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方言
浏阳南乡方言记略

浏阳南乡方言记略
浏阳的南乡方言,历史悠久,在浏阳南乡的口头传承中,早已不仅体现了浏阳
人的谦恭、勤劳、坚强的精神,而且极大地弘扬了浏阳人民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浏阳南乡的方言,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如"幫幫阿⻆,話話蟠桃",把多位
尊贵的客人贴心称呼为“阿⻆”,彰显了浏阳人对备客的天性和孝顺待客之情;“話話蟠桃”,夹杂着浏阳乡言的甜蜜和用心,表达了浏阳人民忠诚友善的特质。
此外,浏阳南乡方言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句子,比如“卸磏蜗牛,點婆蜜芋”,都在诉说着浏阳南乡民间的趣味故事、精彩语言,也把南乡的特色文化传入民间,荟萃出的令人感动的故事及诗词。
浏阳南乡方言的独特文化,在近年来,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觉知,非常切合一
贯以特色文化为媒介、联结古今,传承古色古香的时代性要求。
并依托传统社会的文化遗产和表现形式,创作出许多基于当今精彩生活的新方言句型,这不仅多姿多彩、有趣味性,也在有效地弘扬着浏阳文化的独特色彩,进而把浏阳南乡内活泼可爱的民族文化新鲜感展现于世人之前。
今天,浏阳的南乡方言,正以其独特而古旧的气息,以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文
化特色,真实地反映着浏阳人民优雅、慎重、真礼意的行为准则。
浏阳南乡方言至今未曾错过它的活动世界,让我们一起珍惜、传承它,让它在浏阳的每一个角落发出活力,让它继续流传让新的一代保持它的活力!。
经典浏阳话

经典浏阳话有什么事--搞马里
睡觉-困告
口渴-口干答
摔了一跤-答该一高
愚笨-捱次
这里-个几
他们-哈里
窗户-坎坎
鸡蛋-博博
一会儿-一哈及,一报及
可怜-作孽
冰冷的-清人,冰岚过形容人幼稚-三岁答两岁形容人很悲惨-做孽巴沙
一点点-一滴及
什么-马力
怎么-烂子很胖-勒壮过
很瘦-噶笑过很重的-掂重过
很轻的-抛轻过
形容人做不好事-邹不得一滴用
摔跤-拌跤傻-宝气
拧-揪, 跛-掰(bai)
小心点-好生几可爱-有味
有意思-有味
没意思-冇(mao)跌味知道-晓得
抱着-箍答
衣袖-衫就
妻子-堂客,婆娘丈夫-男子妇女-堂客们,婆娘及男人-男子人老头-老公子
母亲-娘老子爷爷-公公外公-艾公外婆-艾婆。
湖南浏阳方言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湖南浏阳方言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
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沙市东部,毗邻江西省,为县级市。
地缘上,浏阳市东部依次与江西省上栗县、宜春市袁州区、铜鼓县和万载县接壤,北部与湖南平江县相邻,西部与长沙县交界,南部与株洲市荷塘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相连。
全市总面积5007.75平方公里。
浏阳的地域范围虽小,但是境内却存在着几种常用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
其中占绝对优势的是赣方言,当地人俗称“浏阳话”。
它包括:城关镇话—分布在城关镇,城关区的关口、集里、荷花、牛石、青草等地以及葛家、枨冲的部分地区;南乡话—分布在大瑶区和文家市的大部分地区;东乡话—分布在古港区、永和镇以及官渡区部分地方;北乡话—分布在沙市区、社港区和北盛区除永安镇以外的大部分地方;其中最典型的浏阳话是浏阳城关镇话(即本论文中的“浏阳方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浏阳方言的修辞格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本论文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相关文献综述以及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并附调查问卷、浏阳方言语音系统等。
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分别对浏阳方言的比喻、夸张、比拟、借代、诲饰等浏阳方言中的几大常用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进行分类分析。
第七部分,浏阳方言的其它(不常用)修辞格。
本部分对浏阳方言的其它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进行了举例介绍和分析。
第八部分,浏阳方言修辞格的特点。
本部分对浏阳方言修辞格的特点及其文化特色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
