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焊

浅谈焊接技术及应用

浅谈焊接技术及应用 摘要:焊接专业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一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焊接教学中应用一体化教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焊接人才,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一体化教学强调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双师型”教师及一体化教材的有机结合。发展一套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场地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材 1、“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1.1 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课程的改革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的的国家教育部和劳动部颁发的只有中级焊工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培养高级工甚至技师的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将其分为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门工艺课程”,我们认为在这三者中应区别对待,在“专门课程”内容的制定上要体现区域经济的生产特征,结合生产产品制定相关内容和重点,有利于生产性实习或企业的定岗实习的顺利过渡而实现学与用的成功对接。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2 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建设 从根本上建立起黑板+粉笔教学和电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模式,是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 校内实训基地受场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限制,与生产车间客观上差距存在,在大型工装的应用,成型加工工件的变形与矫正等方面尤为突出。在这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将部分一体化的教学设置在与学校项邻的企业车间。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企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系统化专业建设为载体,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引导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3 关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专业化”是职业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方面注重中、青年教师在实践环节动手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使他们带着具体的问题、任务去企业学习实践。使中青年教师在学历和理论知识占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来、送出去”、学历进修和非学历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努力培养一支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训平台。 2、“一体化”教学的主要过程 2.1 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2.1.1 重构课程标准 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门工艺课程。 2.1.2 开展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 根据铆焊专业岗位层次的不同要求,实现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完善高级铆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制定高中起点3年制、初中起点5年制高级铆

管对接焊接工艺

管子对接 一、焊前准备: 1、设备及工具 1)设备:逆变焊机或硅整流焊机,预热及热处理设备,高温烘干箱。 2)工具:角向磨光机,榔头,钢丝刷等焊缝清理工具。 2、焊接环境及焊条选用和电源极性 施焊环境温度应能保证焊件焊接时所需的足够温度和焊工操作技能不受影响。焊条采用碱性焊条,碱性焊条在焊前要进行烘干处理,其烘干温度是350~400℃,保温时间是1~2h。烘干时焊条必须分层平放,ф3.2mm的焊条最多不能超过5层,ф4mm的焊条最多不能超过3层,且重复烘干次数不能超过3次,并且必须随用随取,焊接时所用焊条必须放在保温桶中。焊接电源及极性应用碱性焊条必须选择直流焊接电源。为提高焊接电弧燃烧的稳定性、减少飞溅和气孔的产生,必须采用直流反极性接法。 二、管道焊接工艺 管道坡口加工,组队,定位焊,预热,水平转动焊接,外观检查及热处理。 1、管道坡口加工:管道坡口的形式和坡口尺寸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要求进行,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或氧乙炔(丙烷)切割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应去除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2、组对:焊件组对前应将坡口及其内外侧表面不小于10mm范围内的油,污垢,毛刺等清除干净,管子对接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尽可能避免错边(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大于2mm) 3、定位焊:在组对完成后定位焊,定位焊焊缝长度及数量根据管径的不同而不同,管径>100mm定位应不少于3处;管径≤100mm时定位焊缝长度在5-10mm;管径>100mm时定位焊缝长度应>15mm。定位焊后里立即检查如果有缺陷应立即清除重新定位。 4、预热:焊前预热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一般预热温度应不低于200℃预热宽度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少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50mm,测温方式可采用触点式温度计或测温笔。预热方法原则上宜采用点加热,条件不具备时,方可采用火焰加热法。 5、水平转动焊接:施焊顺序依次为打底层,填充层,盖面层。 ①打底层:在坡口表面引弧,然后将电弧引到起焊位置,待钝边熔透后即沿焊缝施焊,施焊位置大约在3点到2点之间(按时钟点)在焊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熔池大小及击穿情况,采用断弧法焊接,打底完成后应彻底清除熔渣,特别是焊缝与坡口的结合线上更要严格清理。 ②填充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道焊或多道焊,采用连弧焊接,进行填充焊时应许选用较大的电流正确的焊条角度,运条方法可采用月牙形或锯齿形摆动,幅度应逐层加大,注意一定要在破口两侧稍作停留,如果需要多道焊则注意相邻焊道间的重叠量(重叠1/3 2/3)以避免焊道间产生沟槽而引起夹渣,填充完成后清理熔渣,打磨干净。 ③盖面:所使用的电流稍小一点,要使熔池形状和大小保持均匀一致,焊条与焊接方向夹角应保持75。左右,焊条摆动到破口边缘时应稍作停顿,以免产生咬边。盖面层的接头方法:换焊条收弧时用应对稍填熔滴铁水,迅速更换焊条,并在弧坑前约10mm左右处引弧然后将电弧退至弧坑的2/3处,填满弧坑后就可以正常进行焊接,接头时(最好采用热接法)应注意,若接头位置偏后,则使接头部位焊缝过高,若偏离前侧造成焊道脱节。 三、操作要领有三点 一看:就是要注意观察熔池状态和熔孔大小,依次循环,熔池应清晰明亮,熔孔大小应保持一致并使熔孔向焊件两侧各深入0.5mm—1.0mm。

