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南戏与《琵琶记》48页PPT

合集下载

南戏与《琵琶记》26页PPT

南戏与《琵琶记》26页PPT
史称“南戏本的结构体例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 体现在篇幅上,可以根据剧情自由伸缩,而且不忌 枝蔓,因此都比北杂剧冗长。
B.南戏的角色比较复杂,除了净、末与北剧相同, 生与丑则是南戏独有的。歌唱规制也比北剧灵活, 任何角色均可歌唱。歌唱形式也很丰富,有独唱、 对唱、轮唱、合唱等。
南戏与《琵琶记》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第五章 南戏与《琵琶记》
第一节 南戏的源流 第二节 高明《琵琶记》 第三节 四大南戏
三二一 、、、 《《高 琵琵明 琶琶生 记记平 》》著 艺思述 术想 成内 就容
第 二 节




琶 记
高 明

墨 迹
一、高明生平著述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 温州本是南戏的故乡,在唐代曾名东嘉州,故后来有人称 他为高东嘉或东嘉先生。据其弟高暘生于元成宗大德十年 (1306)前后,高明的生年应在此前不远;卒于元顺帝至 正十九年(1359)。
第一节 南戏的源流
一、南戏的发生与发展 二、南戏的体制 三、南戏早期作品 四、《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一、南戏的发生与发展
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特指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形式,又叫“戏 文”、“南词”等。
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 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 甚多。”
C.“副末开场”的形式,即第一场戏照例由副末 首先登场,通过歌唱词曲以及与后台演员互相问答, 概括介绍剧情和交待创作意图,又叫“家门大意” 或“家门引子”。

第六章元代南戏与《琵琶记》

第六章元代南戏与《琵琶记》

第三部分
蔡伯喈形象
一、懦弱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蔡伯喈 懦弱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 蔡伯喈
1、“三不从”悲剧看中国古代以牺牲自我个 三不从”悲剧看中国古代以牺牲自我个 性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特征 的道德伦理特征。 性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特征。
(1)辞试不从 “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换了门闾。你休道无人 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换了门闾。 供奉,你做得官时,三牲五鼎供早夕,须胜似啜菽 供奉,你做得官时,三牲五鼎供早夕, 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 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一灵儿总是 喜。” “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 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 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 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 夫孝始于事亲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 禄仕,所以为不孝。 禄仕,所以为不孝。”
(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 祝允明《猥谈》
1129~1125)之后,南渡(1127) (1129~1125)之后,南渡(1127)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 颇述名目, 赵贞女蔡二郎》 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 多。”
张协状元
早期南戏文本: 早期南戏文本:
《张协状元》、《宦门 张协状元》 子弟错立身》 子弟错立身》、《小孙 屠》。 因被收入《永乐大典》 因被收入《永乐大典》 而得以保存, 里,而得以保存,人们 统称它们为《 统称它们为《永乐大典 戏文三种》 戏文三种》。

学习_课件第三十三讲南戏与琵琶记

学习_课件第三十三讲南戏与琵琶记

2.赵五娘:是生活的磨难造成的“贤孝 妇”。
(四)、《琵琶记》的悲剧性
蔡伯喈尽孝愿望最终毁灭的悲剧。
追求功名而导致的人生悲剧。
末世、乱世时代的社会悲剧。
王世贞:“南曲以《琵琶》为冠, 是一道《陈情表》,读之使人欷嘘 欲涕。”
(五)、结构:双线结构。
主线是蔡伯喈,副线是赵五娘。构 成富贵繁华与灾荒艰难两种冷热场 面的对比。
南曲的曲韵有平、上、去、入四声。
3.作品: 早期:《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
身》等。
元末明初流行四大南戏(亦称四大传 奇):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 亭》、《杀狗记》,合称“荆、刘、 拜、杀”。
里程碑式的作品:《琵琶记》
是南戏由民间向文人创作的转折点,
二、《琵琶记》
数十出。
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介绍剧情。无楔 子。
第二出才开始正戏。其余每出结尾都 有下场诗。
(3)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 外、贴等七种。
(4)唱法:各脚色皆可唱,可独唱、分 唱、合唱。
(5).曲调:用南曲(民间小调,亦有宋词曲 调) ,后期出现了南北合套的形式,但 仍以南曲为主。
(一)、作者: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今浙江
温州瑞安人,人称东嘉先生。高明四 十岁左右中了进士,在杭州等地作过 小官。后来隐居在宁波城东的栎社镇, 《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二)、故事
《琵琶记》根据早期宋元南戏《赵 贞女蔡二郎》(此剧写“伯喈弃亲背妇, 为暴雷震死。”)改编,是一部劝忠 劝孝之作。
(六)、地位
《琵琶记》是元戏的殿军,是南戏 成熟的标志,是明戏之先声,被誉 为“词曲之祖”。

