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术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关节松动术

作用力接触面积愈大,治疗的过程愈舒适, 如使用手掌面接触比使用拇指接触舒适。
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 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 面中心的线的平面。 此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此其位置是由凹面的 骨骼位置来决定的
6.治疗运动的方向
a 治疗平面 c 滑动方向
关节松动术 杨从文
关节松动术
(一)定义 (二)治疗原则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具体应用
(一)定义
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
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者在病 人关节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 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临床上用来治疗 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 关节松动术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
1.评定
(2)如果关节囊限制关节活动且伴随下列 症状者,可采用关节松动技术: 1)关节被动活动度受限是由于关节囊挛缩 所致。 2)以过度的压力作用于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的组织时,其关节活动终点为一种坚硬的 感觉。 3)检查时关节活动度减少。
1.评定
(3)如果关节活动度减少,而且压迫韧带 时产生疼痛,可能是因韧带的粘连或挛缩限 制了关节活动。此时采用针对韧带压力的关 节松动技术,效果良好。 (4)如果是半脱位或脱位所致的关节活动 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或推进技术,效果 满意。
3)轴旋转
骨围绕机械轴进行的旋转运动,此运动常与 滑动和转动一起进行,人体内能产生旋转的 关节,如股骨屈曲伸展时股骨头的旋转等。
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转动、滑动和轴旋转 的组合运动。
3)轴旋转
如果两个关节面比较符合,一个关节面向另 一个关节面滑动的比例较大。 如果两个关节面不甚符合,一个关节面向另 一个关节面的运动,转动的比例较大。
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 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 面中心的线的平面。 此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此其位置是由凹面的 骨骼位置来决定的
6.治疗运动的方向
a 治疗平面 c 滑动方向
关节松动术 杨从文
关节松动术
(一)定义 (二)治疗原则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具体应用
(一)定义
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
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者在病 人关节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 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临床上用来治疗 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 关节松动术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
1.评定
(2)如果关节囊限制关节活动且伴随下列 症状者,可采用关节松动技术: 1)关节被动活动度受限是由于关节囊挛缩 所致。 2)以过度的压力作用于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的组织时,其关节活动终点为一种坚硬的 感觉。 3)检查时关节活动度减少。
1.评定
(3)如果关节活动度减少,而且压迫韧带 时产生疼痛,可能是因韧带的粘连或挛缩限 制了关节活动。此时采用针对韧带压力的关 节松动技术,效果良好。 (4)如果是半脱位或脱位所致的关节活动 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或推进技术,效果 满意。
3)轴旋转
骨围绕机械轴进行的旋转运动,此运动常与 滑动和转动一起进行,人体内能产生旋转的 关节,如股骨屈曲伸展时股骨头的旋转等。
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转动、滑动和轴旋转 的组合运动。
3)轴旋转
如果两个关节面比较符合,一个关节面向另 一个关节面滑动的比例较大。 如果两个关节面不甚符合,一个关节面向另 一个关节面的运动,转动的比例较大。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手部关节松动术

