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导学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课时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可分为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放一块喷过香水的手绢在讲台上。

读古诗,品自然: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提出问题】1.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什么?2.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3.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新课引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等。

【播放视频】带你走进头发的原子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2.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实验,放置几分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1号卷一、研学目标1、通过对实验3-1及有关数据、苯分子硅原子图像、探究实验的分析,认识物质的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构成的,能归纳出分子、原子的特征。

2、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的运动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识记分子的概念。

二、研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现象。

难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识记微观粒子的性质。

三、自主研学(阅读课本P48-49)1、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释下列生活现象:(1)为什么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2)为什么糖块放到水里会“消失”:以上现象可证明物质是由看不见的、等微粒构成。

2、我们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说明花香分子会。

四、互动研学【任务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实验3-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实验现象;结论:物质是由。

【任务2】分子的基本特征1、分析以下数据:①一滴水中约含1.67ⅹ1021个水分子,② 1个水分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

结论: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实验探究——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运动着呢?1.向装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滴入5~6mL的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烧杯中溶液结论:。

(内容填在书本P49表中)2.将少量烧杯A中的溶液倒入试管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试管中溶液结论。

(内容填在书本P49表中)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内容填在书本P49表中)(分组实验)结论:1、分子是不断地。

2、氨分子也能使酚酞,同时也说明氨水..的化学性质是。

(填..与氨.分子“相同”或“不相同”)分子是。

【任务3】实验探究——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间隔?取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吸入部分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向里推进,气体会被,结论:证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其实是分子的。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②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②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②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首次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始,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

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通过分析一种物质可无限分割而推理出物质是由不连续的粒子构成的;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推理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并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特征;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实验准备仪器: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滴瓶、试管、试管架药品:浓氨水、酒精、蒸馏水、酚酞、品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进入教室有什么感觉?生:闻到了空气清新剂的香味。

师:找一找空气清新剂在哪儿?生:在老师的讲台上。

师:为什么能闻到空气清新剂的香味?生:因为空气清新剂的小颗粒进入了鼻孔。

师:这些小颗粒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下面再来通过一个实验来感受一下。

请各小组完成课本48页的实验3—1品红的扩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

师:为什么?生:品红的小颗粒扩散到了水中。

师:那么这些小颗粒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相关的内容板课题:分子和原子二、感受新知,启迪思维师:我们从物理课里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所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体验粒子
[观察讨论]老师刚在前面喷了香水,你们感觉到了吗?为什么闻到了香味?
糖放入水中搅拌,为什么不见了?水中却能尝到糖的甜味? [提出猜想]物质确实由构成的。

[探究活动]品红的扩散
实验现象:初步结论:
[小结]物质确实由构成。

二、认识粒子
[思考回答]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探究活动]氨的扩散
[观看影片][分组讨论]
原来教材和影片中的实验设计有哪些不足之处?
实验步骤:向玻璃瓶内海绵滴2滴浓氨水,迅速将带浸过酚酞纸花的瓶盖盖上。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探究活动]酒精与水的混合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课堂小结
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6. 将有关分子特征的编号,填写在下列叙述后的括号内: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
(2)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
(3)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约为1.671021个( )
(4)将大量氧气压缩在钢瓶中( )
(5)进饭店闻到饭菜的香味( )。

九年级化学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和院子的区别和联系。

3.会用分子的观点再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难点:用分子的观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学法指导:(一)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课本P48—51内容,完成【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图3—〃1,完成下列问题。

1.品红为什么会消失,而整杯水变红色?2.分子这些微小的粒子,都具有哪些性质的特征呢?3.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3.在加压的情况下,可以将25000L石油气装入容积为24L的钢瓶中。

请从微观的角度加以解释。

四、基础检测:1.春天,人们站在槐树旁能闻到槐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的质量很大2. 小李同学测得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这个事实说明()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3.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纯净的氧气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湿衣服即使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变得干燥:。

(4)走近酒店附近就能闻到酒的气味:。

(5)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

(6)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4.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石蕊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性质。

3、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学习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三、学习难点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对分子、原子微观概念的建立。

四、知识准备1、回顾物质的构成: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2、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湿衣服晾干、花香四溢等,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五、学习过程(一)分子的存在及性质1、实验探究: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

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整杯水都变红了。

结论: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2、阅读材料:科学家已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了苯分子的图像,也能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3、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²⁶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例如,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两者的体积比约为 1∶2。

气体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科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设计:黄志明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第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目标解读2min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难点:形成抽象思维能力二、夯实基础8min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3分子有什么性质?三、能力提升20mi n【探究1】1. 八月桂花飘香时,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白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不见了?2.品红放入水中,为什么整杯水都变红了?【探究2】阅读资料,总结分子和原子的有关性质:①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1 mL水约为20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全国人一起来数的话,大约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②演示氨水在空气中扩散的实验:为什么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③演示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的实验思考:为什么1+1≠独学:要求保持安静,自己独立完成,紧靠课文核心内容思考,记下心中的疑问,翻看书本48、49页,完成夯实基础仔细观看演示实验,边看边总结分子和原子的有关性质要依据导学案,通读教2?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晾干?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不变。

四、总结梳理5min五、过关检测10min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水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化学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年级姓名:编辑时间: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分子的性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通过对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通过对实验中宏观现象的讨论,认识分子的特征。

3、培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认识分子的性质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三、[互助研讨]:
一、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

实验3—1:品红的扩散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

现象
猜想
1. “红色”的水中品红是否真的不见了?为什么看不见品红?
2.为什么看到的水是逐渐变红的?
3.溶解后的品红粒子占据的空间与溶解前相比,那个大?
二、分子的性质
根据下列事实,你得出分子具有什么特点?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 .能看到整块糖,去卩看不到水中溶解后的糖。

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 10-26kg。

21
4.滴水中大约有 1.67 X 10个水分。

5.观察课本p49图3-2、图3-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
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
颜色
溶液呈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
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色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住A、B 烧杯A
溶液呈

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
了酚酞溶液中,
实验探究:根据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现象,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性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展示点评]
实验探究:受热时,分子的运动有何变化?
1.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
实验探究:气体受压时体积的会发生什么变化?
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分子的特性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探究:在受热和遇冷时,分子间的间隔会如何变化?将温度计先插入热水中,然后再将温度计插入冷水中,观察液
小结分子的性质:
1、; 2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