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课程设计——超前校正(理工版)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超前校正(理工版)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超前校正(理工版)

课程设计

题目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专业

班级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

2011 年12 月31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Xxxxxxxxxxx 专业班级: 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xx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5.01)(05.01()(s s s K

s G ++=

要求系统跟随2r/min 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2°,

45≥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用M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2、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

摘要 (1)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2)

1. 超前校正的原理介绍 (2)

1.1. 校正简介 (2)

1.2. 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2)

1.3. 系统参数设计步骤 (4)

2.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5)

2.1.控制系统的任务要求 (5)

2.2.校正前系统分析 (5)

2.3.校正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8)

2.4.校正前后系统比较 (12)

3. 手工绘制根轨迹和伯德图步骤 (14)

3.1.手工绘制根轨迹的步骤 (14)

3.2.手工绘制伯德图的步骤 (15)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

5.01)(05.01()(s s s K

s G ++=

摘 要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教育,航天,生物,医学,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完成一个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需要根据被控对象及给定的技术指标要求进行大量的分析计算,而且要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比较才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满意的性能。在线性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校正装置设计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目前,前者在物理上易于实现,而且比较直观,故工程技术多采用分析法进行系统设计。由于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

此次《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采用的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等。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ATLAB 软件在控制器设计,仿真和分析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故此次课程设计要求采用MATLAB 软件对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未校正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超前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动态性能要求。使校正前开环传递函数为

的系统在跟随2r/min 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2°, 45≥γ。

C

R R R R T 2

12

1+=

1

2

2

1>+=R R R a ()11++=

Ts aTs s aG c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1. 超前校正的原理介绍

1.1. 校正简介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所给定的性能指标。校正环节的形式及其在系统中的位置称为校正方案。校正方式一般有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复合校正以及前馈校正。在控制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校正方式为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两种,选用哪种校正方式取决于系统中的信号性质、技术实现的方便性、可供选择的元器件、抗扰性要求、经济性要求以及环境使用条件。一般来说,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形式的变换。本次课程设计就是用的串联校正中的超前校正。

1.2. 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

(1-1) 其中:

(1-2)

(1-3)

通常 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1-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 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 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益所补偿,则

(1-4)

上式(1-4)称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1

1

1G c ++?

==Ts aTs a s R s C s

而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1-1。

图1-1 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

超前校正RC 网络图如图1-2。

图1-2 超前校正RC 电路图

显然,超前校正对频率在1/aT 和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因此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等。

下面先求取超前校正的最大超前相角m ?及取得最大超前相角的频率m ω, 则像频特性:

(1-5)

当 则有: (1-6)

T a m 1

=

ω (1-7)

()()()221T 1d ωωω?ωT T a aT d c +-+=()()()ωωω?T aT arctan arctan c -=()ωω?d c d

11arcsin 21arctan 111

arctan +-=-=+-

a a a a a

a

a a 从而有:

a

a T a T T a aT 1

arctan

arctan 1arctan 1arctan m

-=-=? = (1-8)

即当T

a m 1=ω时,超前相角最大为11

arcsin m

+-=a a ?,可以看出m ?只与a 有关这一点对于超前校正是相当重要的 。

1.3. 系统参数设计步骤

(1) 根据给定的系统性能指标,确定开环增益K 。

(2) 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在这里使用MATLAB 软件来绘制伯德图显得很方便,而且准确。

(3) 在伯德图上量取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在这里可以利用MATLAB 软件的margin 函数很快计算出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并绘制出伯德图。然后计算为使相

位裕度达到给定的指标所需补偿的超前相角0

0εγγ?+-=?其中γ为给定的相位裕度指标,0γ为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ε0为附加的角度。(当剪切率为-20dB 时,ε0可取5-10°,

剪切率为-40dB 时,ε0可取10-15°,剪切率为-60dB 时,ε0可取15-20°。) (4) 取m ??=?,即所需补偿的相角由超前校正装置来提供,从而求出m

m

sin -1sin 1a ??+=求

出a 。

(5) 取未校正系统的幅值为-10lga(dB)时的频率作为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 ω。为使超

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出现在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 'ω上,即

。 (6) 由T

a 1

m =

ω计算出参数T ,并写出超前校正传递函数。 (7)检验指标:绘制系统校正后的伯德图,检验是否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当系统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增大ε值,从步骤3开始重新计算设计参数啊a 和T 。

c m '

