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融合的多云网络架构
基于云网融合的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研究

基于云网融合的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在现代城市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城域网架构面临着诸多限制,包括传输速度慢、安全性差、扩展性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云网融合的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应运而生。
一、云网融合技术概述云网融合是指将云计算与传统网络结合起来,共同构建高效、安全、可扩展的网络架构。
云网融合技术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云计算应用于网络中,更是通过整合计算、存储、网络和应用资源,来实现弹性调度、按需服务和灵活部署等功能。
二、基于云网融合的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基于云网融合的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将网络功能从物理设备中解耦出来,实现了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灵活调度。
它由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构成:1. 虚拟化交换机: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传统的交换机功能实现在软件上,将多个物理交换机虚拟化为一个逻辑交换机,提高了交换机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2. 虚拟化路由器:类似于虚拟化交换机,虚拟化路由器将传统的路由器功能实现在软件上,将多个物理路由器虚拟化为一个逻辑路由器,简化了网络架构的设计和管理。
3. 虚拟化防火墙: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传统的防火墙功能实现在软件上,消除了传统防火墙硬件带来的限制,提高了防火墙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4. 虚拟化存储:基于云网融合的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使用虚拟化存储技术,将分布式存储转化为逻辑存储,提高了存储资源的可靠性和利用率。
5. 虚拟化安全隔离:通过将不同用户或不同业务的网络流量进行隔离和分割,实现了对网络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安全控制。
三、基于云网融合的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的优势基于云网融合的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相比传统架构具有以下优势:1. 高可靠性: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功能的冗余和备份,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2. 弹性扩展:基于云计算的特点,新型城域网组网架构可以根据需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了弹性扩展和按需服务。
云计算中的云网协同与云中网络

云计算中的云网协同与云中网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数据存储与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云计算通过将数据和应用程序存储在远程的服务器上,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访问和高效的资源共享。
云网协同与云中网络是云计算系统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它们的紧密合作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云计算中的云网协同指的是云服务提供商与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云计算的应用需要依托网络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调度,而网络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云计算服务的关键环节。
云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资源和服务,而网络服务提供商则负责网络的建设与运营。
在云网协同中,云服务提供商与网络服务提供商需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提供优质的服务。
云网协同的实现需要云服务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通信。
首先,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准确地向网络服务提供商传递用户对网络带宽、可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
网络服务提供商则需要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网络资源的规划和配置,以确保云服务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此外,云服务提供商还需要与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定期的沟通和协商,以及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云中网络是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架构和管理方式。
云中网络通过将网络资源虚拟化,将物理网络转化为逻辑网络,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管理。
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相对固定,难以满足云计算场景下对网络资源的动态需求。
而云中网络则可以根据云计算的需求进行快速的网络资源分配和调整,实现对云计算服务的弹性支持。
