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技术教学提纲
口咽通气管使用方法

口咽通气管使用方法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用于维持气道通畅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麻醉、呼吸救治、复苏等医疗领域。
下面是关于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尺寸: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和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口咽通气管尺寸。
一般来说,成人使用内径为8-10毫米的通气管,儿童则使用内径为4-8毫米的通气管。
2. 麻醉患者准备:在使用口咽通气管前,需要先给麻醉患者进行基本的检查和准备。
如确认有无龋齿或突出物,检查口腔和咽部有无炎症或感染,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和分泌物等。
3. 检查通气管完整性:在使用前,需要检查通气管的外观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缝或其他损坏。
还要检查通气管的扩张球是否可用并正常。
4. 患者位于仰卧位:在进行口咽通气管插入时,需要将患者的头部稍微仰起,使口腔和咽部处于最佳操作位置。
5. 通气管准备:将通气管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变得柔软,以便更容易插入患者的口腔和咽部。
6. 插入通气管:将口咽通气管的后端插入患者的口腔,直到通过咽部到达气管。
在插入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舌头位置,以免阻碍通气管的插入。
7. 通气管深度调整:将通气管插入后,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通气管的深度,使其更好地与气道相连,以便通气。
8. 固定通气管:为了保持通气管的位置稳定,需要使用绷带或其他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患者的脸部或颈部。
9. 定期检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通气管的位置和通畅度。
如遇到移位、堵塞或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0. 拔除通气管:在用完后或不再需要时,需要缓慢而稳定地将通气管拔除。
在拔除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以上是关于口咽通气管使用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
在使用口咽通气管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和术后恢复情况,并遵循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操作。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处理。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教案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口咽通气管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口咽通气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学会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口咽通气管的定义和作用a. 介绍口咽通气管的基本结构。
b. 讲解口咽通气管在急救和手术中的重要性。
2. 口咽通气管的正确使用方法a. 演示口咽通气管的插入技巧。
b. 讲解插入口咽通气管的正确步骤。
c. 强调插入深度和位置的重要性。
3.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技巧a. 介绍如何判断口咽通气管是否正确插入。
b. 演示如何调整口咽通气管的位置。
c. 讲解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
4. 口咽通气管的注意事项a. 强调使用口咽通气管时的安全事项。
b. 讲解如何避免误用和损伤。
c. 提醒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a. 讲解口咽通气管的概念和作用。
b. 讲解口咽通气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c. 讲解口咽通气管的注意事项。
2. 演示法a. 演示口咽通气管的正确使用方法。
b. 演示口咽通气管的位置调整和判断技巧。
3. 实践操作法a. 分组进行口咽通气管的实际操作。
b. 教师指导并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a. 针对口咽通气管的概念和作用进行提问。
b. 针对口咽通气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进行提问。
2. 实践操作评估a.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b. 针对操作步骤和技巧进行评估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1. 口咽通气管模型。
2. 教学PPT或教案。
3. 实践操作场地和设备。
六、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急救场景,引发学生对口咽通气管使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口咽通气管的概念和作用:详细介绍口咽通气管的基本结构和在急救手术中的重要性。
3. 演示口咽通气管的正确使用方法:现场演示并讲解口咽通气管的插入技巧和步骤。
4. 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口咽通气管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反馈。
5. 讲解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技巧:介绍如何判断口咽通气管是否正确插入,如何调整位置以及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
口咽通气道的操作方法

口咽通气道的操作方法
口咽通气道是一种常见的急救设备,用于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操作口咽通气道的方法如下:
1. 确定患者处于仰卧位,头部稍微仰起。
2. 选择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道,通常选择比患者口腔稍大一些的尺寸。
3. 将口咽通气道放置于患者口腔,让其舌根部位于通气道的凹槽处。
4. 缓慢但坚定地将口咽通气道插入口腔,直到其底部与患者的口唇齐平。
5. 确保口咽通气道的位置正确,不要过深插入以避免刺激咽喉部。
6. 在口咽通气道的上方留出空间,以便通过通气道进行呼吸辅助。
7. 在确认通气道位置正确后,可以使用口咽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但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抬起,以确保呼吸有效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口咽通气道时,要确保患者的牙齿和口
腔没有明显的损伤或异物,避免插入口咽通气道时造成更多伤害。
另外,在急救现场使用口咽通气道时,要尽量保持清洁,避免交叉
感染。
操作口咽通气道时要轻柔,以免刺激患者的口腔和咽喉黏膜,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通气道的使用不会造成不适或其
他并发症。
操作口咽通气道时需要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因此在
实际操作中应尽量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口咽通气管

口咽通气管包括翼缘、牙垫、咽弯曲度三部分。
翼缘
长度
咽弯曲
牙垫
7
3.所用器械介绍——口咽通气管(2)
① 长度:口咽通气管的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
颌角的距离。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口咽管末端位于 上咽部,将舌根与后咽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 道通畅,其原则为:“宁长勿短,宁大勿小”;
② 宽度:口咽通气管应该有足够宽度,以能够接触上
13
7.1 注意事项
① 恶心呕吐、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 ② 放置不当可加重气道梗阻 ③ 合理的气道湿化 ④ 防止口咽通气道脱落
14
7.2 开放气道— Heimilich 手法
15
谢 谢!
