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理念和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育教研(3篇)

一、引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方法,源于德国,由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立。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音乐教育的全面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在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研策略。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奥尔夫音乐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从引进、借鉴到本土化发展的过程。
最初,我国音乐教育界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持观望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
2.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普及: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推广:部分中小学开始尝试将奥尔夫音乐教育融入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3)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逐步完善:我国音乐教育界高度重视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优势与不足1. 优势(1)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培养全面的音乐素养: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育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师资力量不足: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2)教材和教学方法有待完善: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和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3)家长和社会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知度不高:部分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幼儿园音乐乐园:奥尔夫音乐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音乐乐园:奥尔夫音乐教学案例共享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声、律、动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案例1. 《春天的故事》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上,老师选择了《春天的故事》这首简单而优美的音乐。
通过打击乐器和身体律动,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好。
老师先引导孩子们用手拍打自己的身体,模拟春天的风吹动树叶的声音,然后让孩子们使用木鱼和铃铛模仿春天鸟儿的歌唱声。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还锻炼了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2. 《小星星》在另一堂音乐课上,老师教授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星星》这首歌曲。
通过声乐和手语的结合,让孩子们在歌唱的用手指模拟星星闪烁的场景。
这不仅加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还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协调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的意义和启示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充分展现了其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通过律动、声音和身体的结合,让幼儿在音乐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创造性表达,激发幼儿的音乐创作潜能,培养其音乐表现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音乐教育的愉悦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教育的乐趣。
在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音乐发展,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其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幼儿园应该积极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多样化、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四、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1. 引言1.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背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提出的20世纪初。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自然而简单的表达形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方式。
他强调音乐教育应该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通过音乐体验和表演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倡导通过合作和集体表演来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自信。
奥尔夫还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许多教育家和音乐教师所推崇。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提出,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当时的音乐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培养审美情感,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学生需要互相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有趣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字数要求已达到200字】。
2. 正文2.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对儿童音乐天赋的认识和尊重之上的。
具体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课(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起源于20世纪初,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能力。
在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次实践课旨在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声音、动作和乐器表达音乐。
4. 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1. 音乐感知活动(1)音乐律动:通过跟随教师的节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等基本要素。
(2)音乐游戏: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音乐表现活动(1)声音模仿:让幼儿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等,培养他们的声音模仿能力。
(2)节奏创作: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用拍手、跺脚、拍腿等方式进行节奏创作。
3. 音乐创造活动(1)乐器探索:让幼儿尝试使用奥尔夫乐器,如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培养他们的乐器演奏能力。
(2)音乐故事创作: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创作简单的音乐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四、课程实施1. 环境创设(1)教室布置:在教室墙上贴上与音乐相关的图片和歌词,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
(2)音乐角:设置一个专门的奥尔夫音乐角,摆放各种奥尔夫乐器,方便幼儿进行音乐活动。
2.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
(3)启发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进入课堂。
