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品种与杂交讲义
种猪育种知识讲义

2020/9/16
12
三、育种内容和任务指标
选育方法: 以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为理论指导,运用现代 联合育种技术,对彼此具有遗传联系的核心群体 进行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选育中以品系核心群 作为育种单位,以实现超级核心群联合育种。
2020/9/16
13
三、育种内容和任务指标
选育基础群的管理:
以现各种猪场已有的猪群作为选育基础群, 各群体在选育过程中不封闭,对选育群以外的优 秀个体(包括公猪和母猪)可引入选育群。但在 引入外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所引个体必须是具 有优异的性能,且体型外貌与选育群个体一致, 以保持整个选育群体的一致性。在继代选育的过 程中应将各世代群体的近交系数控制在0.02以内, 各选育群内全部实现人工授精技术并按选育标准 选留后备种公猪,以保证公猪数量和质量。
屠体重,Kg
87.3 75.8 78.5 78.5 75.9
屠宰前活重,Kg
114 99 103 103 99
瘦肉率 %
58.2 59.6 58.9 61.2 59.8
2020/9/16
10
三、育种内容和任务指标
种猪(长白猪、约克夏、杜洛克)品种选育:
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各品种选育群种 猪性能达到以下标准:
核心群选育技术指标 1.核心群种公猪选育指标:
品种
日增重(g/d) 030kg
日增重(g/d) 30- 瘦肉率(%) 100kg
使用寿命
其它
杜洛克
371
汉普夏
358
长白
375
大白
357
1022 843 969 943
59.8 61.9 62.2 61.4
2.92 2.94 2.94 3.04
《猪的杂交模式》课件

杂交模式的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基因编辑、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品种优化:通过杂交提高猪的抗病性、生长速度和肉质 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率 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和数量的需求 政策支持:政府对杂交模式的支持和鼓励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杂交技术交流与合作
杂交模式的研究方向
杂交模式优化:通过优化杂 交模式,提高杂交效果和效 率
杂交模式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杂交优势:通过杂交,可以结合不同品种的优点,提高品种的优良性状 杂交方法:常用的杂交方法包括回交、轮回选择、单倍体育种等 杂交效果:杂交可以显著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产量等性状 应用实例: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都是杂交模式在品种改良中的成功应用
06
杂交模式的未来发展
改善品质:适 用于需要改善 肉质、口感等 品质的养殖场
抗病能力:适 用于需要提高 抗病能力的养
殖场
适应环境:适 用于需要适应 不同环境的养
殖场
05
杂交模式的实践应用
杂交模式在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杂交模式, 可以提高猪的 生产效率,缩 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 杂交模式可以 改善猪的品质, 提高猪肉的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猪的杂交模式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杂交模式概述 猪的杂交模式
杂交模式的优缺点 杂交模式的实践应用 杂交模式的未来发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杂交模式概述
杂交的定义和目的
杂交定义:通过不同品种、品系 或物种间的交配,以获得具有优 良性状的后代
杜洛克猪等
杂种猪的杂交模式
杂种猪的杂交模式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猪进行交配,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
《猪的品种》课件

华北型猪品种
主要分布地区:华北地区, 如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品种特点:体型中等,四肢 粗壮,背腰平直,耳大下垂
主要用途:肉用,肉质鲜美, 口感好
品种保护:列入国家畜禽遗 传资源保护名录,保护其多
样性和独特性
西南型猪品种
品种特点:体 型较小,肉质 鲜美,适应性
强
主要品种:荣 昌猪、雅安猪、
藏猪等
养殖方式:以 散养为主,肉 质鲜美,口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长白猪:原产于美国,具有生长速 度快、瘦肉率高等特点
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具有肉质 优良、适应性强等特点
亚洲其他国家引进的猪品种
日本:日本黑猪 韩国:韩国黑猪 泰国:泰国黑猪 印度:印度黑猪 越南英国大白猪:原产于英国,体型大,生长 速度快,肉质好
猪品种的市场需求与前景展望
国内外猪肉市场需求分析