第
九部分,结论。
本部分简单地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浏阳客家方言音系及其音韵特点

浏阳客家方言音系及其音韵特点浏阳客家方言是浏阳市境内的一种客家方言。
目前,对浏阳市内方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属于赣方言系统的浏阳本地方言上,对浏阳客家方言的研究非常少。
本文以浏阳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浏阳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首次全面地反映了浏阳客家方言的语音面貌,并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浏阳客家方言的音韵特点进行分析。
标签:浏阳客家方言音韵特点浏阳是湖南省会长沙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湖南东部偏北,因在浏水之阳而得名。
浏阳地处湘东,与江西省的铜鼓、万载、宜春、萍乡及湖南省的醴陵、株洲、长沙、平江等八个县市依次相邻。
由于位于湘赣边境,与两省八县市交界,浏阳境内的方言复杂,有“十里三音”的说法。
浏阳市境内有“东、南、西、北”四乡之分,四乡方言各有不同。
市内通行三种方言,即:长沙话、浏阳话和客家话。
本文以浏阳客家方言的语音为主要讨论对象,以笔者的家乡话南乡中和镇口音为代表。
一、浏阳客家方言的声韵调(一)声母浏阳客家方言共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 帮pʰ 怕皮m 买微 f 非副饭裤花红v 文危稳云t 端tʰ拖定l 泥来ts 左装炸tsʰ 粗在斜叉助s 心松事生tʂ 中真tʂʰ 丑迟唱城ʂ 蛇书睡ʨ 举局ʨʰ 处衢ȵ 年人艺ɕ 汽戏熊k 哥kʰ 强开ŋ 牙安h 好鞋方芳房肯Ǿ 玉完阿永姨说明:1.声母的例字代表着中古音的不同来历,如:“pʰ怕皮”表示“pʰ”声母有两个来源,分别为“怕”所处的滂母和“皮”所处的並母,个别例外字不计入内。
2.声母“k、kʰ、ŋ、h”在拼齐齿呼、撮口呼时发音部位前移,实际音值为“c、cʰ、ɲ、ç”。
家乡语言概况

家乡语言概况——浏阳话汉语言三班 201313000358 陈巧元浏阳地处湘东,与两省九县、市交界,北连平江,南接醴陵,西南与株洲搭界,西面与西北面同长沙接壤,东北依次与江西的铜鼓、万载、宜春、萍乡四县相邻。
县市内素分东、南、西、北四乡。
境内方言素称:“浏阳土地轻,十里三音”。
其中,有的属于集中方言之间的区别,有的属于一张方言内部的差异。
从方言分区的角度看,全县实际上含有三种方言:即客家方言、湘方言、赣方言。
一、客家方言浏阳客家方言俗称“客家话”,分布在县境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的山区中,即大围山区。
张坊区、官渡区和文家市区的部分地方。
说客姓话的人大都来自广东,福建,在浏阳落户后,一般不准“打土谈”(即不准讲浏阳话)。
但久而久之,为交际的需要,他们大都会说浏阳土话,而在内部仍讲客姓话。
浏阳本地人对客姓话感到“嗷牙莫辨”,十分难懂。
它显然是差别很大的另一种方言。
“客姓话”与客家方言有明显一致的关系,其主要语音特征是:古全浊声母的字(如:排、部、道、在、白,别),不论平仄一律变送气清音;古喉音晓、匣二母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字(如:乎、户、辉、话、婚,胡),多变成唇齿音;韵母中无撮口呼。
如:全、君、俊、觉、月等字,多与齐齿呼、开口呼混读。
调类六个,平声、入声皆分阴阳,入声保留塞音韵尾。
二、湘方言湘方言(指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新湘语)在浏阳主要分布于西乡的镇头区,城郊区的葛家乡以及北盛区的永安镇等地,俗称“西乡话”。
这种话接近长沙方言,浏阳地方戏多用此腔,故又被称为“正音”或“省腔”。
浏阳县接近省会长沙,为交际的需要,人们讲长沙话的风气很浓,因而长沙话对浏阳土话的影响相当大。
三、赣方言在浏阳占优势的方言,属于赣方言系统的浏阳土话。
(在浏阳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查考浏阳各姓氏源流,可见浏阳“土著”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为外地移民。
据《宋季兵事》载:“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破潭(潭州,今长沙),浏遭迁屠殆尽,奉诏招邻县民实其地。
浏阳北乡蕉溪话中“唧[-i33]”的用法分析
![浏阳北乡蕉溪话中“唧[-i33]”的用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84be74284ac850ac02421c.png)