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论述了激光焊接工艺的特点、激光焊接在汽车工业、微电子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研究现状,激光焊接的智能化控制,论述激光焊接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关键词:激光焊接;混合焊接;焊接装置;应用领域 引言 激光焊接是激光加工材料加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70年代主要用于焊接薄壁材料和低速焊接,焊接过程属于热传导型,即激光辐射加热工件表面,表面热量通过热传导向内部扩散,通过控制激光脉冲的宽度、能量、峰值功率和重复频率等参数,使工件熔化,形成特定的熔池。由于激光焊接作为一种高质量、高精度、低变形、高效率和高速度的焊接方法,随着高功率CO2和高功率的Y AG激光器以及光纤传输技术的完善、金属钼焊接聚束物镜等的研制成功,使其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粉末冶金、生物医学微电子行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02激光和YAG激光焊接各种金属材料时的理论,包括激光诱发的等离子体的分光、吸收、散射特性以及激光焊接智能化控制、复合焊接、激光焊接现象及小孔行为、焊接缺陷发生机理与防止方法等,并对镍基耐热合金、铝合金及镁合金的焊接性,焊接现象建模与数值模拟,钢铁材料、铜、铝合金与异种材料的连接,激光接头性能评价等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 一、激光焊接的质量与特点 激光焊接原理:激光焊接是将高强度的激光束辐射至金属表面,通过激光与金属的相互作用,金属吸收激光转化为热能使金属熔化后冷却结晶形成焊接。图1显示在不同的辐射功率密度下熔化过程的演变阶段[2],激光焊接的机理有两种: 1、热传导焊接 当激光照射在材料表面时,一部分激光被反射,一部分被材料吸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加热熔化,材料表面层的热以热传导的方式继续向材料深处传递,最后将两焊件熔接在一起。 2、激光深熔焊 当功率密度比较大的激光束照射到材料表面时,材料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材料被加热熔化至汽化,产生大量的金属蒸汽,在蒸汽退出表面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下,使熔化的金属液体向四周排挤,形成凹坑,随着激光的继续照射,凹坑穿人更深,当激光停止照射后,凹坑周边的熔液回流,冷却凝固后将两焊件焊接在—起。 这两种焊接机理根据实际的材料性质和焊接需要来选择,通过调节激光的各焊接工艺参数得到不同的焊接机理。这两种方式最基本的区别在于:前者熔池表面保持封闭,而后者熔池则被激光束穿透成孔。传导焊对系统的扰动较小,因为激光束的辐射没有穿透被焊材料,所以,在传导焊过程中焊缝不易被气体侵入;而深熔焊时,小孔的不断关闭能导致气孔。传导焊和深熔焊方式也可以在同一焊接过程中相互转换,由传导方式向小孔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施加于工件的峰值激光能量密度和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激光脉冲能量密度的时间依赖性能够使激光焊接在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期间由一种焊接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即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焊缝可以先在传导方式下形成,然后再转变为小孔方式。 1、激光焊接的焊缝形状 对于大功率深熔焊由于在焊缝熔池处的熔化金属,由于材料的瞬时汽化而形成深穿型的圆孔空腔,随着激光束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使小孔周边金属不断熔化、流动、封闭、凝固而形成连续焊缝,其焊缝形状深而窄,即具有较大的熔深熔宽比,在高功率器件焊接时,深宽比可达5:l,最高可达10:1。图2显示四种焊法在316不锈钢及DUCOLW30钢上的焊缝截面形

水冷壁管对接焊接作业指导书

江苏金马工程有限公司 焊接工艺评定书 评定项目:金川集团热电厂锅炉本体检修 水冷壁管对接 规格数量:20G Φ60×5氩弧焊(GTAW) 焊口 184 条 评定书编号: JCGVH - 002 评定日期: 2016年8月 备案号: G - 001 批准:

焊接工艺指导书共2页第1页 单位名称:江苏金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号:2016-8-002日期:2016.8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JCGVH-002焊接方法:氩弧焊机械化程度(手工.半自动.自动):手工 焊接接头:对接简图:(接头形式、坡口形式与尺寸、焊层、焊道布置及顺序)坡口形式: V型衬垫(材料及规格): / 其他: / 母材: 类别号: Ⅰ组别号:Ⅰ-1与类别号:Ⅰ组别号:Ⅰ-1相焊及 标准号:GB5310钢号:20G与标准号:GB5310钢号:20G 相焊 厚度范围: 母材:对接焊缝: 2~2.5mm角焊缝:不限 管子直径、壁厚范围:对接焊缝:20mm~不限角焊缝:不限 焊接金属厚度范围:对接焊缝; ≯7mm角焊缝:不限 其他: / 焊接材料: 焊材类别焊丝 焊材标准GB/T14957 填充金属尺寸Φ2.5mm 焊材型号 焊材牌号(钢号)TIG-J50 其他 耐蚀堆焊金属化学成份(%) C Si Mn p s Cr Ni Mo v Ti Nb 其他:

焊接工艺指导书共2页第2 页

焊接工艺评定书共3页第1页 单位名称:江苏金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 JC GVH-002 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号: 2016-8-002 焊接方法:氩弧焊机械化程度:(手工、半自动、自动):手工 接头简图:(坡口形式、尺寸、衬垫、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焊缝金属厚度) 母材: 材料标准:GB5310 钢号:20G 类-组别号:Ⅰ-1与类、组别号:Ⅰ-1相 焊 厚度:5mm 直径:Φ60 其他: / 焊厚热处理: / 热处理温度(℃): / 保温时间(h): / 保护气体: 气体:Ar混合比:6~9 流量(L/min): / 保护气体: / 尾部保护气: / 背面保护气: / 填充金属: 焊材标准:GB/T14957 焊材牌号: TIG-J50 焊材规格:Φ2.5mm 焊缝金属厚度:5mm 其它: / 电特性: 电流种类:直流 极性:正接 钨极尺寸:Φ2.5mm 焊接电流(A): 85~95 电弧电压(v): 13~15 其它: / 焊接位置: 对接焊缝位置:水平方向:(向上-向 下) 角焊缝位置: / 方向:(向上-向下) 技术措施: 焊接速度(cm/min): / 摆动或不摆动:摆动 摆动参数:锯齿摆动 多道焊或单道焊(每面):多层单道 多丝焊或单丝焊: / 其它: / 预热: 预热温度(℃): / 层间温度(℃):≯150

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发展趋势

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发展趋势 黄牡丹 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54007 摘要:本文综述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发展趋势,焊接技术,又称连接工程,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工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及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焊接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工业部门。可以预测,在未来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必然走向自动化、高效、环保、节能等方面。 关键词:焊接技术、自动化、环保 The development of weld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 HUANGMudan Jia-mu-si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mu-si 154007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weld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welding technology, also known as the connection of engineering, is a kind of important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ll kinds of new materials to develop and continuous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ld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it is widely used in petrochemical, electric power, aerospace, Marine engineering, microelectronics and other industrial sectors. Can be predicted tha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welding technology inevitably toward automation, high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tc. Key words:Welding technology ; autom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0引言 焊接的定义如下: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成为焊接[1]。焊接的发展过程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焊接热源的发展过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发电弧以来,焊接热源也在不断发展中。进入到新世纪,焊接技术的不断的在得到发展,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来,焊接技术逐步向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能耗的方向发展。所以焊接技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控制推动焊接技术的升级和发展 在几年前,数字化控制的焊机只是少数几个国际知名公司的“尖端科技”,但现在数字化控制的焊机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芬兰KEMPPI和奥地利Fronius 的推动下,数字化焊机已进入产业规模化生产阶段。虽然目前智能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有着广阔前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关焊接工程的专家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已推出或准备推出某些商品化焊接专家系统。焊接专家系统是具有相当于专家的知识和经

对接焊焊接工艺评定资料讲解

焊接工艺评定资料 (WPQ) 编号: DZ/WPQ-17 名称: WCB与A105 用J422手工电弧焊的对接焊工艺评定执行标准: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1X 《焊接和钎焊评定标准》 母材型号:WCB与A105 焊材型号(牌号):E4303(J422) 完成日期: 大众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WPQ资料目录

焊接工艺指导书 WPS

大众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接头(QW-402) 接头形式: 破口对接焊 根部间隙: 衬垫:有 无 √ QW-482 焊接工艺规程(WPS )的推荐格式 (参见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Ⅸ卷,QW-200.1) 公司名称 大众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签字人 WPS No. W/J4-17 日期 2012.5.15 所根据的PQR No DZ/PQR-17 修改号 日期 焊接方法 手工电弧对接焊(SMAW ) 自动化程度(自动、手工、半自动) 手工 母材(QW-403) P-No : 1 Group No. 2 与 P-No : 1 Group No. 2 相焊 钢号和等级或UNS No :A216 WCB 、J03002 与钢号和等级或UNS No :A105、K03504相焊 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C Mn Si P S δb MPa δsMPa A216 WCB ≤0.30 ≤1.00 ≤0.60 ≤0.04 ≤0.045 485-655 ≥250 A105 ≤0.35 0.60-1.05 0.10-0.35 ≤0.035 ≤0.040 ≥485 ≥250 厚度范围: 母材:坡口焊缝 1.5~20mm 角焊缝 不限 最大焊道厚度≤1/2in (13mm ) 是: √ 否: 填充金属(QW-404) SFA No : GB/T5177 AWS No : J422(E4303) F-No : N/A A-No : 1 填充金属尺寸: Φ3.2、Φ4.0 填充金属产品形式 实芯焊条 附加填充金属: N/A 评定的焊缝金属厚度范围 Max.20mm 坡口焊: 其他; 焊材金属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Cr Ni Mo V Ti Nb ≤0.12 ≤0.25 0.3~0.6 ≤0.04 ≤0.035 / / / / / /

电阻焊详细资料

电阻焊详细资料

电阻焊(resistance welding)是将被焊工件压紧于两 电极之间,并施以电流,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效应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一种方法。 电阻焊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点焊、缝焊、凸焊、对焊,(见图) 一、点焊(Spot Welding) 点焊是将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柱状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点焊主要用于薄板焊接。 点焊的工艺过程: 1、预压,保证工件接触良好。

