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章复习题.doc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章复习题.doc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某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在法向应力为100 kPa,200 kPa,300 kPa,400 kPa时,测得抗剪强度τf分别为52 kPa,83 kPa,115 kPa,145 kPa,若在土中的某一平面上作用的法向应力为260 kPa,剪应力为92kPa,该平面是否会剪切破坏?____________(A)破坏(B)不破坏(C)处于极限平衡状态2、土不均匀系数越大,说明土的级配:____________(A)越差 (B)不一定 (C)越好(D)两者无关系3、下列何种土层最容易发生管涌:____________(A)一般粘土层 (B)均匀粗砂层 (C)粗砂与粉砂互层4、观测孔a、b的水位标高分别为3.50和3.20m,两孔的水平距离为20m。

则ab段的平均水头梯度为:____________(A)0.020 (B)0.015 (C)0.025 (D)0.0105、地基土的塑性指数越大,则地基土的渗透系数:____________(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关6、已知土样试验数据为:含水量10%,液限38%,塑限15%,则该土的塑性指数为:____________(A)8 (B)13 (C)18 (D)237、何种土中最容易发生流土:____________(A)粉质粘土 (B)粘质粉土 (C)砂质粉土 (D)粘土8、筛分法适用的土粒直径为:____________(A)d>0.075 (B)d<0.075 (C)d>0.005 (D)d<0.0059、采用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时,采用的地基土压缩模量:____________(A)与地基应力水平无关 (B)随地基应力水平增大 (C)随地基应力水平减小10、土的自重应力计算中假定的应力状态为:____________(A)z≠0、x≠0、xz≠0 (B)z≠0、x≠0、xz=0 (C)z≠0、x=0、xz=011、地下水位下降,则土中附加应力:____________(A)不变 (B)减小 (C)增大12、饱和土的组成为____________(A)固相 (B)固相+液相 (C)固相+液相+气相 (D)液相13、浅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是指:____________(A)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B)地基中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为基地宽度1/4时的荷载(C)地基中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为基地宽度1/3时的荷载(D)地基土达到整体剪切破坏时的荷载14、下列阐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不平衡推力法属于极限平衡方法(B)不平衡推力法适用于折线形滑动面(C)稳定系数法确立土坡稳定高度时,主要考虑有效应力(D)毕肖普法既属于极限平衡方法,也属于迭代法15.基底总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哪一个大?____________(A)基底附加压力 (B)基底总压力 (C)二者相等(D)无法确定16.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计算时,采用的地基土压缩模量:____________ (A)与地基应力水平无关 (B)随地基应力水平增大 (C)随地基应力水平减小18.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认为固结过程中:____________(A)孔隙比与压缩模量都不变 (B)孔隙比变化而压缩模量不变(C)孔隙比与压缩模量都变化(D)无法确定19.地下室外墙所受的土压力可视为:____________(A)主动土压力(B)被动土压力(C)静止土压力(D)静止水压力目前地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和土中的水力梯度并不一定也越大(B)任何一种土只要渗透坡降足够大就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C)土中一点渗透力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D)地基中产生渗透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土粒受渗流力作用引起的。

山东交通学院《土质学与土力学》

山东交通学院《土质学与土力学》

1、土质学与土力学是将土作为建筑物地基、建筑材料或建筑物周围介质来研究的一门学科。

2、土是由固体颗粒(固相)、水(液相)和气体(气相)三部分组成的,通常称之为土的三相组成。

3、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方法可分为筛析法和沉降分析法。

(粒径大于2mm的土粒用尺量法)。

对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常用筛分析的方法,对小于0.075mm的土粒采用沉降分析的方法。

4、常用的土的颗粒级配的表示方法有表格法、累计曲线法和三角坐标法。

5、土的三相物质在体积和质量上的比例关系称为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6、天然土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所组成的,土粒的大小通常以其平均直径表示,称为粒径(粒度)。

天然土的粒径一般是连续变化的,工程上常把大小相近的土粒合并为组,称为粒组。

7、土的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室内试验测定法(常水头渗透试验、变水头渗透试验)、现场抽水试验。

8、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结合水膜的厚度、土的结构构造、水的黏滞度、土中气体。

9、A、当向上的动水力与土的有效重度相等时,这是土颗粒间的压力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这种现象称为流沙现象。

