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缺血性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2015脑卒中指南

一、中国指南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发布日期:2015-04-30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46-257.2、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发布日期:2014-04-15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58-273. 解读:王拥军教授解读2014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发布日期:2015-05-31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5): 356-361.4、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发布日期:2015-06-20 制定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HFPC),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出处:中国卒中杂志.2015,10(6):499-507.5、2015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发布日期:2015-03-24 制定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出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803-809.6、2015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日期:2015-03-17 制定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出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648-653.二、美国指南1、2015 AHA/ASA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更新版)英文标题:2015AHA/ASA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3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gard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发布日期:2015-06-29 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 出处:Stroke. 2015;46:000-000. 翻译:美国更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2015版)2、2015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英文标题: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发布日期:2015-05-28 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 出处:Stroke. 2015 May 28. 翻译:AHA/ASA发布最新自发性脑出血指南3、2015NCS循证指南:大面积脑梗死的管理英文标题: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 : A Stateme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 and the German Society for Neuro-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 发布日期:2015-01-21 制定者: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NCS) 出处:Neurocrit Care. 2015 Jan 21 翻译:2015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指南推荐意见(全)4、2015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建议英文标题:Diagnosis of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neumonia in Stroke Consensus Group. 发布日期:2015-06-25 制定者:卒中肺炎共识组(Pneumonia in Stroke Consensus Group) 出处:Stroke. 2015 Jun 25.三、其他指南1、2015CAEP立场声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英文标题:Canadian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发布日期:2015-03-20 制定者:加拿大急诊医师协会(CAEP) 出处:CJEM. 2015 Mar;17(2):217-26.2、2015 HSFC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情绪,认知和中风后疲劳实践指南(更新版)英文标题:Canadian Stroke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Mood, Cognition and Fatigue Following Stroke practice guidelines, update 2015. 发布日期:2015-06-29 制定者: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HSFC) 出处:Int J Stroke. 2015 Jun 29.3、2015急性脑卒中入院治疗首个72小时的分类、治疗和转移建议英文标题:Triage, Treatment, and Transfe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and Models of Nursing Care for the First 72 Hours of Admission to Hospital for Acute Stroke. 发布日期:2015-01-06 制定者:国外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统称)出处:Stroke. 2015 Jan 6.4、2015韩国卒中指南:房颤和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抗血栓形成的管理发布日期:2015-05-29 制定者:韩国卒中学会(Korean Stroke Society)出处:J Stroke. 2015 May;17(2):210-5.。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9%-9.6%,致死/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4.4%-15.4%,致死/残疾率33.4%-33.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