奥尔夫音乐教学教研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起源于20世纪初,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能力。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
为了更好地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研方案。
二、目标1. 提高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培养教师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内容1.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1)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能力。
(2)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声势教学法、节奏教学法、即兴创作教学法等。
2. 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1)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音乐素养,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2)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能力。
(3)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奥尔夫音乐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1)收集整理奥尔夫音乐教材、教具、教学案例等资源。
(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奥尔夫音乐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施步骤1. 教师培训(1)邀请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2)组织教师参加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班,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
2. 教学实践(1)教师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2)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观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1)教师收集整理奥尔夫音乐教材、教具、教学案例等资源。
(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奥尔夫音乐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与反思(1)定期开展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奥尔夫音乐教学以来,我深深地被这种教学理念所吸引。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全面、立体、生动的音乐教育方式,它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强调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源于德国,由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核心思想是:“音乐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生命的表现。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音乐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1.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唱歌曲时,可以运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道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
例如,在教唱关于春天的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如即兴编曲、即兴演奏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强调合作与交流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合作与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例如,在排练合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还强调音乐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技能训练,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心得1. 奥尔夫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在音乐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同时,奥尔夫音乐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

第二节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容 一、语言 1、通过语言中的字词学习节奏 2、通过语言学习音乐的表现方式 3、通过语言学习音乐的结构 4、通过语言学习音乐的织体
二、歌唱 1、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 (1)歌曲的教学从听觉记忆开始 (2)歌曲素材选择的多元化 (3)歌唱教学的目的 2、奥尔夫音乐教师在歌唱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课例5 律动——《雨的节奏》 【教学目标】 1、乐于与同伴交流体会。 2、发展肢体动作的协调性,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 现音乐力。 3、掌握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节奏及与拍子之间 的关系,学会基本舞步。
【教学思路】 1、学会基本舞步。 2、结合音乐做动作。 【音乐建议】 约翰肯莫《雨的节奏》。
课例6 彩球系列游戏 【教学目标】 1、乐于与同伴合作进行律动,敢于进行动作创编。 2、通过动作训练音乐的听辩力及肢体动作的平衡 性。 3、掌握6/8拍的节奏特点;感知速度的变化。
3、奥尔夫音乐教师在律动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五、即兴创作 1、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即兴
2、奥尔夫音乐教师在即兴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六、其他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除语言、歌唱、演奏、律
动、即兴以外,还涉及音乐剧、音乐欣赏、识谱教 学和其他视觉艺术的教学。到目前为止,许多奥尔 夫教师提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不仅可以运用于 音乐课堂,还可以运用到其他不同学科的课堂,通 过音乐进行教学。
第一章 奥尔夫生平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85年7月10日,奥尔夫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 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深厚的兴趣,这为奥尔夫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 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少年,奥尔夫通过自学, 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从中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 奥尔夫热衷于把作曲、指挥、戏剧、舞蹈等学科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从禁锢于某一专业 或学科之中走了出来。 1924年,奥尔夫的舞蹈家罗西·京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京特体操音乐舞蹈学 校,即“京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奥尔夫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 奏教学,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奥尔夫“京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 演出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 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 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 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艺术。奥尔夫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 直到在1973年78岁高龄时,他还创作了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1950—1960 年,奥尔夫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 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61年,在奥在利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 及造型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学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 的结合了奥尔夫教学新的里程。晚年的奥尔夫居住在乡间梅湖岸边的房子里,沉浸在大自 然中,这为奥尔夫的晚年带来了创作的活力。”
