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演唱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演唱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曲,选自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
歌曲以白桦林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特色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白桦林的美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
2.重点: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的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借鉴。
4.情境教学法:创设白桦林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白桦林好地方》音频、视频资料,白桦林图片,民族音乐素材。
2.乐器:钢琴、打击乐器。
3.教具:乐谱、歌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
提问: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你们能感受到歌曲中的快乐情绪吗?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白桦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同时,介绍歌曲的民族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民族特色节奏。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借鉴。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民族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加深对民族音乐特色的理解。
人音版(五线谱)四年级下册音乐4《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题目:白桦林好地方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
歌词和曲调的完美结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久久难忘。
全曲由“ 6. 1 2 3 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6. 1 3”三个音加以发展。
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
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
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
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童年生活的美好和有趣,唤起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珍爱之情。
2、能用稳定的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3、尝试、指导学生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掌握“f”“mp”力度记号,并在歌曲演唱中正确的表现力度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钢琴为诗歌《童年》准备的钢琴曲《童年》ppt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教师深情朗诵诗歌《童年》童年,是一副迷人的画,勾勒出我们多少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唱出我们多少纯真美好的幻想;童年,是在稻田里拾得的那一串稻穗;童年,是把日子谱成一串串音符;童年啊,是在时光的河流里,沉积成粒粒珍珠在静寂的夜晚把它精心穿串成闪光的项链亮丽我整个心身。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会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同学们,现在的时光就是你们的美好童年,在你的身边都有哪些你觉得有趣的事让你难忘的事。
生:(夏天的时候把牵牛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到大海、在学校的小树林给蚕采桑叶....)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发生的事情非常有趣,尤其是发生在学校小树林里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加拿大的小朋友,在他的童年里最难忘的却是家乡的那一片白桦林,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白桦林瞧一瞧吧!教师并ppt展示白桦林、麋鹿、山峦、湖水等景物。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4《白桦林好地方》人音版(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4《白桦林好地方》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白桦林好地方》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白桦林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歌曲为2/4拍,共4个乐句,结构简单,旋律优美。
歌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较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在歌唱时可能对音准、节奏把握不够准确,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对歌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等。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节奏把握。
2.歌词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歌曲的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进行讲解。
3.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歌唱、舞蹈等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4.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五线谱:供学生练习识谱。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背景音乐等。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白桦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印象。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随后,教授歌曲的歌词,重点解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歌曲情感的表达,要求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能够传达出歌曲的情感深度。
-合唱时的声部配合,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音乐感知能力。
举例解释:
-节奏难点:针对复杂的节奏变化,教师需通过拍子练习、身体打击乐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音准控制:对于音程跳跃,教师可设计专门的音阶练习,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和掌握。
-歌词理解:通过分析歌词描绘的景色和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歌曲主题,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
-音乐知识应用:在实际演唱中,学生应能识别并运用所学的音名、音程等知识,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合唱协作:强调集体合作中的音准和谐与节奏同步,通过练习达到合唱的和谐统一。
2.教学难点
-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变化,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等。
-情感表达: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情感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在演唱时融入情感。
-声部配合:通过分声部练习、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协调各自的声部,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白桦林好地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去过美丽的大自然,感受过大自然的魅力?”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乐中的大自然之美。
6.结合歌曲,学习音乐基本知识:音名、音程、音符时值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欣赏和分析《白桦林好地方》,使学生能够辨识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变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音色、表情和动作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白 桦 林 好 地 方》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白桦林好地方》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
这首歌曲描绘了白桦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歌曲采用了简单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和自然之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简单的演唱。
他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高和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白桦林好地方》,并体会歌曲所表达的自然之美。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体验。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通过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2.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3.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白桦林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同时,老师可以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老师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随后,老师可以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重点关注学生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集体演唱,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大自然的歌曲或表演节目。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童年的音乐 演唱《白桦林好地方》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林好地方》教案教材分析《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