这时的水头梯度称为临界水头梯度。

B、水在砂性土中渗流时,土中的一些细小颗粒在动水里的作用下,可能通过粗颗粒的孔隙被水流带走,这种现象称为管涌。

C、流砂现象主要发生在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与土体内部,而管涌现象可以发生在渗流逸出处,也可能发生于土体内部。

流砂现象主要发生在细砂、粉砂及粉土等土层中。

对饱和的低塑性黏性土,当受到扰动哪个,也会发生流砂;而在粗颗粒与及粘土中则不易产生。

10、水在土中渗流时,受到土颗粒的阻力T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方向是与水流方向相反的。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水流也必然有一个相等的作用在土颗粒上,通常把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中土颗粒上的力称为动水力,也称渗流力。

11、土中应力是指土体在自身重力、构筑物荷载以及其他因素(如土中水渗流、地震等)作用下,土中所产生的应力。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总结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总结

求有关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最佳答案●土的工程性质:分散性易变性复杂性●饱和土:除了土颗粒外所有的空隙都由水填满的土。

●结合水:当土与水相互作用时土粒会吸附一部分水分子在土粒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水膜成为结合水。

●结合水特点1受土粒表面引力控制不符合静水力学规律自由流动2气节冰点低于零度3密度粘滞度比正常水高●粒组界限值:巨粒组与粗粒组60mm 粗粒组与细粒组0.075mm 砾与砂2mm●粒度:土的大小称为粒度。

●土粒大小的分析法:筛分法(〉0.075mm)沉降分析法(〈0.075mm)●粒组:在工程上常把大小相近的土合并为组。

●粒度成分:土中各种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

●粒度成分表示方法:表格法、累计曲线法、三角坐标法●土的塑性指标:液限WL:土从液态向塑性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塑限WP:土由可塑状态向脆性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

塑性指数IP=WL-WP粘性土的塑性大小,可用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变化范围来衡量,该范围即液限与塑限之差值,称为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IL= 一个能够表示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关系的指标,即液性指数→W= 土处于液限→W= 土处于塑限状态→可塑状态土的工程分类依据:1、土的颗粒组成特征。

2、土的塑性指标()3、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毛细性:土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性质称为毛细性。

●毛细现象: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向土及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土层中的毛细水带的三个分类:1,正常毛细水带;2、毛细网状水带;3、毛细悬挂水带●流砂现象:若水的渗流方向自下而上,党向上的动力水与土的浮容重相等时,土颗粒间的压力为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这种现象成为流砂现象。

●管涌:水在砂系土中渗透时,土中一些细小颗粒在动土力的作用下,可能通过粗颗粒的孔隙被水带走,称为管涌。

●冻土:在冰冻季节因大气复温影响使土中水分冻结成冻土。

●冻土现象:在冻土地区,随着土中水的冻结和融化会发生一些独特的现象称为冻土现象。

土质学与土力学 复习资料(全) 同济大学

土质学与土力学 复习资料(全) 同济大学
b e 6 时, pmax 0, pmin 0, 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 b e 时, pmax 0, pmin 0, 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6 b e 6 时, pmax 0, pmin 0, 基底出现拉应力,但不能承受 拉应力而脱开,压力重分布。
1.1 土的三相组成 土的固相物质包括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无机矿物成分又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的液相指存在于土孔隙中的水。分为结合水(强、弱)和自由水(毛细水、重力水)。 土的气相指充填在土孔隙中的气体。包括自由气体和封闭气体。 1.2 土的颗粒特征 1.2.1 土粒粒组的划分 粒径、粒组的概念。我国规定的粒组划分标准:表 1-1。 1.2.2 土粒组成的表示方法 土的颗粒级配:土中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干土质量的百分比)。 ①表格法 ②累计曲线法
砂土:非碎石土,且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细粒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
第 3 页 共 10 页
同济大学 土质学与土力学 复习资料
1150899 陈力畅
第四章 土中应力计算
4.1 概述 4.1.1 土中应力计算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地基中的应力状态→应力应变关系→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问题 方法:自重应力:建筑物修建以前,地基中由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所产生的应力。 附加应力:建筑物修建以后,外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 研究方法:弹性理论(半无限连续体、材料力学概念),真实土体,叠加方法。 4.1.2 土力学中符号的规定:与材料力学正好相反。 正应力:压为正,拉为负; 剪应力:正面正向或负面负向为负,其余为正。 4.2 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自重应力:由于土体本身自重引起的应力。是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4.2.1 基本计算公式 均质土中自重应力计算公式: cz z 。随深度线性增加,呈三角形分布。 4.2.2 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 土体成层: cz i hi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库及答案(1)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库及答案(1)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库(A)习题一.填空题1.土粒粒径越,颗粒级配曲线越,不均匀系数越,颗粒级配越。

