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通用5篇)

《背影》教学设计《背影》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背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背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词。
⑵掌握作家作品的简单情况。
⑶掌握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⑴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品鉴文章平实质朴的文风,写实细腻的笔触。
⑵注意详略结合、突出重点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本文所表现的真挚、深沉父子之情,从一个家庭的不幸了解当时社会阴冷、灰暗的世态。
【教学重点】“背影”既是全文线索也是全文主旨的所在,抓住这一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感情脉络。
【教学难点】车站送别场面前的文字,即课文第二、三、四节在全文中的地位与对表达父子之情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由学生自主阅读、讨论、研究,同时由教师作必要的引导、点拨。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的推进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及各个步骤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给与必要的启发、提示,对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教学媒体】建议使用音、视频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介绍作家生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
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
二、导入课文作者在1947年答《文艺知识》问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作者情动于衷,诉诸笔墨,文章中深挚的情感超越了时代,打动了几代人,成为描写父爱的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课文《背影》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背影》教案设计范文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背影》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学生能够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背影》的主题思想及表达技巧。
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导学生回顾亲情的主题,引入本课《背影》。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准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特别是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剖析。
5. 课堂实践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进一步理解父爱的主题。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背影》。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真实经历,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故事。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文《背影》,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写作,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亲情,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在教学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以丰富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分析:《背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是让世界充满爱,对于母爱,友爱,学生们总是很容易体会得到。
而父亲深沉的爱,无处不在,却总是默默的。
《背影》是一篇包含着浓浓父爱的优美的散文,作者细腻的笔迹,将父亲沉默的细致的爱展示给我们。
这一单元,教会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较强,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教学准备: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歌曲《懂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朱自清《背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背影》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背影》;(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情感表达;(3)分析课文中父亲的形象,认识父爱的伟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背影》的朗读与背诵;(2)分析父亲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3)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父亲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细节描写练习;(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进行展示和评价。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背影》;2. 家庭作业: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最新《背影》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最新《背影》教学设计(精选5篇)最新《背影》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作更加有效地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最新《背影》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背影》教学设计1 学习⽬标: 1、积累重点词语,把握课⽂内容。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朴实⽆华却饱含深情的语⾔。
3、体味⽗爱的伟⼤,懂得对⽗母怀有⼀颗感恩的⼼。
学习重点: 抓住细节描写,品味语⾔。
学习难点: 通过品味朴实⽆华的语⾔,感悟深沉伟⼤的⽗爱。
学习⽅法: 诵读法、⾃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问点拨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课时 学情分析: ⼋年级的学⽣,对⽗母的爱已经有了⾃⼰的感悟和理解,但同时,还有很多学⽣对⽗母的爱习以为常,缺少⼀颗感恩的⼼,本⽂可以引导学⽣回味⽣活、反思⾃⼰,让学⽣从平凡中发现伟⼤,从细节中体会关爱。
学习过程: ⼀、导⼊新课 多媒体播放⾳乐电视作品《⽗亲》。
我们看到的这部⾳乐电视作品叫《⽗亲》,演唱家刘和刚借这⾸歌唱出了⽗爱的伟⼤,唱出了⼀个⼉⼦感恩的⼼。
今天,在⾳乐之外,我们再来借助⽂字感受浓浓的⽗⼦之情,感受⽂字和写作的魅⼒,⼀起来学习现代著名散⽂家朱⾃清先⽣的作品《背影》。
(板书) ⼆、预习检测 为了更好地赏析⽂本,我们⾸先要扫清⽂本的阅读障碍,看⼀看⼤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请看⼤屏幕,在练习本上写出你认为对的正确答案。
请两名同学上⿊板写。
交xiè(卸)奔丧(sāng) 狼jí(藉)簌簌(sù) fù闲(赋)颓唐(tuí) cǎn淡(惨)琐屑(xiè) pánshān(蹒跚)妥帖(tiē) shì泪(拭)差使(chāi) 同位互相批改、全班交流,齐读。
三、默读课⽂、整体感知 1、没有了阅读的障碍,我们便可以更贴近地跟随作者再次回到⽗亲的⾝旁,请静静地默读课⽂,读完后思考,这是⼀篇写⽗亲的⽂章,⽂中写了有关⽗亲的什么事情?作者为何以“背影”为题? 明确:⽗亲在浦⼝车站送别⼉⼦。
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范例(5篇)

