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体会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原则,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 类、坚果等。同时,适量食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红枣等。
脑卒中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脑卒中主要采用活血化 瘀、通窍醒脑的药物,如安宫牛 黄丸、苏合香丸等。这些药物可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
能恢复。
针灸治疗
提出加强中医药在心 脑血管疾病领域研究 与实践的建议。
分析中医药在心脑血 管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与局限性。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中医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治疗及康复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 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可 发挥减毒增效作用,降低化学药
物的毒副作用。
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
针灸治疗脑血栓
02
选取百会、四神聪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配合电针刺激以增强
疗效,有助于促进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
03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以调节心脏节律
和传导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5 中医药在心脑血 管疾病中的研究 进展
02 中医药治疗心脑 血管疾病的理论 基础
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中医药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 生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衡 有关。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将心脑 血管疾病视为全身性疾病的局 部表现。
中医药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患 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 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则和方法
治疗原则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在急 性期以醒脑开窍为主,恢复期则 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为重点。
中医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社会中常见的一类严重疾病,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中医作为我国长久以来的宝贵财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疗效及机制。
一、中医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1. 中医药调理中医药调理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草药的配伍和炮制,辅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
例如,中医草药常用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脂、抗氧化等方面。
此外,中医经络学理论与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相结合,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调节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心率、血压和血流等生理参数,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针刺某些穴位还能产生镇痛、抗炎、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的作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在中医传统疗法中已有几千年历史,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舒缓心脑血管系统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以调理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整体健康。
二、中医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是中医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心脑血管血流、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等多种途径,减轻疾病症状,提高心脑血管功能。
常用中药如红参、黄精、山楂等具有降压、抗氧化的作用。
此外,中医药的“辨证施治”理念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针灸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微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常用的针灸穴位如内关、神门、足三里等能够起到镇痛、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3. 传统中医按摩疗法传统中医按摩疗法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全球的健康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领域中,中医药发挥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可。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按摩推拿等,这些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综合治疗,即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多种中医药治疗手段,以达到改善病情、预防疾病进展的效果。
其次,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
一是中药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学中,有很多草药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丹参、黄连、桑枝等。
这些草药在中医理论中有着详细的应用经验,而现代研究则通过化学分析和药理实验,揭示了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
此外,中药复方也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清心丸、血栓通胶囊等。
这些复方药物通过多个成分的综合作用,具有对多个靶标的调节作用,以达到治疗效果。
另外,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针灸疗法也被广泛运用。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研究表明,针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在心绞痛、高血压和中风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循环障碍,缓解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按摩推拿也是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
按摩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研究表明,按摩推拿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按摩手法的刺激,可以增加血管的稳固性,降低血压和心率,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与机制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及大脑供血不足或缺血导致的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较为综合的治疗方法,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一、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疗效1. 心肌梗死的治疗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冠心病心绞痛颗粒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疼痛,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心肌细胞。
2. 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疗效被广泛研究。
一些中药制剂具有降压作用,如天麻降压片、茶多黄降压胶囊等,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脏负荷,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 中风的治疗中风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急性事件,中医药在中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康复中,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和语言能力。
二、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机制研究1. 抗氧化应激作用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人参中的皂苷类化合物等,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2. 抗炎作用慢性炎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而中医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