国内市场:猪肉消费量逐年增长,市场需求旺盛 国外市场:出口量逐年增加,国际市场需求稳定 猪肉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前景展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不同猪品种的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长白猪:肉质 鲜嫩,适合制 作火腿、香肠
欧洲:约克夏猪、兰德瑞斯 猪、丹麦长白猪等
中国:大白猪、长白猪、杜 洛克猪、汉普夏猪等
亚洲:日本鹿儿岛黑猪、韩 国济州岛黑猪等
非洲:尼日利亚红猪、刚果 猪等
大洋洲:澳大利亚大白猪、 新西兰大白猪等
中国地方猪品种
华南型猪品种
华南型猪品种 包括:两广小 花猪、海南猪、
广西黑猪等
华南型猪品种 的特点:体型 较小,肉质鲜 美,适应性强
丹麦长白猪:原产于丹麦,体型大,生长 速度快,肉质好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一、猪场常用名词名词定义1.品种:动物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在外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其它性能等与其它同类动物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如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2.品系:品种中,具有特殊性状、性能或区域的群体,如英系大约克又称英系大白、加系大约克等;3.杂交: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雌雄动物猪之间进行交配称杂交;由此产生的后代称杂交种猪;仅有两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二元杂交,其后代称二元杂交种猪;有三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以此类推;4.批次:生产中一群日龄、大小相近,管理环节如:断奶、换料、转群、防疫、出栏等相同的猪的总称;5.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从猪舍全部转出,清空栏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栏数天再转入下一猪群的饲养方式;6.两点生产:也称为“多点生产”;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点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5公里,每个点饲养同一阶段猪只的养猪生产体系;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年猪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有较强本身带毒、带菌而不致病,多为隐性感染,但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如: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降低仔猪成活率的仔猪常见病;这些病要么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要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根本来不及治疗;为了阻断成年猪与仔猪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采用多点生产的生产体系,防病效果很好;因而,多点生产主要是将成年猪与仔猪的生活环境相互隔开;早期断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7.自繁自养:猪的繁殖、生长、育肥各个生产阶段在同一养殖场全部完成的生产方式,为养殖户的常用模式;8.生产指标:生产管理上用来衡量生产成果、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的量化数值;9.技术指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量化数值分析时所采用的比照关系;10.日增重:指猪每天增加的重量,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常用克/日g/d或千克公斤/日Kg/d来表示;11.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不同性能、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饲养密度最低容许值有所不同;12.饲料转化率:有时也称为“饲料利用率”、“饲料报酬率”、“饲料回报率”、“换肉率”、“料肉比”、“料重比”等,是指猪生长过程中增加单位体重的全价饲料消耗量;13.饲料配方:是根据营养需要量所确定的饲粮中各饲料原料组分的百分比构成;14.日增重:指猪每天增长的重量克或千克;15.料肉比:指动物生长过程中,动物每增重1千克需要饲料的千克数,即平均每天饲料采食量千克:日增重千克;分娩舍术语16.胎次:以妊娠母猪配上为增加一个胎次,即流产也算一个胎次,返情不算一个胎次;17.产仔数:产仔数有两种指标,即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总产仔数是包括死胎和木乃伊在内的出生时仔猪总头数;产活仔数是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产仔数是一个复合性状,主要受排卵数和胎儿存活率以及配种的影响;18.初生重: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19.初生窝重:初生窝重是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20.