16
① 昏迷、麻醉或中毒造成意识障碍伴有舌后坠者; ② 怀疑颈椎损伤不能头后仰开放气道者; ③ 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 ④ 利于口咽部分泌物的吸引。
4
2. 禁忌证
① 频繁呕吐 ② 咽反射亢进
5
3. 所用器械准备
① 口咽通气管 ② 开口器 ③ 吸引器、吸痰管 ④ 纱布、胶布
6
3.所用器械介绍——口咽通气管(1)
口咽通气管开放气道
《基层医务人员急诊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教程——初级急1救》
提纲
1. 目的 2. 适应证、禁忌证 3. 所用器械准备和简介 4. 术者和患者的准备 5. 具体技术操作 6. 并发症预防 7. 注意事项和 Heimilich 手法
2
1.目的
防止舌后坠,保持上呼吸道畅通。
3
2. 适应证
② 旋转:将口咽管旋转180度; ③ 下推: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将口咽管向
下推送,弯曲部分的下侧压住舌根,上 侧抵住口咽后壁; ④ 固定:用胶布缠住翼缘固定在口角两侧。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一、准备工作1.患者评估:在使用口咽通气管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意识状态、颈椎活动度等等,以便确定适当的装置尺寸和使用方法。
2.器材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包括合适尺寸的口咽通气管、利气囊、润滑剂、止血剂等。
确保器材无损坏。
二、操作步骤1.患者定位:将患者放置在仰卧位,头部稍微后仰,可使用头枕或坐垫支撑患者的头颈部。
保持患者颈部中性位置,避免过度后仰。
2.消毒:仔细清洁患者的口腔和咽喉部,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润滑:在口咽通气管的前端和侧面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方便插入。
确保润滑剂不会对患者呼吸产生不良影响。
4.插管:将口咽通气管握在主手中,用剪状托起舌头,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腭横韧带,将口咽通气管缓慢地插入口腔,顺着舌下通道移动到悬雍垂和喉部之间。
a.插入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同时注意不要碰到患者的牙齿。
b.插管时需要用另一只手中指顶住舌根,以保障舌体的稳定。
c.当插管到达悬雍垂和喉部之间的位置时,轻轻旋转管子使其顺利通过喉咙,直至到达目标位置。
最后将管子稳定在口腔中。
三、调整与确认1.调整深度:口咽通气管的深度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来说,管子的尖端应该到达胸口,但不能进入气管。
确认深度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胸部的升降观察管子插入的深度。
2.确认呼吸:连接口咽通气管与呼吸机或氧气机,确保气道通畅,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得到维持和改善。
3.固定管子:将口咽通气管与患者的面罩或固定带固定,以防止其脱落和移位。
4.利气囊充气:在管子末端的连接端连接利气囊,将其充气,确保气道密闭。
充气时要小心,充入适量的空气。
5.心电监护: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便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心电图波形,对可能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干预。
四、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口咽通气管的位置和通气情况,确保其正常使用。
2.防止误吸:如果患者拥有吞咽反射,请定期吸出口腔和咽喉的分泌物,以免误吸导致呼吸道感染或肺炎。
口咽通气技术

口咽通气技术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即测量病人耳垂到口角的距离即为合适长度
Insertion of Oropharyngeal Airway- Inversion Technique
口咽通气管反向插入法
开始位置-管道的弓背朝上插入
然后旋转到位
口咽通气管
操作步骤:
(1)使用压舌板将舌向下向前推开,口咽通气管弓背向下插入
(2)另一种方法是口咽通气管倒转(弓背向上)插入口中,当通气管的顶端触及硬腭的后方时将口咽管转180度放置合适位置
(3)口咽通气管的顶端通常位于舌根与喉的后方,管子的双翼置于双唇间舒适的位置
(4)在使用期间反复评估气道是否通畅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与对称适应症:
•意识不清病人因呕吐反射减弱或颌部肌肉松驰引起的气道梗阻
•头后仰,抬下颏或抬下颌法等其他方式开放气道无效时
•简易皮囊给氧时,口咽通气管能抬起咽后软组织,有利于肺通气及防止胃胀气
•经口插管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可防止病人咬气管导管
•更易吸除病人口咽部的分泌物
注意事项:
•昏迷或半昏迷病人放置口咽通气管可能会因刺激而导致呕吐或喉痉挛•不正确的插入可将舌推向咽部而致进一步的气道梗塞
•管子太小时会将舌头推向口咽部而致梗阻,太大则将阻塞气管
•放置前未清除口咽部异物如分泌物时可能导致误吸
•为避免误吸及呕吐,病人呕吐反射恢复后应立即拔管。
口咽通气管使用指南

口咽通气管使用指南一、啥时候用这玩意儿1. 昏迷的人要是有人昏迷了,舌头可能会后坠,堵住嗓子眼儿,这时候就可能需要口咽通气管来帮忙撑开通道,让空气能顺利进出。
就好比你家下水道堵了,得找个东西通一通,口咽通气管就是给呼吸道“通一通”的小助手。
2. 呼吸不太顺但还有自主呼吸的人比如有些患者因为某些病,呼吸有点费力,但是自己还能喘气儿。
这时候口咽通气管可以改善通气情况,就像给有点窄的路拓宽一点,让车(空气)能更好地走。
二、怎么选合适的口咽通气管1. 看大小这个就像挑鞋子一样,得合适才行。
一般是根据患者从门齿到耳垂或者下颌角的距离来选。
如果通气管太大,塞进去就像硬挤一个大脚进小鞋,会损伤口腔和咽喉;要是太小呢,就起不到很好的撑开通道的作用,就像小棍儿搅和一下,没什么实质效果。
2. 材质现在有橡胶的、塑料的等不同材质的。
橡胶的可能软一点,塑料的有的比较硬挺。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要是患者嘴巴和咽喉比较脆弱,可能就选相对软一点的橡胶材质的,要是需要比较强的支撑力,塑料材质的可能就更合适。
三、怎么插进去1. 准备工作先把手洗干净啊,这就不用多说了吧,就像你吃饭前要洗手一样。
然后检查一下通气管有没有破损之类的。
2. 正确姿势让患者头后仰,就像抬头看天花板一样。
如果患者牙关紧闭,可先用压舌板或者别的东西把嘴巴撬开一点。
然后把通气管的弯曲部分向着患者的上颚,顺着舌头慢慢插进去。
插的时候要小心,别太莽撞,就像你把筷子轻轻放进碗里一样,慢慢推进去,一直到通气管的前端到达舌根后部就差不多了。
四、插进去之后要注意啥1. 固定要把口咽通气管固定好,不然它乱动就麻烦了。
可以用胶布或者专门的固定装置,就像给它系个安全带,让它稳稳地待在该待的地方。
2. 观察要时刻盯着患者呢。
看看患者呼吸是不是顺畅了,有没有因为通气管不舒服而挣扎之类的。
如果发现患者嘴唇发紫或者呼吸还是很困难,那可能是通气管没放好或者有其他问题,得赶紧检查检查。
口咽通气管插管操作流程

口咽通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口咽通气管插管操作流程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技术,用于确保患者的通气顺畅。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该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开始插管操作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呼吸情况和咽喉解剖结构。
同时,应确保插管器材的完整性和无菌性。
2. 术前准备:患者应被置于仰卧位,头部轻度后仰,以便于观察和插管。
应用遮挡措施,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
3. 麻醉与止痛:在插管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和止痛。
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喷洒表面麻醉剂或给予含有局部麻醉药的吸入气体。
4. 手法准备:医护人员应穿戴好手套,并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同时,准备好需要的器械,包括旋开式口扩张器、镊子和插管。
5. 进行插管:医护人员将插管器材悄悄放入患者口腔内,并慢慢推进。
一旦进入口咽部,则应轻轻抬高患者下颌,有助于顺利通过口咽部进入下喉部。
6. 检查插管位置:插管到达下喉部后,医护人员应通过听诊法和监测呼吸音来确保插管进入气管而非食管。
同时,通过胸廓的升降运动来判断是否成功进行了插管。
7. 固定管道:当插管成功并确认位置准确后,医护人员应以适当的方式将管道固定在患者的口腔和脸部。
固定要牢固而舒适,以确保插管的稳定性。
8. 监测与护理:插管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氧气饱和度,确保通气顺畅。
同时还需定期清洁口腔,以防止感染。
以上是口咽通气管插管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这一操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若需要进行此操作,请务必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协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安医院 覃新颖
教学内容
概述 型号选择及置管方法 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护理要点
2020/6/11
概述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不需要特殊器械就能在数秒内迅速开放气道
2020/6/11
结构:主要包括翼缘、牙垫部分、咽弯曲度三部分
选择合适导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口、 咽、喉成一条直线。
2020/6/11
置管方法
