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十年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个十年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个十年小说

问题小说
4、特点:理性化。
因为当时问题的尖锐性是第一位的,相应便减少了对小说形象化的要求,造成许多 “问题小说”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 注重思想的探求、讨论,甚至哲学层面的讨论。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是多数作品 都是概念化的,都是很粗糙的,很少像鲁迅的小说那样,虽然也探讨问题,但是对问题的探 讨是通过作家的个人的体验,用形象和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时问题小说普遍达不到这种 效果。都是比较肤浅。从问题入手构思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表现对问题的看法。急于解决问 题。艺术性是比较差的。但是这样一些水平不是很好的小说,概念化的小说当时的影响非常 大,是因为它触及了当年轻人关心的问题。这样的小说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过。古代小说都 比较注重教化而不是提出问题。可见一个作品的流行它是有多种原因的,艺术性高或者低不 是小说流行不流行的唯一的原因,有时候一些非文学的因素也可能促使一些作品的流行。现 代社会中也是,畅销书不见得有多高的质量,它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当然现在又加上一个 商业化的炒作,有时候一些不怎么样的小说作品也可能会流行起来。
福州三才女冰心、庐隐、林徽因铜像落成(2007)
凌淑华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陈西滢的妻子。 她写有《花之寺》——短篇小说集。 里面写的技巧很高, 很多都是写旧世女子的心理, 非常细腻。
其中的《绣枕》
戏剧性心理描写非常有功利, 经常被选到一些本子上。
从技巧上来说
凌淑华小说写作的技巧比冰心, 比庐隐都要高。
叶圣陶
叶圣陶又叫叶绍钧,1894年出生。中学毕业以后就在 苏州和浙江等地当中学和小学教师。三十年代他出来编 一个杂志叫做《中学生》,当时影响非常大。叶圣陶是 现代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很多作品收到课本里面。 解放以后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 他在“五四”时期写过一些小说,受俄国文学(契诃夫、陀思妥耶 夫等)的影响,比较倾向一些底层平凡的小人物,揭示底层人物的不 幸,代表作有《潜隐的爱》,很能够代表“五四”平民文学的一些特 色。 短篇集《隔膜》:人心隔膜,人与人之间缺少爱。——叶的作品特 色是写实而且很注重内心。 《秋》,写一位已经35岁过了正常的谈婚论嫁年龄的女人的那种寂 寞的心情。产科医生,平时住在上海。一年清明节回到乡下祭扫祖坟 和家人团聚。因为她是一个职业妇女,工作压力很大,又过了结婚年 龄,感到心灰意冷,打算一辈子不嫁。可是回到老家以后,她的大嫂 又试探她,问她是不是愿意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鳏夫。本来是关心她, 但这个大龄女子感到屈辱。第二天和家人坐船去扫墓,她想起了十多 年前父母还健在,自己还年轻,一切都是充满希望、欢乐,而现在整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里,主人公菊 花不甘处于受人歧视的卑微地位,但她 的反抗带来的却是更大的不幸,从“贱 小娘”到新少奶奶,她的命运始终处于 遭人嘲弄和役使的悲剧境地,贫病而死。 《石宕》描写一个世代以凿石为生的山 村发生的悲惨事故。
5)许杰(1901-1993),浙江台人 。
许杰的小说以描写故乡浙东乡民强悍好斗的习 俗和宗教观念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 俗和宗教观念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惨 小说透过两个村落、 雾》。小说透过两个村落、两大家族之间的械 斗,写出了在争权夺利的背后更为深层的封建 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 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表现了乡民们的愚昧是 如何掩护了腐朽的传统思想的。 如何掩护了腐朽的传统思想的。 许杰的《赌徒吉顺》 许杰的《赌徒吉顺》较早记录了浙东一带的另 一种野蛮习俗——典妻。 典妻。 一种野蛮习俗 典妻
叶绍钧小说多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 题材,称为“教育小说家”。通过对 教育界的黑暗内幕,来把批判的矛头 指向整个旧的社会。 对知识分子弱点的关注和审视是叶绍 钧小说主题的又一个重点。 《潘先生在难中》刻画了教育界一个 患得患失、自私精明的卑琐小人物形 象。
《倪焕之》(1928)把中国辛亥革 命、“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 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人物成长 的舞台,刻画了执著追求崇高理想 的知识分子倪焕之的典型形象。倪 焕之经历了事业悲剧、爱情悲剧和 政治悲剧。 小说以广阔的时代背景、生动的历 史场面、丰富的生活细节、鲜明的 艺术形象,显示出叶绍钧在小说创 作中的现实主义的成熟。
许地山《命命鸟》 许地山《命命鸟》写一对缅甸青年加陵 和敏明的爱情故事。小说揭露封建婚姻 和敏明的爱情故事。 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 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 的宗教精神。 的宗教精神。 最充分表现许地山宗教思想的是《 最充分表现许地山宗教思想的是《缀网 劳蛛》 主人公尚洁的“我像蜘蛛, 劳蛛》。主人公尚洁的“我像蜘蛛,命 运就是我的网”的人生哲学, 运就是我的网”的人生哲学,既体现着 勇对命运的坚韧精神, 勇对命运的坚韧精神,也包含着佛家 “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的宿命意 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 识。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第一个十年的小说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期的《狂人日记》。

