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正式版)

合集下载

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及选择

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及选择

20 0 8年 1 2月
配 网 中性点 接地 方式 的分 析及选 择
黄姗 姗 , 慧斌 李
( 福建省莆田电业局 , 福建 莆 田 3 10 ) 5 10
摘 要 : 绍 了配网中性点接 地方式的现状 , 了中性点不接地 、 介 分析 经消弧 线圈接地、 自 经 动跟踪 补偿 消弧线
圈接地和经 电阻接地 的特点 , 并针对配 网建设与改造 中的不 同情况提 出建议 。
电力 系统 中性点接 地方 式是一 个 重要 的综 合性问题 , 仅涉 及到 电网本 身 的安 全可 靠性 、 不 过电压绝缘 水平 的选择 , 而且对 通讯 干扰 、 身 人 安 全 有重 要 影 响 。
配 电 网在 电力 系 统 中量 大 面广 , 占有 重 要 地 位 。过 去 由于 配 电 网 比较 小 , 要 采 用 不 接 地 或 主 经消弧线 圈接地 , 一般来说 运行情况 良好 。随着
第2卷 1
第 4期
江西 电 力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u n l f in x o ain l n eh ia l g fE e tct o ra a giV c t a d T c nclCol eo lcr i oJ o a e i y
V0 . No 4 121 . De 2 8 c. 00
中性点不接地 方式 , 中性点对地 绝缘。这 即 种方式结构简单 , 运行 方便 , 不需任何 附加设 备。 该接地方式在运行 中若 发生单相接地 , 流过故 障 点 的电流仅 为 电网对地 电容 电流 , 值很小 , 其 但
城市电网的不断发展 , 电缆在我 国许 多城市 电网
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 许多变 电站的出线 已部分 或全部改成 电缆线 路。电缆线 路 的大量运 用在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牢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

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因此,在变电所的规划设计时选择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中应进行实在分析、全面考虑。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一般采纳大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在实际运行中,为降低单相接地电流,可使部分变压器采纳不接地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上升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继电保护能快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

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

6~35kV配电网一般采纳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近几年来两网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电网电容电流有很大的加添,如不实行有效措施,将危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重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及经电阻接地。

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以架空线路为主,尤其是农村10kV配电网。

此类型电网瞬间单相接地故障率占60%~70%,希望瞬间接地故障不动作于跳闸。

其特点为: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IC10A,故障点电弧可以自熄,熄弧后故障点绝缘自行恢复;单相接地不破坏系统对称性,可带故障运行一段时间,保证供电连续性;【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选择要求】通讯干扰小;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工频电压上升31/2UC,此系统中电气设备绝缘要求按线电压的设计;当IC10A时,接地点电弧难以自熄,可能产生过电压等级相当高的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且持续时间较长,危及网内绝缘薄弱设备,继而引发两相接地故障,引起停电事故;系统内谐振过电压引起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烧毁TV,甚至烧坏主设备的事故时有发生。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摘要: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是一个涉及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本文介绍了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经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不同的方式,并对三种方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一、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设三相系统的电源电压和电路参数都对称,每相与地之间的分布电容用一个集中电容C来表示,线间电容忽略。

系统正常运行时,三个相电压UA、UB、UC对称,三个相的对地电容电流ICO也对称,其相量和均为O,中性点对地电压为O,各相对地电压就是相电压。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例如C相接地。

此时C相对地电压为0,而非接地的A相、B相对地电压均变为线电压UAC、UBC,变为原来的倍,A相、B相对地电容电流ICA、ICB也变为原来的倍。

C相接地时的接地电流IC为非接地的A 相、B相对地电容电流ICA、ICB的相量和。

IC是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系统的线电压大小和相位差仍保持不变。

接在线电压上的用电设备仍能正常工作。

但这种单相接地状态不允许长时间运行。

因为系统单相接地后长时间运行可能造成非故障相绝缘薄弱处被击穿,形成相间短路,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从而损坏线路及用电设备;此外,较大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会在接地点引起电弧,稳定电弧可烧坏设备,引起相间短路,间歇电弧可产生间歇电弧过电压,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我国电力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运行时间不应超过2h。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是指中性点没有人为与大地连接。

事实上,这样的配电网是通过电网对地电容接地。

优点:a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稳态工频电流小。

这样如雷击绝缘闪络瞬时故障可自动清除,无需跳闸。

如金属性接地故障,可单相接地运行,改善了电网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接地电流小,降低了地电位升高。

减小了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

(完整版)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完整版)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3 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前言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到供电的可靠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系统稳定诸多方面的综合技术问题,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基于对系统电容电流的计算结果,综合经济性比较分析、人身安全问题和技术及设备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针对不同出线类型应当选择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3.1 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电容电流是确定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基本依据之一。