例如,当归等药材中的挥发油类成分、金银花中的黄酮类成分等,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心脑血管系统。
3.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血液供氧能力。
临床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制剂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结论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其疗效机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心血管疾病中医药治疗的问题与对策

心血管疾病中医药治疗的问题与对策当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轻正在逐渐趋于年轻化,血管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遗憾的是,很多人年纪轻轻,却早早地出现了血管老化,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养血管?心脑血管疾病如何做到早防治、早干预?中医药治心脑血管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疗效确切。
中医强调整体调节,综合干预,即使在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病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心血管疾病中医药治疗的问题1、吸烟:烟草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长期吸烟对动脉血管的损害很大,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高血压:会对血管造成长期压力,导致血管缺血,最终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3、糖尿病:血糖长期升高还会刺激血管,长期下去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硬化,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二、心血管疾病中医药治疗的对策(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吃芹菜、玉米、黑木耳等食物比较好。
1、芹菜:如果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建议多吃芹菜。
芹菜富含芹菜素,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2、玉米:当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时,可以多吃玉米。
因为玉米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吸收胆固醇,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3、黑木耳:黑木耳富含铁和维生素C,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没有明确的数据表明这些食品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然而,含有维生素、纤维素等物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所需的营养,具有营养价值。
患者应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糖的食物。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确保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二)医生建议1、坚持日常锻炼,每天至少锻炼半小时,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也有助于家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2、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以免影响气血循环,增加上述疾病的风险。
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与血管有关,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常说的心脑血管疾病多由动脉硬化引起,有动脉硬化、血栓形成。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体会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中医药疗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下面是我个人对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体会。
首先,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
中医药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强调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的通畅。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中医药不仅注重疾病的局部表现,更关注疾病的根源和全身的调节。
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其次,中医药重视辨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不同患者因为身体状况、疾病原因等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病症表现。
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比如,对于血压偏高的患者,中医药可以根据其是由于阴虚火旺还是气血不足导致,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再次,中医药注重长期调理。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一般都是长期的调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治疗。
中医药强调的是通过长期的调理,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这与西医药一般的短期治疗有很大的不同。
中医药的长期调理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有很多特殊的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比如,中药的配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增加中药的疗效;中医推拿美容穴位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神经系统,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针灸疗法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许多症状等等。
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作为一种综合疗法,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对于一些急性病症和危重患者来说,西医药仍然是首选。
但是,对于一些慢性或轻度疾病,中医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疗法。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探究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发挥中西医药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以心脏、脑血管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中风等。
这些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中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理论与方法、常用药物及治疗技巧等方面探讨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理论与方法中医药秉持着“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理念,认为心、脑、血管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为“心藏神,脑主神明,气行血运”等观点。
基于中医的理论,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从整体出发,努力寻找病因、病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中医药常使用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方法。
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起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的作用。
推拿则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相应的穴位、腧穴,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舒缓症状。
中药治疗是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体质状况,中医医生会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方剂,通过温通、活血、化瘀等功效,起到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二、常用中医药药物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备多样性和个体化的特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机及体质等综合因素选择相应的药物。