紧接着第二年,鲁迅的《孔乙己》《药》等名著也相继问世。

“五四”小说就此拉开了序幕。

到了清末明初,小说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开始移动。

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把小说与维新革命相联系,强调小说的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提高了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

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更大的契机。

广泛的思想文化启蒙大潮对小说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西洋小说的引入也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问题小说】一、问题小说及其出现。

问题小说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出现的一股小说“题材热”,是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当时几乎所有的新小说家都写过“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

★主要的问题小说作家:《新潮》上的罗家伦、文学研究会的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他们艺术倾向不尽相同,却汇成了短期的一股创作潮流。

问题小说涉及的题材为广泛,其中触及最多的问题有劳动者的命运问题,男女青年的婚姻恋爱问题,人生的目的和道路问题,教育和儿童问题,军阀混战的战祸问题等等。

这些小说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们开设的药方,而在于他们真实地提出了为人们所关心的人生或社会问题,以引起注意。

二、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A.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B.是当时作家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作用的结果;C. 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刻影响。

三、问题小说创作▲冰心——“爱的哲学”。

冰心的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起步《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家庭培育出来的女子两种绝然不同的命运;《斯人独憔悴》: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去国》:“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你,乃是你弃绝我英士了呵!”1921年发表《超人》,提出并试图解答“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小说概述第一个十年

小说概述第一个十年
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受鲁迅影响,以农 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 所谓“乡土文学”。 • 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 任叔、台静农等。 • 代表作品: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 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 子》。
h
10
乡土文学的特质
•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 现的。
自我的平凡性,对于软弱的凡人的历史价值,对于人的日常
平凡生活的重新肯定与发现。
• 雅文学与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在对立中的接近趋向。
h
12
自叙传抒情小说
•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 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 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
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 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 • 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
h
5
二、第一个十年小说概述
• 总体概述 • 以翻译小说为培基,五四运动小说时取得文学的正宗地
位。 在第一个十年,“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
的一支,主要是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 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 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时期与人员不同:分为问题小说、人生写实派、乡 土文学派 与之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 小说家。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 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 拓了现代小说新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柄”谈》;2:“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 见闻” •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古代小说类型与西方小说分类
• 古代小说: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志怪、传奇 等。

第一个十年小说

第一个十年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绘小 学校长潘先生逃难历程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私、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潘先生在难中 (节选) 叶圣陶 他缴纳会费愿作会员 ;又宣言自己的学校房子 还宽阔,也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 妇女。这是慈善的举措,当然受热烈的欢迎,更兼潘 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知道的人物。办事处就给他红 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 徽章,标明这是红十字的一员。 潘先生接旗子和徽章在手,如捧着救命的神符, 心头起一种神秘的快慰。“现在什么都安全了!但 是……”想到这里,便笑向办事处的职员道:“ 多给 我一面旗 ,几个徽章罢?”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 门,也得张一面旗,而徽章这东西不很大 ,恐怕偶尔 遗失了 ,不如多拿几个备在那 里。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
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琐屑的言 谈。《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在古代,写小说一 种目的是“游戏笔端,资助谈柄”(邱炜薗《菽园赘 谈》);一种目的是强调小说可“资治体,助名教,供 谈笑,广见闻”(曾慥《类说书》)。可以“劝善惩恶, 幼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凌云翰《剪灯新语• 序》。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一直处于边沿的位臵。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 的创作风气。
1921 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 高潮。