为了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的土粒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材料。

2.粘土矿物基本上是由两种原子层(称为品片)构成的,一种是,它的基本单元是Si—0四面体,另一种是,它的基本单元是A1—OH八面体。

3.土中结构一般分为、和三种形式。

4.衡量天然状态下粘性土结构性强弱的指标是,其定义是值愈大,表明土的结构性,受扰动后土的强度愈多。

5.土中主要矿物有、和。

它们都是由和组成的层状晶体矿物。

6.饱和细砂土和干细砂土都无法形成直立边坡,而非饱和细砂土则可以,这是因为在起作用。

二.选择题1.在毛细带范围内,土颗粒会受到一个附加应力。

这种附加应力性质主要表现为( )(A)浮力; (B)张力; (C)压力。

2.对粘性土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中的(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自由水; (D)毛细水。

3.砂类土的重要特征是( )。

(A)灵敏度与活动度; (B)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C)饱和度与含水量; (D)颗粒级配与密实度。

4.土中所含“不能传递静水压力,但水膜可缓慢转移从而使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的水,称为( )。

(A)结合水; (B)自由水; (C)强结合水; (D)弱结合水。

5.软土的特征之一是( )。

(A)透水性较好; (B)强度较好; (C)天然含水量较小; (D)压缩性较高。

6.哪种土类对冻胀的影响最严重?( )(A)粘土; (B)砂土; (C)粉土。

7.下列粘土矿物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

(A)高岭石; (B)伊里石; (C)蒙脱石8.对土粒产生浮力的是( )。

(A)毛细水; (B)重力水; (C)强结合水, (D)弱结合水。

(9)毛细水的上升,主要是水受到下述何种力的作用?( )(A)粘土颗粒电场引力作用; (B)孔隙水压力差的作用(C)水与空气交界面处的表面张力作用。

(10)软土的特征之一是( )。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资料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作用后的产物,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土粒按各种比例组成的集合体。

土粒之间的孔隙中包含着水和气体,是一种三相体系。

第一节土的三相组成无机矿物颗粒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固体颗粒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作用的新矿物32O Al 、32O Fe 、次生2SiO 、(固相) 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有机质:由于微生物作用,土中产生的复杂的腐殖质矿物,还有动植物残体等有机物,如泥炭等。

土结合水 强结合水水弱结合水(液相)自由水 毛细水重力水气体 与大气联通:与空气相似,受到外力作用时排出,对土的工程性质没多大影响。

(气相)与大气不连通:密闭气体,压力大被压缩或溶解于水中,压力小时气泡恢复原状或重游离,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

(含气体的土成为非饱和土,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已成为土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第二节土的颗粒特征1.描述土粒大小及各种颗粒的相对含量的常用方法:对粒径>0.075mm 的土粒,筛分法;粒径<0.075mm沉降分析法是根据土粒在悬液中沉降的速度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的Stokes 公式来确定各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2.土粒大小划分:块-碎-砾-砂-粉-粘(粉:砂粉,粘粉;粘:粉粘,粘土)粘土粒径<0.002mm ,为很细小的扁平颗粒,表面具有极强的和水相互作用的能力。

第三节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土的三相五只在体积和质量上的比例关系称为三相比例指标。

三相比例指标反映了土的干燥与潮湿、疏松与紧密,是评价土的工程性质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指标,也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

土样体积:a w s V V V V ++= (a w V V V V +=)土样质量:w s m m m +=三相比例指标分为两种:试验指标,换算指标一、试验指标包括土的密度、土粒密度、含水量1.土的密度:单位体积土的质量,vm =ρ(3/cm g )。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总结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总结

土质学与土力学复习总结一、土质学土质学是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程性质的学科。

在土质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土壤的颗粒组成、孔隙结构、水分特性、含水量与干密度的关系、体积稳定性和胶结性等。