1.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祛瘀活血的功效,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丹参可以改善血液流动,减少血液凝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血气不畅证。
川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脑血管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
3. 三七:具有活血止血、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中风后引起的脑血栓、脑出血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三七可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流情况,减少脑部损伤,促进患者的恢复。
三、中医药治疗技巧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除了药物的选择外,还应重视治疗技巧的运用。
1. 针刺穴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穴位包括“内关”、“神门”、“足三里”等。
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血运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多种严重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
然而,传统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一、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同临床症状。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中医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调节炎症反应等多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葛根、丹参、川芎等中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肌梗死。
二、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容易导致心脏、脑血管和肾脏等多个器官的损害。
中医药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管紧张素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天麻、黄芪、陈皮等中药具有镇静安神、降压降糖的功效,可以有效减轻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
三、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药在脑卒中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凝聚、保护神经细胞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三七、红参、枸杞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改善脑循环的功效,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显著的作用。
其机制主要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调节炎症反应等多种方式。
然而,中医药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如临床证据不足、药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其临床疗效,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热,舌淡苔白,脉沉弦细。
20
2.高血压病的论治要点
调肝:包括疏肝、清肝、平肝、柔肝。 补肾:包括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双补。
3.高血压病的常用方剂
天麻钩藤汤 杞 仙灵脾30
头胀痛加钩藤、菊花,便秘加生熟地、何首乌、 心烦口渴加知母、黄柏,畏寒肢冷加附子、仙茅。21
12
❖ 3.气阴两虚型
❖ 诊断要点:心悸、心烦、气短、胸闷、自汗或盗汗,舌色暗 红或红,苔少或无,脉细弱或结代。
❖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 主要药物: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麦冬、天冬、五味子、
当归、丹参、赤芍、枣仁。
13
❖ 5.用法:水煎服。每日1付, 泡1小时,煮两次,每次30分钟,约500毫升, 分2-3次服。
24
25
9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冠心病主要有三 个类型: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为益气活血、 益气养阴活血、再其次为理气化痰活血三个 治法。
10
❖ 1.气虚血瘀型。该型冠心病最多见
❖ 诊断要点:气短、心悸、自汗,活动加重,舌色黯淡,苔白, 脉沉弱或结代。
❖ 治法:益气活血法。 ❖ 主要药物:黄芪、人参、当归、丹参、川芎、水蛭、红花
❖ 高血压病危害性大
❖ 影响心、脑、肾 ,引发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肾病、猝死等。
❖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意义
症状改善、血压下降、减少并发症,预防危急情 况的发生
19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体会
1.高血压病的辨证要点
肝阳偏盛型: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 肝肾阴虚型:头痛、眩晕、于足心热、腰膝无力、 舌红苔少、脉细弦。
❖ 3.常用降压中药分析
❖ 钩藤:量大,后入,各种类型的高血压。 ❖ 益母草:通过活血、利尿而降压,量大。 ❖ 泽泻:利尿祛痰湿而降压,湿热者最宜。 ❖ 决明子、山楂:降血脂而降压,血脂高者最宜。
22
3.常用降压中药分析
❖ 水蛭、丹参:活血而降压。血瘀者最宜。 ❖ 夏枯草、菊花:清热平肝而降压,肝火旺者最宜。 ❖ 桑寄生、杜仲:补肝肾而降压,肝肾虚者最宜。 ❖ 石决明、代赭石、磁石:镇肝降压,血压明显高者。
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诊断与防治
1
❖ 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全世界 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 居各种死因首位。我国男性前两位死因分别 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女性前两位死因分 别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所以,防治心脑 血管疾病成为当务之急。
2
❖ 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占有优势, 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情(例如:气短、心悸、 胸闷、胸痛以及舌青紫、脉结代、心电图TS 段、冠状动脉狭窄等),防止疾病的发展, 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还可以避免服用西药 的毒副作用。
依据有二: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理论依据:心主神,心神喜欢安定,这 要靠血的营养;心主血脉,心血贵在流畅, 这要靠气的推动。所以心的病变不离气和血 两个方面。而冠心病主要是气虚和血瘀。而 且这个病机贯穿于冠心病的始末。
8
临床依据:冠心病患者大都有气短,乏 力,动则诸症加重等气虚的症状,也有胸闷、 痛,舌质紫暗,舌下静脉紫黑等血瘀的症状。 应用益气活血的药物,可以改变这些症状, 而且效果明显。
23
4.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
(1)中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症状的效果明显。 (2) 没有用过西药的患者中药的效果更好。 (3)长期服用降压药而血压不降者,应加中药。
(4)服用降压药而肝肾受损者,应改用中药。
(5)一般10付中药血压可将5-10毫米汞柱,连服1个 月,血压可控制在理想范围,开始减降压西药, 有的可以停用西药。
(西红花)、三七、琥珀、甘草。 ❖ 加减:兼有阳虚症状,加桂枝、附子;痛者加元胡、五灵脂;
失眠者加茯神、五味子、炒枣仁。
11
❖ 2. 痰瘀阻滞型
❖ 诊断要点:胸中憋闷、疼痛,舌苔厚腻,脉沉缓或结代。 ❖ 治法:理气化痰活血 ❖ 主要药物:薤白、瓜蒌、半夏、枳壳、郁金、菖蒲、苦参、
川芎、丹参、元胡、五灵脂。
16
❖ 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都以活血的药,两者都是 川芎出现率最高,虫类药,前者多用水蛭,后者 多用全蝎 蜈蚣 地龙
❖ 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都用补气的药,前者以人 参(强心)为主,后者以黄芪(升阳)为主。。
17
高血压病 中医诊断与治疗
18
❖ 高血压病发病高
❖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高血压发病率为7.7%;到了本 世纪初,迅速上升到 18.8%;而近10年,高血压的 患病率增长了31%。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估计已 超过2亿 。
❖ 连服1个月,改丸剂,服1-2个月。
14
脑梗塞 中医诊断与治疗
15
❖ 脑梗塞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所以治法主要是 益气活血,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虫类药物,如全 蝎、蜈蚣、水蛭、穿山甲、土鳖虫等。
❖ 失眠者加炒枣仁、远志、茯神、五味子、夜交藤 等;头晕者加生龙牡、菊花、钩藤等;耳鸣者加 磁石、山萸肉等;痰鸣者,加胆南星、半夏、石 菖蒲等;肢冷者加桂枝、附子等;肢痛者加羌活、 独活、川乌等。
3
冠心病 中医诊断与治疗
4
❖ 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名为“真心痛”,伤寒杂病 论名为“胸痹”。
❖ 中医研究冠心病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 气阴两虚、痰浊阻滞等,
❖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用理气、益气、养阴、化 痰、活血、安神等。
5
近几年,我结合临床对冠心病的中医病 机作了研究,提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是心气 不足,心血瘀阻,即气虚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