ωω=

2.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2.1. 控制系统的任务要求

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5.01)(05.01()(s s s K

s G ++=

要求系统跟随2r/min 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2°,

45≥γ。

2.2. 校正前系统分析

系统由于要求要求系统跟随2r/min 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2°,所以:

s rad

1260

3602R =?= ss e 02<=K R

故可以取K=6。故待校正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

5.01s 05.01s 6

s G ++=

s

s 55.0s 025.06

2

3++=

可以用MATLAB 画出该最小相位系统的伯德图。程序如下: num=[6];

den=[0.025 0.55 1 0]; bode(num,den); Grid

从而得到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如图2-1。

利用软件MATLAB 中的margin 函数又可以很方便的地得出系统未校正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程序如下: num=[6];

den=[0.025 0.55 1 0]; margin(num,den);

从而得到图2-2,从中可以知道系统的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图2-1 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图2-2 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从图2-2中,得知系统未校正前:

相角裕度r =23.3

穿越频率wg =6.32

截止频率wc =3.17 也可以利用allmargin函数直接得出所有结果,程序如下:num=[6];

den=[0.025 0.55 1 0];

f=tf(num,den)

S= allmargin(f)

运行得到结果如下:

Transfer function:

6

------------------------

0.025 s^3 + 0.55 s^2 + s

S =

GainMargin: 3.6667

GMFrequency: 6.3246

PhaseMargin: 23.2920

PMFrequency: 3.1654

DelayMargin: 0.1284

DMFrequency: 3.1654

Stable: 1

与图2-2所得结果相一致。

显然0

γ,与题目要求不相符,需进行超前校正。

45

再将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绘制出,MATLAB程序如下:

num=[6];

den=[0.025 0.55 1 0];

rlocus(num,den)

grid

得到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如图2-3所示:

图2-3 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2.3. 校正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由于给定的相位裕度指标为045=γ,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为=0γ03.23,不妨设附加角

度为ε=15.3°,则:

037-=+=?εγγ?

取???=m ,从而求出m

m

sin -1sin 1a ??+=

求出a :

4sin 1sin 1a =-+=m

m ??

设校正后的截至频率ω'c =ωm 则:

lg 10-17.3lg -lg 40m

=)(ω

48.4

m ≈ωrad/s 112.048.421

a 1T m

≈?==

ωs

()s

112.01s

448.0111++=

++=

Ts aTs s aG c 0.5s)0.05s)(1s)(1112

.01(s)

448.01(6)((s)G ++++=

s s G c s

s s s ++++=

234662.00866.00028.0 2.688s

6所以可得超前网络传递函数为:

为了补偿无源超前网络产生的增益衰减,放大器的增益需要提高4倍,否则不能保证稳态误差要求

加入校正环节之后的传递函数为:

在计算参数、确定开环传递函数之后,还必须使用其它的方法来进行检验,看所加的校正装置参数选择是否符合题意,满足要求。

在这里利用MATLAB 绘图来进行验证,用MATLAB 计算校正后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程序如下: num1=[2.688 6];

den1=[0.0028 0.0866 0.662 1 0] margin(num1,den1)

得到如图2-4所示能计算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的伯德图,校正后相角裕度

06.46=γ045?,截止频率为:4.71rad/s 。

再利用allmargin 函数直接得出所有结果,程序如下:

num1=[2.688 6];

den1=[0.0028 0.0866 0.662 1 0]

f=tf(num1,den1) S= allmargin(f) 得到的结果如下:

S = GainMargin: 5.1697 GMFrequency: 13.1152 PhaseMargin: 46.5623

PMFrequency: 4.7132 DelayMargin: 0.1724 DMFrequency: 4.7132

与图2-4所得的校正后的相角裕度06.46=γ045?,截止频率为:4.71rad/s 相一致,并满足

图2-4 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用MATLAB画出校正以后系统的伯德图,

程序分别如下:

num1=[2.688 6];

den1=[0.0028 0.086 0.662 1 0];

bode(num1,den1);

grid

得到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2-5。

用MATLAB画出校正以后系统的根轨迹,

程序分别如下:

num2=[2.688 6];

den2=[0.0028 0.086 0.662 1 0];

rlocus(num2,den2) ;

grid

如下图,得到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2-6。

图2-5 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

图2-6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

2.4. 校正前后系统比较

运用MATLAB软件作系统校正前后的单位冲击响应曲线比较,程序如下:num1=[6];

den1=[0.025,0.55,1,0];

num2=[2.526,6];

den2=[0.0028,0.086,0.662,1,0];

t=[0:0.02:5];

[numc1,denc1]=cloop(num1,den1);

y1=step(numc1,denc1,t);

