观察伤口是否发红、肿胀、有脓液流出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 定时服用药物- 按医嘱定时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4. 定期康复训练- 骨折恢复后,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等,促进康复和功能恢复。
5. 饮食调理- 合理搭配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有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
这份文档介绍了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通过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定时服用药物、定期康复训练以及饮食调理等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骨折内固定术的健康教育

骨折内固定术的健康教育
《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南》
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它通过内部固定装置将骨折部位稳定起来,促进骨折愈合。
这种手术通常需要术后一段时间的康复和护理。
以下是一些关于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护理与康复的指南:
1. 术后护理
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护理。
这包括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 康复锻炼
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骨折部位的愈合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包括关节的活动性训练、肌肉的力量训练等。
这有助于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
3. 饮食调理
饮食对骨折愈合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术后需要注意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以帮助骨折部位的
愈合。
同时,应避免过多摄入含糖、盐等不利于愈合的食物。
4. 心理护理
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疼痛、失能、社交障碍等问题,需要得到家人和医生的支持和鼓励。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这有助于促进康复。
总之,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护理与康复需要患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护理和康复锻炼,从而尽快恢复健康。
肢体骨折内固定护理常规

肢体骨折内固定护理常规四肢骨折是指可发生桡骨远端,肱骨干,肱骨髁上,胫腓骨干或锁骨等部位的骨折。
其病因①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的部位。
如打伤、撞伤及火器伤等。
多为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常较重。
②间接暴力:骨折距暴力接触点较远。
大多为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
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檫音、反常活动并出现特有畸形。
当发生肢体骨折时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或者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
一、术前护理(1)休息与心理护理:术前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目的、定义以及重要性,消除患者顾虑,保证患者良好睡眠,让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钙、丰富维生素饮食。
(3)评估伤情,首先协助处理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4)行牵引者要保持牵引的正确方式和有效效能,不能随意增减重量。
(5)完善各项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如药物过敏试验、备血、备皮等。
二、、术后护理1、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肢体骨折内固定大多数是坚强内固定,一般不需要外固定辅助,但若骨折极不稳定可辅以皮牵引2-4周或石膏固定资产-6周。
2、病情观察:术后24小时局部冰敷,,并注意患肢血运,如肢端出现疼痛、肿胀、麻木,皮肤出现温度降低及颜色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3、疼痛护理:根据疼痛的不同性质以及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药物,减轻病痛。
4、引流管护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情况,术后3-5天或敷料渗湿时更换敷料。
48小时后引流液小于50-100ml时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同时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疼痛等早期感染症状,一旦发现此类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治疗,消除感染。
5、根据病变部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三、健康指导(1)卧床期间,应注意心脏、脑血管、肺部、泌尿系、皮肤及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向患者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患者认识其重要性。
鼓励患者尽早功能锻炼,术后3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4~5日进行膝关节屈曲运动,1周后进行抬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及时准确进行止血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出血部位的判断
1.毛细血管出血:呈点状或片状渗出,色鲜 红可自愈。 2.静脉出血:较缓慢流出,色暗红,多不能 自愈。 3.动脉出血:呈喷射状,色鲜红,多经急救 尚能止血。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用止血方法: • 直接压迫法 • 指压止血法 • 加压包扎止血法 • 止血带止血法 • 填塞止血法 • 加垫屈肢止血法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1)说明石膏固定的目的和必要性,减少顾 虑和恐惧,取得合作。 (2)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用软枕垫高患 肢,上肢高于心脏水平,保持屈曲外展位。 下肢抬高30”~40”,保持中立或轻度外展位 ,足跟悬空。穿石膏背心时应于腰部垫一薄 枕。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3)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 况。若患肢远端肿胀明显,皮肤青紫,或苍 白、温度较健侧低,感觉冰凉麻木,活动受 限,反复出现固定性剧痛或跳痛时,说明血 液循环受到障碍,要查看石膏是否过紧,伤 口是否有化脓感染。
2015-5-31
石膏固定术
术前皮肤准备: • 清洁皮肤; • 伤口清创包扎; • 骨突位置保护;
石膏准备: • 厚度:上肢一般是12-14层,下肢14-16层; • 宽度:包围肢体周径2/3为宜; • 衬垫、绷带;
2015-5-31
石膏固定术
• 浸泡石膏平放入水,待无气泡后以手握住 其两端,将水挤出,勿绞扭;
31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3)固定制动和搬运 目的:减少伤部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便于搬运。 方法:所有四肢骨折均应进行固定,脊柱损伤、骨盆骨 折及四肢广泛软组织创伤在急救中也应相对固定。 固定器材:最理想的是夹板,类型有木质、金属,但在 紧急是应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竹板、树枝、 木棒等代替。还可直接用伤员的健侧肢体或躯干临时固 定。
夹板
外固 定
石膏
持续牵 引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小夹板固定 • 方法 • 可用木板、竹片或杉 树皮等,削成长宽合 度的小夹板。固定骨 折时,小平板与皮肤 之间要垫些棉花类东 西,用绷带或布条固 定在小夹板上更好, 以防损伤皮肤。 • 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管状 骨折。 2.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面小,经处理后创 口已愈合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 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脊柱骨折固定:
• 立即使伤员俯卧于硬 板上,不可移动,必 要时可用绷带固定伤 员,胸部与腹部需垫 上软枕,减轻局部组 织受压程度。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临床处理 (1)复位: 1)手术复位 2)非手术复位 (2)固定 1)外固定 2)内固定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 • • • • • • (二)完全性骨折 1)横形骨折 2)斜形骨折 3)螺旋形骨折 4)粉碎形骨折 5)嵌插骨折 6)压缩骨折 7)凹陷骨折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
(1)开放性骨折 (2)闭合性骨折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骨折的稳定程度
(1)稳定性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大腿骨折固定 • 用长夹板(长度等于 腋下至足跟)或其他 替代品放在伤肢外侧, 用另一短夹板(长度 自足跟到大腿根部), 关节与空隙部位加棉 垫,用绷带、带状三 角巾或腰带等分段固 定,足部用“8”字形 绷带固定,使腿与脚 呈直角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小腿骨折固定 • 取长短相等得夹板(长度 自足跟到大腿)两块,分 别放在伤腿内外侧,用绷 带或三角巾分段固定。紧 急情况下若无夹板,可将 两下肢并紧,两脚对齐, 将健患肢体用绷带分段固 定在一起,注意在关节和 两小腿之间的空隙处加棉 垫以防包扎后骨折部弯曲。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4)躯干部石膏固定病人,应观察有无呼 吸困难和腹部胀气。 (5)有伤口的病人,注意有无伤口渗血, 发现石膏表面或边缘有渗血情况时,用笔沿 血迹划线作标记,如有继续渗血,需处理。 (6)协助病人翻身,预防褥疮,坠积性肺 炎。翻身时要保持关节处石膏勿折断。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固定护理技术
手足外科 赵景荣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一)骨折的固定
• (二)其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一、骨折的定义:
二、骨折病因: 三、骨折的分类:
四、临床表现:
• 五、骨折的处理: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一)骨折的定义:
•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上臂骨折固定
• 用长短两块夹板,长 夹板置于上臂的后外 侧,短夹板置于前内 侧,然后用绷带或带 状物在骨折部位上下 两端固定,再将肘关 节屈曲90,使前臂呈 中立位,用三角巾将 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前臂骨折: • 协助伤员屈肘90,拇 指在上。取两块夹板, 其长度超过肘关节至 腕关节的长度,分别 置于前臂内外侧,用 绷带或三角巾在两端 固定,再用三角巾将 前臂悬吊于胸前,置 于功能位。
• • • • • 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麻痹; 压迫性溃疡; 水肿; 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2015-5-31
常用石膏绷带
石膏托
• 单拖、前后托、U型托 • 简单、轻便 • 制动能力差
• 用于临时制动或较稳定 骨折
2015-5-31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锁骨骨折固定: • 用敷料或毛巾垫于两 腋前上方,将三角巾 叠成带状,两端分别 绕两肩呈“8”字形, 拉紧三角巾的两头在 背后打结,并尽量使 两肩后张。也可在背 后放T字形夹板,然后 在两肩及腰部各用绷 带包扎固定。
2015-5-31
石膏固定术后注意
• • • • • 维持石膏固定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凝固; 搬运时注意勿折断,否则及时修补; 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密切观察远端肢体血运、感觉、运动情况; 注意石膏固定部位保暖,防止冻伤;
• 肢体肿胀消退后,如石膏过松,应及时更 换;
2015-5-31
石膏固定术后并发症
石膏固定适应症
• • • • • 骨折的固定; 关节脱位经复位后的固定; 骨和关节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固定; 骨、关节和肌腱等作矫形手术后的固定; 肢体软组织急性炎症(如蜂窝组织炎等)的固 定; • 肢体巨大创伤,尤其是战伤的固定; • 关节扭伤的固定;
2015-5-31
常用石膏绷带类型
• • • • • 石膏托 石膏夹板 石膏管型 躯干石膏 特殊部位石膏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适应症: 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动脉大出血 • 方法: 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血流的方向), 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骼上,阻断血流 。 • 注意:每次施压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手部大出血,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足部出血,压迫脚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优点: • 固定范围小,便于伤员早期功能锻炼。 不会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运动。 有利于骨折愈合。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迟缓 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缺点: • 固定力不足。 • 压垫、分骨垫容易引起压疮。 • 夹板使用不当还会引起骨筋膜综合征。 • 容易松动而失去固定效果,使复位的骨折 移位。
• 浸泡温度越高,硬化时间越短,反之则越 长; • 石膏绷带要平整,勿扭转,以防形成皱褶; • 管型石膏绷带松紧度要合适; • 躯干及特殊位置固定,注意呼吸、饮食;
2015-5-31
石膏固定术
• 塑捏成型切勿用手指,以免形成凹陷造成 局部压迫;特别注意膝轮廓及足横弓、纵 弓塑形; • 要将手指、足趾露出,以便观察肢体的血 液循环、感觉和活动功能等,同时有利功 能锻炼; • 门诊病人除了交待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 • 管型石膏签名、时间;
向中间的颈椎横突压迫
•前臂出血:可压迫其肱动脉;使伤肢外展,用四指压迫其上 臂内侧 •腋部和上臂出血:可压迫其锁骨下动脉;压迫点在其锁骨上 方,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手指向后下方第一肋骨压迫
2015-5-31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24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25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骨折的临床变现 1.全身 (1)休克 主要由于骨折导致的大量出血和 剧痛所致 (2)疼痛 (3)发热 骨折病人体温多在正常范围。在 骨折合并内出血、血肿吸收以及损伤组织 的吸收反应可是提问略微升高,一般不超 过38摄氏度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局部 (1)骨折的一般表现 1)局部肿胀、瘀斑或出血 2)压痛 3)活动受限 (2)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2)反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摩擦时轻微的感觉或音响26常来自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27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30
常见各骨折的固定及护理要点
• 止血带止血 • 适应症: 四肢大出血 • 方法: 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上臂或大腿 的上三分之一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然后将止血 带拉长拉紧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 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 • 注意: 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代 做止血带。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 多,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