浏阳北乡蕉溪话中“唧[?i33]”的用法分析“唧”[?i33]在浏阳方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口语色彩很浓。
本文总结了浏阳北乡蕉溪话中“唧”作为构词语素、类词缀和表达小称意义的主要用法。
“唧”可以代替现代汉语中的“儿化音”还可以作为副词词尾,相当于“的”。
标签:“唧” 小称用法一、引言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赣边境,东接江西铜鼓、万载、宜春等县,西近长沙,南靠醴陵,北邻平江。
浏阳境内多山,按地域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当地人称之为东南西北四个乡,方言分布情况比较复杂,每个乡内部之间还有“八里不同音”的说法,本文所分析的蕉溪话属于浏阳市北乡话。
普通话中没有与“唧”对应的词汇,“唧”的口语色彩很浓,地方特色鲜明,在蕉溪话中的用法比较普遍。
此外,“唧”在湖南的涟源方言、湘乡方言、杨家滩方言和株洲方言中的“卿”尾(或“叽”尾)中主要是作语气词,没有浏阳方言中的“唧”用法丰富。
二、“唧”的用法目前关于浏阳方言中“唧”的用法研究不多,夏剑钦(1998)在《浏阳方言研究》中对浏阳方言里的“卿”分布有过简略的介绍①,盛新华、罗晶(2008)在《浏阳方言中“形容词+唧”的基本格式和句法语义功能》讨论了“形容词+唧”的主要用法。
本文仅从结构和语义功能方面对蕉溪话中“唧”的用法进行探讨。
(一)“唧”作为构词语素1.“亲属称谓语素+唧”从构词成分上讲,“唧”作为构词语素和前面的亲属称谓语素一起构成称谓名词,意义相同。
“唧”相当于“类后缀”,使单音节双音节化,不可去掉。
如:1)“叔唧”[??u55?i44](叔叔)“婶唧”[??n24?i44](婶婶)“姑唧”[ku33?i44](姑姑)“舅唧”[?‘iou11?i44](舅舅),其中“叔”“婶”“舅”“姑”在书面语中都可以作为称谓词单独使用,但在浏阳蕉溪话中不作为词语单独使用,只有和“唧”一起使单音节双音节化,才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叔叔”“婶婶”“舅舅”“姑姑”,“唧”作为构词语素和亲属称谓词素意义相同,没有产生附加语法意义。
浏阳南乡方言记略

浏阳南乡方言记略浏阳南乡方言能够追溯到清朝末期,随着当时的历史发展,这一地方特有的语言发展出不同的变体。
今天,浏阳南乡方言仍然是许多人的母语,尤其是老年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
浏阳南乡方言与其他方言有很多不同。
它流畅、清晰,节奏明快,也易于学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发音与普通话发音有很大的不同。
它的音频结构更紧凑,而发音更加清脆,语言运用更加灵活。
此外,浏阳南乡方言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渊源。
比如,有很多传统的民间故事,古老的神话和民歌。
还有许多门特有的习俗和风俗习惯,如中秋节过桥、冬至的饺子活动等。
浏阳南乡方言也拥有自己的文字文化。
虽然它与其他方言对比比较少,但它仍然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主要组成部分。
例如,它拥有独特的语音体系,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概念和情感。
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浏阳南乡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且还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人们之间构建起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关系。
然而,近些年来,浏阳南乡方言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许多年轻人开始接受普通话的教育,经常使用普通话,而不是使用浏阳南乡方言,这正在逐渐取代浏阳南乡方言的使用。
因此,许多研究人员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浏阳南乡方言。
他们通过收集记录、口述访谈和编写语言文字等方式,将这一方言纪录下来,以供后代学习和了解。
浏阳南乡方言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语言,它是特定区域的文化遗产,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传承与发展浏阳南乡方言,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浏阳南乡这个地方,更能激发人们对于当地文化的尊重,也有助于联系与保护好我们的地域文化。
-浏阳方言种类

浏阳方言种类
《浏阳方言种类》
哎呀呀,要说咱浏阳的方言种类啊,那可真是有意思得很嘞!