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前后向滑动时前臂旋后,后前向滑动时旋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面向患者,双手拇指及四指放在相邻掌骨远端。前后向滑动时,拇 指在掌侧,四指在背侧;后前向滑动时,拇指在背侧,四指在掌侧。前后向滑动,一手固定 ,一手将相邻的掌骨由掌侧向背侧推动;后前向滑动,一手固定,一手将相邻的掌骨由背侧 向掌侧滑动。
手部关节松动术
生理运动
屈伸 内收、外展 拇指对掌
关节松动手法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滑动
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前臂旋前放置在治疗床上,腕部伸出床沿,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固定某个选排腕骨,拇指握于掌面;下方手握住相对应的掌 骨,拇指握于背面,其余四指于掌面。下方手向远端牵引掌骨,分离关节面。
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增加掌指关节屈曲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放置在治疗床,腕中立,掌指关节屈曲90°。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固定掌骨远端,下方手握住指骨近端。下方手将指骨向远端 牵引。
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增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旋前放置在治疗床,腕中立,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握住掌骨远端,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下方 手将指骨沿长轴牵引。
手部关节松动术
生理运动
屈伸 内收、外展 拇指对掌
关节松动手法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滑动
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前臂旋前放置在治疗床上,腕部伸出床沿,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固定某个选排腕骨,拇指握于掌面;下方手握住相对应的掌 骨,拇指握于背面,其余四指于掌面。下方手向远端牵引掌骨,分离关节面。
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增加掌指关节屈曲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中立位放置在治疗床,腕中立,掌指关节屈曲90°。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固定掌骨远端,下方手握住指骨近端。下方手将指骨向远端 牵引。
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增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旋前放置在治疗床,腕中立,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握住掌骨远端,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下方 手将指骨沿长轴牵引。
《运动治疗技术》第三章 关节松动技术(下肢关节松动术)

• 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
胫距(距上)关节
• 分离牵引
胫距(距上)关节
• 前后向滑动
胫距(距上)关节
• 后前向滑动
距下关节
• 内侧滑动 外侧
俯卧位,外旋摆动
髋关节
内收内旋摆动
外展外旋摆动
膝部关节
• 膝部关节包括胫股关节、膑股关节和上 胫腓关节。
• 生理运动包括屈和伸,在屈膝位小腿可 内旋(足尖向内)和外旋(足尖向外)。 • 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等。
胫股关节
• 长轴牵引
胫股关节
• 前后向滑动
胫股关节
• 后前向滑动
髌股关节
• 分离牵引
髌股关节
• 侧方滑动 上下滑动
踝部关节
• 踝部关节包括下胫腓关节、胫距(距上) 关节、距下关节以及跗骨间关节。
• 生理运动包括跖屈、背伸,内翻、外翻 等。 • 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上下滑动等。
下胫腓关节
第三章 关节松动技术
第三节 下肢关节松动术
• 髋部关节 •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生理运动包 括屈、伸,内收、外展,以及内旋和外旋。
• 附属运动包括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 滑动,后前向滑动以及旋转摆动等。
髋关节
• 长轴牵引,分离牵引
髋关节
• 前后向滑动
髋关节
• 后前向滑动
髋关节
• 屈曲摆动
胫距(距上)关节
• 分离牵引
胫距(距上)关节
• 前后向滑动
胫距(距上)关节
• 后前向滑动
距下关节
• 内侧滑动 外侧
俯卧位,外旋摆动
髋关节
内收内旋摆动
外展外旋摆动
膝部关节
• 膝部关节包括胫股关节、膑股关节和上 胫腓关节。
• 生理运动包括屈和伸,在屈膝位小腿可 内旋(足尖向内)和外旋(足尖向外)。 • 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等。
胫股关节
• 长轴牵引
胫股关节
• 前后向滑动
胫股关节
• 后前向滑动
髌股关节
• 分离牵引
髌股关节
• 侧方滑动 上下滑动
踝部关节
• 踝部关节包括下胫腓关节、胫距(距上) 关节、距下关节以及跗骨间关节。
