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里,主人公菊 花不甘处于受人歧视的卑微地位,但她 的反抗带来的却是更大的不幸,从“贱 小娘”到新少奶奶,她的命运始终处于 遭人嘲弄和役使的悲剧境地,贫病而死。 《石宕》描写一个世代以凿石为生的山 村发生的悲惨事故。
5)许杰(1901-1993),浙江台人 。
许杰的小说以描写故乡浙东乡民强悍好斗的习 俗和宗教观念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 俗和宗教观念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惨 小说透过两个村落、 雾》。小说透过两个村落、两大家族之间的械 斗,写出了在争权夺利的背后更为深层的封建 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 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表现了乡民们的愚昧是 如何掩护了腐朽的传统思想的。 如何掩护了腐朽的传统思想的。 许杰的《赌徒吉顺》 许杰的《赌徒吉顺》较早记录了浙东一带的另 一种野蛮习俗——典妻。 典妻。 一种野蛮习俗 典妻
叶绍钧小说多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 题材,称为“教育小说家”。通过对 教育界的黑暗内幕,来把批判的矛头 指向整个旧的社会。 对知识分子弱点的关注和审视是叶绍 钧小说主题的又一个重点。 《潘先生在难中》刻画了教育界一个 患得患失、自私精明的卑琐小人物形 象。
《倪焕之》(1928)把中国辛亥革 命、“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 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人物成长 的舞台,刻画了执著追求崇高理想 的知识分子倪焕之的典型形象。倪 焕之经历了事业悲剧、爱情悲剧和 政治悲剧。 小说以广阔的时代背景、生动的历 史场面、丰富的生活细节、鲜明的 艺术形象,显示出叶绍钧在小说创 作中的现实主义的成熟。
许地山《命命鸟》 许地山《命命鸟》写一对缅甸青年加陵 和敏明的爱情故事。小说揭露封建婚姻 和敏明的爱情故事。 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 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 的宗教精神。 的宗教精神。 最充分表现许地山宗教思想的是《 最充分表现许地山宗教思想的是《缀网 劳蛛》 主人公尚洁的“我像蜘蛛, 劳蛛》。主人公尚洁的“我像蜘蛛,命 运就是我的网”的人生哲学, 运就是我的网”的人生哲学,既体现着 勇对命运的坚韧精神, 勇对命运的坚韧精神,也包含着佛家 “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的宿命意 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 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第一章小说第一节、现代小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一、小说的政治意义和宣传作用二、小说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三、小说是作家的宣泄工具第二节、第一个十年的小说(1917----1927)一、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1)鲁迅的《呐喊》共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这十四篇小说是《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1918年4月、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孔已己》1918年冬、《药》(华老栓、华小栓、夏瑜)1919年4月、《明天》1919年6月、《一件小事》1919年7月、《风波》(九斤老太、七斤、赵七爷)1920年8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9月、《故乡》1921年1月、《阿Q正传》1921年12月、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白光》1922年6月、《端午节》1922年6月、《兔和猫》1922年10月、《鸭的喜剧》1922年10月、《社戏》1922年10月。

鲁迅的《彷徨》共收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小说13篇,《祝福》(祥林嫂、鲁四老爷)1924年2月7日,《祝福》真实地描绘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

小说概述第一个十年

小说概述第一个十年
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受鲁迅影响,以农 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 所谓“乡土文学”。 • 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 任叔、台静农等。 • 代表作品: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 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 子》。
h
10
乡土文学的特质
•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 现的。
自我的平凡性,对于软弱的凡人的历史价值,对于人的日常
平凡生活的重新肯定与发现。
• 雅文学与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在对立中的接近趋向。
h
12
自叙传抒情小说
•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 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 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
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 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 • 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
h
5
二、第一个十年小说概述
• 总体概述 • 以翻译小说为培基,五四运动小说时取得文学的正宗地
位。 在第一个十年,“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
的一支,主要是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 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 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时期与人员不同:分为问题小说、人生写实派、乡 土文学派 与之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 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 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 拓了现代小说新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柄”谈》;2:“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 见闻” •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古代小说类型与西方小说分类
• 古代小说: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志怪、传奇 等。