元 代 文 学琵琶记

元  代  文  学琵琶记

阅读《糟糠自厌》 阅读《糟糠自厌》一出
关于《琵琶记》的主题争论: 关于《琵琶记》的主题争论: 此剧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此剧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是一个惩恶扬善故事。 是一个惩恶扬善故事。南戏之中有一个极常见的 主题,即是对所谓“负心汉”的谴责,比如《 主题,即是对所谓“负心汉”的谴责,比如《张 协状元》 王魁》 王焕》题材类似。 协状元》、《王魁》、《王焕》题材类似。 元灭金宋之后此种题材及构思范式可以说继 续为元杂剧作家所采用, 续为元杂剧作家所采用,只是剧中书生形象的内 涵发生了变化,这最典型的当数王实甫, 涵发生了变化,这最典型的当数王实甫,他的 西厢记》 吕蒙正风雪破窖记》 《西厢记》与《吕蒙正风雪破窖记》均是以喜剧 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结局,男主角由负心汉变成一个最初穷困 落拓而通过努力终于发迹、振兴的正面形象, 落拓而通过努力终于发迹、振兴的正面形象,与 前面《张协状元》等的价值趋向有明显不同。 前面《张协状元》等的价值趋向有明显不同。
二、《琵琶记》 琵琶记》 高明( 高明(1308—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曾投于理学 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 家黄溍门下,也曾参加过围剿方国珍起义, 家黄溍门下,也曾参加过围剿方国珍起义,随 后厌倦功名,约于至正十六年( 后厌倦功名,约于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 ) 于浙东宁波,以词曲自娱,创作了此颇具影响 于浙东宁波,以词曲自娱, 力也同时颇有争议的南戏剧作, 力也同时颇有争议的南戏剧作,将南戏带上了 一个新台阶。 一个新台阶。 所作《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 所作《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 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4、艺术成就 、 (1)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 )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 以情动人。 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 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 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五娘吃 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 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等。 (2)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第七章南戏和琵琶记ppt课件

第七章南戏和琵琶记ppt课件

▪ 高明正面鼓吹忠孝节义的作品:《王节妇诗》 揄扬守节不再嫁的妇女;《华孝子故址记》 盛赞孝子。他还大力宣扬孝义,他的好友刘 基在《丽水陈孝女传》中记载了高明的一件 善举:当时有陈氏女子,割股疗亲,在继母 死后,又出家为尼。高明将此事上表,朝廷 降执旌表其门,每月给米,养其终身。高明 的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与崇敬孝行的人物 有关。
▪ 3牛氏 ▪ 贤惠 深明大义 说服父亲 ▪ 自认罪魁祸首 一夫二妇 守墓三年 ▪ 4牛相 ▪ 专横跋扈 自私凶暴 蛮横无理 ▪ 5张大公 ▪ 乐于助人
▪ 五 结构
封建妇道的孝妇来刻画,但作者为了达到理想的悲 剧效果,写她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对丈夫尽忠,对 公婆尽孝,以牺牲自己来对别人尽责,做到了常人 难以做到的事。可以说,“糟糠自厌”、“祝发买 葬”等感人的行为,已经突破了“孝妇”的局限, 体现了勤劳坚韧的品格和自我牺牲精神,这实际上 是深潜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
▪ 《毛声山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第一出题词: 文章之妙,不难于令人笑,而难于令人泣。 盖令人笑者,不过能乐人,而令人泣者,实 有以动人也。
4情节
三 三 父亲逼试

皇帝逼官
逼 不 从 屈从 丞相逼婚
▪ 5伦理本身的矛盾
▪ 尽孝:显亲扬名 “不为禄事,所以为不孝”
▪ 皇帝不允许辞官“王事多艰,岂遑报父”
▪ 南戏原来只称戏文,后来因为它最先在浙江 温州一带流传,为区别于北方流行的杂剧, 所以称南戏文、南曲戏文,简称南戏,也称 “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它是由南方 语言和南方歌曲所组成的地方剧种。
▪ (二)南戏的体制及与杂剧的区别
▪ 南戏具有比杂剧更为自由灵活的形式,同杂 剧相比,它有许多新的特点。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古代文学课件-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简)