云中网络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虚拟化技术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
虚拟化技术通过将物理网络资源进行抽象,将其转化为虚拟网络资源,从而实现对网络的灵活管理。
SDN技术则通过将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将网络的控制逻辑集中管理,提高了网络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云中网络能够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和动态的网络调整。
总结起来,云计算中的云网协同与云中网络是实现云计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网融合知识点总结高中

云网融合知识点总结高中一、云计算基础知识1. 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是一种将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动态分配和共享的新型计算模式。
- 云计算主要有三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 云计算的特点- 弹性伸缩:根据业务需求自由调整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按需付费:按照使用量来支付费用,节省了资金投入。
- 自动化管理:云计算平台可以通过自动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调度。
3.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
- PaaS(平台即服务):提供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运行的平台环境。
- SaaS(软件即服务):通过互联网方式提供软件应用服务。
4.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多云时代:企业逐渐采用多个云计算平台,形成多云架构。
- 边缘计算:将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推到离数据生成源最近的地方,缩短响应时间和减少带宽压力。
- 云原生:基于容器、微服务和自动化运维的应用架构和开发方式。
二、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基本概念- 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联模型,共分为七层,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
- TCP/IP协议套件:是互联网通信的核心协议,包含多个协议组成,如IP、TCP、UDP、HTTP等。
2. IP地址的分类- IPv4地址:采用32位二进制表示,共分为A、B、C、D、E五类。
- IPv6地址:采用128位二进制表示,用于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3. 网络设备- 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 交换机:用于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 防火墙:用于监视和控制网络入侵和数据流量。
4. 网络协议-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
-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完成文件传输。
-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邮件。
三、云计算与网络融合1. 云计算与网络融合的意义- 提高服务效率: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高效的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
《2019云网融合发展白皮书解读》

编写背景云网融合概念需要统一云网融合连接场景待明确云网服务体系架构形成云网基本能力标准化特点与趋势明朗化云网产品不断丰富概念统一 场景明确 体系清晰 能力标准化1.1 云网融合发展背景1.2 云网融合概念1.3 云网融合服务能力框架2.1 混合云2.2 同一公有云的多中心互联2.3 跨云服务商的云资源池互联3.云网融合三大特点4.行业场景:医疗、教育、能源、工业5.云网融合四大趋势典型案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华云、鹏博士1.云网融合发展状况概述2.云网融合典型应用场景3.云网融合发展特点4.云网融合在典型行业应用情况5.云网融合发展趋势附录:典型云网融合解决方案实际案例云网融合是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创新并行驱动带来的网络架构深刻变革,使得云和网高度协同,互为支撑,互为借鉴的一种概念模式云服务与网络的敏捷打通按需开放网络能力最终服务于企业上云基础运营商始终处于云网融合领域的头部,强大的基础网络能力与政企资源是运营商的最大优势传统云服务商对云网融合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云网产品也较为丰富,但只能处于领域的第二阵营云网融合最终服务于企业上云,在上云的过程中,云网协同能力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国家出台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安全领域的深度融合SD-WAN服务商是云网融合领域的有力竞争者云网融合对运营商来说是战略级调整,是重构新业务生态的契机网络服务商的切入代表着云网融合开放性不断扩大云与网络的深度融合也带来监管方面的新课题网络服务商逐渐切入云网融合市场,通过服务商自有的云专网接入多种公有云资源形成云网平台。
云网融合企业上云企业对云网融合产品或服务的选择43.4%32.4%27.9%13.2%9.6%云专线云间高速通道云联网SD-WAN组网方案其他云专线是云网融合连接场景中应用最多的产品;SD-WAN 发展迅猛,已经成为行业热点45.4%39.2%33.8%32.7%21.1%20.3%19.4%网络性能计费方式业务扩展性一站式开通和配置业务可用性故障恢复时间可视化监控企业选择云网融合产品的考虑因素42.3%28.7%22.3%21.4%14.6%5.6%专线/专网成本过高部署复杂网络质量有待提高运维成本高无法对全网网络状况进行监控分支机构开通困难网络性能与运维管理是衡量云网产品优劣的两大关键因素。