• 生理运动包括跖屈、背伸,内翻、外翻 等。 • 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上下滑动等。
下胫腓关节
第三章 关节松动技术
第三节 下肢关节松动术
• 髋部关节 •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生理运动包 括屈、伸,内收、外展,以及内旋和外旋。
• 附属运动包括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 滑动,后前向滑动以及旋转摆动等。
髋关节
• 长轴牵引,分离牵引
髋关节
• 前后向滑动
髋关节
• 后前向滑动
髋关节
• 屈曲摆动
《关节松动术》课件

3
关节松动术的手术器械
医生会使用特定的手术器械来清理松动
松动部位解剖和清理
4
部位并进行修复。
医生会仔细解剖松动的部位,并清理并
修复相关组织。
5
关节松动原因探讨
手术过程中,医生可能探讨关节松动的 原因,以避免术后再次发生。
术后的护理与恢复
1 术后恢复时间规律
术后恢复一般需要数周到 数个月的时间,具体恢复 时间因个人情况而异。
术前的血液检测有助于确保患者身体健康状 况良好,手术风险较低。
5 术前准备
包括术前禁食、洗净手术部位醉方式介绍
根据手术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麻醉
切口位置和大小的选择
2
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切口位置和大小的选择要根据关节的解
剖结构和手术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术后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手术常见并发症
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治疗。
病人术后的生活改变
术后需要注意康复期间的限制和饮食调整,以 及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如何预防并避免并发症
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伤口护理,按时复查, 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效果的预测
手术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医生会根据术前评 估和手术情况进行治疗效果的预测。
本次《关节松动术》PPT课件的大纲
通过本课件,你将全面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定义、手术前的评估和检查、手术步骤、术后的护理与恢复、并发症 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 正确的术后护理方法 3 康复期间的康复训练
包括伤口护理、康复训练、 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注意事 项和方法。
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关节 稳定性,加快康复进程。
4 饮食及休息的要点
第2章 第2节关节松动技术

一、概述
(一)关节运动的基本概念
1.关节的分型
单轴关节: 滑车关节,车轴关节 双轴关节: 椭圆形关节,鞍状关节 三轴关节: 球窝关节,杵臼关节,平面 关节
一、概述
2.关节运动的种类 (1)摆动 (2)关节面之间的运动: 转动:一骨骼在另一骨骼上滚动。 滑移:一骨骼在另一骨骼上滑移。 关节内转动及滑移的组合运动 旋转
(五)关节松动技术的实施步骤 1.评定 2.患者的体位 3.治疗侧关节的体位 4.固定 5.关节松动技术的等级或剂量 6.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 7.治疗运动的方向 8.治疗开始的进展 9.治疗运动的速度 10.再次评定
1.评定
全面细致的检查评定是关节松动术的基础。 每种松动技术既是评估技术,又是治疗技术。 在治疗进程中应连续系统地评估,包括治疗前、 中和后的各个阶段。 假如检查中患者存在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 首先应确定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及疼痛性质; 其次明确治疗方向是什么:是缓解疼痛,牵张关 节还是处理软组织粘连,挛缩等。
(四)关节松动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症: 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 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 或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 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等。 最佳适应症是关节附属运动丧失继发形成 的关节囊、韧带紧缩或粘连。 禁忌证: 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 节肿胀、渗出;关节的炎症;未愈合的骨 折;恶性疾病等。
2.患者的体位
患者及其接受治疗侧的肢体宜采取舒适的 放松体位。
3.治疗侧关节的体位
关节活动的评定和首次治疗时应采取休息 体位(即关节囊最松弛的姿势位)。
4.固定
关节松动术培训

1. 盂肱关节
(1)关节牵引:治疗开始,采用持续第1级;控 制疼痛,采用第1或第2级振动;一般活动采用持 续第3级。(一般的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松动手法:以腋下的手用力(作用力垂直于关节窝 平面)将肱骨向外侧边移动。