2、问题小说的概念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 说。 如: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个性自由、 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人民的疾 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

第一个十年小说

第一个十年小说

第一个十年小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大体状况是,新小说取得了文学正宗地位,而又有两类不同的派别。

一类是问题小说,以及之后转向的人生派写实小说,另一类则是自叙传小说和其他的抒情类小说。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的需要和西方文学的传入两个主要方面,这也是鲁迅所总结的。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对小说现代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让中国现代小说一开始就是承担了沉重的社会使命。

文化运动革命是从推行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入手的,随着文学刊物使用白话文的引领,最终落实到教育部规定小学实行国语教育,这对采用白话作为叙述语言的小说的发展和推广,自然起到基础性作用。

而社会方面还有潜在的背景,那就是新式教育形成了一代青年学生,在此基础上则形成了新小说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而现代的印刷业和出版业的发展也对文学活动的自我组织起到“基础设施”的作用。

西方小说的引入,对中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是明显的,而小说内部发展的成熟条件反而成为了潜在的要素。

从林纾翻译大量西方小说开始,因其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

这一时期是翻译小说的时代,译作多于著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时的小说家基本都是在阅读西方小说的基础上走进创作的,其形式、叙事、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西方小说的直接影响。

18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之后他发表了《孔乙己》《药》等著名篇目,尤其拉开了五四小说的序幕。

小说的革命从很早就开始酝酿了,但是等到五四运动爆发,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就加快了步伐,并迅速形成热潮。

小说新人不断涌现,重要作品迭出,小说更是向文学的中心位置移动,成为当时文学的中枢。

不过总体上说,除了鲁迅等个别天才之外,整体上的创作还是比较幼稚的。

第一个十年小说的整体状况是纷繁复杂头绪甚多的,外国前后三个阶段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几乎是同时被引入创作,也使得小说的创作方法创作风格趋于多样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个十年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个十年小说

《超人》1921年
冰 心
这里讲的爱和古代讲的尊卑长幼之爱是不同的,它是 指普遍的人性之爱。带有一种现代的特点。 这本小说其实很概念化,但当时能够引起大的反响,跟 其中表现那种人道之爱是有关系的。古代没有这样表现的方式。在 “五四”的落潮时期青年人都从普遍的救世变为有点悲观厌世,当 时很多青年人都迷恋世纪末的那种思潮,像何彬读的那种尼采、叔 本华等等,《超人》就借小说把握了当时青年人的脉搏。所以艺术 上本来很幼稚的小说,当时能够拥有广大的读者,产生很大的反响。 冰心这一时期小说特点:结构比较单一,不事铺张,而着力于 揭示人物的内心理路,或侧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感受,这同注 重故事的传统小说相去较远,是冰心一出手就显露的“五四”性质。 语言非常清丽、婉约。文字略微带有一点文白夹杂,抒情的意味比 较浓,是所谓的学生腔,也是所谓的新文艺腔。形成了所谓的冰心 体。读冰心的时候有时候感觉读的是很清纯的童话,不是很现实, “五四”的青年、“五四”的读者需要这样的童话,需要冰心。
问题小说
4、特点:理性化。
因为当时问题的尖锐性是第一位的,相应便减少了对小说形象化的要求,造成许多 “问题小说”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 注重思想的探求、讨论,甚至哲学层面的讨论。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是多数作品 都是概念化的,都是很粗糙的,很少像鲁迅的小说那样,虽然也探讨问题,但是对问题的探 讨是通过作家的个人的体验,用形象和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时问题小说普遍达不到这种 效果。都是比较肤浅。从问题入手构思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表现对问题的看法。急于解决问 题。艺术性是比较差的。但是这样一些水平不是很好的小说,概念化的小说当时的影响非常 大,是因为它触及了当年轻人关心的问题。这样的小说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过。古代小说都 比较注重教化而不是提出问题。可见一个作品的流行它是有多种原因的,艺术性高或者低不 是小说流行不流行的唯一的原因,有时候一些非文学的因素也可能促使一些作品的流行。现 代社会中也是,畅销书不见得有多高的质量,它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当然现在又加上一个 商业化的炒作,有时候一些不怎么样的小说作品也可能会流行起来。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叶绍钧小说的艺术风格
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2、同情与讽刺兼备。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 4、语言自然朴实、凝炼纯净。
冰心与叶圣陶创作风格的比较 冰心小说
思想内涵: 表现爱与美 的 人生理 人物形象: 性格模糊、 想 概念化 艺术表现: 演绎故事、主观 抒情与议论较多 创作方法: 有浪漫主义色彩
叶圣陶小说
再现灰色的社会人生 性格鲜明、典型化 注重细节的真实性 冷静客观地叙写
现实主义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2)写于1922年的《湖畔儿语》透露了王统照小说创作 向某种新方向过渡的痕迹,对于独行者寻梦的抒写让位 于对下层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3)1927年发表的《沉船》和稍后的《刀柄》代表 了20年代后期王统照的艺术转向,从“问题小说”步 入“乡土小说”。
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
教育家•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三、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悲剧主题的意蕴
1.描绘现代工业文明、畸形的都市文明对封建宗法 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 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