《算力网络 云网融合2 0时代的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6
第3章 算力网络架构 与技术体系
目录
07 第4章 算力网络控制 与转发关键技术
09
第6章 算力建模与交 易关键技术
08
第5章 算力网络编排 与调度关键技术
010 第7章 其他关联技术
目录
011 第8章 算力网络主要 应用场景
013 缩略语
012
第9章 算力网络发展 展望
在计算与网络发展紧密结合、技术相互促进、产业协同合作的背景下,我国率先提出了“算力网络”的概念, 中国联通研究院作为国内算力网络研究开展较早的科研机构之一,专门组织多位专家撰写了本书。全书分为9章, 第1~2章回顾了云网融合的发展历程,算力网络提出的背景、技术内涵与业界研究进展。第3章论述了算力网络 架构与技术体系。结合该技术体系,第 4~7章分别从算力网络的控制与转发、编排与调度,算力建模与交易及其 他关联领域方面阐述了相应的关键技术。第8章对算力网络主要应用场景进行了阐述。第9章面向未来演进,从机 遇和挑战两方面对算力网络的产业发展进行了预测。全书条理清晰,针对性强,既适于对云网融合和算力网络技 术感兴趣的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电子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参考书。
内容简介
序一
序二
第1章 云网融合技术发展回顾
01
1.1 云网 融合发展 的背景与 趋势
02
1.2 SDN技 术的发展 历程
03
1.3 NFV 技术的发 展历程
04
1.4 云网 业务的发 展趋势
06
本章参考 文献
05
1.5 本书 结构
第2章 算力网络与云网融合 2.0
2.1 电信网络 1
5.4 服务编排层 功能解析
5.5 服务编排技 术实现
云网融合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实践

云网融合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实践发布时间:2021-06-29T04:35:11.713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4期作者:徐振华张捷周炜张凯斌孙旦[导读] 在传统的云网融合中,业务的开展一般取决于网络的构架。
云计算在与网络的融合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要依托于网络的构建情况。
要推动云网深度融合,就要改变传统的网络组织思想,提高网络的敏捷度和适用性,实现网络能够主动适配云计算的要求,做到网随云动。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杭州 310040)摘要: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云网融合的基础设施正成为数字化经济的基石,是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云网融合是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创新并行驱动带来的网络架构深刻变革,使得云和网高度协同的一种模式。
云网融合的意义是为用户接入和使用云资源设计安全、敏捷、可靠的云网融合服务,为政企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云网融合敏捷服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云网融合推动着千行百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打破云计算与网络之间的壁垒,如何借助网络进一步发挥云计算的能力,是寻求云网融合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云网融合;网随云动;网络云化;云能力提升一、云网融合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1.1促进网络主动适配在传统的云网融合中,业务的开展一般取决于网络的构架。
云计算在与网络的融合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要依托于网络的构建情况。
要推动云网深度融合,就要改变传统的网络组织思想,提高网络的敏捷度和适用性,实现网络能够主动适配云计算的要求,做到网随云动。
为此,要从传统网络按用户分布来布局的原则转变为以云和数据中心分布来布局的原则,以DC为中心来构架网络,重点解决云资源池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链路扁平直达问题,做到东西流量和南北流量并重,提高网络的扩展性,以满足云资源不断拓展的需求。
传统网络是封闭刚性的,开通时间较长,不能灵活动态按需调整,无法适应云计算的要求。
要推动云网深度融合,要对网络进行云化。
云网一体化网络架构设计指南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云网一体化逻辑分层架构示意图
2
VMM
云管Fu理sio平nS台phere
OpenStack
1
FabricInsight
iMaster NCE-Fabric
SecoManager
业务呈现/ 协同层
网络分析/ 控制层
3
4
Spine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irewall
VXLAN
出 口
核 心 互 联
互 联 网
出 口
业
业
务
务
区
区
区
DMZ 2 1
VDC设计规划示意图
VXLAN
vFW
VDC 1
vLB
VM
vSwitch
vRouter
VM
vFW
VDC 2
vLB
VM
vSwitch
vRouter
VM
租户管理员设计VPC网络示意图
VDC
VPC 1
vRouter
Subnet
VM
vFW vLB Subnet VM
Fabric
2.1 租户发放EIP/ SNAT业务
2.2 控制器插件根据EIP/ SNAT所在的 subnet查找对应Internet 外部网络,控 制器 根据外 部网络 名称查 找对应 外部网
关
2.3 控制器调用SecoManager接口,下发EIP对 应的NAT和路由配置到防火墙和Service Leaf
2.3 控制器下发路由配置到防火 墙和Service Leaf
云网DHCP组件控制面架构图
Neutron Server
云网融合实施方案

云网融合实施方案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云网融合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趋势。
云网融合是指将云计算和传统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云网融合的概念、特点和实施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云网融合技术。