第一个十年小说

第一个十年小说

第一个十年小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大体状况是,新小说取得了文学正宗地位,而又有两类不同的派别。

一类是问题小说,以及之后转向的人生派写实小说,另一类则是自叙传小说和其他的抒情类小说。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的需要和西方文学的传入两个主要方面,这也是鲁迅所总结的。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对小说现代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让中国现代小说一开始就是承担了沉重的社会使命。

文化运动革命是从推行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入手的,随着文学刊物使用白话文的引领,最终落实到教育部规定小学实行国语教育,这对采用白话作为叙述语言的小说的发展和推广,自然起到基础性作用。

而社会方面还有潜在的背景,那就是新式教育形成了一代青年学生,在此基础上则形成了新小说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而现代的印刷业和出版业的发展也对文学活动的自我组织起到“基础设施”的作用。

西方小说的引入,对中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是明显的,而小说内部发展的成熟条件反而成为了潜在的要素。

从林纾翻译大量西方小说开始,因其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

这一时期是翻译小说的时代,译作多于著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时的小说家基本都是在阅读西方小说的基础上走进创作的,其形式、叙事、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西方小说的直接影响。

18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之后他发表了《孔乙己》《药》等著名篇目,尤其拉开了五四小说的序幕。

小说的革命从很早就开始酝酿了,但是等到五四运动爆发,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就加快了步伐,并迅速形成热潮。

小说新人不断涌现,重要作品迭出,小说更是向文学的中心位置移动,成为当时文学的中枢。

不过总体上说,除了鲁迅等个别天才之外,整体上的创作还是比较幼稚的。

第一个十年小说的整体状况是纷繁复杂头绪甚多的,外国前后三个阶段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几乎是同时被引入创作,也使得小说的创作方法创作风格趋于多样化。

第一个十年小说

第一个十年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绘小 学校长潘先生逃难历程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私、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潘先生在难中 (节选) 叶圣陶 他缴纳会费愿作会员 ;又宣言自己的学校房子 还宽阔,也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 妇女。这是慈善的举措,当然受热烈的欢迎,更兼潘 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知道的人物。办事处就给他红 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 徽章,标明这是红十字的一员。 潘先生接旗子和徽章在手,如捧着救命的神符, 心头起一种神秘的快慰。“现在什么都安全了!但 是……”想到这里,便笑向办事处的职员道:“ 多给 我一面旗 ,几个徽章罢?”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 门,也得张一面旗,而徽章这东西不很大 ,恐怕偶尔 遗失了 ,不如多拿几个备在那 里。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
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琐屑的言 谈。《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在古代,写小说一 种目的是“游戏笔端,资助谈柄”(邱炜薗《菽园赘 谈》);一种目的是强调小说可“资治体,助名教,供 谈笑,广见闻”(曾慥《类说书》)。可以“劝善惩恶, 幼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凌云翰《剪灯新语• 序》。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一直处于边沿的位臵。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 的创作风气。
1921 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 高潮。

2、问题小说的概念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 说。 如: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个性自由、 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人民的疾 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

第二讲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二讲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将"问题小说"的创作 引向高潮。汇成短期的一股创作潮流。
2、形成的原因:
"五四"思想启蒙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他们渴望用小说来提出和讨论社会 问题与人生问题。
3、涵义及局限:
“问题小说”并非流派,而是一种创作的风 潮,初期小说作家有着大致相同的创作倾 向,这就是密切关注社会问题,以小说反 映和讨论社会问题,把小说作为改良社会、 改良人生的工具。
王统照 :《微笑》、《春雨之夜》、《沉 思》、《雪后》、《湖畔儿语》
5、冰心的问题小说:
前期(1919-1921):写于“五四” 高潮阶段,涉及理想的家庭、父子冲 突、妇女、婚姻、军阀混战等各种社 会问题,称为“社会问题小说“,代 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去国》《一个军官的日记》等。
“问题小说”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 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 等弊病。多数小说只是满足于提出问题, 并不寻求解决,即便进行了解答,其答案 也是空泛的“爱”与“美“。
4、代表作家
汪敬熙 :《雪夜》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杨振声:《渔家》、《一个兵的家》、《贞 女》、《玉君》
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去国》、《一个军官的日记》、《超 人》、《悟》
第二讲 第一个十年 的小说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
1、发展概况:
1919年初,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罗家 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 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显露了“问题 小说”的端倪。
1919年下半年,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 《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 气。
后期:写于1921年"五四"高潮后,称" 心理问题小说"。代表作《超人》、 《悟》。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个十年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个十年小说