这首歌曲描绘了白桦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歌曲采用了五线谱记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认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能够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白桦林。
2、掌握二二拍的节奏特点,能够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3、了解“蓬得得蓬蓬”在歌曲中的意思,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2、掌握二二拍的节奏特点,能够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情景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白桦林。
在那里,树木挺拔,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2、欣赏白桦林的美景。
(课件出示白桦林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白桦林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新课学习1、初步聆听:说说歌曲中描绘的白桦林是怎样的?(白桦林是美丽的,有婷婷的白桦树、碧蓝的湖水、美丽的山峦、静静的草房,可爱的动物。
)2、再次聆听: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二二拍节奏稳定)3、二二拍跟四四拍有什么区别?①二二拍是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即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②四四拍则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即第一拍强,第二拍弱,第三拍次强,第四拍弱。
4、为歌曲划分乐句。
歌曲分为四个乐句。
5、学唱歌曲。
①视唱歌谱,感受欢快活泼的曲调。
②音乐符号。
f强mp中弱③填词演唱歌曲。
④你知道“蓬得得蓬蓬”是什么意思吗?衬词,模拟军鼓的敲击声⑤歌曲处理:最后一个乐句演唱力度逐渐减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4《白桦林好地方》人音版(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4《白桦林好地方》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白桦林好地方》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我国美丽的白桦林为题材,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旋律优美。
歌词描绘了白桦林的美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并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理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可能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尚未充分培养,需要通过歌曲教学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的背景及寓意,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3.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一些音程较宽,学生需在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掌握正确的节奏。
3.乐理知识:学生需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优美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内涵。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技巧。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白桦林好地方》歌曲教材。
2.音频设备:播放歌曲所需的音响设备。
3.乐理教学工具:五线谱、音符等。
4.教学课件:展示歌曲背景、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展示白桦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五线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阶和节奏。
同时,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白桦林好地方》教案一、教材分析:《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
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副美丽的图景。
水、山、森林、湖泊等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的衬词“蓬蓬得蓬蓬。
”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
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歌曲所抒发的对白桦林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好。
2、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把歌曲中出现的强弱记号运用到歌唱中。
3、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初步运用优美的声音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重点:能用优美的声音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能演唱歌曲中的高音旋律。
五、教具:钢琴、多媒体、奥尔夫乐器六、教学法:听唱法、对比法、达尔克罗兹法、奥尔夫教学法七、教学过程:1、导入:诗配乐朗诵,引出课题。
通过背景音乐与优美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一个美丽地方的情境,让学生对白桦林从视觉上的了解。
2、聆听歌曲:初次完整聆听歌曲,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3、游戏感知歌曲:利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学生通过体态律动对歌曲旋律从听觉上的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跟着钢琴琴声自由走动,根据旋律速度控制行走的速度,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学生做一个图片里的动物或景物的造型。
)感知行走聆听:利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学生通过体态律动自用行走,边走边听音乐,从动觉上了解歌曲。
4、跟唱音乐,让学生找出特别的声音。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将巧妙地进行歌曲的学唱。
)5、完整演唱歌曲,解决难点。
6、乐器伴奏:加入奥尔夫乐器音条琴的伴奏。
简单介绍音条琴,示范演奏方法。
分波尔顿节拍和固定节奏伴奏。
7、课堂总结及作业:通过学习《白桦林好地方》这首曲子,发现了白桦林的美,提问学生所在地方有什么好地方?有什么美丽的地方?和大家分享一下及布置课后作业,请以“。
好地方”为这首曲子编创歌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从学唱加拿大歌曲《白桦林好地方》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并能从音乐作品中初步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
能用稳定的节奏,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尝试为歌曲伴奏和编创歌词,指导学生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体验创作的乐趣。
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熟悉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掌握“f”“mp”在歌曲中的演唱,能完整地用感情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
教学准备:
打击乐、电子琴、录音机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小螺号》
二、学习歌曲
同学们,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
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在加拿大有一片美丽的白桦林,那里留下了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就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这片白桦林,追寻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
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情绪非常欢快,速度是快的。
听了这首歌,你觉得白桦林美吗?
这么美的白桦林,让我忍不住也想唱一唱了,大家欢迎吗?现在请大家小声跟着老师来打打拍子,一同来感受一下这首好听的歌儿。
伴奏节奏:××|××|××|××|……
师:大家的表现真不错!可大家到现在还不能把这首这么好听的歌唱出来,未免有点遗憾。
现在给大家一个学习的机会,跟着录音机听两遍,在听的过程中你只能唱出自己听到而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两遍结束后,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好吗?
听录音两遍。
跟琴轻唱歌曲,师及时纠正歌曲演唱错误
齐唱歌曲
三、巩固拓展
家看看歌谱中fmp这是什么意思?那这里应该怎么处理呢?
师:那么我们再跟着老师的琴声,带着欢快的情绪唱一遍歌曲,注意结尾处渐弱。
伴奏处理
现在跟着老师再学一种节奏,看看老师是怎么打的,我看谁最先
跟上老师的节奏
师唱歌曲并伴奏×××|×××|×××|……
表演唱师:下面老师请两组同学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
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表演唱歌曲。
(可以做一些身体动作)即兴创编歌词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
我想问问,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家乡有
些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向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自由回答。
你能试着把这首歌改编成歌唱你自己家乡的歌吗?
生创编歌词
四、完美结课
分小组展示创编成果表演唱,请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加拿大民歌有了初步的感受与
了解。
通过创编歌词,我想大家对于自己家乡的美认识的可能更加深
刻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让家乡变得更美!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
生为本。
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
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重组教材,把充
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与
审美愉趣,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老师紧紧抓住了音乐的要
素来进行教学,乐理知识的渗透非常自然,在歌曲的演唱中体验速度、情绪、强弱,并让学生比较演唱;尝试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合作创作的歌词非常精彩。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老师采取了谈话式导入:“你的家长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产?”问题贴近生活,能很自然的引入歌曲教学。
教案设计合理,教学过程完整清晰,较有层次感,教师语言亲切生动,范唱动听。
学生开开心心的学会了一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