我记得有一次去乡下走亲戚,碰到一个老奶奶,她一开口跟我说话,我就懵了。
她说的啥呀,我是半句都没听懂!后来亲戚给我翻译,我才知道她说的是“嗯哪噶恰饭冇”,哈哈,这就是浏阳方言的独特魅力呀。
在浏阳,不同的地方方言还真有些不一样呢。
就像在东边的小镇上,他们说“去”是“克”,而到了西边的村子里,可能又变成了“且”。
还有那个“鞋子”,有的地方说“孩子”,有的地方说“孩则”,真是五花八门嘞。
有时候和朋友们聊天,大家说着各自家乡的方言,那场面可热闹了。
这个说一句,那个来一嘴,感觉就像一场方言大杂烩。
而且有些方言词汇特别形象生动,比如形容一个人很调皮,就会说“蛮究”,听到这个词,那个人的样子一下子就浮现在脑海里啦。
咱浏阳的方言种类就是这么丰富多样,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和烟火气。
每次听到那些特别的方言,我就觉得特别亲切,这就是我们浏阳的特色呀!嘿嘿,不管走到哪里,听到这些方言,就感觉回到了家乡一样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浏阳方言中几个问题的考究摘要:本文以浏阳北乡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浏阳方言中几个比较典型也比较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包括:1.浏阳方言中几个容易混淆的声母;2.浏阳方言中的古汉语现象;3.普通话推广对浏阳方言的影响。
关键词:浏阳方言;声母;古汉语;普通话;影响。
浏阳地处湘东, 北连平江, 南接醴陵, 西南与株洲搭界, 西面与西北面同长沙接壤, 东北依次与江西的铜鼓、万载、宜春、萍乡四县相邻。
素分东、南、西、北四乡。
由于历史上多次移民以及地处湘赣边境,受着多种方言的影响, 形成了境内方言四乡各不相同乃至“十里不同音”的状况。
其中有的属于几种方言之间的区别, 有的属于一种方言内部的差异, 从方言分区的角度看, 全市实际上含有三种方言: 客家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①。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浏阳北乡方言。
一.浏阳方言中的几个易混淆声母在北方人眼中,南方人说普通话总是有些音发错,发不准或者与其它音混为一谈,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几个声母:n与l、x与s。
事实上通过对浏阳方言中这几个声母的分析比对发现,北方人眼中的“混淆”其实是一种误解,浏阳方言中这些声母的发音确实与普通话不一样,也导致浏阳人学习普通话时会发错音,但这种不一样是有规律的,有规律也就不能称之为混淆,只能说这几个声母的区分方法在浏阳方言终于在普通话中不一样。
下面就是我总结的一些浏阳方言中的区分方法:(一)n与l之争在浏阳方言中,n、l作声母时会重新分化成三个声母n、l、d,具体如何区分是根据声母后面所带的韵母而定的。
一般情况下:1.如果声母后面带的韵母是非鼻音韵母,且韵母不是以“i”开头的时候,不管原来声母是“n”还是“l”,在浏阳方言中都会变成声母“l”;2.如果声母后面带的韵母是鼻音韵母,且韵母不是以“i”开头的时候,不管原来的声母是“n”还是“l”,在浏阳方言中都会变成都会变成声母“n”;3.如果声母后面带的韵母是以“i”开头的,就要看原来的声母是什么。
如果原来的声母是“n”,则声母不变,还是“n”;如果原来的声母是“l”,则声母变成“d”。
附表:表格注释:1:表格中韵母不全,是因为有一部分韵母在浏阳方言或者在普通话中不与n、l 搭配;2:还有部分韵母属于特殊情况,将在下面提到。
特殊情况:在韵母中,有两个特殊,一个是“Ü”一个是“iao”,它们不符合上述规律。
1.在普通话中,韵母是“Ü”的几个字在浏阳方言中的读法分别如下:绿:diu(丢)吕、虑:lei(磊)率、律、驴、旅:di(滴)2.在普通话中,韵母是“iao”的字在浏阳方言中的读法分别如下:当声母是“l”时,在浏阳方言中声母是“d”当声母是“n”:鸟:diao尿:niao分析:对于韵母是“Ü”,虽然不符合一般规律,但从它在浏阳方言读法的韵母中发现,如果把他的浏阳方言韵母对应到上表中去,其实还是符合规律的。
可以猜测,真正跟浏阳方言中声母是“n”还是“l”有关的是韵母在方言中的读法,而不是在普通话中的读法,即上表中韵母对应的应该是浏阳方言中的韵母。
经过检验也确实如此。
虽然几乎所有的韵母浏阳方言中的读法都跟普通话中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变化没有超过所在的大类,即非鼻音且非i 开头韵母仍然是非鼻音且非i开头韵母、鼻音非i开头韵母仍然是鼻音非i开头韵母、i开头韵母仍然是i开头韵母。