《超人》1921年
冰 心
这里讲的爱和古代讲的尊卑长幼之爱是不同的,它是 指普遍的人性之爱。带有一种现代的特点。 这本小说其实很概念化,但当时能够引起大的反响,跟 其中表现那种人道之爱是有关系的。古代没有这样表现的方式。在 “五四”的落潮时期青年人都从普遍的救世变为有点悲观厌世,当 时很多青年人都迷恋世纪末的那种思潮,像何彬读的那种尼采、叔 本华等等,《超人》就借小说把握了当时青年人的脉搏。所以艺术 上本来很幼稚的小说,当时能够拥有广大的读者,产生很大的反响。 冰心这一时期小说特点:结构比较单一,不事铺张,而着力于 揭示人物的内心理路,或侧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感受,这同注 重故事的传统小说相去较远,是冰心一出手就显露的“五四”性质。 语言非常清丽、婉约。文字略微带有一点文白夹杂,抒情的意味比 较浓,是所谓的学生腔,也是所谓的新文艺腔。形成了所谓的冰心 体。读冰心的时候有时候感觉读的是很清纯的童话,不是很现实, “五四”的青年、“五四”的读者需要这样的童话,需要冰心。
问题小说
4、特点:理性化。
因为当时问题的尖锐性是第一位的,相应便减少了对小说形象化的要求,造成许多 “问题小说”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 注重思想的探求、讨论,甚至哲学层面的讨论。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是多数作品 都是概念化的,都是很粗糙的,很少像鲁迅的小说那样,虽然也探讨问题,但是对问题的探 讨是通过作家的个人的体验,用形象和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时问题小说普遍达不到这种 效果。都是比较肤浅。从问题入手构思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表现对问题的看法。急于解决问 题。艺术性是比较差的。但是这样一些水平不是很好的小说,概念化的小说当时的影响非常 大,是因为它触及了当年轻人关心的问题。这样的小说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过。古代小说都 比较注重教化而不是提出问题。可见一个作品的流行它是有多种原因的,艺术性高或者低不 是小说流行不流行的唯一的原因,有时候一些非文学的因素也可能促使一些作品的流行。现 代社会中也是,畅销书不见得有多高的质量,它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当然现在又加上一个 商业化的炒作,有时候一些不怎么样的小说作品也可能会流行起来。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叶绍钧小说的艺术风格
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2、同情与讽刺兼备。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 4、语言自然朴实、凝炼纯净。
冰心与叶圣陶创作风格的比较 冰心小说
思想内涵: 表现爱与美 的 人生理 人物形象: 性格模糊、 想 概念化 艺术表现: 演绎故事、主观 抒情与议论较多 创作方法: 有浪漫主义色彩
叶圣陶小说
再现灰色的社会人生 性格鲜明、典型化 注重细节的真实性 冷静客观地叙写
现实主义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2)写于1922年的《湖畔儿语》透露了王统照小说创作 向某种新方向过渡的痕迹,对于独行者寻梦的抒写让位 于对下层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3)1927年发表的《沉船》和稍后的《刀柄》代表 了20年代后期王统照的艺术转向,从“问题小说”步 入“乡土小说”。
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
教育家•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三、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悲剧主题的意蕴
1.描绘现代工业文明、畸形的都市文明对封建宗法 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 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

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
2.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

