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图

合集下载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1•【字号】鄂政发[2012]106号•【施行日期】2012.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12〕10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要求以及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对本地区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分区的定位和边界、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省政府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湖北省人民政府2012年12月21日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状况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三节主要问题第四节面临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节开发理念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第三节开发原则第四节重大关系第三章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第一节主要目标第二节战略任务第三节未来展望第四章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第一节区划方案第二节重要指标统计分析第五章重点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第一节国家层面农产品主产区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管制原则第三节近期任务第八章能源与资源第一节主要原则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九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区域政策第二节绩效考核评价第十章规划实施第一节职责分工第二节实施机制附件1:湖北省禁止开发区名录附件2:其他重点开发的城镇附件3:附图序言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山地平原兼有,气候温暖湿润,土地类型多样,国土空间自然禀赋优势突出。

武汉江夏区战略规划(中规院)简本

武汉江夏区战略规划(中规院)简本
1、定位方向未统一 (1)相关规划功能定位表述不一致 (2)新城定位:”南部新城组群”以方位定新城,主导功能不明确
黄陂新型工 业化示范园 新洲新型工业 化示范园
上海特色新城:
东西湖新型工 业化示范园
主导功能?
径河 盘龙
• 嘉定汽车城
武湖
金银潭 青山
食品?轻工?
蔡甸城关
钢铁、重化?
双柳 古龙
• 松江大学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遇2:宏伟目标阶段引领
2011年底武汉十二次党代会: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
三个武汉(社会目标):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 三个中心(经济目标):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一门户三中心: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门户) 国家商贸流通中心 国家先进制造中心 国家创新示范中心
阶段2:国家中心城市成熟阶 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
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8都市圈整体成长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 业区域转移
阶段3:世界城市培育阶段(中 心职能的突显阶段)
服务业主导,核心服务职能提升 中三角五角形地区成长 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消费服务 业为主导 文化集聚度、国际交通门户、国 际企业总部、金融、创新、现代 物流、贸易 、高端制造
4、产业扩张显粗放 (1)工业区快速扩张历程(园区+街镇模式) (2)工业倍增压力下,工业用地有粗放扩张的趋势
成倍快速扩张:工业用地现状13,净增加29平方公里 粗放发展下工业效益总体偏低 与转型趋势相悖,转型已经在内部显现(庙山、藏龙岛) 与空间要素的矛盾
100 80 60 40 20 0
各区工业地均效益比较(亿 元/平方公里)
86 21 16 30 26 23 66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综合规划(含高清规划图)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综合规划(含高清规划图)

(2008年3月写的)前言:放在几年前,大部分武汉市民可能都不清楚“杨春湖”在哪。

现在不一样了,“杨春湖”频频在媒体中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武汉新火车站正在杨春湖畔如火如荼的建设。

也许几年后,武汉市民去杨春湖的机会比去天河机场还要多。

根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杨春湖是三个城市副中心之一(另外两个是鲁巷、四新)。

以后杨春湖不仅仅是大家乘车路过那么简单,而是要发展成一个新的城市中心,会有大量的人口迁入。

考虑到武汉火车站明后年就可竣工,杨春湖地区的综合建设会紧锣密鼓的进行,用不了多久,这里的农田和水塘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综合规划》,是在5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方案的基础上,由市规划院在2006年底完成,2007年夏通过市政府审批,2007年底通过省政府审批。

本报告文字比较长,我就不全贴了,转贴长江商报的一篇报道,相当于本规划的一个纲要。

然后主要贴图片。

市政专项规划的内容我会抽取一部分在后面贴出来。

以下是长江商报2007年12月4日的报道:将成主城区东部经济发动机,可容10万人居住,社会资金将成主要资金来源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将成为武汉未来新门户。

昨日,记者从武汉市规划局获悉,该副中心整体规划正式获得省政府通过。

杨春湖城市副中心位于武汉市武昌地区东北部,是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的,依托于京广客运专线武汉站的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该副中心将改变武昌、汉口、汉阳三足鼎立的传统格局,成为东部城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武汉的整个城市格局将显得更加合理。

主城区东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该副中心地处洪山区内,东临武钢工业区,西望武昌区,北接青山区,南抵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正好处于武汉主城区东部的核心地段。

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胡忆东介绍,预计武汉火车站远期年旅客发送量达3100万人,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9300人、站房最高聚集6000人。

杨春湖长途客运换乘中心为一级客运站,日客流量为6万人。

4.2.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

4.2.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下节课再见!
西部
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矿 产资源丰富,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
三峡水利枢纽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效益, 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重庆为中心形成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
成都平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
中部
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 温暖湿润,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
➢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 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
延的“工业走廊”; ➢ 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据图总结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
成渝
页码:16
长江中游
长三角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分布
据图总结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页码:9
▲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
▲长江水系地形图
据图总结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页码:10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区
▲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水能资源)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分布(原料、能源)
页码:11
据图总结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②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页码:12
➢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经济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 最丰富的地区,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
页码:25
▲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分布示意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 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 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 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 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 作的内河经济带。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优化开发区域——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一、环渤海地区(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

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

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城市规划-东西湖区暨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规划-东西湖区暨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一 规划背景、战略定位及发展策略
一 部 分
1.1、 东西湖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
一是自主创新、强化集聚,打造武汉市制造业发展的引擎。充分利用台商投资和临空经济两大优
势,突出产业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2+2+3”的产业发展模式,即, 继续做强食品、机电两个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通讯信息、航空航天产业等2个临空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 节能环保、生物等3个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武汉市四大工业板块之一。2015年,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的 13%。
拉动作用,加大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企业总部,积极强化保税物流的区域聚散,全面提升高端商务服务功 能,大力发展马彩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着力打造集聚城镇 发展的城市副中心,加快促进武汉市“一主四副多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体系的形成。

一 规划背景、战略定位及发展策略
一 部 分
东西 湖区
东西 湖区
总体规划结构图
都市发展区规划图
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武汉的城市性 质为: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 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都市发展区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 城市空间结构,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发展的新城组团轴向延展、组团式布局,形成东部、东 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
本本次次工汇作报汇的报主的要主内要容内容
一、规划背景、战略定位及发展策略 二、现状基本情况 三、东西湖区远景规划研究 四、东西湖区“十二五”计划简要 五、东西湖区工业倍增计划概况
1
一、规划背景、定位及目标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2.4亿元。

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

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

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

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武汉及长沙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及城市形态比较

武汉及长沙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及城市形态比较

武汉与长沙整体规划的比较及剖析一、城市简介武汉概略:武汉市,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

武汉位于中国要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独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域最多数市及国家地区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域巨大型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里,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峙的格局。

唐代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以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武汉向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家产、通讯中心,内地地域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地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拥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周、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武汉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的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是首个上榜美国《国家地理》“世界十多数市排行榜”的中国城市。

此刻正以“中兴大武汉”为目标,重回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多数市。

面积:2011年终,武汉全境面积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市域周长公里,7此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1012万人。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的246506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131417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22689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296972人。

经济:2012年武汉GDP总值为亿元。

教育:2012年终全市拥有幼儿园888所,在园幼儿万人。

小学598所,在校学生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