[numc2,denc2]=cloop(num2,den2);

y2=step(numc2,denc2,t);

plot(t,[y1,y2]);

grid ;

title('校正前后阶跃响应对比图');

xlabel('t(sec)');

ylabel('c(t)');

gtext('校正前');

gtext('校正后');

图2-7 校正前后阶跃响应对比图

得到校正前后阶跃响应对比图,如图2-7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校正后:

a.加入校正装置系统的超调量明显减少了,阻尼比增大,动态性能得到改善。

b.校正后系统的调节时间大大减少,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c.校正后系统的上升时间减小很多,从而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因此,串入超前校正装置后,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都显著下降,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比较校正前后伯德图2-1和2-5,可以得知系统经串联校正后,中频区的斜率变为

-20dB/dec,并占据频带范围也一定程度地变大了,从而使的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大,动态过程的超调量下降。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的控制系统中,其中频区斜率大多具有-20dB/dec 的斜率,由此可见,串联超前校正可使开环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从而闭环系统的带宽也增大,使响应速度加快。

m

n z

p m

j j

n

i i --=

∑∑==1

1

a σ()???

?-++=∑∑n pjpi zjpi m pi 1k 2θ?πθ()???

?--+=∑∑n pjpi zjpi m zi 1k 2θ?π?3.手工绘制根轨迹和伯德图步骤

3.1.手工绘制根轨迹的步骤

在手工绘制根轨迹的过程中,要遵循根轨迹的八个法则,这八个法则也构成了绘制的步骤,在此以本次课程设计的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2-3为例说明:

(1)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例中起点极点有p1=0,p2=﹣20和p3=﹣2。零点都在无穷远处。

(2) 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

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开环极点数n (n>m ),或者开环零点数m (m>n ),根轨迹对称于实轴,在本例中分支数等于n=3>m=0。

(3) 根轨迹的渐近线;

n-m 条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角和交点分别为:

,其中(k=0,1,2……) 和 可以求出本例中渐近线的交角分别是60°,180°,300°,交点为(﹣7.33 , 0),以交点为端点,三个交角的角度做三条射线,即为本例的三条渐近线,根轨迹就是沿着渐近线向无穷远处延伸。

(4) 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实轴上某一区域,若其右方的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为奇数,则该区域必是根轨迹的一部分,如图2-3所示,在本例中,实轴上0到-2,从-20到-负无穷远处均是根轨迹。

(5) 根轨迹的分离点和分离角;

t 条根轨迹分支相遇,其分离点d 坐标由 确定, 为分

离角,在本例中,方程式为 解得d ≈﹣0.974,分离角为90°和270°

(6) 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起始角: 终止角:

m

n k -+=π

?)12(a ∑∑===m

1j n

1i i

j p -d 1z -d 1t k π

)12(+020

1

211=++++d d d

其中k=0,1,2,3…,本例中因为零点均在无穷远处,所以起始角分别为180°,0°和180°

(7) 根轨迹的与虚轴的交点;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的K*值与ω值,可利用劳斯判据确定。 在本例中求得交点为(0 , j6.15)和(0,-j6.15 )。 (8) 根之和;

可以用于检验根轨迹的正确性,判断根轨迹的走向。

3.2.手工绘制伯德图的步骤

对于任意的开环传递函数,可按典型环节分解,将组成系统的各典型环节分为三部分: 1) K/s v 或-K/s v (K>0);

2) 一阶环节,包括惯性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以及对应的非最小相位环节,交接频率为1/T ; 3)二阶环节,包括振荡环节、二阶微分环节以及对应的非最小相位环节,交接频率为ωn 。

记ωmin 为最小的交接频率,称ω<ωmin 为低频段。

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线特性曲线的绘制可以按一下步骤进行,以伯德图2-1为例说明:

(1)开环传递函数典型环节分解, 可以分解为6/s ,两个一阶

环节: ;

(2)确定一阶环节、二阶环节的交接频率,将各交接频率标注在半对数坐标图的ω轴上,在本例中有两个交接频率,分别为:ω1=2和ω2=20;

(3)绘制低频段渐进特性线:开环系统幅频渐进特性的斜率取决于 ,因而直线的斜率为-20νdB/dec 。因为本例中的v=1,故低频渐进特性线的斜率为-20dB/dec 。但是为了确定该直线,还需要直线上的一点,有三种方法可以采取:

方法一:在ω<ωmin 范围内,任选一点计算, ; 方法二:取频率为特定值ω0=1,则 ; 方法三:取

为特定值0,则有 ; 在这里,选用方法二,可以求出L a (1)=15.56;