配电网电容电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要获得精确地数值,则需要选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对其进行现场测量。

一般情况下,电容电流可按精确计算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在进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时,首先应当对系统电容电流进行计算。

3.1.1 线路电容的计算方法(1)架空线路图3.1-1所示为一条三相架空线路,Array导线a,b,c上分别载有电荷Q a,Q b和Q c,采用镜像法计算线路的对地电容,线路的电荷与对地电位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a a aa ab ac b ba bb bc b ca cbcc c c U Q P P P U P P P Q P P P U Q ••••••⎡⎤⎡⎤⎢⎥⎢⎥⎡⎤⎢⎥⎢⎥⎢⎥=⎢⎥⎢⎥⎢⎥⎢⎥⎢⎥⎢⎥⎣⎦⎢⎥⎢⎥⎣⎦⎣⎦(3-1) 式中,P aa 是当a 导线有单位电荷而其他导线没有电荷时,导线a 上的电位,由a aa a U P Q ••= (3-2)可得:'2a aa aa aQ HP In r πε•=(3-3) 式中:r a 为导线a 的半径,m ;H aa ’为导线与其镜像导线间的距离,m 。

同理可求出互导电位系数,再进一步求出电位系数矩阵。

架空线路的每相等值电容可由下式求得:022C h In rπε=(3-4) 式中:0ε为空气介电常数,F/m ;h 为架空线平均对地高度,m ;r 为架空导线半径,m 。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分析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分析

1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比较分析1.1概述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三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及不同的适用范围。

1.2配电网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点(1)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总体上来说,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单相接地故障还能继续供电的优点;但由于其容易产生幅值较高的电弧接地过电压(3.5 p.u.),并由此可能引发危害整个配电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对设备的绝缘水平要求高,这势必增加设备绝缘方面的投资。

该中性点接地方式仅适用于电容电流小于10A的农村架空配电网。

因为当架空线路不长时, 对地电容电流不大,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数值较小,不易形成稳定的接地电弧, 一般均能迅速自动灭弧而无需跳闸,能保证连续供电。

但当线路较长、对地电容电流相对较大, 对地故障电弧不可能自动熄灭,此时可能会出现由于持续电弧引发严重过电压而烧毁设备的情况,严重影响正常供电。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单相接地时的接地故障电流。

,形成一个与对地电容电流的大小接近但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它们之间相互补偿,可以使接地处的电流变的很小,这样可以使电弧在电流过零后自动熄灭,从而消除电弧接地过电压及其由此引发危害配电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危害,保证正常供电。

优点:可以消除间歇性电弧过电压,保证故障迅速消失,恢复正常供电。

缺点:1、消弧线圈要增加额外投资,而且电容电流越大,投资也越大;2、消弧线圈在谐波分量严重的情况下并不能根除接地电弧的产生,因为它只能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中的工频分量,不能补偿残流中的谐波分量;3、采用消弧线圈是故障线路选线难度大大增加,目前还无法对故障线路实现100%的准确故障选线,这也会严重影响恢复正常供电。

4、过电压较高,可以达3.2 p.u.。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使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降低为最小,并限制了非故障相的工频电压升高,它在单相接地故障一般不会再引起跳闸,从而保证了供电连续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是20kV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浅析及其评价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浅析及其评价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浅析及其评价摘要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供电可靠性、系统绝缘配合、继电保护的要求、对通信设备的干扰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有必然的影响。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方式;评价配电网的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中性点与大地间电气连接的方式,称为中性点接地方式,又称为中性点运行方式。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将对配电网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元件的选择、继电保护方式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反过来,针对一个具体的配电网,选择何种接地方式,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安全、技术及经济比较后确定。

1配电中性点常用接地方式1.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将中性点直接与地连接的电力系统,称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如图1所示。

这种系统中性点的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当某一相由于对地绝缘损坏造成接地时,便造成单相短路。

图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由于中性点的电位被固定为零,因而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决定于相电压,这就大大降低了电力网的造价。

电压等级愈高,其经济效益愈显著,这就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

当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时,短路电流Id(1)很大,危害严重,故障线路不能继续运行,并在继电保护作用下,故障线路将被切除,而实际上电网的绝大部分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其中瞬时性故障又占有很大比例,这些故障都会引起供电中断,大大影响供电可靠性。

1.2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在中性点串联接入一电阻器以后,泄放燃弧后半波的能量,则中性点电位降低,故障相的恢复电压上升速度也减慢,从而减少电弧重燃的可能性,抑制电网过电压的幅值。

这就是电阻接地的特点。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连接一个电阻,电阻的大小应使流经变压器绕组的故障电流不超过每个绕组的额定值。