1.颗粒组成:土壤由颗粒、水和气体组成。

颗粒主要分为粉状颗粒(泥粒)、砂状颗粒(砂粒)和粒状颗粒(粉粒)。

不同颗粒的比例决定了土壤的颗粒分布。

2.孔隙结构:土壤中存在许多孔隙,包括毛细孔隙、总孔隙和非饱和孔隙。

毛细孔隙是土壤中含水量较低时形成的微小孔隙,决定了土壤的毛细吸力和可透水性。

3.水分特性:土壤中的水分包括毛管水和自由水。

土壤的水分特性曲线描述了不同水势下土壤的含水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渗透试验来确定。

4.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土壤的含水量与干密度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干密度逐渐降低。

5.体积稳定性:土壤的体积稳定性是指土壤在湿润和干燥过程中是否容易发生体积变化。

常用指标有线膨胀比和线收缩比。

6.胶结性:胶结是土壤中含粘土颗粒的胶结物质与水分反应形成的胶状状况。

土壤的胶结性会影响土壤的剪切强度和水分渗透性。

二、土力学土力学是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学科。

在土力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土壤的力学参数、力学性质和受力行为等。

1.力学参数:土壤的力学参数包括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等。

这些参数是描述土壤力学特性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土木工程中的计算和分析。

2.力学性质:土壤的力学性质包括剪切强度、压缩性和不均匀性等。

剪切强度是指土壤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压缩性是指土壤在承受垂直应力时的变形特性,不均匀性是指土壤的颗粒分布不均匀程度。

3.受力行为:土壤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形和破坏形式,包括剪切破坏、液化和沉降等。

了解土壤的受力行为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更合理和安全的土木工程。

总结起来,土质学与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们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完整版)《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土质学与土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5×4’=20’)渗透:由于土体具有连续的孔隙,如果存在水位差作用时,水就会透过土体孔隙而产生孔隙内的流动。

土具有被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土的渗透性.渗透变形一般有流土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流土是指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土体表面某一部分土体整体被水流冲走的现象。

管涌是指土中小颗粒在大颗粒空隙中移动而被带走的现象。

压缩系数是表示土的压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压缩系数越大,曲线越陡,土的压缩性越高;压缩系数值与土所受的荷载大小有关.压缩系数大,表明在某压力变化范围内孔隙比减少得越多,压缩性就越高。

级配良好的土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Cu大于或者等于5且Cu=1~3;若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则称为级配不良的土。

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对于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用各粒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状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特征,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凝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临塑荷载:地基土中将要而尚未出现塑性变形区时的基底压力.塑性荷载:指地基塑性区开展到一定深度对应的基底压力。

当土体中某点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即濒于破坏的临界状态称为极限平衡状态。

容许承载力: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个安全系数后的值。

体积压缩系数:土体在单位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体积变化。

前期固结压力:土在历史上曾受到过的最大有效应力.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极限能力,也就是能承受的最大基底压力。

抗渗强度:土体抵抗渗透破坏的能力,濒临渗透破坏时的水力梯度称为临界水力梯度。

基底压力是指基础底面处,由建筑物荷载(包括基础)作用给地基土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基底附加压力也就是基底净压力,是指在基础底面处的地基面上受到的压力增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作用后的产物,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土粒按各种比例组成的集合体。

土粒之间的孔隙中包含着水和气体,是一种三相体系。

第一节 土的三相组成无机矿物颗粒 固体颗粒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作用的新矿物32O Al 、32O Fe 、次生2SiO 、 (固相) 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有机质:由于微生物作用,土中产生的复杂的腐殖质矿物,还有动植物残体等有机物,如泥炭等。

土结合水 强结合水 水 弱结合水 (液相) 自由水 毛细水 重力水气体 与大气联通: 与空气相似,受到外力作用时排出,对土的工程性质没多大影响。

(气相) 与大气不连通:密闭气体,压力大被压缩或溶解于水中,压力小时气泡恢复原状或重游离,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

(含气体的土成为非饱和土,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已成为土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第二节 土的颗粒特征1.描述土粒大小及各种颗粒的相对含量的常用方法:对粒径>0.075mm 的土粒,筛分法;粒径<0.075mm 的土粒,沉降分析法。

沉降分析法是根据土粒在悬液中沉降的速度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的Stokes 公式来确定各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2.土粒大小划分:块-碎-砾-砂-粉-粘(粉:砂粉,粘粉;粘:粉粘,粘土)粘土粒径<0.002mm ,为很细小的扁平颗粒,表面具有极强的和水相互作用的能力。

第三节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土的三相五只在体积和质量上的比例关系称为三相比例指标。

三相比例指标反映了土的干燥与潮湿、疏松与紧密,是评价土的工程性质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指标,也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

