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说课PPT一等奖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一等奖课件)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一等奖课件)

革命的评价 问题五: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评价
问题六: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为以 后中国革命提供了什么历史教训?
问题探究二:关于武昌起义(5分)
有人认为武昌起义是偶发事件?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为什么?
武昌起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因为当时主客观条件基本成熟 客观条件: (1)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湖北新军前往镇压保路运动,武汉兵力空虚。 主观条件:革命党人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1)思想准备: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提出及革命思想的传播; (2)组织准备:同盟会的成立加强了革命力量的联合; (3)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及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 (4)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随机应变、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理念特点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
1、学习方式—— A 以学生为主体, B 强调主动探究与体验,
C 重视学习过程,
D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学模式—— A 重视起点行为
B 注重教学目标设计
C 兼顾教学预设与自主生成
教材分析
问题探究四: 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封建势力强大,有人认为是因为 袁世凯运用两面手法欺骗了革命党人,也有人认为是因为 革命党人太软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以上所述三个原因都是。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袁世凯的 两面手法; 主观原因: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底,导致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且具有软弱性。
学习测试
1、(1分)1911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 以被称为“辛亥革命”,是因为它是: (B) A.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爆发在农历辛亥年 C.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D.首先在武昌爆发 2、 (难度系数:1分) 武昌起义之所以是辛亥 革命的开端,是因为它是: (C) A.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C.全国革命高潮的开端 D.一次推翻了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历史说标准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历史说标准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6页
二、说课原则分析
(三)教学过程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 贵州陈龙 学生活动设计 深圳谢芳芳 学生资源使用 珠海邓晓妮 学习评价(反馈)设计 北京妍竟 深圳谢芳芳(此处教师容易忽略)
第7页
二、说课原则分析
(四)教师素养
语言 情感 态度 气质 管理第8页Fra bibliotek 二、说课原则分析
(五)教学特色
教学设计新奇 教学风格突特 教学模式摸索

❖ 表示新课改理念,教学
环节完整,教学方式办
法得当,能够调动学生
教学过程
参与教学,表示出学生
30分
注: 1.在板书、课主件体中出地现位错,别字实词现每教处扣学3目分;有知识性错误每处扣10分。
2.教师不用普通的话教。学,该课评为不及格。
3.全国历史说❖课教评分学原构则思有新意,有本
教学特色
20分
第3页
第9页
二、说课原则分析
(六)其它
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
第10页
程 30%
学生参与教学,
项目 教学立意
❖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教师素养 教学特色
图二 第4页
二、说课原则分析
(一)教学立意
立意、教学主题、魂 上海李峻 浙江陈辉 广东蒋望
第5页
(二)教学目的 教材分析: 地位、重难点 浙江钦国强 三维目的分析:
表述比较准确案例: 唐云波 张勇 李峻 存在商榷案例: 1.活动形式 ;2.内容表述 ;3.绝对理 性 4.空洞;5.偏离主题;6.虚高 等
历史说课原则
一、历史说课原则 二、说课原则分析
第1页
一、历史说课原则
第2页
项目 ❖ 原则
分值
得分及简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第一单元古代中 国旳政治制度
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旳形成
❖ 1、夏商旳政治制度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王朝—夏朝,
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其子启即位,以世袭制替代 了原始社会旳禅让制。 ❖ 夏商时期,已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旳行政管理制度。
❖ 中央 设置相、卿士等官职 ❖ 地方 封侯、伯,定时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 1.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减弱,君权不断加 强
❖ 2.在中央与地方旳关系中,中央不断加强对 地方旳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最终 集中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选官、用官制度旳变化
❖ 1.汉:察举制,举孝廉 ❖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 3.隋唐: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
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 旳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 络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 才起源、提升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 任命官吏旳权力从世家大族旳手中集中到中 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
❖ 中央:君主专制旳演进 ❖ 体现: ❖ 1.皇帝制度确实立,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 皇帝制度旳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决策)、御史大夫(指掌奏章、 下达诏令、监察)、太尉(军务),丞相下设诸卿。
❖ 地方:中央集权旳发展 ❖ 体现:废分封,设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了中
(2)目旳:巩固统治 (3)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4)内容:1、分封旳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旳义务。
2、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作用:

高中历史获奖课件(2024)

高中历史获奖课件(2024)
10
03
课件特色与创新
2024/1/28
11
课件特色
丰富的视觉元素
课件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图片、 地图、图表等视觉元素,帮助学 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2024/1/28
互动性强
通过嵌入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 体内容,课件实现了与学生的高度 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知识点系统化
课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线和逻辑 关系,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和 呈现,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 知识体系。
12
创新点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课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如虚拟 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提供了沉 浸式的历史学习体验。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件通过设置思考题、讨论题等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了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跨学科整合
课件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文 学、艺术、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促进了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2024/1/28
13
与众不同之处
1 2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课件在呈现全国性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时,不忘突 出地域文化特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 自己的文化根源。
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课件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帮助学 生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意义,增强了历史学 习的现实意义。
互动性强
课件中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生们能 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视觉效果良好
课件采用了精美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视觉效果出色, 给学生们带来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2024/1/28
17
教师评价

高中历史说课PPT一等奖

高中历史说课PPT一等奖

教学活动五 布置作业
阅读材料: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以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 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 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 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 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此权让渡于彼,其致失 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选集》 1、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你认为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能否取得 革命的胜利?为什么?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 2、结果 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实践
课堂小结
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 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核心,既具 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 爱国主义民族特色,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的政 治思想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救亡 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教学活动四 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知)
类别 民族主义 旧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新发展
反对民族压迫,反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突出反帝;民族平 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等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 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民权为一般平民所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 建立国民政府,国 共有,凡真正反对 权,也突出反帝 民一律平等。 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 切自由及权力。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 关注工农生活,节 本,实行“耕者有 制资本体现解决社 其田”的政策。 会贫富不均。(和 中共 “耕者有其 田”比较孙中山的 政策为什么不能实 现?)
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