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四大节日 (最适合初高中学生记忆的思维导图)
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ppt

中秋节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经过唐朝的发展,最 终在宋朝时期成为正式的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逐 渐固定下来,并流传至今。
中秋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赏月
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抬头仰望天空,欣赏明月 ,吟咏诗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猜灯谜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猜灯谜,这是中秋节的一 项传统活动。灯谜通常是由一则谜语和一张纸灯 笼组成的,猜中的人会得到奖品。
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文化意义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它不 仅是一种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传承。
影响
春节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人团聚的重要时 刻,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春节也是世界各地华人华侨思乡 念祖的重要时刻,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受到不同历史 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习俗: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 的习俗活动,包括贴春联、贴窗花、 放鞭炮、拜年、赏花灯、舞龙舞狮等 。
传统活动:春节的传统活动形式多样 ,包括舞龙舞狮、打太平鼓、耍花灯 、包饺子、拜年等。这些活动既体现 了中国文化的传统韵味,也展示了中 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艺。
02
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先民观察天文现象有关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端午节的起源之一,他以身殉国 后,人们将五月五日作为纪念他的节日。
历史
古诗中的传统节日和思维导图共22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中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四大节日 (最适合初高中学生记忆的思维导图)

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节日节气(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读书笔记模板

47为什么要过端午 节?有人说是因为 屈原,有人说是因 为介子推,还有人 说是因为伍子胥, 真相到底是什么?
49因为生于端午,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 孟尝君刚出生时差 点被亲生父亲杀掉,
这是为什么呢?
500 中 医 的 艾1 灸 是 将 艾 草点燃后去 熏、烫穴位, 那么,艾草 在端午节又 扮演了怎样 的角色呢?
节日节气(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趣味
怎么回事
节气
形式
习俗
问题
神仙
节日
节气
传统节日 古人
牛
中华文化
节气
人民
日子
处
皇帝
老百姓
内容摘要
本书是有关中国传统节日节气的趣味问答。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的文化,沉淀着民族的记忆,传统的节气则 凝聚着先民的智慧。本书以二十四节气和我国的传统节日为线设置趣味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为读者讲述节日节 气知识。
5人065称布六依月族六 为“过小 年”,纪念 他们的始祖 盘古,为什 么要在这一 天纪念盘古 呢?
56每年六月二
十四的夜晚, 彝族人民都要
1
举着火把在村
寨的广场集会,
他们在干什么? 57每年六月,
基诺族人都要
背着鸡笼,拿 2
着竹篮,在路
上边走边摇边
唱,你知道这
是为什么吗?
58宋朝时立秋
3
这一天,宫廷 中会派人把盆
法呢?
79民间有这样的农 谚:“今冬麦盖三 层被,来年枕着馒 头睡。”人们怎么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讲解PPT

传统饮食
北京馄饨 、饺子 、狗肉羊肉 、 红豆米饭 、台湾糯糕、 苏州冬酿酒
腊八节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 节(亦叫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 极为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这一天喝腊 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 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先秦的腊 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 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七夕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 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 “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 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 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 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 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 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 至金黄即成。
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 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节与 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等三节,都是中国 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民间则多是 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 祝愿。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表
▪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 十五)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 节气清 明)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 十五)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 节气冬至)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
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以杏花楼、新雅 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 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 闽南粽子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1
惊蛰初候 桃始华 天 地生明媚
02
惊蛰二候 仓庚鸣 动 人心魄的春 之彩
03
惊蛰三候 鹰化为鸠 善恶共生而 择之
04
春分初候 元鸟至 最 美春之韵
06
春分三候 始电 花雨 幽芳处甜蜜 的春愁
05
春分二候 雷乃发声 阳气升腾有 大美
01
清明初候 桐始华 天 地澄澈心也 澄澈
02
清明二候 田鼠化为鴽 生动传神宇 宙间
03
立秋三候 寒蝉鸣 天 人合一显从 容
04
处暑初候 鹰乃祭鸟 秋色入心两 苍茫
06
处暑三候 禾乃登 秋 情如歌知君 意
05
处暑二候 天地始肃 走进秋阴深 处
01
白露初候 鸿雁来 仰 望亘古秋空
02
白露二候 元鸟归 很 美很特别
03
白露三候 群鸟养羞 百果香,百 鸟忙
04
秋分初候 雷始收声 绮丽的秋, 绮丽的心
03
小寒三候 雉始雊 像 花儿一样绽 放
04
大寒初候 鸡始乳 别 有一番壮怀 激烈
06
大寒三候 水泽腹坚 以磅礴之力 为四季落幕
05
大寒二候 征鸟厉疾 望不透的苍 劲
对谈1 大大科思维学 /丁一汇
对谈2 运顺应行天的地节律 /陈 来
对谈3 对智慧中华的考民验族 / 薛其坤
创作谈 创作谈 静心《四季》里, 冥想天地...
后记
二十四节气及候应表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05
霜降二候 草木黄落 霜红霜黄踏 歌行
冬
01
立冬初候 水始冰 满 空凝淡狂歌 中
02
立冬二候 地始冻 触 摸大地的质 感
03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习俗PPT课件(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

4、春节
准确的说,现在的春节是一个节日体系,包 括古代的“除夕”、“元旦”和“元宵” (有时还有立春)等多个节日。
年画
门神财神
烟火烟花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5、清明
祭祖和扫墓。 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打马球、插 柳 、植树等。
清明节祭扫人流
6、端午
悬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 、蒜头 吃粽子
Hale Waihona Puke 三 中西节日PK与文化的交融
二 西方的节日习俗
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亦具有生产、生活及宗教三大类型, 但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节 日或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而让位于宗教性节日;此外,西方文化 的多元性,使得其残存的农牧业生产性传统节日大多仅仅具有地域 性而非普适性的特征,并且局限于各地区的农村乡镇,或者某种农 牧产品的生产地。敬奉土地和祈求丰收是古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民 族的共同特点和传统习俗,在农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社会 时代尤其如此。作为一年周而复始的年节,本应该是人类社会普遍 注重的节日,但在西方,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已经让位于基 督教的圣诞节。虽然西方各国大多仍然在欢度年节,但它并不是一 个严格意义甚至一般意义上的世界性大节,而是世界各地同时欢度 的各具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岁时节日。基于不同国家、民族、地 区的社会经济形态与历史文化特征,节日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生产性、 生活性或宗教性的文化特征。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 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而且随着基督 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成为了世界性 的节日。
一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生 产、生活及祭祀三大类型;除了某些单 独的祭祀节日外,在大部分生产与生 活类传统节日中,祭祀也是最主要的 活动内容之一;此外,这三种类型的节 日都被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岁时节令 作为一条红线贯穿起来。
高中文化常识之饮食器用、古代服饰、天文历法(思维导图)

闰月
干支纪日法 六十日为一周 纪日法
特定称谓:望、既望、晦、朔
地支纪时法 纪时法
夜分五更(鼓)
上元、中元、下元
节气、节日 七夕、重九、寒食
二十四节气
星辰的名称 斗、牛、翼、轸
天文 圭表 测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阴阳
文化常识
饮食器用 古代服饰
天文历法
文房器物
上朝 笏 钟鸣鼎食
杀青 笔墨纸砚
缙绅、衣冠、释褐 布衣 颜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号纪年法 开元、贞观、康熙、乾隆、太初、元嘉等
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年号干支混合纪年法
纪年月日时法
纪月法
按四季纪月 孟春、仲春、季春 序数纪月 正月、二月、三月……十一月、腊月 建+地支 建寅、建卯……建子、建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
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列: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1、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岁首、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4、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