经小电阻接地的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可能达到正常值倍。

这对配电网设备不会造成危害,因为高、中压配电网的绝缘水平是根据更高的雷电过电压制定的。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配电网中,接地电阻的选取应参照考虑下列情况:1)以电线为主的配电网中,单相接地时允许阻性接地电流较大,如1000-2000A;2)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允许阻性接地电流较小,如300A;3)考虑配电网远景规划中可能达到的对地电容电流;4)考虑对电信设备的干扰和影响,以及继电保护、人身安全等因素。

浅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特点和选择

浅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特点和选择
二、 中 性 点 不 同 接地 方式 的特 点
( 一) 直接 接 地 系统
因此 , 一般采用适度过补偿状态 。 早期的消弧线圈的调 整采用人 工方式 , 难 以及 时 、 准确地跟踪 系统 电容电流 的变化 。 现在一般 采用 自动跟踪补偿技术 , 极大提高 了消弧线圈的补偿效果 。
三、 中性 点 接 地 方 式 的 选 择 ( 一) 配 电 网采 用 中性 点 直接 接 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 系统可 以防止 中性 点电位变化及相对地 电 压 的升高 , 因此过 电压及绝缘水平较低 , 较低保户容易 实现 。在
浅 析 配 电 网中性 点 接 地 方 式 特点 和选 择
杨 明
( 湖 北省 汉江 集 团水 电公 司 4 4 2 7 0 0 )
摘 要: 电力 系统 中性点接地方 式是 一个涉及 电力 系统许 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 , 涉及 电网的安全可 靠性 、 经 济性 : 同时直接
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 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 通讯干扰等。
( 四) 中性 点 谐振 接 地 采用 中性点经消 弧线 圈接地方式 ,即在 中性点 和大地之 间
对 电缆 为主的系统可以选择较低的绝缘水平 ,以利 节约投 资 ,但是对 以架空线为主 的配 电网因单 相接地而引起的跳闸次 数 则会 大大增 加 。对 以电缆为 主 的配 电网 ,其 电容 电流 达到 1 5 0 A以上 。 故 障电流水平 为 4 0 0 — 1 0 0 0 A, 可 以采 用这 种接 地方 式。采用低电阻方 式时, 对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动热稳定应给予充 分的重视 . 以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 。 ( 四) 配 电 网采 用 消弧 线 圈 自动 跟 踪 补 偿 装 置 随着城市配 电网的迅速发展 , 电缆大量增 多 . 电容电流达到 3 0 0 A以上 , 而且 由于运行方式 经常变化 , 特 别 是 电 容 电 流 变 化 的范围 比较大 , 用手动 的消弧线圈 已很难适应要求 , 采用 自动快 速跟踪补偿的消弧线 圈, 并 配合可靠的 自动选线跳 闸装 置 , 可 以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前言在配电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中选择恰当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十分关键。

本文将会介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类型及适用范围,以及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分析,期望能够帮助电力系统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和使用。

中性点接地方式类型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无中性点接地(Ungrounded)2.单点接地(Solidly Grounded)3.零序电抗接地(Reactance Grounded)4.零序电阻接地(Resistance Grounded)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分析1. 无中性点接地(Ungrounded)无中性点接地或称为孤立中性点接地,是一种没有与地相连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源和负载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地电流,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同电压级两端的电压源。

但它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电压冲击,无法及时有效的跳闸,等等。

1.不存在与地相连的中性点,防止电源因地电流而被破坏缺点:1.电容负载的介入导致的零序电流通过电容负载可以被无限放大,给继电保护带来思考不便;2.单个相线电压突变引发的问题以及局部地质介质缺陷等情况都不能及时被发现,但会给电气设备带来隐患;3.系统中出现第一次单相接地故障时,残余电压若满足第二次接地故障判别标准时,系统将不能及时地进行跳闸或投入备用电源;2. 单点接地(Solidly Grounded)单点接地是一种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将中性点与地相连接,构成一个参考电平,一旦系统中发生一次单相接地故障,将会使系统的继电保护中止电源供应和跳闸故障线路,从而达到保护的作用。

优点:1.系统中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继电保护能够发现并停电,电气设备受到的损害最小;2.在不影响系统情况,若再接入电容补偿,可以消除外界的干扰,减小电压谐波;3.系统跳闸后,抢修工作较为方便;1.中性点与地相连接,会出现地电流,地电压测量有一定难度;2.系统瞬时故障时(如单相接地、短路),电容负载过程中通过谐振形成的高幅度的干扰电压能够被放大,从而引入过电压、过电流以及过热等问题;3.长期电流过大会使绝缘劣化变差;3. 零序电抗接地(Reactance Grounded)零序电抗接地和零序电阻接地都是相对于单点接地的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941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分析及选择(正式版)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问题的提出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许
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课题,它不仅涉及到电网本身的
安全可靠性、过电压绝缘水平的选择,而且对通讯干
扰、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