(4)作ω≥ωmin 频段渐进特性线:在此段上每两个相邻交接频率之间为直线,在每个交接频率点处,斜率发生变化,变化规律取决于该交接频率对应的典型环节的种类,本例中的两个一阶环节均属于-20dB/dec 的斜率变化典型环节。故在ω1=2之后的渐进特性线的斜率会变成-40dB/dec ,在ω2=20之后的斜率为-60dB/dec,到此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线特性曲线基本完成。

()()()s 5.01s 05.01s 6

s G ++=s

5.011

s 05.011++和v

K

ω

()00a lg 20lg 20L ωωv K -=()K lg 201L a =()0a L ωv 1

0K =ω

结束语

此次任务是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难点在于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使用频域法计算是需要测试的次数过多,计算量大,使用MATLAB软件极大方便了此次的任务量。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课本知识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有了更深理解并应用到了设计当中。

这次课程设计的一大考验就是MATLAB的应用,虽说之前有基础强化训练课程设计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具体到在自动控制系统上的应用,所以查阅和吸收相关资料是必须要掌握的,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有些问题在不会时看上去很手足无措,但是在看过资料后才发现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MATLAB这款性能强大的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也进一步熟悉了MATLAB语言及其在自动控制上的应用,例如MATLAB中计算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二维绘图函数plot(),根轨迹绘制函数rlocus(),伯德图绘制函数bode()等等。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时使用WORD软件,也掌握了许多WORD编辑和排版技巧。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07.

[2]Mohand Mokhtari,Michel Marie.赵彦玲,吴淑红,译.MATLAB与SIMULINK工程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刘金琨,先进PID控制及其MATLAB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王琦,高军锋等.MATLAB基础与应用实例集萃.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楼顺天等.基于MATLAB7.x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说明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 : 胡志峰 学号: 100230105 2013年7月12日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3年 7 月 5 日

一、实验目的 完成滞后 - 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 二、实验要求 熟练掌握 MATLAB 设计仿真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运用Protel 设计控制器硬件电路图,以及运用MCS-51单片机C 或汇编语言完成控制器软件程序编程。 三、设计任务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60 )(110()(0++= s s s K s G ,采用模拟设 计法设计滞后-超前校正数字控制器,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如下指标: (1) 当t r = 时,稳态误差不大于1/126; (2) 开环系统截止频率 20≥c ω rad/s ; (3) 相位裕度o 35≥γ 。 四、 实验具体步骤 4.1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的连续设计 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环节的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 超前校正的作用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响应的快速性,滞后校正的主要作用是在不影响系统暂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低频段的增益,改善系统的稳态特性,而滞后超前校正环节则可以同时改善系统的暂态特性和稳态特性。这种校正的实质是综合利用了滞后和超前校正的各自特点,利用其超前部分改善暂态特性,而利用滞后部分改善稳态特性,两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1)调整开环增益 K,使其满足稳态误差不大于1/126; 00 lim (s)126v s K s G K →===g

串联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 2 学期 电子与信息工程 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08-1 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1 年5 月 30 日至 2011 年 6 月 3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4.0(100)(+= s s K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01.0≤ss e ,相角裕度 45≥γ,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1年5月28日

目录 一、绪论 (2) 二、对原系统进行分析 (3) 1)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曲线 (3) 2)绘制原系统bode图 (3) 3)绘制原系统奈式曲线 (4) 4)绘制原系统根轨迹 (4) 三、校正系统的确定 (5) 四、对校正后的装置进行分析 (5) 1)绘制校正后系统bode图 (5) 2)绘制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6) 3)绘制校正后的奈式曲线 (7) 4)绘制校正后的根轨迹 (7) 五、总结 (8) 六、附图 (9) 参考文献 (15)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高陆及__________ 学号: 1345533107______ 班级: 13电气 1班______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 2015年9月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任务 (3) 三、具体要求 (4) 四、设计原理概述 (4) 4.1校正方式的选择 (4) 4.2集中串联校正简述 (5) 4.2.1串联超前校正 (5) 4.2.2串联滞后校正 (5) 4.2.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5) 4.2.4串联校正装置的一般性设计步骤 (5) 五、设计方案及分析 (6) 5.1高阶系统的频域分析 (6) 5.1.1 原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及阶跃响应 (7) 5.1.2使用Simulink观察系统性能 (9) 5.1.3 搭建模拟实际电路 (10) 5.1.4 对原系统的性能分析 (12) 5.2校正方案确定与校正结果分析 (13) 5.2.1 采用串联超前网络进行系统校正 (13) 5.2.3 采用串联滞后—超前网络系统进行校正 (18) 5.2.4 使用EWB搭建校正后模拟实际电路 (23) 六、总结 (26)