2015年4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下简称《指南》),《指南》总结了截至2014年7月以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指南》发布以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较大进展,国内外指南也随之进行更新或编写。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年9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治指南更新》;2018年1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修订原则与方法1. 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世界卒中组织指南制定方法,根据2014版《指南》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结合国情和可操作性进行更新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表1)。
2. 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的查询(文献检索至2018年6月)、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结合专家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 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20XX中国脑卒中血脂处理规范总结.doc

2015 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办法。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1.发病时已服用他汀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合理的( II 级推荐, B 类证据)。
2.缺血性卒中发病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如果没有禁忌症,发病后可早期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III 级推荐, C 类证据)。
二、缺血性卒中预防的血脂管理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 /TIA 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缺血性卒中 /TIA 的复发( I 级推荐, A 类证据)2.对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LDL-C>100mg/dL(2.6mmol/L)、无已知冠心病的缺血性卒中 /TIA 患者推荐降胆固醇治疗。
降脂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性卒中 /TIA 患者胆固醇降低目标值为 LDL-C<2.6 mmol/L。
?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髙危患者目标值为 LDL-C<70mg/dL(1.8mmol/L)或较基础值下降≥50%(II 级推荐, B 类证据)。
3.若缺血性卒中 /TIA 患者考虑其病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无冠心病,或无动脉粥样硬化证据,也应当考虑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 II 级推荐, B 类证据)。
4.服用他汀类药物达到最大治疗剂量 LDI-C 仍无法达标的患者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有禁忌或不耐受时,可以考虑联合或换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其他类降脂药物( III 级推荐, C 类证据)。
5.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推荐同时采用其他非药物方式干预,推荐使用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控制体重和合理膳食等( I 级推荐, A 类证据)。
三、特殊缺血性卒中人群血脂管理脑卒中合并糖尿病1.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患者无论其基线 LDL-C 水平如何都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I 级推荐, A 类证据)。
2.卒中患者伴糖尿病是卒中复发的极高危状态,此类患者不论基线 LDL-C 水平如何,均推荐他汀治疗, LDL-C 治疗目标值 <1.8mmol/L 或 LDL-C 降低 30%-40%(II 级推荐, B 类证据)。
2015中国缺血性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ppt

无论是卒中的初发,还是卒中的复发,高胆固醇血症,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重要的可控危 险因素之一
据全球最新血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以中国为主要人口 的亚太地区人群总胆固醇水平逐年升高,而同期欧美发 达国家已呈下降趋势。
2012 年 , 国 内 学 者 研 究 数 据 显 示 , 全 国 约 有 2.2 亿 (22.5%)成年人总胆固醇水平边缘性升高(5.18~6.21 mmol/L ) , 约 有 0.9 亿 ( 9.0% ) 成 年 人 总 胆 固 醇 水 平 ≥6.22 mmol/L
对于有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损害病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评估其获益风 险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可联用保肝药物。活动性肝脏 疾病或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应暂时停用他汀类药物(Ⅱ类推荐,B级证据) 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肝功能或肌酶,如AST/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暂停给药, 停药后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正常。当肝酶正常后可考虑重新试用原有他汀类 药物或其他调脂药物(Ⅲ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风险较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评估风险 获益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Ⅲ级推荐,C类证据)
北加州凯撒医疗机构的Alexander C. Flint博士及其同事发现,服用他 汀类药物的ICH患者出血后30天时的存活机率比非使用者高4.25倍。 研究人员在《JAMA Neurology》杂志上在线报道,使用他汀的住院病 人出院回家或到急性康复机构的机率比非使用者也高2.57倍(P<0.001)。 然而,当他汀使用者因ICH入院而停止使用他汀时,其两种结局比他汀 使用者表现出更高的风险 他汀或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水平,因此能够恶化ICH,但它们 也能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性过程,提高脑血流量,并促进神经保护 作用和组织恢复 他汀使用仍然能够增加某些病症的风险,如淀粉样脑血管病,因此应 该避免应用