1. 盂肱关节
(2)尾端滑动 (3)尾端滑动进级 (4)上举进级
1、关节疼痛 2、关节僵硬 3、关节疼痛合并关节僵硬 4、肌肉僵硬
分级范围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变化。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关节内及周围组织存在粘连现象: (2)脱位关节的复位: (3)关节内组织错乱的复位:例如,膝关节
内的半月板撕裂或脱落的疏松组织阻碍关节 的活动范围。
组织阻力 解剖极限
2、手法分级-Kaltenborn手法
Kaltenborn体系是在关节松动术中,根 据关节面的分离和滑动运动的力的强度 分成Ⅰ~Ⅲ级。
评定时以活动到Ⅱ级关节间隙运动的程 度作为标准。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Ⅰ级:使关节内压迫状态缓解的分离力,关 节面尚未被牵开的力度。
4) 压迫
使关节腔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力。
压迫具有以下特点: 由于肌肉收缩产生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关
节的稳定性; 一个骨向其它骨方向转动时,对骨的角运动
方向引起压迫。
4) 压迫
正常间歇性的挤压负荷使得滑膜液可以流 动,从而维持软骨的营养。
不正常的高强度挤压负荷会使软骨发生退 行性变。
Ⅱ级:关节周围组织松弛,由于结缔组织的 紧张,当运动停止时治疗者可以感到有一种 使关节分离或滑动的力。
Ⅲ级:分离的力或是滑动的力超过了限制关 节活动的紧张感。治疗者可以试探着通过牵 张挛缩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内较大的运动。
(医学课件)关节松动术课件

联合应用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经活络,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关节松动术与推拿疗法
联合应用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放松肌肉、舒缓筋骨,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06
关节松动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疼痛
松动过度或未达到预期效果,患者可能出 现疼痛,可采取适当休息和止痛药治疗。
关节肿胀
关节内部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可 经系统疾病患者,关节松动术可以改善肌 张力,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有助于提 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关节松动术可以预防关节 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 复。
04
关节松动术的效果与评估
疗效判定标准
01
02
03
疼痛程度减轻
关节松动术后,患者的疼 痛程度应明显减轻,关节 活动度增加。
松动技巧与注意事项
松动技巧
手法分级逐级增加,从Ⅰ级到Ⅳ级,逐渐加大力度和幅度。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暴力,手法要轻柔、有节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患者体位与姿势
体位
患者取舒适、放松的体位,如仰卧、侧卧等。
姿势
治疗者站在患者身体的一侧,双手扶住患者的肢体近端,使肢体充分放松。
03
关节松动术的临床应用
上肢关节松动术
肌肉紧张
长期不活动或紧张状态下,肌肉容易僵硬 ,可进行热敷、按摩、伸展等方法缓解。
关节活动受限
长期制动可能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 被动或主动关节活动。
并发症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疼痛处理
休息、冷敷、抬高患肢、使用止痛 药等。
肌肉紧张处理
热敷、按摩、伸展等。
关节肿胀处理
冰敷、休息、抬高患肢等。
关节松动术与推拿疗法
联合应用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放松肌肉、舒缓筋骨,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06
关节松动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疼痛
松动过度或未达到预期效果,患者可能出 现疼痛,可采取适当休息和止痛药治疗。
关节肿胀
关节内部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可 经系统疾病患者,关节松动术可以改善肌 张力,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有助于提 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关节松动术可以预防关节 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 复。
04
关节松动术的效果与评估
疗效判定标准
01
02
03
疼痛程度减轻
关节松动术后,患者的疼 痛程度应明显减轻,关节 活动度增加。
松动技巧与注意事项
松动技巧
手法分级逐级增加,从Ⅰ级到Ⅳ级,逐渐加大力度和幅度。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暴力,手法要轻柔、有节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患者体位与姿势