土样体积:a w s V V V V ++= (a w V V V V +=) 土样质量:w s m m m +=三相比例指标分为两种:试验指标,换算指标一、试验指标包括土的密度、土粒密度、含水量1.土的密度:单位体积土的质量,vm =ρ(3/cm g )。

土的密度常用环刀法测定,单位是3/cm g ,一般土的密度为1.60~2.203/cm g 。

(重度γ:由土的质量产生的单位体积的重力,等于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ρργ10==g )/(3m kN (物理风化) (生物风化)2.土粒密度:干土粒的质量s m 与其体积s V 之比,sss v m =ρ)/(3cm g 。

一般在2.65~2.76。

由砂到粘越来越重。

3.土的含水量ω:水的质量w m 与固体(土粒)s m 质量之比,%100⨯=swm m ω 含水量常用烘干法测定,是描述土的干湿程度的重要指标,常以百分数表示。

二、换算指标包括土的干密度(干重度)、饱和密度(饱和重度)、有效重度、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 1.干密度d ρ:土的固相质量s m 与土的总体积V 之比,Vm sd =ρ)/(3cm g 。

土的干密度越大,土越密实,强度就越高,水稳定性也好。

常用作填土密实度的施工控制指标。

2.饱和密度sat ρ:当土的孔隙中全部为水充满时的密度,Vm m ws sat +=ρ)/(3cm g 。

3.有效重度γ':当涂浸没在水中时,土的固相收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土体的重力也应扣除浮力。

计算地下水位以下土层的自重应力时应当用有效重度,有效重度是扣除浮力以后的固相重力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又称浮重度),w sat γγγ-=' )/(3m kN水的重度w γ,纯水在4℃是的重度等于9.813/m kN ,在工程上化整为103/m kN 。

(ρ'为有效密度(浮密度))4.土的孔隙比:孔隙的体积v V 与土的固相体积s V 之比,s v V V e /= 5.土的孔隙率:孔隙的体积v V 与土的总体积V 之比,V V n v /= 6.土的饱和度:孔隙中水的体积w V 与孔隙体积v V 之比,v w r V V S /=第四节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一、粘性土的状态与界限含水量(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含水量分界点成为界限含水量)液限测定,用碟式液限仪和锥式液限仪。

塑限测定,撮条法。

(把塑性状态的土在毛玻璃上用手搓条,搓到土条直径为3mm 左右时断裂)二、塑性指数p I可塑性是粘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越大,土的可塑性越好。

P L p I ωω-= 塑性指数p I 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

三、液性指数L IPL pL I ωωωω--=液性指数L I :0<L I <1时,液性指数越大,表示土越软;L I >1时,土处于流动状态;L I <0时,处于半固体或固体状态。

第五节 砂土的密实度砂土的密实度对其工程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密实的砂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是良好的建筑物地基;流动状态 可塑状态 半固体状态 固体状态液限L ω 塑限P ω 缩限s ω一、相对密实度土的孔隙比一般可以用来描述土的密实程度,但砂土还取决于土的级配情况。

为了同时考虑孔隙比和级配的影响,引入砂土相对密实度的概念。

最小孔隙比min e :砂土处于最密实状态时的孔隙比; 最大孔隙比max e :砂土处于最疏松状态时的孔隙比。

相对密实度r D :minmax max e e ee D r --=r D 越接近1,越密实;越接近0,越松散。

二、标准贯入试验从理论上讲,用相对密实度划分砂土的密实度比较合理。

但实际不好操作。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用标准贯入击数来划分砂土的密实度。

标准贯入试验:使用规定的锤重(63.5kg )和落距(76cm )把标准贯入器(带有刃口的对开管,外径50cm ,内径35cm )打入土中,记录贯入一定深度(30cm )所需的锤击数N 值的原位测试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的贯入锤击数反映了土层的松密和软硬程度,是一种简便的测试手段。

第六节 土的工程分类第二章 粘性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粘性土根据界限含水量分为四个状态,砂土没有这种性质。

粘性土的这种特质取决于粘粒粒组的含量与粘粒的矿物成分。

粘土的粒径<0.002mm ,因此它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大。

粘土可以分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三种类型。

粘土的塑性、压缩性、胀缩性、强度等工程性质受到原子、分子间键力的制约,这是粘土物理化学特性的本质。

第一节 键力的基本概念键力:原子与原子之间或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一种联结力。

