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上海一模二模汇编word版本
上海市各区2019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专项精选汇编合集含答案解析

上海市各区2019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专项精选汇编合集含答案解析【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汇编虹口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曹刿分析鲁庄公治理国家的特点。
B.交代了鲁齐两国作战的具体时间。
C.分析了作战前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D.交代了曹刿请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0.选文“”交代了作战背景,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围绕“”展开。
(4分)8A9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1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何以战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潍县蜀中寄舍弟第一书(节选)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8.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认为无所不诵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B.《史记》除《项羽本纪》外篇篇精彩。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 《一步一个脚印》之《曹刿论战》(含答案)

课文原文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所有重点字词注释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代鲁国)。
公将(将要)战(迎战)。
曹刿请(请求)见(拜见)。
其(他的,指曹刿)乡人曰:“肉食者(指当权者)谋(谋划)之(代打仗的事),又何(何必)间(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浅陋,无知),未能远谋(深谋远虑)。
”乃(于是)入见(入朝拜见)。
问:“何(什么)以(凭)战?”公曰:“衣食(衣服和实物)所安(养),弗(不)敢专(独自专有)也,必(一定)以(把)分人。
”对(回答)曰:“小惠(恩惠)未徧(遍及),民弗(不)从(听从)也。
”公曰:“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和丝织品),弗敢加(虚报夸大)也,必(一定)以(根据)信(对神说实话)。
”对(回答)曰:“小信(信用)未孚(信任),神弗(不)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狱(按键),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一定)以(根据)情(实情)。
”对(回答)曰:“忠(尽本职)之属(类)也。
可(可以)以(凭借)一战。
战则(就)请(请求)从(跟随)。
”公与之乘(乘坐)。
战于(在)长勺。
公将鼓(击鼓进军)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可以)矣。
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

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一、阅读(2022・上海闵行•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摆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初,操壮关羽之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使张辽以其情问之,羽叹日:“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
”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
及羽杀颜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操日:“被各为其主,勿追也。
”1 .【甲】诗是曹操的《》,【乙】文作者是O2 .对【甲】诗【乙】文的理解,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OA.【甲】诗描写秋口沧海壮阔的景象。
B.【乙】文详述平定南乱的艰苦历程。
C.【甲】诗作者表达报效国家的壮志。
D.【乙】文作者满怀临危受命的焦虑。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 .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使张辽以其情问之O(2)吾极知曹公待我厚O5 .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OA.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拜见并上书后辞别B.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写信(向曹操)辞别C.关羽把曹操的赏赐全部封存,拜见并上书后辞别D.关羽把曹操的赏赐全部封存, 写信(向曹操)辞别6 .下面是三位同学围绕“三国英雄”展开的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同学一:【乙】文作者是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在【乙】文中表达了之情,感人至深。
2024年上海浦东新区二模(含答案)

2024年上海浦东新区二模一、文言文(35 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2.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3.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小明竞赛失利一蹶不振,作为他的好友,你可以引用《游山西村》中的名句“,”来鼓励他重燃斗志。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5-11题(22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丙】梁君出猎得善言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毂弓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③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早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④,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狼虎。
”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有删改)【注】①梁君:即魏国国君。
上海市2021年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汇编之古诗文阅读一(含答案)

上海市2021年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汇编之古诗文阅读一(含答案)21年闵行一模(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①,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甲词写于________朝(朝代),乙文则选自春秋时期的史书《___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甲乙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3分)A.甲词的太守出猎答谢全城和乙文的“取信于民”思想都体现了对民心的重视。
B. 甲词中作者自比“孙郎”、“魏尚”,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曹刿。
C. 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主人公关心国家,积极请战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
D.甲诗和乙文都对主人公形象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人物特点跃然纸上。
9.乙文最后一段①处所缺的内容是,该“论”体现了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这也是这场战争胜利者胜利的一个原因。
2022上海各区二模 文言比较阅读(含答案)

2022上海各区二模文言比较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7题(11分)【甲】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木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学弈(节选)使弈秋海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鸣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5、【甲】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成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要有【甲】诗中"”的远大志向,还要有【乙】文中“”的态度和【丙】文中的精神(6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 — 10题(24分)【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日:“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5.甲文作者是(人名),篇名是《》o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⑴琢冰为人物之形()⑵神色如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宋小坡退敌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
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
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
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
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
②藉:同“借”,凭借。
③生童:生员和童生。
④戕:杀害。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人名);【乙】文选自《》(书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肉食者鄙()(2)可见临大事()7.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诚心(进行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2019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2019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汇编虹口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曹刿分析鲁庄公治理国家的特点。
B.交代了鲁齐两国作战的具体时间。
C.分析了作战前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D.交代了曹刿请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0.选文“”交代了作战背景,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围绕“”展开。
(4分)8 A9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1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何以战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潍县蜀中寄舍弟第一书(节选)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8.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无所不诵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上海一模二
模汇编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8.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召令徒属.曰
B.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0.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曹刿论战”的意思是曹刿谈论战争。
B.第①段点明战争的时间,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
C.第②段详写战争的经过,显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D.第③段写曹刿论述取胜原因主要在于把握战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8.(2分)D
9.(4分)(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10.(3分)C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8.《曹刿论战》选自《》,此书相传是(朝代)左丘明所作。
(2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 —10题(8分)
【甲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乙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1.甲文选自诸子散文著作《》,乙文选自我国第一部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3分)
A.甲乙两文均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及主人公“见”的缘由。
B.甲文“起于鲁”中的“鲁”就是乙文中提到的“我”。
C.甲文体现墨子的“非攻”思想,乙文表现曹刿的远谋。
D.甲乙两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长宁&金山
1.墨子(1分)左传(1分)
2.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作深远的谋划。
(3分,关键词“肉食者”“鄙”、“谋”)
3.C(3分)
曹刿论战(删选)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2.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3.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
(2分)
崇明县
1.(1)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每标识1分,共2分)
(2)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
(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2分)
2.B(2 分)
3.善于把握战机(2分)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8、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_______。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D、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8.《左传》(1分,书名号不写不得分) 鲁国(1分)
9.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裁决)。
(3分,一句1分,关键词:之、狱、虽、以) 10.C(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
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②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9. 课文选自《___________》,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所作。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B.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作战时,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D.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9 左传左丘明(1 + 1 分)
10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3 分)
11 C (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