断乳窝重:指断乳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21.泌乳量:是指母猪在整个泌乳期所分泌的乳汁的总量;22.合格胎:单胎产健仔5头以上含5头为合格胎;23.哺乳仔猪:指正在跟随母猪,并通过吃奶获得所需营养的仔猪;24.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的像木乃伊的死胎儿;25.断奶: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过程;26.健仔:出生仔猪头重为公斤含以上,无病残,活泼生猛27.断奶:平均25日龄离奶转出,最小单窝不低于21天28.断奶合格仔猪:断奶单个头重公斤含以上,平均重不得低于6公斤,正常无病、残、僵猪;29.初乳:分娩后3-5天的乳,含有丰富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可被初生幼畜直接吸收入血;它们一方面可补充血液中的白蛋白同时可使初生幼畜获得被动免疫,提高幼畜抵抗力,另外,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特别是镁盐,可促进胎粪的排出;初乳中还含有维生素A、C、D;30.过哺:在生产中,常有个别母猪产后无奶或因故死亡,也有活产仔数猪超过母猪有效乳头数的情况,这就要为多出的仔猪找个“奶妈”,将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代养,生产中叫做“过哺”;31.并窝:在生产中,有两头母猪产活仔数目都不多,可将两窝仔猪并做一窝,由一头奶好的母猪哺育,另一头母猪则相当于早断奶了,让其早发情早配种以提高生产效率,这叫“并窝”;32.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乳汁的做法;33.去势:将公猪睾丸和附睾从阴囊中摘除掉,使之失去生殖能力;34.同期分娩:将诱发分娩技术应用于大群配种时间相近的妊娠母猪,使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分娩的管理措施;35.产程:母猪从分娩产出第一头仔猪落地到胎衣排出的整个产仔过程,简称为产程36.难产:有羊水排出、强烈努责后1~2小时仍无仔猪产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即视为难产●保育培育舍术语1.保育猪:在保育舍饲养的猪只,一般指7~20Kg的猪只;2.生长猪:在生长育肥舍饲养的猪只,一般指20~60公斤的猪只;3.育成猪:在生长育肥舍饲养的猪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也有称肥育猪或育肥猪的;4.僵猪:仔猪生长缓慢,被毛蓬乱无光泽,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形成尖头大肚的刺猬猪,俗称小老猪,即僵猪;●配种妊娠舍术语1.后备猪:被选做繁殖用的未配种的母猪,4月龄至配种前准备留作种用的猪;2.妊娠母猪:已配种的繁殖母猪3.种公猪:被选入繁殖猪群的、为配种用的公猪4.配种分娩率:在配种的母猪中分娩母猪所占的比率5.基础母猪/平均母猪:经检定合格正式参加配种过程的母猪;6.母猪年产窝数:每头母猪一年之内能够生产的胎次数7.静立反射:按压母猪臀部,则母猪站立不动,有时两耳扇动,称为“静立反射”,是实施配种的最佳时机;8.诱导发情:诱导发情是指对处于乏情状态的母畜,利用外源激素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以及环境条件的刺激,促使乏情母畜卵巢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技能性活跃状态,使母畜正常发情排卵的技术措施;9.初情期:青年母猪的第一次发情的月龄;引进品种母猪的初情期一般为5~8月龄,平均为7个月龄;10.同期发情:将诱发发情技术应用于大群预测情期相近的干奶母猪,将群体母畜不同进程的发情周期调整为统一进程,使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发情的管理措施;11.繁殖周期:母猪妊娠期114天+仔猪哺乳期+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12.妊娠前期:母猪妊娠1~12周的阶段,此阶段胎儿处于增重不多,对摄入营养的质量要求较高而数量不多;13.断奶发情:母猪断奶至下一次配种的天数;14.返情:母猪发情配种后未能怀孕的情形,不一定出现再次发情;15.妊娠后期:母猪妊娠13周到分娩这一阶段,此阶段胎儿增重较多,对营养摄入量要求较高;16.妊检:母猪发情周期为18-24天,平均21天,在第4周、6周对已配种母猪用B超检查是否怀孕,以达到控制非生产天数的目的;●种猪测定术语1.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国外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离背中线6~8cm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间的背膘厚称为边膘厚;2.父系指数:父系指数中包括的性状为达100kg体重日龄和 100kg体重背膘厚;3.母系指数:母系指数中包括的性状为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和总产仔数;4.EBV值:估计育种值,英文Estimated Breeding Value的缩写;具体数值可从有关文献中查到;5.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可用求积仪计算面积;6.胴体重: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去头、蹄、尾的方法是:头从耳根后枕寰关节及下颌上的自然皱褶切下,前蹄从腕关节处切下,后蹄从跗关节处切下,尾从紧贴肛门处切下;二、技术指标释义●指标参数计算公式。