体位
患者取舒适、放松的体位,如仰卧、侧卧等。
姿势
治疗者站在患者身体的一侧,双手扶住患者的肢体近端,使肢体充分放松。
03
关节松动术的临床应用
上肢关节松动术
肌肉紧张
长期不活动或紧张状态下,肌肉容易僵硬 ,可进行热敷、按摩、伸展等方法缓解。
关节活动受限
长期制动可能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 被动或主动关节活动。
并发症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疼痛处理
休息、冷敷、抬高患肢、使用止痛 药等。
肌肉紧张处理
热敷、按摩、伸展等。
关节肿胀处理
冰敷、休息、抬高患肢等。
关节松动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壹 颈椎关节
分离是颈椎沿着长轴的牵伸运动,滑 动是相邻椎体间的前后及侧方的移动,而 旋转则是指相邻椎体间或横突间的转动
壹 颈椎关节
1. 分离牵引
患者去枕仰卧位,头部伸出治疗床外,枕在治疗师 的手掌上,颈部中立位。治疗师面向患者头部坐, 一手托住患者头后部,另一于放在下颌处。双手将 头部沿长轴纵向牵拉,持续约 15 秒钟,然后放松 还原。重复3次。颈椎上段病变在颈部中立位牵 引,中下段病变在颈部前屈 10°-15°位牵引。
贰 基本手法
(二)附属运动
临床操作中常用的附属运动有滚动、滑动、旋转、牵引等。
滑动
滚动
贰 基本手法
旋转
牵引
叁 手法分级
叁 手法分级
关节松动术在操作时实施手法分级,手法分级是以关节活动的可动范围为标准,根据手法操作 时活动关节所产生的活动范围大小,可将关节松动术手法分为Ⅰ~Ⅳ级。
叁 手法分级
壹 基本概念
3. 关节的附属运动
指关节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范围内完成 的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 动,一般不能由患者主动完成,需要他人或健侧 肢体的帮助才能完成,如掌指关节的轴向分离和 颈椎的分离牵引。
贰 基本手法
贰 基本手法
(一)生理运动
关节松动技术中常用的生理运动又称为摆动, 其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是骨的杠 杆样运动。操作时先固定关节近端,来回运动关节 的远端。其前提条件是关节活动度必须达到正常的 60%,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采用关节的附 属运动手法促进关节生理运动的改善。
叁 手法分级
Ⅳ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幅度、节律 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话动的终末端 ,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治疗因疼痛引 起的关节活动受限;III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 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 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用于附属运动治疗时,Ⅰ 、Ⅱ级手法均可选择;而用于生理运动治疗时, 关节活动度必须达到正常的60%才可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松动术
第一节 关节松动术基础
一 关节的生理运动 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
二 关节的附属运动 关节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
运动,一般不能主动完成 。 通常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而
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
三 基本手法
1.摆动
关节的摆动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转,即通常 所说的生理运动。摆动必须在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 的60%时才可应用。
L附属运动
垂直按压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侧方推棘突
侧方推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骨盆
骶骨、尾骨、髋骨
骶髂、骶尾关节
腰骶、耻骨联合
骨盆松动
骨盆分离 骨盆挤压 骨盆滑动
骨盆分离
骨盆挤压
向头侧滑动
骶髂关节松动
交叉旋转
髂嵴前旋
髂嵴后旋
T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治疗者体位
手法应用
图4-3-1 分离牵引
图4-3-2 前后向滑动
向前滑动
病人体位 治疗者体位 手法应用
图4-3-3 后前向滑动
屈曲摆动 旋转摆动
病人体位
治疗者体位 手法应用
屈曲摆动
旋转摆动
B
A仰卧位,内旋摆动 B俯卧位,外旋摆动
内收内旋摆动
图4-3-6 内收内旋摆动
外展外旋摆动
图4-3-7 外展外旋摆动
图4-1-6 不同关节旋转轴的位置示意图
A盂肱关节 B髋关节C前臂联合关节
图4-1-4 滑动方向与成角运动方向的关系
A 滑动方向与成角运动方向相反 B滑动方向与成角运动方向相同
5、分离和牵拉