一、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熟悉频域法分析系统的方法原理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滞后—超前校正作用与原理 3.通过在实际电路中校正设计的运用,理解系统校正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设计任务 控制系统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025.0)(11.0()(++= s s s K s G , 设计滞后-超前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1、开环增益100K ≥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号0975020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起止日期:2012 年 5 月28 日至2012 年 6 月1 日 学生姓名安从源 班级09电气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6 月1 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 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系 09-2 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2 年 5 月 28 日至 2012 年 6 月 1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为120-≥s K v ,相角裕度 45≥γ,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2年5月25日

目录 一、绪论 (4) 二、原系统分析 (5) 2.1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5) 2.2 原系统的Bode图 (5) 2.3 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5) 2.4 原系统的根轨迹 (5) 三、校正装置设计 (5) 3.1 校正装置参数的确定 (5) 四、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6) 4.1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6) 4.2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6) 4.3 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6) 4.4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6) 五、总结 (7) 六、参考文献 (7) 七、附图 (8)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超前滞后矫正控制器设计 姓名: 学号: 10级自动化 2013年12月2日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3年11 月25 日

1.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 1.1实验要求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1.0)(11.0(100 )(++= s s s s G ,采用模拟设 计法设计数字控制器,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不小于100,相角裕度不小于40度,截止角频率不小于20。 1.2系统分析 (1)使系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 ()() s 0 s 0100 lim ()lim 100 0.1s 10.011V K s G s s →→=?==++ (2)用MATLAB 画出100 ()(0.11)(0.011) G s s s s = ++的Bode 图为: -150-100-50050 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 10 10 1 10 2 10 3 10 4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Gm = 0.828 dB (at 31.6 rad/s) , P m = 1.58 deg (at 30.1 rad/s) Frequency (rad/s) 由图可以得到未校正系统的性能参数为: 相角裕度0 1.58γ=?, 幅值裕度00.828g K dB dB =, 剪切频率为:030.1/c rad s ω=, 截止频率为031.6/g rad s ω=

(3)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024******** 0.20.40.60.811.2 1.41.61.8 2Step Response Time (seconds) A m p l i t u d e 可以看出系统产生衰减震荡。 (4)性能分析及方法选择 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都很小,很容易不稳定。在剪切频率处对数幅值特性以-40dB/dec 穿过0dB 线。如果只加入一个超前校正网络来校正其相角,超前量不足以满足相位裕度的要求,可以先缴入滞后,使中频段衰减,再用超前校正发挥作用,则有可能满足要求。故使用超前滞后校正。 1.3模拟控制器设计 (1)确定剪切频率c ω c ω过大会增加超前校正的负担,过小会使带宽过窄,影响响应的快速性。 首先求出幅值裕度为零时对应的频率,约为30/g ra d s ω=,令 30/c g rad s ωω==。 (2)确定滞后校正的参数 2211 3/10 c ra d s T ωω= ==, 20.33T s =,并且取得10β=

matlab课程设计——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2 姓名:闫伟 学号:1105130201 地点:电信实验 指导教师:崔新忠

目录 一.设计要求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内容 (3) 3.1设计思路 (3) 3.2设计步骤 (4) 3.2.1.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4) 3.2.2.求出系统的相角裕度 (4) 3.2.3.确定超前相角.................. .. (4) 3.2.4.求出校正装置的参数 (4) 3.2.5.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剪切频率 (4) 3.2.6.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 3.2.7.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5) 3.2.8.检验系统的性能指标 (5) 五.Matlab 程序及其运行结果 (6) 4.1绘制校前正后的bode图.......... . (7) 4.2绘制校前正后的Nyquist图 (7) 4.3绘制校前正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7) 五.课程设计总结 (10) 六.参考文献 (1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一. 设计要求: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 10.110.3O k G s s s s = ++ 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6v K ≤,相角裕度为45 度,并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 图和闭环Nyquist 图。 二. 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4.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超前(滞后)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 5.学习MATLAB 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 6.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操作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 三. 设计内容: 3.1设计思路: 频域法中的超前校正是利用校正装置的超前相位在穿越频率处对系统进行相位补偿,以提高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同时也提高了穿越频率值,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串联超前校正主要适用于稳定精度不需要改变(即稳态性能较好),动态性能不佳,而穿越频率附近相位变化平稳的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一、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1.0)(11.0()(++= s s s K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100s -1 ; (2)相位裕量γ≥30° (3)幅频特性曲线中穿越频率ωc ≥45rad/s 。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 g 。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 2)(1()(++= s s s K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5s -1 ; (2)相位裕量γ≥40° (3)幅值裕量K g ≥10dB 。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 g 。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三、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4 )(+= s s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闭环系统主导极点满足ωn =4rad/s 和ξ=。 3、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g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汇总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陈启宏_______ 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 题目:用MATLA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K G(s) s(1 0.05s)(1 0.5s) 要求系统跟随2r/min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2°,45。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用MATLAB^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 位裕量。 2、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E程序和 MATLA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2012 年12月17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用MATLA进行控制系统的 超前校正设计 1、超前校正概述 i.i、何谓校正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校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当我们在调整放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满足设计所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合适的校正装置,使系统的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按照校正装置在控制系统中的连接方式,可以将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和并联校正两种。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一一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也就是工程上常用的PID调节器。 在实际的分析设计中,具体采用哪种校正方式,取决于系统的校正要求、信号的性质、系统各点的功率、可选元件和经济条件等。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为用MATLA进行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G(s) K s(1 0.05s)(1 0.5s) 要求系统跟随2r/min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 2 所以接下来将对超前校正进行相应的介绍。45