猪的选种选配课件(共35张PPT)《猪生产》

一般是指背部皮下脂肪的厚度。
胴
胴体长度
体
性
眼肌面积
状 腿臀比例
酮体瘦肉率
测量的部位有两种:
一种测量C、K和L点背膘厚; 另一种测P2点背膘厚。
●测P2点背膘:用B超测定,P2 点为母猪最后肋骨 上方,距背中线6.5毫米处背膘厚度。
● 背膘P2度的临界点是10毫米,如果母猪在P2点的背 脂厚度低于10毫米以下,母猪过瘦会发生繁殖障碍。
4、遗传病 (1)猪致死和半致死性状:如脑水肿、脑疝、脑裂、 腭裂、前肢肥大、四肢缺失或完全麻痹、脊柱短缩、 锁肛、子宫闭锁、先天失明、肌肉痉挛、血友病等;
(2)畸形性状:如隐睾、单睾、阴囊疝、雌雄同体、 单趾、无毛、被毛卷曲、背部旋毛、蛇尾、瞎乳头等。雌雄同体ຫໍສະໝຸດ 阴囊疝(二) 繁殖性状
产仔数
初生重和
采食量
饲料转化率或饲料效率 一般是按生长肥育期或性能测检期每单位活重增长所消耗的饲料量来 表示,即消耗饲料(kg)/增长活重(kg)之比值。
采食量 在不限食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称为饲料采食能力(FIC) 或随意采食量(VFI),是近年来育种方案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性状
(四) 胴体性状
背膘厚度
三、猪的选配方法
猪的选配方法
表型选配
亲缘选配
三、猪的选配方法
同质选配 表 型 选 配
异质选配
性能或外形相似的优秀公母猪配种,要求在下 一代获得与公、母猪相似的后代。
初生窝重
繁
殖
泌乳力
性
状
断奶个体重
和断奶窝重
断奶仔猪数
产仔数有两个指标: 即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窝产仔数是包括木乃伊和死 胎等在 出生时仔猪头数;而 窝产活仔数是指出生时活的 仔猪数。
种猪杂交组合及繁育技术

严格消毒制度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防止 病菌滋生。
健康检查制度
定期对种猪进行检查,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和 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饲养管理
合理配制饲料,保持营养均衡,增强种猪的 抵抗力。
种猪疾病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根据种猪疾病的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 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生素、退烧、消炎 等。
VS
手术治疗
种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
营养需求
种猪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等,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平衡对种猪的繁殖性能尤为 重要。
饲料配制
根据种猪的营养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如豆粕、鱼粉 、玉米、小麦等,合理配制饲料,以满足种猪的营养需求, 提高繁殖性能。
种猪的饲养环境与卫生防疫
定期称重可以了解种猪的生长情况和 健康状况,为调整饲料配制和饲养管 理提供依据。
03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种猪的食欲、精神状态、排 泄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同时,记录种猪的繁殖性能和后代 生长情况,为后续的繁育计划提供参 考。
04
种猪疾病防治
种猪常见疾病及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05
猪瘟
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猪 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 神沉郁,眼结膜发炎,出 现脓性眼屎。
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如关节炎 等,应请专业兽医进行手术治疗。
05
种猪杂交组合及繁育 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某规模化猪场的杂交组合选择及繁育方案
杂交组合选择
该猪场选择了二元杂交组合,以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的品种进行搭配,提高了种猪的生产性能 。
繁育方案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挑选优秀公猪的精液进行配种,提高了种猪的品质和生产效益。
猪的杂交模式.ppt

1.两品种经济杂交
• 概念 又叫二元杂交,是用两个不同品种的公、母猪进 行一次杂交,其杂种一代全部用于育肥,生产商品肉 猪。 • 特点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已在农村推广应用。只要
购进父本品种即可杂交。缺点是没有利用繁殖性能的
杂种优势,仅利用了生长育肥性能和胴体性能的杂种 优势,因为杂种一代母猪被直接育肥,繁殖优势未能
(2)近交建系法
•
是利用高度近交使优良基因迅速纯合,形成 性能优良的品系群。由于高度的近交会使性能衰退明 显,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并且猪的近交系杂交效果不
如鸡明显,因此,现代猪的育种已很少采用这种方法
建系。
(3)群体继代选育法
•
该法是选择多个血统的基础群,之后进行闭锁
繁育,使猪群的优良性状迅速集中,并成为群体所共 有的遗传性稳定的性状,培育出符合品系标准的种猪