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范例(5篇)八班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及重点]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现人物心灵的写法。
2、朴实的语言风格。
3、通过体会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育同学“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一见到大家精神的样子,我就感到特别兴奋!我对大家有着特别好的印象,我特别兴奋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愿我们今日的学习合作开心!今日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有名散文--《背影》(板书课题--背影)一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
《背影》这篇散文因其胜利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提到“父爱”这个话题,有一件事令我刻骨铭心(讲一件亲身经受的动人故事导入到课文的范读上来,争取声情并茂,感人泪下)。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这“肤浅的父爱”的。
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老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同学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同学自主探究商量为主,老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老师提问:刚刚提到,《背影》这篇散文因其胜利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明确: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明确:第一次:点题的背影;其次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应当是其次次:买橘子的背影)然后,让指名同学单个朗读,比较哪个同学朗读得比较好,老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加以体会,老师适时加以引导。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写作技巧迁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让学生尝试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所学技巧,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背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特别感动你、让你铭记在心的亲人举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亲情的深厚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词语深层含义的挖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我反思,可能需要更多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词语背后的情感,而不是单方面的讲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朗读感悟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我观察到他们在朗读中逐渐能够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情感的表达。然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是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背影》这篇文章的基本情节、主题思想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和表达对家人的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背影》教案最新6篇

《背影》教案最新6篇《背影》优秀教案篇一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记叙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关于“人物刻画”,主要通过学习写人的文章,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了解人物的记叙、记叙的详略和中心的表达,以期提高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太好好。
阅读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也欠缺,因而我立足基础,让学生多读,在阅读中领会文章主旨,多一点个性化阅读的激励,先让学生喜欢。
而后,在指引学生步步深入,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初步学会欣赏叙事散文。
2、方法与过程:合作探究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深切的父爱,净化自身,净化灵魂。
4、德育目标:教育心存爱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学生重点1、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描写作用。
难点文中父爱的体会及主旨的体现课前准备课件、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导读法:在老师引导知文意研讨法:个体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
教法设计1.学生自己走进文本。
2.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做必要的提示点拨。
3.以写促读。
教学流程一、导入:(一)入题:(课件)(二)文学知识课件)(三)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投影)2、指学生导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一)朗读课文(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3、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4、本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父亲?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呢?四、小结:五、作业的布置六、教学反思朱自清《背影》教案篇二一、课文导入1、欣赏歌曲《父亲母亲》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一一截取法。
2、难点:
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
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歌曲《父亲》、白帆的散文《父亲的泥脚》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
2、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板书课题:背影)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
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⑴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
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⑵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⑶“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
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⑴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⑵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⑶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
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本段,熟读成诵。
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三、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⑵“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
切。
⑶“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
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⑷“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丨临别嘱咐,惦念
儿子旅途的平安。
⑸“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
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
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⑴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⑵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⑶第三次流?目:“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⑷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积累语言
1、设置情境,导人新课: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
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⑴“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
⑵“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
深远!”
⑶“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
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
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
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
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一一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
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三、语言训练,探究“选材构思法一截取法”的片段写作练习
1、现在我们来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一一截
取法。
《背影》之所以成为广为传诵的佳作,还缘于作者精巧的选材构思。
作者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一一背影来构建文章。
请同学再读课文,深人体会这一特色。
2、现在请大家口头表达,写作交流:
⑴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能截取最让你感动的瞬间,说说你的父亲吗?
⑵请同学们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融人你的情感,写下来。
⑶交流写作心得。
本课小结: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
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领悟。
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一一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点题的背影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悲哀的泪买橘子的背影感动的泪分别时的背影惜别的泪想念中的背影儿子对父亲的深情伤心的泪文章的线索:明线一背影;暗线一父子深情。
文章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写作技巧:精心选材构思、善于抒发深挚情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
动】截取法: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闪光的瞬间而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叫做截取法。
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感悟、口头表达、写作体验来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探讨与反思】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却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加强感情渲染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