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doc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doc

8《六一居士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探究不同“归隐”的个人及社会意义。

3.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做铁肩担道义的有用之人。

二、课文助读1.写作背景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

现在,既老且病,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

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

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

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

欧阳修力辟其非。

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

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

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2. 文章简介《六一居士传》,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自传性散文。

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该文为唐宋经典散文之一,形式别具一格。

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既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6-六一居士传-教案

6-六一居士传-教案

6 六一居士传一、教学目标:1. 读懂文意,了解汉赋的主客问答的写作形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 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领会古代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汉赋的主客问答的写作形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 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领会古代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四、教学课型:讲读课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从“五柳”引出“六一”,导入课题。

2. 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历史背景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天圣进士。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的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3. 学习第1段第一段,作者简要交代了谪滁时自号醉翁,现在来知蔡州,又更号六一居士。

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

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4. 学习第2段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

全由主客对话组成。

(1)何谓“六一”?提示: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第六课《六一居士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课文重要的字、词、句,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步骤:二、课文内容梳理第一段:第二段:3 .(1(2(3(4(5(6(7(8(9(10(11(12(13(14(15特殊句式(1)六一,何谓也?(2)(3)老于此五物之间(4)是岂不为六一乎?(5)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6)方得意于五物也(7)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8)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9)此吾之所以志也提问4.:“六一居士”中的“六一”何所指?5. 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6.“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7、欧阳修为什么选择了沉醉于“五物”?8. 文中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第三段:9.(1(2(310. 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11 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三、小结:文章主旨艺术特色四、课后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1234567(二)解释下列的多义词:12(三)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1)六一,何谓也?(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3)方得意于五物也(4)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6)此吾之所以志也(四)请翻译下列句子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2.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3.吾其何择哉?(五)谈论: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谈谈你自己的快乐观。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者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吾安往而不乐?《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附录:《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六一居士传学案 教师版

六一居士传学案 教师版

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2)第6课《六一居士传》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了解主客问答的写作特色。

3.理解欧阳修晚年的重要思想: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点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笑(2)疾.雷破柱而不惊疾:快,迅速(3)聊以志.吾之乐尔志:记、记述(4)吾之乐可胜.道哉胜:尽、完(5)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喻:形容(6)一日天子恻然..哀之恻然:哀怜的样子(7)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或许,可能(8)而讫.无称焉讫:毕竟,终究(或通“迄”,至今) (9)吾负.三宜去负:具有,具备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1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表转折。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义:辞别官场今义:职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残等而离开工作岗位,按期领取生活费用。

(3)此吾之所以..志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古义:过多的,超越职位的今义: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聊以志吾之乐.尔乐:形容词作名词,乐趣(2)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4.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六一,讲的是什么呢?(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判断句)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在太阳底下奔跑的人。

(3)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状语后置句)当我在这五种物品之间得意忘情的时候。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状语后置句)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起九韶仙乐(虞舜时的音乐)。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句)成为我负累的世事太多了。

(6)此吾之所以志也。

(判断句)这就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啊。

六一居士传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理解文章中“六一”的具体内涵。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志趣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六一”的含义以及作者以此自号的原因。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文人雅士都给自己起了独特的别号。

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号“六一居士”。

那么,这个别号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六一居士传》来寻找答案。

2、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宋文”之典范。

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重点字词的含义。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文中的“六一”具体指什么?明确:“六一”指的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作者为什么以“六一居士”为号?引导学生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境界等方面进行思考。

明确:作者历经仕途坎坷,晚年希望摆脱官场的纷扰,追求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

“六一”所代表的这些物品和情趣,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状态的体现。

(3)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8《六一居士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探究不同“归隐”的个人及社会意义。

3.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做铁肩担道义的有用之人。

二、课文助读1.写作背景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

现在,既老且病,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

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

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

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

欧阳修力辟其非。

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

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

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 ?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2.文章简介《六一居士传》,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自传性散文。

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该文为唐宋经典散文之一,形式别具一格。

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既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真是奇妙之喻 !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语文 《六一居士传》学案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语文 《六一居士传》学案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语文《六一居士传》学案六一居士传【学习目的】1、掌握常用〝是〞〝置〞〝疾〞〝走〞〝胜〞等常用虚词和虚词〝以〞〝之〞的用法,了解判别句、倒装句、主动句。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布置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3、了解现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肉体寄予,树立积极、失望的人生态度。

【课前预习】1、文学知识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卒谥文忠。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古文运动〞的首领、〝唐宋八大家〞之一。

终身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欧阳修的著作,今存«欧阴文忠公选集»、«欧阴文忠公集»。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初谪滁.〔chú〕山颍.〔yǐng〕水庄生所诮.〔qiào〕涿.〔zhuō〕鹿轩裳珪.〔guī〕组恻.〔cè)然赐其骸.〔hái〕骨夙.〔sù〕愿佚.〔yì〕讫.〔qì〕无称焉3、课文疏浚六一居士初谪〔被贬谪〕滁山〔白话句式:主动句〕,自号醉翁。

既〔又〕老而〔又〕衰且〔又〕病,将退休〔告别官场〕于颍水之上,那么又更〔改,换〕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翻译:讲的是什么?〕〔白话句式:宾语前置〕〞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放置〕酒一壶。

〞〔白话句式:定语后置〕客曰:〝是〔这〕为五一尔〔罢了〕,奈何?〞居士曰:〝以〔把〕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难道〕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你〕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改动〕其号。

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却〕走〔跑〕乎〔到〕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迅速〕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原本〕知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可逃,然〔但是〕亦知夫不用逃也;吾为此名,聊〔权且〕以志〔标明〕吾之乐尔。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学生版)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学生版)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

课前预习案一.熟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请给下列划线词注音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 阅大战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 赐其骸骨 ( )累于此者既佚矣( ) 而讫无称焉( )2.思考以下问题(请用原文回答问题):(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二.走进作者:1.了解欧阳修其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文章的写作背景: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

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请给下列划线词注音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 阅大战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 赐其骸骨 ( )累于此者既佚矣( ) 而讫无称焉( )2.请为下列文段断句,用“/”标出。

(1)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3.思考以下问题:(1)欧阳修自命名为“六一居士”之前,有别的名号吗?(2)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3)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二.走进文本:1.了解欧阳修其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文章的写作背景: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

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3.探究第一段:(1)问题: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2)本段的重点字词句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