群。群体继代选育法使建系的速度加快,并且建成的
品系规模较大,使优良性状在后代中集中,最终使其 品质超过它的任何一个祖先,因此成为现代育种实践 中常用的品系繁育方法。
中国宿迁网
编辑:efrjencdh99385
3.杂优猪
•
由专门化品系配套繁育生产的系间杂种后裔,我
三、提高杂种优势途径
• 杂种是否有优势,有多大优势,在哪些方面表现 优势,杂交猪群中每个个体是否都能表现程度相同的 优势等,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杂交用的亲本品种群性能及其相互配合情况。如果亲 本猪群缺乏优良基因或纯度很差,或在主要性状上两 亲本猪群具有起作用的基因显性与上位效应都很小, 或两亲本在主要经济性状上基因频率没有多大差异或 缺乏充分发挥杂种优势的良好饲养管理条件等,这样 均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杂种优势。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一、猪场常用名词名词定义1.品种:动物(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在外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其它性能等与其它同类动物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如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
2.品系:品种中,具有特殊性状、性能或区域的群体,如英系大约克(又称英系大白)、加系大约克等。
3.杂交: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雌雄动物(猪)之间进行交配称杂交。
由此产生的后代称杂交种(猪)。
仅有两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二元杂交,其后代称二元杂交种(猪);有三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以此类推。
4.批次:生产中一群日龄、大小相近,管理环节(如:断奶、换料、转群、防疫、出栏等)相同的猪的总称。
5.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从猪舍全部转出,清空栏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栏数天再转入下一猪群的饲养方式。
6.两点生产:也称为“多点生产”。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点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5公里),每个点饲养同一阶段猪只的养猪生产体系。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年猪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有较强本身带毒、带菌而不致病,多为隐性感染,但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如: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降低仔猪成活率的仔猪常见病。
这些病要么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要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根本来不及治疗。
为了阻断成年猪与仔猪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采用多点生产的生产体系,防病效果很好。
因而,多点生产主要是将成年猪与仔猪的生活环境相互隔开。
早期断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7.自繁自养:猪的繁殖、生长、育肥各个生产阶段在同一养殖场全部完成的生产方式,为养殖户的常用模式。
8.生产指标:生产管理上用来衡量生产成果、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的量化数值。
9.技术指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量化数值分析时所采用的比照关系。
10.日增重:指猪每天增加的重量,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常用克/日(g/d)或千克(公斤)/日(Kg/d)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能与优缺点
1.生产性能:成体公猪体重 100kg,成年母猪体重90kg,屠宰率 68%。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0~12头。
2.优缺点:华中两头乌猪性早 熟、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适于腌
制火腿。但生长较满,屠宰率率低。
内江猪
体
生
型
产
外
性
貌
能
与
与
杂
优
交
缺
利
点
用
体型外貌与杂交利用
产于四川省内江和资中等地,属西南型 猪的典型代表。
1.体型外貌: 体格中等大小,体躯较短, 被毛全黑,背腰宽深,腿臀较差,四肢较短, 毛色多为全黑嘴短。
2.杂交利用: 内江猪与国外瘦肉型猪 种及我国北方猪种杂交,效果良好。
3.华中型 6.高原型
猪的品种特征
1.毛色: 纯白、纯黑、黑白花、灰白花、棕 红色等。
2.耳形: 立耳、完全下垂、半下垂等。 3.体躯特征: 头颈的大小、体躯的发育、 四肢的高矮及体格的大小。 4.生产性能: 产肉性能、繁殖性能。 5.适应性和杂交利用。
猪的品种利用