一、云网融合的概念云网融合是指将云计算和传统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它通过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软件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分配,提供给用户按需使用。
传统网络技术是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广域网和数据中心等传统网络设施。
云网融合将云计算和传统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
二、云网融合的特点1. 资源统一管理:云网融合实现了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2. 弹性扩展:云网融合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扩展和收缩资源,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3. 资源共享:云网融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降低了企业的IT成本和管理成本。
4. 安全可靠:云网融合采用了多重安全机制和容灾技术,保障了企业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5. 服务创新:云网融合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和应用,满足企业不同的业务需求。
三、云网融合的实施方案1. 构建统一的云平台: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云平台,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调度。
2. 优化网络架构:企业可以优化网络架构,提升网络的带宽和稳定性,满足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需求。
3. 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SDN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灵活配置和智能管理,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和可控性。
4. 整合存储资源:企业可以整合存储资源,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和性能。
5. 加强安全防护:企业可以加强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保障云网融合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网融合的多云网络架构目录1.多云网络,是未来标配 (3)2.云网络的架构 (6)3.多云网络Multi-Cloud (17)4.总结 (25)1.多云网络,是未来标配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会上云,对于企业中不同的云业务开发者和云业务消费者。
如何构建混合云,实现多云网络,构建统一的连通性,统一安全策略,统一管控平台,这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
鉴于运营商网络Telco Cloud极度分布的微小数据中心(Mini/Micro DC),而且主要应用是处理客户流量(vLB/vDPI/vPEC/)而不是类似OTT提供内容(Content),运营商Telco Cloud 更需要深入考虑如何实现多云/混合云的策略。
本文介绍如何管理私有云数据中心,构建数据中心互联和混合云解决方案。
对于OTT网络架构的深入理解,基本上来源于SIGCOM的白皮书和一些公开视频。
首先很多企业业务都要上云,但是很多敏感数据企业可能需要保留在私有云(企业数据中心)里,或者是租用公有云服务器(IaaS)资源。
随着机器学习和AI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者需要利用公有云资源提升算法/数据库创新能力(PaaS)。
对于普通的企业用户,会越来越多的采用云化的服务比如微软Office,WorkDay,SAP等企业应用(SaaS)。
可以看出,企业IT人员面临要整合私有云,数据中心Fabric,数据中心互联,混合云连接(阿里/AWS等)。
急需要统一工具来提供连通性,保证安全策略部署在网络的任意部分,统一的管理控制平台。
▌为什么需要混合云?我们以谷歌云为例,最早云计算提供最简单的虚拟机和存储服务。
客户需要维护自己的数据库和创建自己的算法代码。
最新的云计算公司提供更完整服务,开放最新的数据库技术,提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AI/ML),并且提供的完整的数据处理架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参加谷歌新加坡Google云研讨会,他们介绍如果从头开始一个类似滴滴的Beta项目,对某个城市例如北京,实时检测司机在地图上的具体地点,乘客的路径规划要求需要匹配最优的司机。
而且需要很多前台/后台工作,包括架设很多服务器处理海量请求等等。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从头开发,需要多少人来做一个类似的APP?正常情况下大概需要30-50工程师,至少需要6-12个月开发。
在谷歌云上已经提供包括地图映射,路径规划算法和信息流处理,并且很容易scale out处理海量请求。
利用这种成熟的Cloud开发环境,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二十分钟左右可以做一个类似滴滴雏形的后台系统。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不光采用云服务来获得便宜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混合云来利用云公司的先进技术,数据库,人工智能算法,大规模消息处理等等来加速创新。
云服务成为创新的催化剂,并且极大提高和简化技术易用性,使得中小企业不需要高端算法工程师,也能很快地推出很酷的主意,解决客户痛点。
2.云网络的架构如何构建云网络?云网络由两部分构成。
物理underlay网络,传统的路由器,交换机和安全设备提供底层联通。
虚拟化的Overlay VPC网络,是在云(公有/私有)上为用户建立一块逻辑隔离的虚拟网络空间。
▌什么是VPCVPC不是传统的MPLS VPN网络,更类似Linux的Name Space。