脑卒中防治血脂管理指导规范(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中国脑卒中防治血脂管理指导规范中国脑卒中防治血脂管理指导规范目录一、调脂药物的种类和选择(一)他汀类(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三)苯氧酸类(四)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kexin9型抑制剂二、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脂管理三、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血脂管理(一)缺血性脑卒中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调脂策略(二)缺血性脑卒中的调脂达标值四、缺血性脑卒中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一)糖尿病患者(二)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患者五、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六、总结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ACC/AHA)首次将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明确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范畴,并强调了降胆固醇治疗对于减少缺血性脑卒中/TIA风险的重要意义。
降低胆固醇的方法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这两种方式均是重要的手段。
《2018年AHA血胆固醇管理指南》明确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所有年龄段的ASCVD风险。
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非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苯氧酸类、胆酸螯合剂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抑制剂)。
随着循证依据的不断丰富,血脂管理的指南不断推陈出新,推荐的控制目标不尽相同,但一致认为血脂管理是为了降低ASCVD的发生风险。
本规范通过汇总和分析国内外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和最新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现状,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合理地管理血脂,科学地防治脑卒中。
一、调脂药物的种类和选择(一)他汀类他汀类亦称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继而上调细胞表面的LDL受体,加速血清LDL分解代谢。
研究发现,除了调脂外,他汀还具有“多效性”,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脑血流、促进血管新生及突触重构、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及减轻炎性反应等。
2015中国脑卒中血脂处理规范总结

2015 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办法。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1. 发病时已服用他汀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合理的(II 级推荐, B 类证据)。
2. 缺血性卒中发病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如果没有禁忌症,发病后可早期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III 级推荐, C 类证据)。
二、缺血性卒中预防的血脂管理1.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 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的复发(I级推荐,A类证据)2•对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LDL-C>100mg/dL(2.6mmol/L)、无已知冠心病的缺血性卒中/TIA 患者推荐降胆固醇治疗。
降脂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胆固醇降低目标值为LDL-C<2.6 mmol/L。
?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髙危患者目标值为LDL-C<70mg/dL( 1.8mmol/L)或较基础值下降>50(II级推荐,B类证据)。
3. 若缺血性卒中/TIA 患者考虑其病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无冠心病,或无动脉粥样硬化证据,也应当考虑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II 级推荐, B 类证据)。
4. 服用他汀类药物达到最大治疗剂量LDI-C 仍无法达标的患者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有禁忌或不耐受时,可以考虑联合或换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其他类降脂药物(III 级推荐, C 类证据)。
5. 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推荐同时采用其他非药物方式干预,推荐使用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控制体重和合理膳食等(I 级推荐, A 类证据)。
三、特殊缺血性卒中人群血脂管理脑卒中合并糖尿病1. 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 水平如何都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I 级推荐, A 类证据)。
2. 卒中患者伴糖尿病是卒中复发的极高危状态,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推荐他汀治疗,LDL-C治疗目标值<1.8mmol/L或LDL-C降低30%- 40%(II 级推荐,B 类证据)。
中国脑卒中护理_指导规范标准

脉搏和心率监测推荐意见
(1)卒中后房颤患者,护士需进行两人同时监测脉搏与心率 (A级推荐); (2)脑卒中发病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A级推荐); (3)重症脑卒中患者建议给予床边心电监护(A级推荐); (4)加强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应用的培训(A级推荐)
呼吸监测推荐意见
(1)合并低氧血症患者应给予吸氧(A级推荐);
(4)在无法或者不宜监测上肢血压情况下,足背动脉可推荐为较好的 测量血压的部位(B级推荐);
(5)血压测量频繁时,需更换监测部位,防止皮肤出现压力性紫癜(B 级推荐)。
瞳孔监测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护士应使用聚光手电筒适时 为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瞳孔的观察 (专家共识); (2)护士可以根据患者GCS评分 来确认观察瞳孔的间隔时间(B级 推荐;(3)图片参照法可用于瞳 孔大小的判定(B级推荐)。
(2)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高危患者即使LDL—C水平正 常,也应改变生活方式和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 荐)。
二、脑卒中的识别
