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赏析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

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7)楹联(对联)的特点、赏析及训练·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例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1/ 11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例如:海阔鱼跃(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天高鸟飞(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5.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6.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的种类对联的种类大至可以分为三类:1.正对2/ 11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方歌舞更高昂,家事国事天下事

四方歌舞更高昂,家事国事天下事
四方歌舞更高昂:
这是一句古老的中国话,用来形容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保持着充满激情与乐趣的情感。
“四方”指的是天、地、水、山,表示人们不分南北,每个方向都有歌舞和欢乐。
“歌舞更高昂”,表示人们在歌舞时能够激起更强烈的情感,产生更高昂的心情。
家事国事天下事:
这是一句古老的中国话,用来形容家庭、国家和世界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家事”指的是家庭事务,强调家庭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国事”则是指国家的事务,强调国家对世界的重要性。
“天下事”指的是全球事务,强调世界上各国之间的联系,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关心国家大事的励志古语名言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注释: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观点,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注释: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至今仍意义重大: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注释:选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为: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人死了以后才能评定他的功过。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注释: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林则徐注释: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诗中的两句。
意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林则徐留下的慷慨悲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然而言为心声,每念及林则徐当时的处境,又未尝不扼腕长叹。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注释:出自杜甫的《春望》。
意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7、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陆游注释: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诉衷情》。
“胡未灭”,说国仇未报;“鬓先秋”,叹此身已老;“泪空流”,诉壮志难伸;三个三字短句“一吟悲一事”,并以对句形式组成一韵,九个字说尽了一生心事。
2019年经典对联范文

2019年经典对联范文篇一:经典对联赏析经典对联赏析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云: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岭行宫新联。
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
乾隆55年(1790年)重阳合作的万松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
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3.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
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
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
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

十副经典对联赏析做对联不难,做出佳联妙对不易。
要识别对联的优劣,首先要提高鉴赏能力。
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
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
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
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
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
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
王君实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4、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道貌岸然。
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
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
5、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
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
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
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风雨书声家国情

风雨书声家国情作者:李盛仙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2年第10期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读书联,其中也有不少描写家国情怀的对联,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爱家的美好情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时留下的一副对联。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以此劝学生要好好读书,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更进一步,说明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要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劝勉读书人要心有国家,体现了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懷。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这是明人海瑞的自题联。
海瑞号刚峰,一生刚直不阿,为惩治奸佞,竟自备棺材,以死上书,不惜罢官。
与宋代的包拯一样,被后人称为“青天”,成为历史天空中又一颗令人敬仰的正义之星。
海瑞做事果敢,做人坦荡,这副对联也如其人,不圆滑,不含糊。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此联出自《治家格言》。
读书是为了做一个道德与才智杰出的人,并不是为了科举功名;做官则要心中想着国家,怎能只考虑自己和家庭?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是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撰写的读书联。
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性而不喜欢读书;年纪大了,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以此告诫子孙要珍惜时光,要趁早好好地读书。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很是担忧,于是将儿子关在书房里,罚抄这副对联。
并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就要受罚。
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顿悟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
从此,他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开始用功读书。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的题赠联。
上联的“家国”,即家与国,亦指国家。
关心国家大事的名言-名人名言

关心国家大事的名言_名人名言关心国家大事的名言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注释: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是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观点,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注释: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至今仍意义重大: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注释:选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意为: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人死了以后才能评定他的功过。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注释: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诗中的两句。
意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林则徐留下的慷慨悲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然而言为心声,每念及林则徐当时的处境,又未尝不扼腕长叹。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注释:出自杜甫的《春望》。
意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7、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注释: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诉衷情》。
“胡未灭”,说国仇未报;“鬓先秋”,叹此身已老;“泪空流”,诉壮志难伸;三个三字短句“一吟悲一事”,并以对句形式组成一韵,九个字说尽了一生心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
这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
大致意思:在这样的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赏析
家事、国事、天下事,无论是从个人生活的角度还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家事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家庭经济、家庭教育等方方面面,它关系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和团结。
家事的处理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沟通,也需要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和谐稳定。
国事则是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事务。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而每个公民的生活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因此,关心国事,不仅意味着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更意味着关注自己和家人的未来。
关心国家大事,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国家政策、关注时事热点等方式来实现。
天下事则是指世界上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事务。
天下事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关心天下事,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总的来说,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我们生活中需要关心的重
要事务。
只有将个人的生活与国家和世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关心他人、奉献社会。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全面地关心和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