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
2.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

许钦文《疯妇》双喜妻 婆媳关系 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先生处心积虑索要红十字会旗 、会徽及其内心打 算,表现了他自私狡诈的性格 。作者将讽刺寓于冷 静客观的描写之中。
“我那里配写这上边的字。” “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 笔杆就送到潘先生的手里。 潘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滋味,接了笔便在墨盆 里蘸墨汁。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蜡笺上一并排写 “功高岳牧”四个大字。第二张写的是“威镇东南”。 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 ”。—— 他写到溥字 , 仿佛觉得许多的影片,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人, 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 旁边看写字的一个人赞叹道:“这一句更见恳切。 字也越来越好了。” “看他对上一句什么,”又一个说。 逃难之惊犹未平息,潘先生已有“滋味”地写对联, 为反动军阀歌功颂德。这里既有小人物几分无奈,更 显示了他的苟安、麻木的灵魂。
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的……”何彬自己 只管穿衣戴帽,好象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 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 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太 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 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 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啊!他端起碗,站在门口,只管出 神。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 还是蒙蒙胧胧的 ——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 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 些事只管奔凑了出来。 由于母爱的感召,原是冷漠的何彬变得“慈悲”起来。何彬 的变化缺乏性格的必然逻辑 ,是作者为了表现 “ 爱的哲学 ”,而把人物理想化的结果。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 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 “五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 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叶绍钧小说的艺术风格
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2、同情与讽刺兼备。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 4、语言自然朴实、凝炼纯净。
2、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
具有诗人气质
早期小说:问题小说,表现爱与美的人
生理想,如《 微笑 》、《沉思》; 象征和写实兼容并收,追求“爱”与 “美”。
2“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王统照
(1)初期小说多用象征手法,执著地追求爱与美。 《沉思》 《雪后》 《微笑》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
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琐屑的言 谈。《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在古代,写小说一 种目的是“游戏笔端,资助谈柄”(邱炜薗《菽园赘 谈》);一种目的是强调小说可“资治体,助名教,供 谈笑,广见闻”(曾慥《类说书》)。可以“劝善惩恶, 幼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凌云翰《剪灯新语• 序》。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小说一直处于边沿的位臵。
★ 冰心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1919-1920年,以“问题小说”起家,表现了探究人生意 义的热忱。《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 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1921年发表的《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 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烦闷》、《悟》 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3、1931年发表的《分》标志着冰心进入了小说创作的一个新 阶段,作品中透露出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阶级观念。
三、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悲剧主题的意蕴
1.描绘现代工业文明、畸形的都市文明对封建宗法 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 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

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
2.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

许钦文《疯妇》双喜妻 婆媳关系 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2)写于1922年的《湖畔儿语》透露了王统照小说创作 向某种新方向过渡的痕迹,对于独行者寻梦的抒写让位 于对下层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3)1927年发表的《沉船》和稍后的《刀柄》代表 了20年代后期王统照的艺术转向,从“问题小说”步 入“乡土小说”。
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
教育家•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3.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的风俗习惯,对愚昧、落后