• 1.院前急救 • 快速识别一项研究表明,接到患者、家属或旁观者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呼叫
120、999或其他紧急救护人员,报诊者提及某些具体词汇,如卒中、面部 下垂、无力/跌倒或交流困难,则分诊员可正确地识别出80%的卒中。调度 员与医护人员对卒中的诊断 一致,则到场的时间与救治时间均会缩短。
血压监测推荐意见:
(1)对于血压正常或偏高者,可采用无创自动血压连续监测,血压偏 低或血压波动较大者应在无创自动血压连续监测的前提下,定时手动测 量(A级推荐);
(2)入院首次测血压时,需监测对侧肢体血压值,当压差 >10mmHg, 密切监测血压的同时需要监测心率的变化(A级推荐);
(3)急性偏瘫患者侧卧位、平卧位与俯卧位均可作为测量下肢血压的 体位(B级推荐);
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62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1月 第30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李迪,王文志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市,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李迪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脑血管防治工作 Email: jzlidi@ 通信作者:王文志 Email:qgnfbwwz@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5)增刊-0062-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5.增刊.014关键词 脑血管病;脑卒中;一级预防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由于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因而强调一级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1]。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外指南的更新[2],脑血管病学组再次对我国一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鉴于脑血管病的含义比脑卒中更宽泛,包括了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小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而一级预防实际应涵盖上述疾病,故本次的一级预防指南更名为《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在此对该新版指南进行概要解读。
1 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新版指南同时强调了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预防,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的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一致。
相较2010版指南,新版指南增加了偏头痛、遗传因素和首次脑卒中风险的评估与预警三部分新的内容,其他各种危险因素与前一版指南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台县人民医院
2015中国缺血性卒中 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1 2 3 4 5 卒中的流行病学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的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治疗 特殊缺血性卒中人群血脂管理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 肾脏疾病或肾功能异常 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 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 他汀治疗与自发性脑出血的转归
出血性卒中
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风险较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评估风险 获益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Ⅲ级推荐,C类证据)
六 他汀治疗与自发性脑出血的转归
• 北加州凯撒医疗机构的Alexander C. Flint博士及其同事发现,服
用他汀类药物的ICH患者出血后30天时的存活机率比非使用者高 4.25倍。
一 卒中的流行病学
• 无论是卒中的初发,还是卒中的复发,高胆固醇血症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重要的可 控危险因素之一
• 据全球最新血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以中国为主要人
口的亚太地区人群总胆固醇水平逐年升高,而同期欧 美发达国家已呈下降趋势。
• 2012年,国内学者研究数据显示,全国约有2.2亿(
LDL-C水平<3.4 mmol/L〃男性≥50岁〃女性≥60岁〃无心 脑血管病史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危症但具有至少 一种危险因素且hsCRP≥2.0 mg/L人群〃长期的他汀治疗〃 可以减少卒中风险及死亡(Ⅱ类推荐〃B级证据)。
三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的 二级预防
• SPARCL研究是迄今唯一一项专门针对非心源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
(Ⅲ级推荐,C类证据)
• 研究人员在《JAMA Neurology》杂志上在线报道,使用他汀的住院
病人出院回家或到急性康复机构的机率比非使用者也高2.57倍 (P<0.001)。
• 然而,当他汀使用者因ICH入院而停止使用他汀时,其两种结局比
他汀使用者表现出更高的风险
• 他汀或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栓形成水平,因此能够恶化ICH,但
• 2013年1月Stroke杂志发表的最新他汀类药物的系统评价,纳入113148例
患者,结果提示,卒中前使用他汀与改善卒中结局、降低死亡风险相关
四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 急性期治疗
1
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发生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卒 中发生后应继续服用他汀治疗 (Ⅱ类推荐,B级证据);
5
四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 急性期治疗
• 2011年发表的北都柏林人群卒中的前瞻性研究共纳入448例缺血性卒中患
者,结果显示卒中后72 h内启用他汀治疗与缺血性卒中后近期及远期死亡 率下降显著相关
• 178例卒中后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结果显示卒中后24 h内启动他汀治疗
可显著改善溶栓患者24-72 h神经功能缺损及3个月时的功能预后,且未增 加颅内出血风险
三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TIA的二级预防