所以唯一的特殊只有两个字,即“鸟”和“尿”,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j、q、x与z、c、s的转化北方人一般认为南方人不太分得清“x”和“s”,如“xin”会读成“sin”,但是通过考证分析,我发现其实除了x和s,j、q和z、c也有同样的对应变化关系。
与j、q、x搭配的韵母都是以i开头的(除了u和un,但是u与j、q、x搭配时读作Ü,Ü其实可以看做是i和u的拼读,所以不算),通过考察它的韵母包括读音,均没有发现其规律,因为就算是相同的韵母甚至相同的读音对于不同的字都会发生分化,只能举例说明。
除了上表中列举的分化,其实对于某些字还有其它分化,如“减”的声母会变成“g”,“乡”的声母会变成“sh”,“旧”的声母会变成“q”等,普通话与浏阳方言之间的转化几乎无规律可循。
二.浏阳方言中的古汉语现象南方方言由于山隔水阻,地理隔离导致缺乏交流,变化缓慢,且很难统一,所以八大方言南方占其七,而北方仅北方方言一种。
同时由于变化缓慢,导致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即很多南方方言里面都保留了不少古汉语习惯,包括浏阳方言。
经过我的考察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类古汉语情形(由于没有机会在浏阳方言区仔细考察,只能凭自己记忆,导致取证不足):(一)字、词浏阳方言的语言习惯中,有不少字、词与普通话中不同,更有一种古朴的风格。
如:字:寻:找;例:你在寻什么东西?莫:别;例:你先莫走,等一下我。
尽:都;例:我们班尽是些男生,没有几个妹子(女孩)。
窟:窝;例:狗窟(狗窝)晏:迟、晚;例:不好意思,我来晏了走吧,蛮晏的啦(挺晚的啦)!携:抱;例:你携不起(抱不动)的,别摔着他啦!失:丢;例:我的笔有失掉了(又丢了)失格:丢脸跍:蹲;例:脚都跍(蹲)麻了……饥:饿;例:多时(早就)肚子饥了,还不搞饭(做饭)吃!眼:洞;实:填、埋;例:把这个眼实掉(把这个洞填掉)。
赅:欠;例:你还要他请客,他自己还赅了别人的钱词:多时:早就;例:他多时来了,等你好久(很久)了阶级:阶梯如今:现在;例:你如今在干嘛(你现在在干嘛)?清白:清楚明白;例:自己都不清白,还教别人!上(下)昼:上(下)午;例:明日上昼(明天上午)来我家吧欢喜:高兴;急性:快点;饮(第四声)水:给植物浇水;例:你还不急性给花饮水,都快干死了!(二)句式句式里面比较典型的是:浏阳方言里面喜欢用“(……)何如?”或者“(……)如何?”,可单独使用,也可在前面加文字,意思即:“怎么样啊?”例:今天考试何如呀?即:今天考得怎么样呀?这两个虽然普通话中也有,但是不是常用句式。
另一个是:“……不(bu,轻声)?”句式;古文中也常有这个句式,但“不”读作“fou,否”,如:尚能饭不?而浏阳方言中“不”仍念作“bu”,轻声。
此句式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每个选择疑问句都有用到,例:吃饭了不?作业做完了不?你还在读书不?(三)词类活用在浏阳方言中,我还发现了几个词类活用的例子:窃:小偷,动词活用为名词;例:昨天晚上来窃了,他家们都被撬了。
袋:用袋子装,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剩下的你用袋子袋回去吧。
里手:在行;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我也不里手,你莫问我。
三.普通话推广普及对浏阳方言的影响南方方言多样性与独特性存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在于地理隔离,南方多山多水,导致交流不便,以至于南方方言一个比一个怪。
同时地理隔离导致的生殖隔离也是南方人与发音有关的生理构造差异化进化,从而间接的导致南方方言的多言行与独特性。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隔离所带来的对交流的影响越来越小,多山多水也不会构成障碍了。
交流的增加,总会导致事物趋同,方言也是如此。
再加上普通话普及推广的推动,更加弱化了南方方言多样性与独特性存在的基础。
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南方方言,包括浏阳方言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