奥尔夫教育理念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奥尔夫教育是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的全面教育体系。
它强调音乐教育应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儿童的听觉、节奏、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某幼儿园的实际案例,探讨奥尔夫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我国某幼儿园是一所公立幼儿园,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有幼儿400余名。
该园一直致力于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该园引进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奥尔夫教育理念实践案例1. 案例一:音乐游戏活动(1)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活动内容: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动物模仿”、“拍手歌”等。
(3)活动过程:①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跺脚。
②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③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拍手歌”比赛,看哪个小组的节奏最准确。
(4)活动效果: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节奏,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2. 案例二:音乐创作活动(1)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2)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3)活动过程:①教师播放一段旋律,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旋律的情感。
②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旋律创作自己的歌词,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它的毛白又亮”。
③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创作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包括旋律、歌词、节奏等。
(4)活动效果: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音乐素养。
3. 案例三:音乐剧表演活动(1)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2)活动内容:教师组织幼儿排练音乐剧《小红帽》。
(3)活动过程:①教师讲解剧本,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②教师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如小红帽、大灰狼、猎人等。
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排练,包括台词、动作、音乐等。
④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正式演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达伊教学目标: 1、培养社会技能和艺术才能平衡发展 的儿童。 2、使儿童长大成人之后,能具备这样 的音乐才能,看到乐谱就能想到声音,读 谱和记谱就想说话和写字一样。
一、教学顺序
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尊重儿童的能力 发展规律,而不是建立在学科体系的基础 上,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并没有把课 程进行的顺序和儿童的音乐发展能力特征 结合起来,只是按照看似合理的顺序组织 教学内容,这样不利于儿童对音乐的学习 和发展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 型,即兴创造是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 反应。因此奥尔夫强调要积极地引导孩子们去发 挥这种天然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 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 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当没有乐 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 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所以在这里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 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 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不建议给孩 子现有的东西,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而是通过引 导和启发让孩子们自己发挥其想象能力、创造能 力。
“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 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 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 间。”
传统音乐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上的差别
1、传统音乐:趋于专业化、技能化、工艺化 的教育向导,侧重于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对 音乐纯粹的学习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 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主 体性、个性、创造性。 2、奥尔夫音乐:具有人本主义思想,关注音 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是想通过音乐学 习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丰 富的创造能力为最终目标,以此为音乐教育的出 发点和最终目的。
奥尔夫音乐理论与实践
赵胜男
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罗兹的生平简介
原名:尼尔·雅克·达尔克罗兹 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出生 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生于 1865年7月6日,死于1950年 7月1日。
达尔克罗兹的生命线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
1、主张综合性 2、重视即兴性、创造性 3、强调实践性 4、强调本土化 5、面向全体
1、主张综合性
这里的综合性再一次体现了他“原本性”音乐理念。 所谓的综合性指的是音乐教育形式应是融音乐、舞蹈、语 言为一体的整体艺术。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 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 等形式自然流露,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是人类本来的 状况,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原本的唱、 走、动、说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找回人类抒发情感最直接 、最生动的方式,才能触及人们的内心深处。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儿童在演唱、演奏的同时,还 要结合朗诵、舞动、动作、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乐此不疲 的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同时这种综合的教学过程, 不 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能力(音色的识别、旋律的记忆、乐 器的演奏、曲式的认知等)自身素质(反应能力、交流能 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 验。
体态律动教学