自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 M11自动化 指导教师陈丽换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MATLAB是一个包含大量计算算法的集合。其拥有600多个工程中要用到的数学运算函数,可以方便的实现用户所需的各种计算功能。函数中所使用的算法都是科研和工程计算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前经过了各种优化和容错处理。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它来代替底层编程语言,如C和C++ 。在计算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使用MATLAB的编程工作量会大大减少。MATLAB的这些函数集包括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到诸如矩阵,特征向量、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复杂函数。函数所能解决的问题其大致包括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的组的求解、符号运算、傅立叶变换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程中的优化问题、稀疏矩阵运算、复数的各种运算、三角函数和其他初等数学运算、多维数组操作以及建模动态仿真等。 此次课程设计就是利用MATLAB对一单位反馈系统进行滞后-超前校正。通过运用MATLAB的相关功能,绘制系统校正前后的伯德图、根轨迹和阶跃响应曲线,,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关键字:超前-滞后校正 MATLAB 仿真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 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2. 学会使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题目: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 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之满足在单位斜坡作用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v K 10s -=,系统的相角裕量045γ≥,校正后的剪切频率 1.5C rad s ω≥。 设计要求: 1. 首先, 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 ,α等的值。 2.. 利用MATLAB 函数求出校正前与校正后系统的特征根,并判断其系统是否 稳 定 , 为 什 么 ? 3. 利用MATLAB 作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分析这三种曲线的关系。求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动态性能指标σ%、tr 、tp 、ts 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并分析其有何变化。 4. 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根轨迹图,并求其分离点、汇合点及与虚轴 交点的坐标和相应点的增益K *值,得出系统稳定时增益K * 的变化范围。绘制系 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Nyquist 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5. 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Bode 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1)(2) K G S S S S =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设计题目: 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5.01)(05.01()(s s s K s G ++= 要求系统跟随2r/min 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o 2,o 45≥γ 一 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1超前校正原理概述 利用超前无源网络进行校正,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无远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补偿原系统中频段过大的负相角,增大相角裕度。同时,利用超前网络在幅值上的高频放大作用,使校正后的幅值穿越频率增大,从而全面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2系统的初始状态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调整开环增益。因为要求系统跟随2r/min 的斜坡输入产生的最大稳态误差为o 2,所以12R =,又2/12≤=K e ss ,故取1(rad)6K -=,得待校正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01)(05.01(6 )(s s s s G ++= 为最小相位系统,作系统的bode 图: 程序: clear all ;clc; num=[6]; den=[0.025,0.55,1,0]; bode(num,den) grid; -150-100 -50 50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 10 10 1 10 2 10 3 -270 -225-180-135-90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求校正钱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程序: clear all ;clc; num=[6]; den=[0.025,0.55,1,0]; sys=tf(num,den) margin(sys) [gm,pm,wg,wp]=margin(sys)

串联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所学专业名称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33 学号2013211269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华贵山 2015年12月26日

电气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 任 务 书 设计名称: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华贵山 起止时间:自 2015 年 12 月 13 日起 至 2015 年 12 月 26 日止 一、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3、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4、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设计任务: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4.0(100)(+= s s K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01.0≤ss e ,相角裕度 o 45≥γ,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一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 设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对应的结构图如图所示,绕线机用直流电机来缠绕铜线,能快速准确地绕线,并使线圈连贯坚固。采用自动绕线机后,操作人员只需从事插入空的转子、按下启动按钮和取下绕好线的转子等简单操作。 设计控制器满足如下条件: (s G ) c 1.系统对斜坡输入响应的稳态误差小 于10%,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 2.系统对阶跃输入的超调量在10%左 右; 3.按△=2%要求的系统调节时间为3s左 右。 要求: 1.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控制器的设计思路; 2.详细设计;