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 称为分离或关节内牵引;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 远端移位时,称牵位或长轴牵引。
颈椎附属运动
分离牵引:颈椎沿长轴的牵拉运动 滑动:相邻椎体间前后及侧方的移
动 旋转:相邻椎体间或横突间的转动。
颈椎生理运动
前屈、后伸,侧屈,旋转
正常C活动较大的节段
C5-6,C4-5,C6-7 C2-C6,屈曲大于伸直 C6-T1,伸直稍大于屈曲
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
侧屈摆动
图4-2-35 桡侧滑动
手部关节
图4-2-39 长轴牵引
图4-2-40 后前向滑动
图4-2-41长轴牵引
图4-2-42前后向滑动
图4-2-43侧方滑动
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生理运动 髋 关 节
附属运动
屈伸 内收 外展 内收 外旋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前后滑动 旋转摆动
长轴牵引和分离牵引 向后滑动
病人体位
图4-2-4 前屈向足侧滑动
A
B
C
D
图4-2-5 外展向足侧滑动
A B
图4-2-6 前后向滑动
A
B
C
图4-2-7 后前向滑动
图4-2-8 外展摆动
图4-2-9 侧方滑动
图4-2-12 内旋摆动
图4-2-13 外旋摆动
(二)胸锁关节
图4-2-14 前后向滑动
(三)肩锁关节
(四)肩胛胸壁关节
分离牵引 侧屈摆动 旋转摆动 旋转摆动 后伸摆动
垂直按压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垂直松动椎间关节 侧方推棘突
T生理运动
活动范围少 屈曲伸展 旋转 侧屈
T附属运动
垂直按压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侧方推棘突
垂直按压棘突
侧方推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腰椎关节松动术
L生理运动
活动仅次于C 屈伸侧屈旋转
图4-1-7 分离与牵拉的区别 A 盂肱关节的牵拉 B盂肱关节的分离
四 手法分级
I级
麦
II级
特
兰
德
III级
手
法
IV级
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maitland)
五 操作程序
病人体位 治疗者体位 治疗前评估 手法应用
上肢关节松动术
盂肱关节
图4-2-1 分离牵引
图4-2-3 向头侧滑动
图4-2-2(一)肱尺关节
图4-2-19 长轴牵引
图4-2-20 侧方滑动
图4-2-21屈肘摆动
图4-2-22 伸肘摆动
图4-2-23 分离牵引
图4-2-30 前后向滑动
图4-2-31 后前向滑动
图4-2-32 分离牵引
桡尺远端关节
图4-2-33 前后向滑动
图4-2-34 尺侧滑动
膝关节松动技术 股胫关节
长轴牵引 前后向滑动
髌骨关节
分离牵引
上下滑动
前后向滑动
侧方滑动
上胫腓关节
后向前滑动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踝关节松动技术
下
胫
腓
关
节
前后向滑动
松
动
后前向滑动
胫距关节
向内侧滑动
分离牵引 A俯卧位 B
仰卧位
前后向 滑动
向外侧滑 动
屈伸摆动
后前向滑动
翻转摆动
距下关节松动
分离牵引
2、滚动
图4-1-1滚动发生原理
图4-1-2滚动方向的变化
A在凹面上滚动 B在凸面上滚动
3、滑动
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 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用得比较多。
4、旋转 旋转常与滑动和滚动同时发生
图4-1-3 滑动发生原理
A平面滑动 B 曲面滑动
图4-1-5 旋转发生原理
侧屈摆动
增加颈椎侧屈的活动范 围
旋转摆动
旋转摆动
增加颈椎旋转
后伸摆动
增加颈椎屈、伸活动范围
垂直按压棘突
增加C屈伸活动范围
垂直按压横突
单侧
增加颈椎旋转的活动范 围
垂直按压横突
垂直按压棘突
双侧 增加C旋转ROM
垂直松动椎间关节
增加C侧屈和旋转ROM
侧方推棘突
增加颈椎侧屈和旋转ROM
松动术小结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跗跖关节松动
解剖结构 松动手法
上下滑动 A.整体滑动 B.单 一关节滑动
旋转摆动
足部关节松动
(一)趾骨间关节 (二)跖趾关节 (三)趾骨间关节
图4-3-34 上下滑动 图4-3-35 上下滑动
颈椎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基础
生理运动 附属运动 基本手法 手法分级 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
第一节 关节松动术基础
一 关节的生理运动 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
二 关节的附属运动 关节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
运动,一般不能主动完成 。 通常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而
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
三 基本手法
1.摆动
关节的摆动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转,即通常 所说的生理运动。摆动必须在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 的60%时才可应用。
L附属运动
垂直按压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侧方推棘突