2、通电,使焊接处形成熔核及塑性环。 3、断电锻压,使熔核在压力继续作用下冷却结晶,形成组织致密、无缩孔、裂纹的焊点。 二、缝焊(Seam Welding) 缝焊的过程与点焊相似,只是以旋转的圆盘状滚轮电极代替柱状电极,将焊件装配成搭接或对接接头,并置于两滚轮电极之间,滚轮加压焊件并转动,连续或断续送电,形成一条连续焊缝的电阻焊方法。 缝焊主要用于焊接焊缝较为规则、要求密封的结构,板厚一般在3mm以下。 三、对焊(Butt Welding) 对焊是使焊件沿整个接触面焊合的电阻焊方法。 四、凸焊(Projection Welding) 凸焊是点焊的一种变型形式;在一个工件上有预制的凸点,凸焊i时,一次可在接头处形成一个或多个熔核。 1、电阻对焊(Resistance Butt Welding) 电阻对焊是将焊件装配成对接接头,使其端面紧密接触,利用电阻热加热至塑性状态,然后断电并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电阻对焊主要用于截面简单、直径或边长小于20 mm和强度要求不太高的焊件。

对接电阻焊

对接电阻焊(以下简称对焊)是利用电阻热将两工件沿整个端面同时焊接起来的一类电阻焊方法。 对焊的生产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因而获得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可归纳如下: (1)工件的接长例如带钢、型材、线材、钢筋、钢轨、锅炉钢管、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等管道的对焊。 (2)环形工件的对焊例如汽车轮辋和自行车、摩托车轮圈的对焊、各种链环的对焊等。 (3)部件的组焊将简单轧制、锻造、冲压或机加工件对焊成复杂的零件,以降低成本。例如汽车方向轴外壳和后桥壳体的对焊,各种连杆、拉杆的对焊,以及特殊零件的对焊等。 (4)异种金属的对焊可以节约贵重金属,提高产品性能。例如刀具的工作部分(高速钢)与尾部(中碳钢)的对焊,内燃机排气阀的头部(耐热钢)与尾部(结构钢)的对焊,铝铜导电接头的对焊等。 对焊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两种。 电阻对焊 电阻对焊是将两工件端面始终压紧,利用电阻热加热至塑性状态,然后迅速施加顶锻压力(或不加顶锻压力只保持焊接时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一、电阻对焊的电阻和加热 对焊时的电阻分布如图14-2所示。总电阻可用下式表示: R=2Rω+RC+2Reω 式中Rω--一个工件导电部分的内部电阻(Ω); Rc--两工件间的接触电阻(Ω); Rω--工件与电极间的接触电阻(Ω); 工件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由于阻值小,且离接合面较远,通常忽略不计。

工件的内部电阻与被焊金属的电阻率ρ和工件伸出电极的长度l0成正比,与工件的断面积s成反比。 和点焊时一样,电阻对焊时的接触电阻取决于接触面的表面状态、温度及压力。当接触电阻有明显的氧化物或其他赃物时,接触电阻就大。温度或压力的增高,都会因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大而使接触电阻减小。焊接刚开始时,接触点上的电流密度很大;端面温度迅速升高后,接触电阻急剧减小。加热到一定温度(钢600度,铝合金350度)时,接触电阻完全消失。 和点焊一样,对焊时的热源也是由焊接区电阻产生的电阻热。电阻对焊时,接触电阻存在的时间极短,产生的热量小于总热量的10-15%。但因这部分热量是接触面附近很窄的区域内产生的。所以会使这一区域的温度迅速升高,内部电阻迅速增大,即使接触电阻完全消失,该区域的产热强度仍比其他地方高。 所采用的焊接条件越硬(即电流越大和通电时间越短),工件的压紧力越小,接触电阻对加热的影响越明显。 二、电阻对焊的焊接循环、工艺参数和工件准备 1、焊接循环 电阻对焊时,两工件始终压紧,当端面温升高到焊接温度Tω时,两工件端面的距离小到只有几个埃,端面间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在接合上产生共同晶粒,从而形成接头。电阻对焊时的焊接循环有两种:等压的和加大锻压力的。前者加压机构简单,便于实现。后者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主要用于合金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电阻对焊,为了获得足够的塑性变形和进一步改善接头质量,还应设置电流顶锻程序。 2、工艺参数 电阻对焊的主要工艺参数有:伸出长度、焊接电流(或焊接电流密度)、焊接通电时间、焊接压力和顶锻压力。 (1)伸出长度l0 即工件伸出夹钳电极端面的长度。选择伸出长度时,要考虑两个因素:顶锻时工件的稳定性和向夹钳的散热。如果l0过长,则顶锻时工件会失稳旁弯。l0过短,则由于向钳口的散热增强,使工件冷却过于强烈,会增加塑性变形的困难。对于直径为d的工件,一般低碳钢:l0=(0.5-1)d,铝和黄铜:l0=(1-2)d,铜:l0=(1.5-2.5)d。 (2)焊接电流Iω和焊接时间tω在电阻对焊时,焊接电流常以电流密度jω来表示。jω和tω是决定工件加热的两个主要参数。二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相应地调配。可以采用大电