尤其是在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也就是那些中小学生,他们从小被送进幼儿园,学校一直会要求在校讲普通话,这样导致他们的浏阳话听起来非常别扭。
而且这种改变是发生在各个方面的。
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读音;二是常用词汇;三是调门,而浏阳方言主要从这读音与常用词汇方面发生着变化。
(一)读音在读音方面有两个典型:1.“电”字的读音前文提到,当l与i开头韵母拼读,声母会变成d,那不就占据了d的空间吗?这样当d与同样的韵母拼读时会不会造成混乱呢?事实上,当d与某些韵母拼读时,也会发生转化,变成声母t。
比如dian,在浏阳方言读法中,它的韵母就是t。
然而,在浏阳北乡方言中,包括“店”、“垫”、“殿”都以t为声母,唯独“电”的声母没变,仍然是d。
原因在于,“电”并非浏阳方言中的传统词汇,也就是说,浏阳方言中本来根本没有“电”这个字,再后来引进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浏阳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音变调转的规律来发音,导致“电”字发音有异于其他字。
2.“Jiang”在浏阳方言中的读法通过考证,“jiang”在浏阳方言中的正确读法是“gong”,证据主要来源于地名和食物名。
笔者认为,如地名、食物名这一类专有名词的读法一般是相对较难受普通话影响的,因为这些名词我们一般是先听到它的读音,然后才知道他是如何写的,才知道普通话中是如何读的,这样听到的读音一般是传统的读法。
如果事先知道如何写,就会导致先入为主地受普通话的影响。
也就是说在不知道普通话如何读的情况下先学会浏阳方言读法,得到的一般是正确读音。
这些专有名词中有:地名:平江、斜江食物名:豇豆、浆(在浏阳方言中是指粥)还有另外一个词也是先听到读音,之后才知道写法的:讲这些次词语里面,江、豇、浆、讲都是读作“gong”的,只是音调稍有不同。
然而现在很多人读到“长江”、“豆浆”等词语时都会读作“jiong”,虽然韵母的读法有所保留,但是声母已经靠近普通话了。
以上举的两例是非常典型的,典型在于不仅仅是年轻人,连老年人都会有大部分的人发生这种误读。
而在年轻人口中的浏阳话,这种误读更加普遍。
(二)常用词汇由于浏阳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音变调转的规律比较确定,只要是浏阳方言使用者,就有能力在不加总结的情况下,无意识的把这个规律应用到普通话与浏阳方言互相转化中去。
这就为浏阳方言中的常用词汇与普通话趋同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浏阳方言使用者都有能力引进浏阳方言中没有的普通话常用词汇,并且让这个词汇在读音上完全听不出它不是一个浏阳方言词汇。
而由于社会发展,浏阳方言使用者接触外来词汇的机会越来越多,比如各种各样的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广播、书籍等)的影响;由于工作需要,或者单位(如学校、公司)规定,使用普通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因此,浏阳方言(其他方言应该也类似)在常用词汇方面的演变是必然的。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前文讨论过的浏阳方言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如:晏、跍、赅、多时、阶级、饮水现在多半会说成迟、蹲、欠、早就、阶梯、浇水了。
当然,有些词汇在浏阳方言中如果不存在,而引进到浏阳方言中又显得特别别扭的词汇就会比较保守,如“讲”就不会硬说成“说”,因为“shuo”在普通话中就是一个稀有读音,仅少数几个字用到,在浏阳方言中尤甚。
所以说出来很别扭,而“讲”又在口语中经常用到,所以像这一类词汇是相对保守而不易改变的。
后记:其实我并无诟病浏阳方言受普通话影响而变化之意,因为从浏阳方言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浏阳方言本来就是来自于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流动而导致的语言融合,只是觉得有必要通过考察研究,留下文字记录,让浏阳方言不至于淹没于语言大融合的历史浪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