侧方推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骨盆
骶骨、尾骨、髋骨
骶髂、骶尾关节
腰骶、耻骨联合
骨盆松动
骨盆分离 骨盆挤压 骨盆滑动
骨盆分离
骨盆挤压
向头侧滑动
骶髂关节松动
交叉旋转
髂嵴前旋
髂嵴后旋
T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治疗者体位
手法应用
图4-3-1 分离牵引
图4-3-2 前后向滑动
向前滑动
病人体位 治疗者体位 手法应用
图4-3-3 后前向滑动
屈曲摆动 旋转摆动
病人体位
治疗者体位 手法应用
屈曲摆动
旋转摆动
B
A仰卧位,内旋摆动 B俯卧位,外旋摆动
内收内旋摆动
图4-3-6 内收内旋摆动
外展外旋摆动
图4-3-7 外展外旋摆动
图4-1-6 不同关节旋转轴的位置示意图
A盂肱关节 B髋关节C前臂联合关节
图4-1-4 滑动方向与成角运动方向的关系
A 滑动方向与成角运动方向相反 B滑动方向与成角运动方向相同
5、分离和牵拉
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 称为分离或关节内牵引;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 远端移位时,称牵位或长轴牵引。
颈椎附属运动
分离牵引:颈椎沿长轴的牵拉运动 滑动:相邻椎体间前后及侧方的移
动 旋转:相邻椎体间或横突间的转动。
颈椎生理运动
前屈、后伸,侧屈,旋转
正常C活动较大的节段
C5-6,C4-5,C6-7 C2-C6,屈曲大于伸直 C6-T1,伸直稍大于屈曲
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
侧屈摆动
图4-2-35 桡侧滑动
手部关节
图4-2-39 长轴牵引
图4-2-40 后前向滑动
图4-2-41长轴牵引
图4-2-42前后向滑动
图4-2-43侧方滑动
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生理运动 髋 关 节
附属运动
屈伸 内收 外展 内收 外旋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前后滑动 旋转摆动
长轴牵引和分离牵引 向后滑动
病人体位
图4-2-4 前屈向足侧滑动
A
B
C
D
图4-2-5 外展向足侧滑动
A B
图4-2-6 前后向滑动
A
B
C
图4-2-7 后前向滑动
图4-2-8 外展摆动
图4-2-9 侧方滑动
图4-2-12 内旋摆动
图4-2-13 外旋摆动
(二)胸锁关节
图4-2-14 前后向滑动
(三)肩锁关节
(四)肩胛胸壁关节
分离牵引 侧屈摆动 旋转摆动 旋转摆动 后伸摆动
垂直按压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垂直松动椎间关节 侧方推棘突
T生理运动
活动范围少 屈曲伸展 旋转 侧屈
T附属运动
垂直按压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侧方推棘突
垂直按压棘突
侧方推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腰椎关节松动术
L生理运动
活动仅次于C 屈伸侧屈旋转
图4-1-7 分离与牵拉的区别 A 盂肱关节的牵拉 B盂肱关节的分离
四 手法分级
I级
麦
II级
特
兰
德
III级
手
法
IV级
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maitland)
五 操作程序
病人体位 治疗者体位 治疗前评估 手法应用
上肢关节松动术
盂肱关节
图4-2-1 分离牵引
图4-2-3 向头侧滑动
图4-2-2(一)肱尺关节
图4-2-19 长轴牵引
图4-2-20 侧方滑动
图4-2-21屈肘摆动
图4-2-22 伸肘摆动
图4-2-23 分离牵引
图4-2-30 前后向滑动
图4-2-31 后前向滑动
图4-2-32 分离牵引
桡尺远端关节
图4-2-33 前后向滑动
图4-2-34 尺侧滑动
膝关节松动技术 股胫关节
长轴牵引 前后向滑动
髌骨关节
分离牵引
上下滑动
前后向滑动
侧方滑动
上胫腓关节
后向前滑动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踝关节松动技术
下
胫
腓
关
节
前后向滑动
松
动
后前向滑动
胫距关节
向内侧滑动
分离牵引 A俯卧位 B
仰卧位
前后向 滑动
向外侧滑 动
屈伸摆动
后前向滑动
翻转摆动
距下关节松动
分离牵引
2、滚动
图4-1-1滚动发生原理
图4-1-2滚动方向的变化
A在凹面上滚动 B在凸面上滚动
3、滑动
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 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用得比较多。
4、旋转 旋转常与滑动和滚动同时发生
图4-1-3 滑动发生原理
A平面滑动 B 曲面滑动
图4-1-5 旋转发生原理
侧屈摆动
增加颈椎侧屈的活动范 围
旋转摆动
旋转摆动
增加颈椎旋转
后伸摆动
增加颈椎屈、伸活动范围
垂直按压棘突
增加C屈伸活动范围
垂直按压横突
单侧
增加颈椎旋转的活动范 围
垂直按压横突
垂直按压棘突
双侧 增加C旋转ROM
垂直松动椎间关节
增加C侧屈和旋转ROM
侧方推棘突
增加颈椎侧屈和旋转ROM
松动术小结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跗跖关节松动
解剖结构 松动手法
上下滑动 A.整体滑动 B.单 一关节滑动
旋转摆动
足部关节松动
(一)趾骨间关节 (二)跖趾关节 (三)趾骨间关节
图4-3-34 上下滑动 图4-3-35 上下滑动
颈椎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基础
生理运动 附属运动 基本手法 手法分级 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