电阻焊凸焊技术标准

文件编号: LJT/QI-JS-01S-03 第 1 页 共 10 页 图1点焊接头型式 1. 应用范围: 本标准是吸收国外及国内的焊接工艺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规范本公司在电阻焊接工艺方面的技术要求及质量而制订。 1.1 该标准是本公司负责确立或认可的产品设计提供电阻凸焊的焊接技术标准。除非在焊接图纸上有特定的注 释,确立不同的焊接耍求,任何与本标准以外的特例,必须征得工艺人员的同意。注:标准中任何条款不能替代适用的法律法规,除非有特殊说明。如具体客户对标准条款提出异议,由双方协商确认。 1.2 本标准适用于低碳钢、不锈钢、镀锌板及部分中碳钢的电阻焊接。 1.3 本标准未包括的材料厚度的点焊技术条件由现场工艺人员参照本标准自行在工艺技术文件中规定。 1.4 本标准颁布前已有的产品图,如有不符合本标准之处可不作修改,新图纸设计时需符合本标准。 2. 电阻点焊设计应用: 2.1 焊接母材的选择 2.1.1 点焊零件的板材的层数一般为2层,不超过4层,且点焊接头各层板材的厚度比不超过3,否则应征得工艺人员同意。 2.1.2 原则上板材表面不得有任何涂复层(油漆、磷化膜、密封胶),如有特殊需要,设计和工艺双方协商确定。 2.2 焊接接头的设计 2.2.1 点焊接头应为敞开式以利于焊接工具的接近。如果设计为半敞开式或封闭式须 和工艺人员洽商。(见图1) 敞 开 式 半敞 开 式 封 闭 式 2.2.2 板厚t 与设计时可选取最小焊点直径dmin ,焊点间的最小距离e 及焊点到零件边缘的最小距离f 的关系。 a. 板 厚——即被焊接母材厚度(注:在以板厚为基础定义接头时,若板材 为不同厚度组合,按较薄的板选取。) b. 焊点直径——接合面上的直径(单位:mm )。一般要求焊点直径随板厚的增加而增大。 通常用下式表示:

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外专家认为:“到2020年焊接仍将就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它就是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就是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其她方法能够比焊接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的连接,并对所焊的产品增加更大的附加值。 世界上钢及其它金属产量、品种的不断增长及其对制品质量、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就是随着我国的入世及世界制造加工基地向我国不断转移,作为工业缝纫与线(材料)的焊割机与焊丝、焊条的数量、质量与品位及其自动化生产水平,也将有限大提高。按每亿吨钢材需求25万台焊机,我国每年消耗钢材3亿吨(焊接结构约1、2吨),需要焊机约75万台,不难预测,今后8~10年内它们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适应国内外市场急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需求,焊接设备与制造业将以市场为目标,进行传统、通用产品改造、产品结构的调整、质量认证与规范管理,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自动化的批量生产;同时加强对现代焊接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就是发展高效、节能、高性能、优质与多丝高速焊接设备、重大装备及其数字化控制技术与新焊接材料,取代进口,争取出口。 1、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代表处动地接技术的数字焊机、数字化控制技术业已稳步进入市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等国家大型基础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先进焊接特别就是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汽车及零部件的制造对焊接的自动化程度要求日新月异。我国焊接产业逐步走向“高效、自动化、智能化”。目前我国的焊接自动化率还不足30%,同发达工业国家的80%差距甚远。从20世纪未国家逐渐在各个行业推广自动焊的基础焊接方式——气体保护焊,来取代传统的手工电弧焊,现已初见成效。可以预计在未来的10年,国内自动化焊接技术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2、高效、自动化焊接技术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焊接界把实现焊接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为战略目标,已经在职各行业的科技发展中付诸实施,在发展焊接生产自动化,研究与开发焊接生产线及柔性制造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药芯焊丝由现在的2%增长到20%;埋弧焊焊材也将在10%的水平上继续增长。其中药芯焊丝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在未来20年内会超过实芯焊丝,最终将成为焊接中心的主导产品。 (2)高效、节能并能够自动调节焊接参数的智能型逆变焊机将逐取代手弧焊与普通晶闸管焊机,而且焊机的操作趋向于简单化、智能化,以符合当今淡化操作技能的趋势(3)在汽车上、造船、工程机械与航空等领域,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智能化焊接机器人较为广泛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焊接质量与生产效率。 可喜的就是我国很多待业部门与大型个业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船舶工业已经率先提出,到2005年,船厂的高效率焊接要达到80%以上,其中二氧化焊接自动化的发展相对来说较好,国内的焊接厂商先后为一汽、东风、长丰、徐工、成都神钢、美的、格兰仕等多家著名的汽车生产厂、家电生产企业研究制了几十台(套)自动化焊接专机线,整个生产过程由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中心控制环节,大量采用非接触传达室感器件与光电编码控制环节。该生产线通过焊接工位机械实现了自动化操控,运行规范、可靠,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生