3.用MATLAB编程输出仿真结果及图形。 题目二海底隧道钻机控制系统连接法国和英国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于1987年12月开工建设,1990年11月,从两个国家分头开钻的隧道首次对接成功。隧道长37.82km,位于海底面以下61m. 隧道于1992年完工,共耗资14亿美元,每天能通过50辆列车,从伦敦到巴黎的火车行车时间缩短为3h. 钻机在推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必要的隧道对接精度,施工中使用了一个激光导引系统,以保持钻机的直线方向。钻机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图中C(s)为钻机向前的实际角度,R(s)为预期角度,N(s)为负载对机器的影响。

该系统设计目的是选择增益K,使系统对输入角度的响应满足工程要求,并且使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较小。 要求: 1.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控制器的设计思路; 2.详细设计; 3.用MATLAB编程输出仿真结果及图形。 题目三哈勃太空望远镜指向控制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0年4月14日发射至离地球611km的太空轨道,它的发射与应用将空间技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望远镜的2.4m镜头拥有所有镜头中最光滑的表面,其指向系统能在644km以外将视野聚集在一枚硬币上。望远镜的偏

两次串联超前校正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电子与信息工程 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10-1 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2 年12 月 10 日至 2012 年 12 月 14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1.0)(16.0)(1(5 )(+++= s s s s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大于10dB ,相角裕度 40≥γ,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2年12月8日

目录 一、绪论 (3) 二、原系统分析 (5) 2.1 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5) 2.2 原系统的Bode图 (5) 2.3 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6) 2.4 原系统的根轨迹 (6) 三、校正装置设计 (7) 3.1 校正装置参数的确定 (7) 3.2 校正装置的Bode图 (7) 四、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7) 4.1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8) 4.2 二次校正系统分析 (8) 五、二次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8) 5.1二次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9) 5.2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9) 5.3 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9) 5.4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10) 六、总结 (10) 七、附图 (11) 七、参考文献 (16)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武汉理工大学

额,这个文档是在百度文库花20分下载的,太坑爹了,所以我加了这几个字重新上传了。大家攒点百度币不容易………… 目录 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 何谓校正为何校正 (2)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2) 超前校正的原理 (2) 超前校正的应用方法 (4) 2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5) 初始状态的分析 (5) 超前校正分析及计算 (8) 校正装置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8) 校正后的验证 (10) 校正对系统性能改变的分析 (14) 3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控制系统的超前校正设计 1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何谓校正 为何校正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是系统整 个特性发生变化。校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调整发大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加入的校正装置,是系统性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超前校正的原理 无源超前网络的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无源超前网络电路图 r u c u 1 R 2R C

如果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了零,且输出端的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则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可写为 1()1c aTs aG s Ts += + (2-1) 式中1221R R a R += > , 1212 R R T C R R =+ 通常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补偿。 根据式(2-1),可以得无源超前网络()c aG s 的对数频率特性,超前网络对频率在1/aT 至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明显的微分作用,在该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在最大超前交频率m ω处,具有最大超前角m ?。 超前网路(2-1)的相角为 ()c arctgaT arctgT ?ωωω=- (2-2) 将上式对ω求导并令其为零,得最大超前角频率 m ω=1/T a (2-3) 将上式代入(2-2),得最大超前角频率 (2-4) 同时还易知 ''m c ωω= ?m 仅与衰减因子a 有关。a 值越大,超前网络的微分效应越强。但a 的最大值受到超前 网络物理结构的制约,通常取为20左右(这就意味着超前网络可以产生的最大相位超前大约为65度)如果要得大于 的相位超前角,可用两个超前校正网络串联实现,并在串 联的两个网络之间加一个隔离放大器,以消除它们之间的负载效应。 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 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只要正确地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 或1/T 选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的两旁,并适当选择参数a 和T ,就可以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使校正后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低频段的增益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 ,并具有较宽的频带,使系统具 1 arcsin 12m a arctg a a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超前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一. 设计题目 1.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步骤。 2.掌握对控制系统的相角裕度、稳态误差、截止频率和动态性能分析。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4.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题目任务及要求 题目1: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 ()() 10+=s s K s G 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 任务: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 及静态性能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rad e ss 15 1< ; (2)系统校正后,相位裕量 45≥γ。 (3)截止频率s rad c /5.7≥ω。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s s K s G 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 (1) 相角裕度045≥γ;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 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wc <4.4rad/s 。 (4)模值余度h ≥10dB k=10;

num1=[1]; den1=conv([1 0],[1 1]); sys1=tf(k*num1,den1); figure(1); Margin(sys1); hold on figure(2); sys=feedback(sys1,1) step(sys) Transfer function: 10 ------- s^2 + s