1.杂交利用:杂交用的父本和母本,如杜长大、 杜大长等。
2.创造品系配套杂交,生产杂优猪。如美国 的迪卡系猪。
3.直接应用于生产:如纯繁利用。 4.开发特殊的经济价值。如香猪、医学实 验动物。 5.适应性研究和引种方法。
如何引到优良的种猪
一、做好引种的准备工作:确定引种的方向、品种、数量、 等级,了解被选猪场的猪群质量、疫病流行情况等。
二、掌握选猪的基本要求:种猪体况良好、身体健康,体型 外貌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乳头数和生殖器官符合要求,种猪的 系谱记载、检疫合格证和耳标佩戴完整,生产指标的记录至少达 到品种标准。
猪的品种资源
1.我国的猪种资源:优良地方品种48个,主要培育 品种12个,主要引入品种5个,共计65个,属世界之冠。
2.品种的概念:人工选择的产物,必须具备以下特 征才能成为品种: (1)来源相同即起源于某一共同祖 先;(2)适应性相似;(3)具有突出特征;(4)遗
传稳定;(5)数量达到要求 (纯种母猪在1000头以上)。
*猪的品种与杂交
猪类型及品种简介
教 学目标
1.通过教师对品种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了 解猪的品种资源情况、类型划分方法、品种特征 观察、品种利用方法。
2.通过教师对品种图片的演示,引导学生总 结出三种类型猪的共同特点,并掌握生产中常用 猪的品种特征。
3.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引导学生总 结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思考点。
3.品系的概念:品种内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彼此 有亲缘关系的、与原品种相比具有突出特性的且数量达 到一定标准的遗传性能稳定的群体。
猪的类型划分
一、根据用途划分:
1.脂肪型
2.瘦肉型
二、根据来源划分: 1.地方品种 2.培育品种
三、根据地域划分
1.华北型
2.华南型
4.江海型
5.西南型
3.兼用型
3.引进品种
教学内 容
一、讲授部分
1.品种资源
2.类型划分
3.品种特征
4.品种利用
二、演示部分
1.优良地方品种(民猪、两广小花猪、太湖猪、华
中两头乌猪、内江猪、荣昌猪、香猪、小结)。
2.主要培育品种(三江白猪、湖北白猪、哈尔滨白
猪、 上海白猪、北京黑猪、小结)。
3.国外引进品种(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
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小结)。
生产性能与优缺点
1.生产性能:成年公猪体重 169.2kg,成年母猪体重154.8kg。经 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0.4头,屠宰率 65%~79 % 。
2.优缺点:民猪抗寒、耐粗饲、产仔多、肉脂品质 好。但后腿肌肉不丰满,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低。
两广小花猪
体型外貌与杂交利用
原产于我国珠江以南地区,属华南型猪的 典型代表。
1.体型外貌: 体格较小,体躯较短,背腰 宽凹,腹大下垂,头颈短小,皮薄毛稀,毛色 黑白花,故有“两广小花猪”之称。
2.杂交利用: 以两广小花猪为母本与长白 猪、大约克夏猪杂交,效果较好。
1.体型外貌:体格较大,体躯较短,背腰 狭窄,腿臀欠丰满,四肢较短。被毛全黑,皮 厚毛粗,鬃毛发达,冬季密生绒毛,头颈较小, 耳大下垂。
2.杂交利用:以民猪为母本与大约克夏猪、 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等进行杂交,效果良好。
生产性能与优缺点
1.生产性能:成年公猪体重195.0kg,成年母猪体 重151.0kg,屠宰率60﹪~70﹪,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 13.5头。
原产于长江下游江苏、浙江和上海市交界的太湖 流域一带,属江海型猪的典型代表。
1.体型外貌:体格较大,体躯较短,背腰较宽,凹 背斜尻,头大额宽,耳大下垂,被毛黑色,皮肤多皱, 四肢较粗,肢势多有卧系。
2.杂交利用:以太湖猪为母本与大约克夏猪、杜洛
克猪、长白猪杂交,效果良好。
生产性能与优缺点
1.生产性能:成年梅山公猪体重 193kg,成年梅山母猪体重173kg,屠宰 率70%,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5.83头。
2.优缺点:太湖猪性早熟、产仔多、 泌乳力强、母性好,但大腿欠丰满,增 重较慢。
华中两头乌猪
生
体
产
型
性
外
能
貌
与
与
优
杂
缺
交
点
利
用
体型外貌与杂交利用
原产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属华中型 猪的典型代表。
1.体型外貌:体格较小,体躯中等长短,背腰微 凹,腿臀较丰满,腹大下垂,四肢较短,毛色黑白 花,头臀多为黑色,故称为华中两头乌猪。
三、保证运猪的路途安全:如运输工具的消毒、装猪的密度、 应激预防、防寒防暑、饲喂饮水、途中停车检查等。
四、做好到场的猪群管理:如隔离分群饲养、精心观察饲喂、 适时免疫接种、确认健康无病合群饲养。
长白山野猪
民猪
体 型 外 貌 与 杂 交 利
生 产 性 能 与 优 缺 点
用
体型外貌与杂交利用
原名东北民猪,产于东北与华北各地,属 华北型猪的典型代表。
生产性能与优缺点
1.生产性能:成年公猪体重130kg,成年母猪 体重112kg。屠宰率70%,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 10.36头。
2.优缺点:两广小花猪性早熟,母性强、肉 质好。但存在凹背、产仔少、腹下垂等不足。
太湖猪
体 型 外 貌 与 杂 交 利
生 产 性 能 与 优 缺 点
用
体型外貌与杂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