电阻焊培训资料及模拟试题

1、电阻点焊的主要工艺参数有——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电极压力、电极端面 尺寸 2、常用的电阻焊焊点强度破坏性检验方法有——撕破检验、断口检验、金相检 验、力学性能试验; 3、常用的电阻焊焊点强度非破坏性检验方法有——目视检验、密封性检验、射 线检验、超声波检验、(磁粉、涡流); 4、电阻焊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点焊、缝焊、凸焊、对焊。 5、点焊又可分为单点焊和多点焊 6、常用的焊接工艺参数设定有软规范、硬规范; 当采用大焊接电流,小焊接时间参数时称为硬规范; 当采用小焊接电流,长焊接时间参数时称为软规范; 软规范的特点是。小焊接电流、大焊接时间,可使得加热平稳,焊接质量对规范参数波动的敏感性低,焊点强度稳定;温度场分布平缓、塑性区宽,在压力作用下易变形,可减少熔核内喷溅、缩孔和裂纹倾向;对有淬硬倾向的材料,软规范可减小接头冷裂纹倾向;所有设备装机容量小,控制精度不高,因而较便宜,但是软规范易造成焊点压痕深,接头变形大,表面质量差,电极磨损快、生产效率低、能量损耗较大。 硬规范的特点与软规范基本相左。 在一般情况下,硬规范适用于铝合金、A不锈钢、低碳钢及不等厚度的板材焊接,而软规范较适于低合金钢、可淬硬钢、耐热合金及钛合金等。 7、熔核偏移: 当进行不等厚度或不同材料点焊时,熔核将不对称与其交界面,而是向厚板或带热。导电性差的一遍偏移,偏移结果将使薄件或导电、导热性好的工件焊透率减小,焊点强度降低。熔核偏移是由两工件产热和散热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厚度不等时,厚件一边电阻大,交接面离电极远,故产热多而散热少,致使熔核偏向厚件。材料不同时,导电。导热性差的材料产热易而散热难,故熔核也偏向这种材料。 避免熔核偏移的常用方法:采用强条件;采用不同接触表面直径的电极, 薄件一侧直径小;采用不同的电极材料;采用工艺垫片。 8、点焊和凸焊的焊接循环由四个基本阶段组成:预压、焊接、维持、休止; 1)预压时间——由电极开始下降到焊接电流开始接通的时间,这一时间是为了确保在通电之前电极压紧工件,使工件间有适当的压力。 2)焊接时间——焊接电流通过工件并产生溶核时间。 3)维持时间——焊接电流切断后,电极压力继续保持的时间。在此时间内,熔核凝固并冷却至具有足够强度。 4)休止时间——由电极开始提起到电极再次开始下降,准备在下一个待焊点压紧工件的时间。休止时间只适用于焊接循环重复进行的场合。 9、电阻焊机的主要组成:

焊接技术 发展 现状 及发展趋势

焊接技术的发展及使用情况 姓名:xxx 学号:20100226x Xxxx学院 摘要:机械工业是为所有的工业,农业,国防以及交通运输业提供机器和装备的工业。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解决自行设和制造效能高、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容量大、成本低的机器和设备的问题十分重要。本文所介绍的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加工工创新新的焊接技术,艺,在机械行业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工业中,焊接技术已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和船舶、海洋结构物及压力锅炉,化工容器、’机械制造等产品的建造。就船舶建造而言,焊接工时要占船体建造总工时的30~40%。为了实现焊接产品或焊接结构生产的高效率、低,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发。 关键词:压力焊熔化焊钎焊 一、焊接技术的发展历史 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同性或异性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 焊接技术是随着金属的应用而出现的,中国最古代早的焊接的焊接方法主要是铸焊、钎焊和锻焊,在商朝时期制造的铁刃铜钺,就是铁与铜的铸焊件,其表面铜与铁的熔合线蜿蜒曲折,接合良好。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建鼓铜座上有许多盘龙,是分段钎焊连接而成的。19世纪末,当Oscar Kjellberg成立伊萨公

司以探索他发明的涂层焊条时,伊萨从一开始就和电弧焊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19世纪80年代,焊接只用于铁匠锻造上。工业化的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现代焊接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影响。基本焊接方法—电阻焊、气焊和电弧焊都是在一战前相继出现。但20世纪早期,气体焊接切割在制造和修理工作中占主导地位。过些年后,电焊得到了同样的认可。 (1)压力焊 压力焊,对焊件待焊处加压或加压又加热,最后在压力下焊接的方法,如:电阻焊,摩擦焊,冷压焊等[1]。 。近代首例电阻焊实例是在1856年。James Joule(Joule加热原理发明者)成功用电阻加热法对一捆铜丝进行了熔化焊接。第1台电阻焊机用于对接焊。1886年,英国的Elihu Thomson造出了第1个焊接变压器并在来年为此项工艺申请了专利。该变压器在2V空载电压时能产生200A电流输出。此后,Thomson又发明了点焊机、缝焊机、凸焊机以及闪光对焊机,后来点焊成为电阻焊最常用的方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和对其它许多金属片的焊接上。1964年,Unimation生产的首批用于电阻点焊的机器人在通用汽车公司使用。(2)熔化焊 熔化焊,将焊件待焊处加热至融化状态,冷凝固后焊接的方法,如: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氩弧焊等。 1888年,俄罗斯发明了手工电弧焊接技术,使用无药皮的裸露金属棒来产生保护气体。直到20世纪初,在瑞典发明卡尔伯格