在VPC内,有多个可用域(Aviable Zone)。
用户可以自由定义网段划分、IP地址和路由策略,可提供网络ACL及安全组的访问控制。
一般提供一个Internet GW,做NAT/LB和VXLAN routing。
还会提供一个VPC GW,提供IPsec接入VPC互联和企业远程上云(Cloud Onboarding)业务。
下图以AWS为例,其他云公司提供类似业务(实现细节有所不同)。
云计算需要在大规模服务器物理环境上支持成千上万的客户。
最早很多公司采用VLAN进行客户隔离。
但是VLAN ID字段只有12 bit,限制网络规模最多支持4K 租户Tenants,这对于海量租户而言肯定是不够的。
就不得不把多个客户放到同一个VLAN下面,无法实现真正的客户信息/流量的隔离。
现代的VPC一般都是基于VXLAN或类似技术实现的,VXLAN的VNI被扩展成24bit,能够支持1600万个VPC区域,足够支持云计算海量客户增长。
VXLAN是一种通用的Overlay封装技术。
将原始MAC/L3报文封装成UDP包,可以很方便的跨越三层网络传输二、三层内容。
能够让用户构建的分布在不同物理服务器Server/不同数据中心的VPC里面的客户IP/MAC数据被封装进Server可寻址的IP地址,进而提供Scale Out 云计算解决方案。
软件定义Overlay网络很容易快速迭代新的算法,给云计算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创新。
▌VPC SDN控制器对于云计算来说,网络中有成百上万级别的主机VM,Containers,Serverless服务。
每个终端都需要相应的IP地址,策略组,负载均衡,Anti-DDoS, VPN隔离等。
以Google 为例,为维护全球网络,SDN控制器需要在左右很短时间内即180ms左右,在全球DC网络部署10万级别VM。
Google采用Divide and Conquer方式在全球部署多个区域region的Fabric Manager来管理Jupiter数据中心TOR/Spine交换机。
同时每个region采用多个仙女座(Andromeda)控制器来进行网络虚拟化,管理虚拟机VM和容器。
通过Openflow Front Endpoint(OFE)来下发转发流表。
VM之间缺省流量会经过Hoverboard (跳板),同时对于大象流(Elephant Flow),Andromeda提供bypass offload卸载创建VM-VM的直连tunnel。
在数据中心的每一个Server上创建一个虚拟的Andromeda转发面,通过IPinIP来构造Overlay网络,虚拟多个不同的VPN,把VM/Containers映射到不同的虚拟网络。
每个转发Forwarder可以提供Load balance/DDos/ACL/VPN能力。
业界其他云公司,例如AWS/Azure都提供类似功能。
AWS物理机之间通过IPinIP封装在VPC 头里面,提供L2/L3跨越数据中心/Region的服务器虚拟化。
并且采用Blackfoot作为VPC和外界通讯的VPC网关。
开源Contrail SDN控制器实现跟Google 仙女座(Andromeda)同样的功能。
Contrail基本设计思想是:每个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出来一个vRouter, 通过vRouter来实现类似EVPN/L3VPN功能。
多个VM/Container会连接到这个vRouter的不同的Tenent VRF。
同时vRouter之间采用GRE/UDP/VXLAN做外层隧道, 采用内层标签来标识不同的VRF。
vRouter相当于传统L3VPN和EVPN的一个vPE功能。
vPE用户侧不再接入CE设备,而是为VM/Container提供连接性。
通过Orchestrator在Server上部署一个VM或者容器:1、首先给VM/Container POD分配IP地址,DNS等等信息。
在vRouter上创建VRF/EVI,RT/RD等信息,上送回传到Contrail控制器。
vRouter之间不需要协议通讯,vRouter仅仅跟Contrail控制器进行控制平面的通信。
2、生成L3VPN/EVPN转发表,控制器知道现存的多个vRouter可能要跟新创建的vRouter 共享相同的VRF/EVI,并且需要互相通讯,就通过XMPP来下发转发表信息(BGP NLRI内嵌到XMPP消息里)到另一台服务器上的vRouter。
vRouter之间仅仅建立转发平面的动态隧道。
这样Server之间的VM/Containers就可以通讯了。
3、控制器通过BGP/Netconf来通知GW Router来自动发布VM/Container的IP prefix.这样Openstack/vCenter创建的VM/Container就可以被外界来使用了。
简单的来讲,如果客户有一万台服务器,部署了Contrail之后:1、Contrail控制器相当于传统的路由器控制平面,承担计算Overlay拓扑,数据通道Tunnel 建立等工作。
相当于传统VPN的RR。
2、数据中心的Leaf/Spine交换机提供IP Clos无阻塞交换,相当于一个虚拟的交换矩阵,为控制器和vRouter之间提供背板交换。
3、vRouter/vSwitch跟Controller建立控制关系,vRouter之间建立数据tunnel。
每个vRouter 相当于传统路由器的一个板卡。
4、部署Contrail SDN控制器之后,数据中心服务器里的很多vRouter一起组成了巨大的虚拟路由器系统(Network as a Router)。
为数以万计的虚拟机/容器提供多租户隔离的VPN网络连通。
▌VPC Fabric控制器对于MSDC(大规模数据中心),不仅仅需要SDN控制器去管理vRouter,也需要全套工具管理路由器交换机,构造DC Fabric和DCI(数据中心互联)Fabric。
对于Cloud/DC/DCI fabric,针对不同拓扑(P2P/CLOS/HUB&Spoke)和不同设备(vRouter/Switch/Router)。
需要采用不同技术来实现Fabric自动部署和监控。
关于DC fabric Day1自动化配置部署,大部分厂家采用非常流行的Ansible来部署EVPN/VXLAN. 如下图所示,最后产生针对不同设备的配置Conf。
首先要定义角色(Role),组(group),主机(host),拓扑(topo),等Yaml文件,然后采用Playbook去自动产生配置,并下发到每个Leaf/Spine交换机。
Contrail Fabric Management(CFM)对Ansible也提供统一的GUI来进行自动化配置。
解决了配置的基本问题,同时CFM还可以支持。
完整的ZTP/ZTR(自动配置),软件升级,拓扑发现,并且自动配置收集Telemetry遥测信息进行网络故障诊断。
对于数据中心互联DCI(Data Center Interconnect),CFM也采用类似的配置管理方式。
配置对象变为GW router,配置技术以MPLS/VPN和IP/Optical为主。
3.多云网络Multi-Cloud▌VPC网关GW以AWS VPC网络为例,一般会有一个IGW(Internet GW)提供缺省路由NAT/LB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