未校正前的Bode图 未校正前的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未经校正的Bode图及其性能指标,还有如图(-2)所示的未校正的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1)可以看出系统的: 模值稳定余度; h=∞dB; -pi穿越频率:Wg=∞dB; 相角稳定余度为γ=180剪切频率:Wc=3.08rad/s; 由图(-1)可以知道,系统校正前,相角稳定余度=18<45。为满足要求,开环系剪切频率wc=3.08rad/s<4.4rad/s。也未能满足要求。其阶跃曲线如图(-2)其超调量竟达σ%=60%,固原系统需要矫正。 Transfer function: 10 ------------ s^2 + s + 10 h = Inf r = 17.9642 wx = Inf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Z Z Z Z学院 专业名称Z Z Z Z Z 学生姓名Z Z Z 学生学号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 0++= 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和穿频率Wx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 和有限极点数n 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串联超前校正的计算方法

完成一个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往往需要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比较才可以 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满意的性能,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 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这三种类型,也就是工程上 常用的PID 调节器。本次课设采用的超前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相角 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 能等,而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atlab 在控制器设计,仿真和分析方面得到 广泛应用。本次课设采用用Matlab 软件对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未校正 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超前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动态性能要求。 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 ()()()1 11G c ++?==Ts aTs a s R s C s 其中: C R R R R T 2 121+= 1221>+= R R R a 通常 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 串联校正 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 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 补偿. 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 益所补偿,则 ()1 1++=Ts aTs s aG c 上式称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6-4。 图6-4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 显然,超前校正对频率在1/aT 和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微分作用,在该频 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因此

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 能,如增加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等。 下面先求取超前校正的最大超前相角m ?及取得最大超前相角的频率m ω,则像 频特性: ()ω?c =arctanaT ω-arctanT ω ()()()221T 1d ωωω?ωT T a aT d c +-+= 当(),0=ω?ωd d e 则有: T a m 1= ω 从而有: a a T a T T a aT 1arctan arctan 1arctan 1arctan m -=-=? =11arcsin 21arctan 111arctan +-=-=+-a a a a a a a a 既当T a m 1=ω时,超前相角最大为11arcsin m +-=a a ?,可以看出m ?只与a 有关这一点对于超前校正是相当重要的 超前校正RC 网络图如图2。 图2超前校正RC 网络图 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乃是利用超前网络相角超前特性。 只要正确地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 和1/T 设置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c ω的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课程设计

河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目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控制系统串联校正设计 一、设计目的 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自控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掌握应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校正的方法;培养学生查阅图书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应用时域法、频域法或根轨迹法设计校正系统,根据控制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校正方案,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编写相关MATLAB 程序或设计相应的SIMULINK 框图,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相应图形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性能,求出校正前、后系统相关性能指标;比较校正前后系统的性能指标;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具体控制任务及设计要求 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5.0)(11.0()(0++=s s s K s G ,设计系 统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4s -1;相位裕量γ≥40°;幅值裕量K g ≥12dB 。 四、设计时间安排 查找相关资料(1天);编写相关MATLAB 程序,设计、确定校正环节、校正(2天);编写设计报告(1天);答辩修改(1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梅晓榕.自动控制原理, 科学出版社. 2.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科学出版社. 3.邹伯敏.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4.黄忠霖.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 实现,国防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号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起止日期:2012 年5 月28 日至2012 年6 月1 日 学生姓名 班级09电气1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6 月1 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 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系 09-1 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2 年 5 月 28 日至 2012 年 6 月 1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3.0)(1()(++= s s s K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 K v ,相角裕度 45≥γ,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2年5月25日

目录 一、绪论 (4) 二、原系统分析 (4) 2.1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4) 2.2绘制原系统的Bode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5) 2.3 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6) 2.4 原系统的根轨迹 (7) 三、校正装置设计 (8) 3.1 校正装置参数的确定 (8) 3.2 校正装置的Bode图 (8) 四、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9) 4.1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9) 4.2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9) 4.3 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10) 4.4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11) 五、总结 (12) 六、附图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