电阻焊培训资料及模拟试题

电阻焊培训资料及模拟试题

1、电阻点焊的主要工艺参数有——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电极压力、电极端面 尺寸 2、常用的电阻焊焊点强度破坏性检验方法有——撕破检验、断口检验、金相检 验、力学性能试验; 3、常用的电阻焊焊点强度非破坏性检验方法有——目视检验、密封性检验、射 线检验、超声波检验、(磁粉、涡流); 4、电阻焊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点焊、缝焊、凸焊、对焊。 5、点焊又可分为单点焊和多点焊 6、常用的焊接工艺参数设定有软规范、硬规范; 当采用大焊接电流,小焊接时间参数时称为硬规范; 当采用小焊接电流,长焊接时间参数时称为软规范; 软规范的特点是。小焊接电流、大焊接时间,可使得加热平稳,焊接质量对规范参数波动的敏感性低,焊点强度稳定;温度场分布平缓、塑性区宽,在压力作用下易变形,可减少熔核内喷溅、缩孔和裂纹倾向;对有淬硬倾向的材料,软规范可减小接头冷裂纹倾向;所有设备装机容量小,控制精度不高,因而较便宜,但是软规范易造成焊点压痕深,接头变形大,表面质量差,电极磨损快、生产效率低、能量损耗较大。 硬规范的特点与软规范基本相左。 在一般情况下,硬规范适用于铝合金、A不锈钢、低碳钢及不等厚度的板材焊接,而软规范较适于低合金钢、可淬硬钢、耐热合金及钛合金等。 7、熔核偏移: 当进行不等厚度或不同材料点焊时,熔核将不对称与其交界面,而是向厚板或带热。导电性差的一遍偏移,偏移结果将使薄件或导电、导 热性好的工件焊透率减小,焊点强度降低。熔核偏移是由两工件产热和 散热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厚度不等时,厚件一边电阻大,交接面离电极 远,故产热多而散热少,致使熔核偏向厚件。材料不同时,导电。导热 性差的材料产热易而散热难,故熔核也偏向这种材料。 避免熔核偏移的常用方法:采用强条件;采用不同接触表面直径的电极, 薄件一侧直径小;采用不同的电极材料;采用工艺垫片。 8、点焊和凸焊的焊接循环由四个基本阶段组成:预压、焊接、维持、休止; 1)预压时间——由电极开始下降到焊接电流开始接通的时间,这一时间是为了确保在通电之前电极压紧工件,使工件间有适当的压力。 2)焊接时间——焊接电流通过工件并产生溶核时间。 3)维持时间——焊接电流切断后,电极压力继续保持的时间。在此时间内,熔核凝固并冷却至具有足够强度。 4)休止时间——由电极开始提起到电极再次开始下降,准备在下一个待焊点压紧工件的时间。休止时间只适用于焊接循环重复进行的场合。 9、电阻焊机的主要组成:

对接电阻焊工艺

对接电阻焊 对接电阻焊(以下简称对焊)是利用电阻热将两工件沿整个端面同时焊接起来的一类电阻焊方法。对焊的生产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目录: 1应用 其应用范围可归纳如下: (1)工件的接长例如带钢、型材、线材、钢筋、钢轨、锅炉钢管、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等管道的对焊。

(2)环形工件的对焊例如汽车轮辋和自行车、摩托车轮圈的对焊、各种链环的对焊等。 (3)部件的组焊将简单轧制、锻造、冲压或机加工件对焊成复杂的零件,以降低成本。例如汽车方向轴外壳和后桥壳体的对焊,各种连杆、拉杆的对焊,以及特殊零件的对焊等。 (4)异种金属的对焊可以节约贵重金属,提高产品性能。例如刀具的工作部分(高速钢)与尾部(中碳钢)的对焊,内燃机排气阀的头部(耐热钢)与尾部(结构钢)的对焊,铝铜导电接头的对焊等。 2分类 对焊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两种。 电阻 电阻对焊是将两工件端面始终压紧,利用电阻热加热至塑性状态,然后迅速施加顶锻压力(或不加顶锻压力只保持焊接时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一、电阻对焊的电阻和加热 对焊时的电阻分布如图14-2所示。总电阻可用下式表示: R=2Rω+RC+2Reω 式中Rω--一个工件导电部分的内部电阻(Ω); Rc--两工件间的接触电阻(Ω); Rω--工件与电极间的接触电阻(Ω);

工件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由于阻值小,且离接合面较远,通常忽略不计。 工件的内部电阻与被焊金属的电阻率ρ和工件伸出电极的长度l0成正比,与工件的断面积s成反比。 和点焊时一样,电阻对焊时的接触电阻取决于接触面的表面状态、温度及压力。当接触电阻有明显的氧化物或其他赃物时,接触电阻就大。温度或压力的增高,都会因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大而使接触电阻减小。焊接刚开始时,接触点上的电流密度很大;端面温度迅速升高后,接触电阻急剧减小。加热到一定温度(钢600度,铝合金350度)时,接触电阻完全消失。 和点焊一样,对焊时的热源也是由焊接区电阻产生的电阻热。电阻对焊时,接触电阻存在的时间极短,产生的热量小于总热量的 10-15%。但因这部分热量是接触面附近很窄的区域内产生的。所以 会使这一区域的温度迅速升高,内部电阻迅速增大,即使接触电阻完全消失,该区域的产热强度仍比其他地方高。 所采用的焊接条件越硬(即电流越大和通电时间越短),工件的压紧力越小,接触电阻对加热的影响越明显。 二、电阻对焊的焊接循环、工艺参数和工件准备 1、焊接循环 电阻对焊时,两工件始终压紧,当端面温升高到焊接温度Tω时,两工件端面的距离小到只有几个埃,端面间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在接合上产生共同晶粒,从而形成接头。电阻对焊时的焊接循环有两种:

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外专家认为:“到2020年焊接仍将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它是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是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比焊接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的连接,并对所焊的产品增加更大的附加值。 世界上钢及其它金属产量、品种的不断增长及其对制品质量、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的入世及世界制造加工基地向我国不断转移,作为工业缝纫和线(材料)的焊割机和焊丝、焊条的数量、质量和品位及其自动化生产水平,也将有限大提高。按每亿吨钢材需求25万台焊机,我国每年消耗钢材3亿吨(焊接结构约1.2吨),需要焊机约75万台,不难预测,今后8~10年内它们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适应国内外市场急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求,焊接设备与制造业将以市场为目标,进行传统、通用产品改造、产品结构的调整、质量认证和规X管理,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自动化的批量生产;同时加强对现代焊接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发展高效、节能、高性能、优质和多丝高速焊接设备、重大装备及其数字化控制技术和新焊接材料,取代进口,争取出口。 1.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代表处动地接技术的数字焊机、数字化控制技术业已稳步进入市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航天工程、船舶工程等国家大型基础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先进焊接特别是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汽车及零部件的制造对焊接的自动化程度要求日新月异。我国焊接产业逐步走向“高效、自动化、智能化”。目前我国的焊接自动化率还不足30%,同发达工业国家的80%差距甚远。从20世纪未国家逐渐在各个行业推广自动焊的基础焊接方式——气体保护焊,来取代传统的手工电弧焊,现已初见成效。可以预计在未来的10年,国内自动化焊接技术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2.高效、自动化焊接技术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焊接界把实现焊接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为战略目标,已经在职各行业的科技发展中付诸实施,在发展焊接生产自动化,研究和开发焊接生产线及柔性制造技

电阻焊

电阻焊 电阻焊是工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 电阻焊的种类很多,按接头形式可分为搭接电阻焊和对接电阻 焊两种。结合工艺方法,搭接电阻焊又可分为点焊、缝焊和凸焊三种,对接电阻焊一般有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两种 在点焊过程中,影响焊点质量的因素有:焊接电流、焊接压力、电极的端面形状、穿过电极的铁磁性物质及分流等。特别在阻焊设备较多的焊接车间,同时工作的焊机相互感应,对电网产生影响,导致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因此,电阻点焊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控制模式已由单模式控制发展为多模式控制,调节参量已由初始的单变量调节发展为多变量调节,在焊接过程中可同时对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焊接压力进行调节。 特点: (1)利用电流通过工件焊接处的电阻而产生的热量对工件加热。 即热量不是来源于工件之外,而是内部热源。 (2)整个焊接过程都是在压力作用校完成的,即必须施加压力。 (3)在焊接处不需加任何填充材料,也不需任何保护剂。 形成电阻焊接头的基本条件只有电极压力和焊接电流。 1.点焊 点焊是利用在焊件间形成的一个个焊点来联接焊件的。两焊件 被压紧于两柱形电极之间并通以强大的电流,利用电阻热将工 件焊接区加热到形成应有尺寸的熔化核心为止。然后切断电 流,熔核在压力作用下冷却结晶形成焊点。点焊在车身制造中 应用最广。点焊的形式很多,但按供电方向来分只有单面点焊 和双面点焊两种。在这两种点焊中按同时完成的焊点数又可分 为单点、双点和多点焊。

。 A.焊点质量的一般要求 点焊结构靠单个或若干个合格的焊点实现接头的连接,接头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焊点质量及点距。焊点质量除了取决于焊点尺寸外,还与焊点表面与内部质量有关。 焊点外观上要求表面压坑浅、平滑呈均匀过渡,无明显凸肩或局部挤压的表面鼓起;外表面没有环状或颈项裂纹,也无熔化、烧伤或粘附的铜合金。从内部看,焊点形状应规则、均匀,无超标的裂纹和缩孔等内部缺陷及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有无发生明显的变化等。不同厚度板和多层板的焊接,点焊和板厚的关系 点焊时产生的热量由下式决定: Q=12RtU 工件表面的氧化物、污垢、油和其他杂质增大了接触电阻>局部的导通,由于电流密度过大,则会产生飞溅和表面烧损。 1。当工件和电极一定时,工件的电阻取决与它的电阻率。因此,电阻率是被焊材料的重要性能。电阻率高的金属其导电性差,电阻率低的金属其导电性好。因此,点焊不锈钢时产热易而散热难,点焊铝合金时产热难而散热易。点焊时,前者可用较小电流,而后者就必须用很大电流。电阻率不仅取决与金属种类,还与会属的热处理状态、加工方式及温度有关。 接触电阻存在的时问是短暂的,一般存在于焊接初期,由两方面原因形成: (1)工件和电极表面有高电阻系数的氧化物或脏物质层,会使电流遭到较大阻碍。过厚的氧化物和脏物质层甚至会使电流不能导通。 (2)在表面十分洁净的条件下,由于表面的微观不平度,使工件只能在粗糙表面的局部形成接触点。在接触点处形成电流线的收拢。由于电流通路的缩小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