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始于聆听音乐或节奏音响。 先让学生去聆听音乐,通过聆听和身体运动引发 运动觉反应。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到音 乐的各个要素,由于身体动作的参与使音乐要素 成为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这样这些要素的作 用就逐一的显现出来了。体态律动教学把一个人 变成了能理解音乐要求,能理解和表现音乐的乐 器。通过这件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核心要素, 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觉和情感,强化了艺术性 质。
达尔克罗兹音乐学习阶段(1865-1889)
1865年 出生,父亲是钟表推销商,母亲是音乐教师, 1871年 6岁,开始学习钢琴、 1872年 7岁,开始创作进行曲 1875年 10岁,一家迁回日内瓦居住 1881年 16岁,进入一个附设有两年大学预科的中学读书,在此期间 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 1883年 18岁,进入日内瓦大学 1884年 19岁,来到巴黎决心学习戏剧,参加了法兰西喜剧院工作, 同时学习音乐 1886年 21岁,应邀来到北非的阿尔及尔,有机会接触阿拉伯音乐 1887年 22岁,随父亲到维也纳,经过严格考试进了安东·布鲁克纳 的作曲班 1889年 24岁,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进入了福雷的作曲班,同时师 从著名的作曲家德里布。
3、强调实践性
奥尔夫认为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人 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 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所以他 强调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 实践的音乐活动,实现联想、想象、情绪 感受等审美情感心理的体验。真正达到音 乐与内心对应与交流。
4、强调本土化
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提倡从学生所熟悉的 语言、文化、艺术等本土化环境出发,从学生最 熟悉的生活中去取材来进行音乐教育,这样做增 加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音乐 教育达到一个良好效果。同时还使得本民族文化 的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奥尔夫教育理念之所以被人们广泛认同,其 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奥尔夫强调从本土文化出 发,尊重各种文化形态的存在
身体运动语汇
体态律动既然是一身体运动来感受和再现所听到的音乐, 那么身体就当然的成为乐器: 音高——手势(或身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 音响强度——动作(肌肉)的力度 音色——身体不同部位的表示 时值——动作的延续 休止——停顿 旋律——各动作的连续 对位——不同动作、不同方位的位置 和弦——各种动作的结合叠加 乐句——动作的段落 曲式——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分布状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的生平简介 奥尔夫的音乐经历
1、幼儿时期接受的艺术教育 2、青少年时期的音乐剧戏活动 3、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时期 4、京特学校时期 5、重返音乐喜剧创作时期 6、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化
“原本性音乐”理念
奥尔夫在其所著的《<学校儿童音乐教
材>——回顾与展望》曾说的:
三、教材来源
1、儿童生活中的游戏、童谣、圣歌 2、民间音乐
3、经典的创作音乐,即由著名作曲家创作 的音乐
四、教育哲学 1、提倡的教学理念:音乐课程的核心地 位
2、嗓音是最好的乐器,歌唱教学的重要 作用 3、教材选用的重要作用 4、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柯达伊教学思想总结
使用的教学手段:首调唱名法、节奏读法 、字母谱的应用、手势的应用。 选择民间歌曲和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做教材 强调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主张用嗓音做乐器进行教学 认为把音乐放在课程的核心地位,音乐教 育对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手段
1、首调唱名法 2、节奏读法 3、字母谱 4、手势的运用 5、固定音名唱法
手势的应用
1、手势的创作
2、手势的基本形态 3、手势的原理 4、手势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
《小星星》
1 1 5 5 6 6 5 ︳4 4 3 3 2 2 1 ︳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5 5 4 4 3 3 2 ︳5 5 4 4 3 3 2 ︳ 高高挂在天空中, 好象宝石放光明。 1 1 5 5 6 6 5 ︳4 4 3 3 2 2 1 ︳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5、面向全体 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仅针对儿 童,它面向所有的人,任何人都应 该接受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方法 适用于所有人。
柯达伊认为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几个特点:
1、儿童演唱的歌曲要符合以下要求:不超过六个 音符,音程是大二度或更大。幼儿很难唱准半音 程。 2、对儿童来说, 下行音程比上行音程更容易学会 ,这就意味着在初学阶段,教师要选择下行曲调 的歌曲 3、对幼儿来说,小三度音程比小二度音程更容易 把握,大音程比如六度、八度比较难学。 4、有关音域的一项研究表明,幼儿最容易唱准升 F上方的小三度,即A音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柯达伊教学法兴起概述
原名:柯达伊·佐尔坦,生于1882, 死于1967年(85岁)。是一位匈牙利 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
柯达伊的教育体系 一、教学顺序 二、教学手段(1、首调唱名法2、节奏读法
3、字母谱4、手势的运用5、固定音名唱法)
三、教材来源 四、教育哲学
柯达伊教学方法的基础:歌唱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 “原本性音乐”教育:将音乐、动作、舞蹈、 语言、游戏、创作及其它融为一体进行音乐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到音乐活动中来,亲身的感受和 体验,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然而然的 将音乐融入到个人内心中,达到音乐与内心的交 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品性、促进幻想能 力、创造能力发展,树立自信心。那么这种情感 的激发和体验及个种能力的获得不是外在的知识 灌输和技术训练,而是通过亲自参与,自发地、 自然地、无形得获得。
达尔克罗兹的教育体系
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 经过长时间的方法探索构建“体态 律动”的理论基础,最后以即兴教 学的引入为标志,确立 了一个完 整的新的音乐教育体系。(视唱练 耳、体态律动、即兴教学)
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不同于韵律体操、也不同于舞蹈 ,他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他以身体作为 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 、力度、时值变化,进而将表现音乐所必需 的要素“融化”于我们的身心,发展对音响 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能用我们的官能直 接反映情感,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松 、协调自如的节奏感为目的。
达尔克罗兹的生命线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工作阶段
1892年 27岁,学业完成后回到日内瓦音乐学院工作,教授音乐史、和声、 高级视唱练耳等课程,也从事了大量音乐创作活动 1893年 28岁,发表了第一部歌曲集,很多歌曲马上被广泛传唱 1894年 29岁,出版了视唱练耳教科书《使用音准练习》 1900年 35岁,提出了 一个新的学说,后来演变成“体态律动教学法”。 1902年 37岁,在日内瓦音乐学院被迫辞职 1905年 40岁,在瑞士音乐家协会的会议上首次展示了她得教学改革成果, 1906年 41岁,出版了有五部分组成《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 1910年 45岁,事业发展到顶点,在德国赫勒劳建立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 1910年—1914年,陆续在德国、英国伦敦、巴黎、维也纳、纽约等地建立起 体态律动学校。 1914年8月 49岁, 因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断工作。回到日内瓦,第二年随后 在日内瓦建立达尔克罗兹学院 1919——1930年 发表多篇关于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方面著作。《节奏、音乐和 教育》《体态律动艺术和教育》 1950年 85岁,在日内瓦逝世。 1965年 100岁,瑞士举办了纪念达尔克罗兹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并建立达 尔克罗兹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