1 2 3 4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 以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的复发 (Ⅰ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性卒中/TIA,如果LDL-C水 平≥2.6 mmol/L(100mmg/dl),建议使用他汀治疗以减少卒 中复发风险,将LDL-C降至<2.6 mmol/L以下 (Ⅰ类推荐,B级证据)。 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高危患者目标值为LDL-C下降 ≥50%或LDL-C水平<1.8 mmol/L(70mmg/dl) (Ⅱ类推荐,B级证据)。 若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考虑其病因可能是动脉硬化所致, 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无冠心病,或无动脉硬化证据,也应 当考虑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 (Ⅱ级推荐,B类证据) 服用他汀类药物达到最大治疗剂量LDL-C仍无法达标的患者 和(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有禁忌时,可以考虑联合或换用胆 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其他类降脂药物 (Ⅱ类推荐,C级证据)。
二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
1
2 3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同时采用非药物方式干预,推荐 使用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控制体重和合理膳食等。(Ⅰ类推荐 ,A级证据)
具有高危特征的颅内、颅外动脉硬化患者推荐强化他汀治疗 以预防首发卒中风险,建议将LDL-C目标值控制<2.6 mmol/L(Ⅰ类推荐,B级证据);对于极高危患者建议将 LDL-C目标值控制<1.8 mmol/L(Ⅱ类推荐,B级证据)。
2
卒中发生前未服用他汀的患者,卒中发生后建议早期启动他 汀治疗(Ⅱ类推荐,C级证据)。
五 特殊缺血性卒中人群血脂管理
合并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水平如何,都应在生活方式 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Ⅰ类推荐,A级证据)。 LDL-C治疗目标值<1.8mmol/L(70mg/dl)或LDL-C降30-40% (Ⅱ类推荐,B级证据)
22.5%)成年人总胆固醇水平边缘性升高(5.18~6.21 mmol/L),约有0.9亿(9.0%)成年人总胆固醇水平 ≥6.22 mmol/L
• 而他汀类药物作为降低胆固醇的一线药物,在中国缺
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严重不足,他汀类药物安全规 范的使用亟待提高
二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
研究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
• 1268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与住院时未使用他汀者相比,院内开始他汀治
疗者1年生存率提高45%,而入院前使用他汀者,其住院期间停药死亡风险 增加2.5倍;
• 住院前、住院期间服用≥60 mg/d他汀的患者,其死亡率相对于服用<60
mg/d者有更进一步的显著降低,提示早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人群〃降低LDL-C可降低CKD患者的心脑 血管事件风险(Ⅱ类推荐〃B级证据) 在年龄≧50岁、eGFR<60ml但未接受慢性透析或肾移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推荐应用 他汀类药物或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在年龄≧50岁、eGFR>60ml 的CKD患者中推荐应用他汀类治疗(Ⅰ类推荐,B级证据);18-49岁、eGFR<60ml、未接受 透析或肾移植的患者〃建议使用用他汀类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
• 在SPARCL研究事后分析中,与降脂幅度小于50%相比较,应用阿托
伐他汀使LDL-C水平降幅超过50%的患者,其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降低 31%;
• LDL-C降至<1.8 mmol/L(70 mg/dl)与降至≥2.6 mmol/L(100
mg/dl)相比,卒中再发风险显著降低28%且LDL-C降低幅度增大并 不增加出血性卒中风险。
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80 mg/d)近5年可使卒中/TIA相对危险降低23%,致死性卒中相对危险 降低4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事件相对危险降低42%。
• 一项纳入20项研究,23577例患者的荟萃分析证实,他汀可显著降
低心房颤动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因此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 性卒中患者均是适宜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人群。
合并肾功 能异常
合并肝功 能异常
对于有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损害病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评估其获益风险 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可联用保肝药物。活动性肝脏疾病 或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应暂时停用他汀类药物(Ⅱ类推荐〃B级证据) 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肝功能或肌酶〃如AST/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暂停给药〃 停药后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正常。当肝酶正常后可考虑重新试用原有他汀类药 物或其他调脂药物(Ⅲ类推荐〃C级证据)
它们也能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性过程,提高脑血流量,并促进神 经保护作用和组织恢复
• 他汀使用仍然能够增加某些病症的风险,如淀粉样脑血管病,因此
应该避免应用
出血性卒中他汀类使用
对脑出血患者的他汀类使用未作出任何推荐。 但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风险较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在评估风险获益比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
一 卒中的流行病学
• 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
原因,最新报道2010年中国年卒中死亡人数 高达170万。占人口总死亡人数的20%。
• 我国的卒中病死率是欧美国家的4~6倍。 • 全国大约每年新发卒中250万例。70%患者为
缺血性卒中。
• 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
(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死亡率、高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