2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1)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

中性点不接地方
式,即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长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

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流过故障点的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避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消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中性点经传统消弧线圈接地。

采用中性点经
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和大地之间接入一个电感消弧线圈,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利用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对接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减小到能自行熄弧范围,其特点是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按规程规定电网可带单相接地故障运行2h。

对于中压电网,因接地电流得到补偿,单相接地故障并不发展为相间故障,因此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供电可靠性,大大的高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3)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即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

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优越
性。

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中,一般选择电阻的阻值较小,在系统单相接地时,控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在500A左右,也有的控制在100A左右,通过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来启动零序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

3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按改变电感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调匝式、调气隙式、调容式、调直流偏磁式、可控硅调节式等。

(1)调匝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调匝式消弧线圈是将绕组按不同的匝数抽出分接头,用有载分接开关进行切换,改变接入的匝数,从而改变电感量。

调匝式因调节速度慢,只能工作在预调谐方式,为保
证较小的残流,必须在谐振点附近运行。

(2)调气隙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调气隙式电感是将铁心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铁心同线圈固定在框架上,上部分铁心用电动机,通过调节气隙的大小达到改变电抗值的目的。

它能够自动跟踪无级连续可调,安全可靠。

其缺点是振动和噪声比较大,在结构设计中应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这类装置也可以将接地变压器和可调电感共箱,使结构更为紧凑。

(3)调容式消弧补偿装置。

通过调节消弧线圈二次侧电容量大小来调节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二次绕组连接电容调节柜,当二次电容全部断开时,主绕组感抗最小,电感电流最大。

二次绕组有电容接入后,根据阻抗折算原理,相当于主绕组两端并接了相同功率、阻抗为K2倍的电容,使主绕组感抗增大,电感电流
减小,因此通过调节二次电容的容量即可控制主绕组的感抗及电感电流的大小。

电容器的内部或外部装有限流线圈,以限制合闸涌流。

电容器内部还装有放电电阻。

(4)调直流偏磁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在交流工作线圈内布置一个铁心磁化段,通过改变铁心磁化段磁路上的直流励磁磁通大小来调节交流等值磁导,实现电感连续可调。

直流励磁绕组采取反串连接方式,使整个绕组上感应的工频电压相互抵消。

通过对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输出电流的闭环调节,实现消弧线圈励磁电流的控制,利用微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这类消弧线圈伏安特性上固有的不大的非线性实施动态校正。

(5)可控硅调节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

该消弧系统主要由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消弧线圈和控制器组成,同时采用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为配套设备,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作为工作绕组接入配电网中性点,二次绕组作为控制绕组由2个反向连接的可控硅短路,可控硅的导通角由触发控制器控制,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由0~180°之间变化,使可控硅的等效阻抗在无穷大至零之间变化,输出的补偿电流就可在零至额定值之间得到连续无极调节。

可控硅工作在与电感串联的无电容电路中,其工况既无反峰电压的威胁,又无电流突变的冲击,因此可靠性得到保障。

4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1)配电网中性点采用传统的小电流接地方式。

配电网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应认真地按《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标准的要求执行,对架空线路电容电流在10A以下可以采用不接地方式,而大于10A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采用消弧线圈时应按要求调整好,使中性点位移电压不超过相电压的15%,残余电流不宜超过
10A。

消弧线圈宜保持过补偿运行。

(2)配电网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

对电缆为主的系统可以选择较低的绝缘水平,以利节约投资,但是对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因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跳闸次数则会大大增加。

对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其电容电流达到150A
以上,故障电流水平为400~1000A,可以采用这种接地方式。

采用低电阻方式时,对中性点接地电阻的动热稳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以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

(3)配电网采用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迅速发展,电缆大量增多,电容电流达到
300A以上,而且由于运行方式经常变化,特别是电容电流变化的范围比较大,用手动的消弧线圈已很难适应要求,采用自动快速跟踪补偿的消弧线圈,并配合可靠的自动选线跳闸装置,可以将电容电流补偿到残流很小,使瞬时性接地故障自动消除而不影响供电。

而对于系统中永久性的接地故障,一方面通过消弧系统的补偿来降低接地点电流,防止发生多相短路;另一方面,通过选线装置正确选出接地线路并在
内部管理系列 | INTERNAL MANAGEMENT 编号:TP-AR-L9413设定的时间内跳闸,避免了系统设备长时间承受工频过压。

因此,该接地方式综合了传统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跳闸率低、接地故障电流小的优点和小电阻接地方式对系统绝缘水平要求低、容易选出接地故障线路的优点,是比较合理和很有发展前景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5结束语
各地区应该根据当地配电网的发展水平、电网结构特点,从长远的发展观点,因地制宜地确定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第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