许钦文《疯妇》双喜妻 婆媳关系 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作家:文研会的王鲁彦、许杰、 蹇先艾、彭家煌等; 未名社的台静农, 语丝社的许钦文和废名等
2) 鲁迅和乡土小说派
鲁迅是现代中国乡土小说创作的第一 人
3)早期“乡土文学”理论
周作人、沈雁冰等人曾致力于“乡土文 学”理论的倡导
4)贡献
推进了中国早期新文学向现实主义创 作倾向发展,具有持久生命力 推动了农民和农村题材大量进入现代 小说领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史料 价值。
关于暴露和病态的“性描写”
郁达夫小说从道德观念上解构了传 统意识,而且引入新的小说叙事方式, 完成了自苏曼殊开创的“自叙传”浪漫 抒情小说形式
2)许地山: 《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3)其他浪漫派小说家 :叶灵凤、庐隐 淦女士等
1)发展阶段: 民国初年到二十年代初期 : 徐枕亚《玉梨魂》(1912)、包天笑 《一缕麻》、周瘦鹃《此很绵绵无绝 期》、吴双热《孽冤镜》、李定夷 等等
二十年代中期到抗战前 : 革命文学占主导地位,鸳蝴派退到文 学边缘。 有张恨水、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 (即电影《火烧红莲寺》)、李涵秋 《广陵潮》、蔡东潘《历代通俗演义》 等等
三、人生派写实小说: 1、描写都市知识分子的写实小说
代表作家:叶圣陶,剖析关于教育 问题和都市小资产阶级的精神生活 前期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 30年代代表作《倪焕之》
2、描写农村的写实小说(即乡土小说 派) 1) 创作背景: 二十年代涌现的一批描写农村生活、 带有浓重乡土气息和色彩的作家形成的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批判的眼光,复杂的情绪:
王鲁彦的《柚子》、《菊英的出嫁》 和后期的《黄金》等小说
彭家煌《怂恿》《喜讯》《活鬼》等 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 许杰《惨雾》《赌徒吉顺》
许钦文的《疯妇》《石宕》《鼻涕阿 二》 蹇先艾的《水葬》《在贵州道上》
废名(冯文炳):三十年代的京派 著名作家、现代派诗人 小说的田园风格与忧郁情调:《浣衣 母》、《竹村的故事》
言情小说: “有词皆艳,无字不 香”,“满纸莺歌燕舞,蝴蝶乱飞”。 在文学形式上多骈体文,句子、书 名常出现“鸳鸯蝴蝶”的字眼,充满哀 情情调,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 蝴蝶可怜虫”“梦为蝴蝶身何处,魂傍 鸳鸯死也痴”。
2、鸳蝴派小说重要作家作品 “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 周瘦鹃、张恨水
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末 :
张恨水、包天笑《国难家仇》、白羽 《武林争雄记》《十二金钱镖》、秦瘦 鸥《秋海棠》、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等等。
2)重要作家作品
苏曼殊与鸳、主题模式 2、叙事手法——自叙传 3、结局模式
苏曼殊小说的独特贡献: 成为五四一代的精神资源,导引了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流 派。 注重表现人物个性与心理纠结,其 文学思考显示出当时知识分子精神境遇 和文化选择的困惑。
四、现代抒情小说 1、创作背景: 感伤、焦灼——青年作家普遍宣泄的 情绪 。
2、重要作家作品 1)郁达夫(1896——1945):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浪漫主义流派的 代表,与鲁迅所开启的现实主义精神具 有同等重要价值
坦率抒写真实心境,暴露自我,感伤 自怜。
大胆展示人物的病态心理,而且将这 种心理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体现对自 由、强大的渴望和爱国情感。
二、问题小说
即小说以提出问题、思考社会和人生 主要目的 正式标志:冰心《斯人独憔悴》
出现原因:1、五四知识分子的思考
2、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引进
重要作家作品: 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去国》; 《超人》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 王统照《沉思》 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 庐隐《灵魂可以买么?》
第二讲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一、民国通俗派小说 1、文学的现代化与通俗小说
社会现代化的产物和标志:众多报刊 杂志以及以休闲、娱乐文学大量涌现
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出现,建国以后 逐渐消失的一个承袭了中国古代小说传统 的都市通俗文学流派,主题涉及言情、武 侠、社会谴责小说等等。
鸳蝴派是一个承接传统与现代的流派, 作品大多描写才子佳人缠绵哀情。
徐枕亚《玉梨魂》 包天笑《一缕麻》、“哀情大师”周瘦鹃、 三十年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刘云若
社会谴责小说: 李涵秋《广陵潮》、海上说梦人《歇浦 潮》、毕倚虹《人间地狱》等等
武侠小说: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记》
侦探小说: 周瘦鹃翻译《福尔莫斯探案全集》、 程小青翻译柯南道尔小说并创作《霍桑 探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