许杰《惨雾》 、台静农的《烛焰》 、彭家煌《活鬼》
4、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四、乡土小说的风格特征:

A、对故乡的怀念,对故乡日益衰败的概叹——“隐现着 乡愁” 鲁迅《故乡》;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 B、描绘的都是小人物的悲剧,是一个个悲惨而又司空见 惯的悲剧——“近乎无事的悲剧” 王任叔《疲惫者》驼背运秧 监狱 “带泪的幽默”; C、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乡土气息 思念——痛惜 愚昧和野蛮 蹇先艾《水葬》贵州 骆毛;许杰《惨雾》械斗;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浙江 冥婚 D、注重情感的流泻和氛围的渲染——散文化 许钦文《石宕》三人 两天;许杰《惨雾》
冰心与叶圣陶创作风格的比较 冰心小说
思想内涵: 表现爱与美 的 人生理 人物形象: 性格模糊、 想 概念化 艺术表现: 演绎故事、主观 抒情与议论较多 创作方法: 有浪漫主义色彩
叶圣陶小说
再现灰色的社会人生 性格鲜明、典型化 注重细节的真实性 冷静客观地叙写
现实主义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 的创作风气。
1921 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 高潮。

2、问题小说的概念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 说。 如: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个性自由、 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人民的疾 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 绍钧,江苏苏州人。曾长期从事 教育工作。于1919年开始用白话 写作,是“文研会”小说创作的 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儿童 文学作家之一。他的《稻草人》 是我国现代最早的童话集。
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
叶圣陶小说的主题
1 、描写下层劳动者的困苦和不幸,揭示封 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的“隔膜”。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孔乙己》《风波》《故 乡》《社戏》《祝福》……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分
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
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小说创作的情况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 .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
冰心、王统照、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 .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 写实的基本特色。 3 .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 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 艺术特征。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体现。
《超 人》 (节选) 冰心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 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 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 外泻将进来,他想起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 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 摈绝这些思想 ,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直到 天 明, 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 ,看了三夜的月 ,想了三夜的往 事—— 第七天早起, 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 谁? 程姥姥一面惊讶着 ,一面说:“ 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 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怎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 药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
……
两面红十字旗立刻在新秋的轻风中招展着;可是 学校的侧门上并没有,原来移到潘先生家的大门上去 了。一枚红十字勋章早已跳上潘先生的衣襟 , 闪耀 着慈善庄严的 光,给予潘先生一种新的勇气。其余 几枚呢,潘先生重重包裹着,藏在贴身小衫的一个口 袋里。他想 , “ 一个是她的,一个是阿大的,一个 是阿二的。”虽然他们离处在那渺茫难接的上海 , 但是仿佛给他们加保了一重稳当可靠 的 险,他们也 就各各增加一种新的勇气。
2 、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暴露市民 精神空虚、无聊,批判没有“爱”与“美” 理想的灰色人生观。 3 、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的现象, 展示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四.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

“教育小说”是叶氏为人 生问题小说的重要部分, 创作成就最高,也最能体 现他那冷静观察人生的现 实主义风格。 作家以冷静 平实的笔调,把自己所熟 悉的教育界种种黑暗腐败 现象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 上加以暴露,写出了其间 的真态实景,人情事理。
《潘先生在难中》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绘小 学校长潘先生逃难历程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私、苟 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潘先生在难中 (节选) 叶圣陶 他缴纳会费愿作会员 ;又宣言自己的学校房子 还宽阔,也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 妇女。这是慈善的举措,当然受热烈的欢迎,更兼潘 先生本来是体面的大家知道的人物。办事处就给他红 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 徽章,标明这是红十字的一员。 潘先生接旗子和徽章在手,如捧着救命的神符, 心头起一种神秘的快慰。“现在什么都安全了!但 是……”想到这里,便笑向办事处的职员道:“ 多给 我一面旗 ,几个徽章罢?”他的理由是学校还有个侧 门,也得张一面旗,而徽章这东西不很大 ,恐怕偶尔 遗失了 ,不如多拿几个备在那 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