包括化学键、分子键、氢键三种。

一、化学键化学键: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结。

也称为主键或高能键。

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三种。

简单的说,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构成一种新的物质分子。

异性原子之间的联结力称为离子键;两个同性原子形成同一元素分子的联结力称为共价键;通过自由电子将原子或离子联结成结晶格架的力称为金属键。

化学键影响范围最小,约为0.1~0.2m μ,但联结力最大,相当于8.4~84kmol J /。

二、分子键即范德华键,或称次键、低能键。

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联结力。

三、氢键介于主键与次键之间的一种键力。

第二节 粘土矿物颗粒的结晶结构粘土矿物大都属于硅酸盐,晶体的原子排列与矿物颗粒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光学性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粘土矿物的结晶结构主要是两个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硅氧四面体和氢氧化铝八面体。

第三节 粘土颗粒的胶体化学性质粘土颗粒粒径非常微小,<0.002mm ,在介质中具有明显的胶体化学特性,因为粘土颗粒表面带负电。

第四节粘土工程性质的利用和改良粘土矿物具有特殊的结晶构造和带电的特性。

一、电渗排水和电化学加固二、利用离子交换改良粘土的工程性质蒙脱石和伊利石,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具有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特性,称为膨胀土。

在工程中,可以用高价阳离子置换低价离子的办法来改善土的工程性质。

因为低价离子使土颗粒周围的水膜变厚,即液限明显上升,可塑性增加。

三、粘土的结构性在粘土颗粒薄片的面上分布着负电荷,而在边角处呈现正电荷。

四、粘土的抗剪强度粘土的抗剪强度由粘聚力分量和摩擦力分量组成。

五、触变性和触变泥浆将纯粘土矿物(高岭土或蒙脱石等)与水制成泥浆时,矿物颗粒吸附大量水化离子和水分子,由于颗粒的水膜很厚,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引力很薄弱,可以长时期悬浮在水中。

当悬浮液在静止状态时,颗粒之间的微弱引力,使其聚集起来,悬液成为一种糊状、粘滞度较大的流体。

一旦受到振动或扰动时,颗粒之间的联结立即丧失,又恢复成为流动的液体。

这种性质成为触变性。

第三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第一节土的毛细性土的毛细性是指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性质。

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这种细微孔隙中的水被称为毛细水。

一、土层中的毛细水带从下到上分为:正常毛细水带→毛细网状水带→毛细悬挂水带毛细悬挂水带:由地表水渗入而成。

当地表有大气降水补给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三个毛细水带不一定同时存在,取决于当地的水文地质。

如地下水位很高时,可能就只有正常毛细水带,而没有毛细网状水带和毛细悬挂水带;反之,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则可能三个同时出现。

二、毛细水上升高度及上升速度一个细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会沿着毛细管上升。

湿润现象。

三、毛细压力干燥的砂土是松散的,湿砂可捏成团。

因为湿砂的土粒间有一些粘结力,这个粘结力是由于土粒间接触面上一些水的毛细压力形成的。

第二节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称为土的渗透性。

一、渗流模型二、土的层流渗透定律达西定律指三、土的渗透性四、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1.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2.结合水膜的厚度3.土的结构构造4.水的粘滞度5.土中气体五、动水力及渗流破坏流砂:若水的渗流方向自下而上,当向上的动水力与土的有效重度相等时,这时土颗粒间的压力等于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这种现象成为流砂现象。

管涌:当水在砂土中渗流时,土中的一些细小颗粒在动水力的作用下,可能通过粗颗粒的孔隙被水流带走,这种现象称为管涌。

第三节流网及其应用第四节土在冻结过程中水分的迁移和积聚一、冻土现象及其对工程的危害冻土根据冻融情况分为:季节性冻土、隔年冻土和多年冻土。

冻土现象是由冻结及融化两种作用引起的。

冻胀现象:某些细粒土在冻结时,往往会发生土层体积膨胀,使地面隆起成丘,即冻胀现象。

冻胀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水分冻结成冰时体积要增大9%,而主要是由于土层冻结,周围未冻结区中的水分会向表层冻结区集聚,使冻结区土层中水分增加,冻结后的冰晶体不断增大,土体积也随着发生膨胀隆起。

冻胀的危害:冻土的冻胀会使路基隆起,使柔性路面鼓包、开裂,使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冻胀还能使修建在其上的建筑物抬起,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对工程危害更大的是在季节性冻土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