古代文学课件-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简)
《前腔》:糠和米,本是兩倚依,誰人簸揚你作兩處飛?一賤與 一貴,好似奴家共夫婿,終無見期。(白)丈夫,你便是米麼,(唱) 米在他方沒尋處。(白)奴便是糠麼,(唱)怎的把糠救得人饑餒? 好似兒夫出去,怎的教奴,供給得公婆甘旨?
“琴仰荷池”牛小姐:
嫩綠池塘,梅雨歇熏風乍轉。見清新華屋,已飛乳燕。簟 展湘波紈扇冷,歌傳金縷瓊卮暖。是炎蒸不到水亭中,珠簾 卷。
3、音樂體制:曲牌聯套 一出用多宮調的曲子組成多套曲,每套大抵
三、五曲,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韻; 多用南曲,風格比較輕柔婉轉;也雜用北曲,
稱“南北合套; 在樂器的伴奏上,南曲是以鼓板、蕭為主的,
北曲主要是以弦索為主;
4、行當體制:生、旦、淨、末、醜、外、貼
5、演唱體制:上場各種角色皆可演唱,演唱 形式多樣,獨唱,合唱、輪唱、對唱、複唱、 分唱、接唱;
2、南戲形成的時間
祝允明《猥談》:“南戲出於宣和(1119~1125)之 後,南渡(1127)之際,謂之溫州雜劇。予見舊牒, 其時有趙閎夫榜禁,頗述名目,如《趙貞女蔡二郎》等, 亦不甚多。” (趙閎夫,宋光宗趙惇的同宗堂兄弟)
徐渭《南詞敘錄》:“南戲始於宋光宗朝(1190~11 95),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 之。……或雲:宣和間已濫觴,其盛行則自南渡。號永嘉 雜劇,又曰鶻伶聲嗽。”
第一出《副末開場》
秋燈明翠幕,夜案覽芸編。今來古往,其間故事幾多般。
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瑣碎不堪觀。正是:不關風
化體,縱好也徒然。
論傳奇,樂人易,動人難。知音
君子,這般另做眼兒看。休論插科打諢,也不尋宮數調,只
看子孝共妻賢。驊騮方獨步,萬馬敢爭先?
客觀:“三不從”
“三不孝”
辭試父親不從 辭婚牛相不從 辭官皇帝不從

第七章宋元南戏概况与《琵琶记》

第七章宋元南戏概况与《琵琶记》
南宋诗人陆游诗云:“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 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 似已流露出对蔡 二郎形象的不满.
地方戏《小寡妇上坟》(《京剧汇编》第2集)其中有如下 唱词:正走之间泪满腮,想起了古人蔡伯喈,他上京城去赶 考,赶考一去不回来,一双爹娘冻饿死,五娘抱土垒坟台, 坟台垒起三尺土,从空降下琵琶来,身背琵琶描容相,一心 上京找夫郎,找到京城不相认,哭坏了贤惠女裙釵,贤惠五 娘遭马踹,到后来五雷亟顶蔡伯喈。
元末高明在此基础上作<<琵琶记>>确 有为蔡邕洗冤,甚至“翻案”的目的.
将“三不孝”改塑成“三不从”
三不孝:身为人子,父母在,(生不能养), 一不孝也;(死不能葬),二不孝也;(葬不 能祭),三不孝也。
三不从:本不愿参加科考(辞试),父不从, (父曰:“小孝不如大孝,孝始于事亲,忠于 事君,终于显亲扬名)一不从也;(辞官)欲 归,皇帝不从(忠孝不能两全),二不从也; 不愿重婚再娶(辞婚),牛丞相不从,三不从 也。
“三不从”的关目,把旨在揭露封建统治 阶级罪恶的“俚俗妄作” (《赵贞女蔡
二郎》)中弃亲背妇的蔡伯喈改塑为“全 忠全孝”的蔡伯喈,而且就在改造之中塑 造了“子孝妻贤” ,一夫两妻,俱受旌 表的结局,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想.
两支<<孝顺歌>>的艺术特色
这两支<<孝顺歌>>明白如话,却成为千古名曲, 原因何在?它采用了譬喻法,也就是借糠和米来譬 喻蔡家的现实遭遇,以寄托赵五娘满腹的幽怨,表 面写糠米分离,实写被丈夫抛弃,夫妻异处,先写眼 前景:糠苦难以下咽,自然流出心中情:“两苦相逢, 可知道欲吞不去”, 以糠米分离时的“吃尽控持” 联想到“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再 由米贵糠贱引申出夫贵妻贱,糠米分离生发出夫 妻分离永无相见之期的无穷哀怨,两支曲子唱来 回肠九曲, 凄绝动人。再加上语言本色当行,自 然催人泪下,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

《南戏和琵琶记》课件

《南戏和琵琶记》课件

2
展望
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南戏和琵琶记需要更多的文化认同和社会支持,在创意、 制作、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和实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 贡献。
2 民族文化传承
南戏和琵琶记作为中国民 族文化的积极组成部分, 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一直 弘扬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和审美标准。
3 审美情趣
南戏和琵琶记作为中国传 统音乐艺术的代表,使人 在欣赏音乐艺术时,能够 具备更高明的审美情趣, 感受美的享受。
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南戏和琵琶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传承着历史文化、深厚 的底蕴和精神内涵,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一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生 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
艺术特点
南戏的表演形式独特多样,有舞蹈、器乐、唱腔等多种流派。南戏的艺术特点是 声音高亢、情感真挚,展现了中华民族胸怀天下、乐于奉献的精神。
3
现代传承
南戏在现代得到了积极传承和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时代的精神和 元素,使其更加富有生命力与时代感。
琵琶记的故事梗概
故事背景
爱情故事
琵琶记讲述的是唐朝时期的一个 宫廷爱情故事,古时候宫廷内有 “梨园”,专门供皇帝品赏戏剧和 音乐。这场宫廷戏让许多人饮恨。
《南戏和琵琶记》PPT课 件
南戏和琵琶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 戏剧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分。
南戏的起源和发展
1
历史渊源
南戏源于古代的南音,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浙江和福建一带的 民间戏曲,是一种阳刚豪放、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
舞台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