选择合适导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口、咽、喉成 一条直线。
2020/6/11
直接放入法
2020/6/11
选择合适导管,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 口、咽、喉成一条直线。咽弯曲部分贴近硬鄂直 接放入
反方向放入法
凹面向上,咽弯曲部抵住舌轻 轻放入口腔
2020/6/11
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 雍垂),即将其旋转180°, 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
昏迷患者可利用开口器、压
舌板从臼齿处置入,注意动 作轻柔。
固定导管
检查气流通畅后用胶布妥善固定
2020/6/11
口咽通气管置入适应症
发生呼吸道梗阻或舌后坠的患者 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 中 实施:
a.放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三轴线(口、咽 、喉)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b.清洁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020/6/11
置管方法:
a.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 后壁分开;
b.为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 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 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 靠
位置,并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每天更换 口咽管一次,换下的口咽管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2020/6/11
2020/6/11
护理: a.保持管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吸痰
前后吸入高浓度氧 。 b.加强呼吸道湿化: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
止吸入异物和灰尘。 c.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
器械,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d .口腔护理: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2~3h重新换
材料: 橡胶型→柔软,中央有腔
塑料型→半硬
2020/6/11
两侧有腔型
中央有腔型
型号选择
①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②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
颗牙齿为最佳。
2020/6/11
原则:宁长勿短,宁大勿小
型号选择
2020/6/11
置管方法
选择口咽管长度及大小
保持管道通畅 加强呼吸道湿化 监测生命体征 口腔护理
2020/6/11
置管后护理要点
昏迷者每2~3小时更换口咽通气管位置,每4~6小时清洁口 腔及通气管1次,清醒者每次吸完痰后均应取出,用清水冲 洗干净,置于床边的容器内备用。
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 异物和灰尘。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器 械,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2020/6/11
置管禁忌症
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哮喘、咽反射亢 进
口腔内四颗门齿有折断或脱落危险的患者 有误吸危险的患者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2020/6/11
置管并发症
门齿折断 咽部出血 悬雍垂损伤 烦躁不安 窒息 应激性反应
2020/6/11
置管后护理要点
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吸痰前后 吸入高浓度氧。
口腔护理:2次/日
2020/6/11
口咽通气管使用操作流程
2020/6/11
操作流程
评估病人:
a.舌后坠 b.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易吸出 c.癫痫或抽搐时有舌咬伤的危险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原则:宁大勿小,宁长勿短 a.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b.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3颗牙齿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