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综述一、综述概述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配位化学小论文

配位化学小论文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配位化学课程学期论文专 业 化 学 年 级 2010 级 姓 名 胡 * * 论文题目 稀土铕配合物红光材料的研究进展2012 年 5月 31 日学号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稀土铕配合物的发光原理 (2)2稀土铕配合物的配体 (3)2.1第一配体 (3)2.1.1β—二酮类配体 (3)2.1.2羧酸及羧酸盐类 (3)2.2第二配体( 中性配体) (4)结语 (4)参考文献 (5)稀土铕配合物红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胡** 学号:20100000085理工系化学专业摘要:稀土铕配合物是一种兼具有机化合物高发光量子效率和无机化合物良好稳定性的红色荧光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概述了铕配合物的配体和发光机理,讨论了分子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

关键词:红色荧光材料;铕配合物;有机配体Abstract:Europium complex as one of red fluorescent materials possesses the high lumin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and good stability. It is a type of promising luminous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 the liginds and light2emitting mechanism of europium complexes and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n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The proposal is suggested based on the questions existed at present.Key words:Red fluorescent materials;Europium complex ;Organic ligands引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 OLED) 被誉为21 世纪的平板显示技术。

化学文献综述

化学文献综述

安阳工学院文献综述姓名:葛会丹学号:200905010024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指导老师:贾太轩2012-12-8手型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摘要:随着化学化工的发展,人们已将重点转向如何更有效地模拟自然,高选择性地合成自然界中存在的那些具有特殊活性的物质,设计并合成具有新的特殊活性的物质。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和富有活力的领域就是手性物质的合成,简称手性合成。

随着手性合成研究的深入,新型的高效手性催化剂层出不穷。

本文旨在就其中一种催化剂即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做一介绍。

所谓手性即立体异构形式,具有手性的两个分子的结构彼此间的关系如同镜像和实物或左手和右手间的关系,相似但不叠合。

关键词: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前言:手性金属络合物的发现和认识对早期配位化学理论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在生物无机化学,不对称催化剂,超分子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已知在一些重要体系中精确的分子识别和严格的结构匹配都与手性密切相关。

近年来, 随着在国际范围内对有机化学新反应、新试剂需求量的急剧增长, 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成为世界各国有机合成和催化学家关注的焦点, 其中对含不饱和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尤为引人注意. 特别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合成了许多高活性、高选择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并被广泛地用于催化有机化学反应. 有的立体选择性反应甚至达到几乎定量的结果, 展现了它们在医药、生物及化工等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而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随着对手性金属络合物的深入研究除了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的合理选择外其它如溶剂效应,氢键效应配体间非共价键作用等因素对立体选择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1手性金属络合手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1-7]1.1立体性选择合成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采用立体选择性合成的方法制备特定手性构型的金属络合物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由于在催化前手性底物形成手性产物的过程中手性诱导剂和底物之间的距离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距离越近则手性转移和光学诱导越容易进行而当中心金属作为手性诱导中心时与配位底物之间的距离可能最近。

配位化学文献报告

配位化学文献报告
对硝酸根离子与阳离子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验数据表明在这些配合物中的硝酸根离子与mii有键合作用对于这些配合物mlno更确切其中硝酸根离子只是一个反离子
一个含哌嗪头单元及金属配合物的新希夫碱大环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钴(II)配合物的结晶结构。
Accept al homepage: www.else /locate/poly
简介:
在乙腈中1,4 - 二氨基丁烷和1,4 - 双(2 – 甲酰基 苯基)哌嗪 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大环席夫碱配体,L。利用元素分 析,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希夫碱配体进行表征。 制备了三个新的钴(II),铜(Ⅱ)和锌(Ⅱ)配合物: [CoL(NO3)]ClO4, [CuL(NO3)]ClO4 和[ZnL(NO3)]ClO4 ,利用元素分 析,IR,FAB-MS,电导率测量对其进行表征,而[CoL(NO3)]ClO4 用 1H NMR 进行表征。 [CoL(NO3)]ClO4 的X-射线晶体结构的结果显示该复合物在一个以 N4O2为中心的不规则八面体,其中含有钴(II) 。
结论:
合成了一个新的氮杂希夫碱大环配体(L),并研究其对硝酸 和高氯酸盐络合能力:钴(II),锌(II)和Cu(II)的过渡金属 离子。 钴(II)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也得到了确定,CoL(NO3)]+阳离 子包含钴(II)离子,位于中间的大环空腔内和一个以N4O2为中 心的不规则八面体配位,来自的大环框架的4个供体氮原子和各向 异性二配位的硝酸根离子的两个氧原子。 对硝酸根离子与阳离子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理论和实验 数据表明,在这些配合物中的硝酸根离子与M(II)有键合作用 ,对于这些配合物[ML(NO3)]+分子式比[ML] 2+(NO3)更确切 ,其中硝酸根离子只是一个反离子。

配位化学论文1

配位化学论文1

姓名:刘乐班级:应用化学071 学号:0604200137本学期学习了《配位化学》这门课,感觉这门课很实用,跟各个学科的联系也很紧密,老师讲课也很风趣幽默。

学习完这门课也学到好多知识,我通过找资料,上网,看参考书等方式完成了以下一篇论文。

对配合物中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化学界的重视,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领域。

比如:配体间作用的氢键的定向作用已开辟了有关生物活性、分子识别和晶体工程研究的新领域。

金属桥联配合物分子间氢键作用,使模型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光、磁、电性质及新的生物效应等等。

而且研究人员强调指出,正是这些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架设了由配位化学通向超分子化学的桥梁。

他们也正在研究向摸拟膜表面配合物的形成和超分子化学领域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超分子化学以分子间由非共价的弱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多分子体系为研究对象,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扩展,使化学由专门研究共价键和由此形成的多原子集聚体拓展到研究共价键与非共价弱相互作用(包括静电作用、氢键、疏水缔合、芳环堆砌等)共存时的复杂体系它不仅淡化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限,而且实际上已经成为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一个交叉前沿领域。

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著名化学家J.-M. Lehn⋯曾多次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超分子化学可以被看作是推广了的配位化学。

l 配体间作用的重要性与主要作用类型在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及功能研究中,长期以来比较集中在研究金属-配体间的结合方式、强度及其对配合物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而对配合物中配体问的相互作用则研究较少事实上,在配合物,特别是在混配配合物中,由于二种或更多的配体同时配位在一个金属离子上,同时它们在空间上彼此靠近,因而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

研究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问的弱相互作用,不仅对理解金属离子如何参与生命过程有实际意义,也是由配位化合物形成超分子体系的决定因素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

1929年贝特(Bethe)和1932年范弗里克(VanVleck)的 提出了晶体场理论 (CFT) 。这个理论是在静电理论的基础 上考虑了中心原子的轨道在配体静电场中的分裂, 后来这 个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 晶体场理论认为配位键 完全具有离子键性质而无共价键成分, 因此模型过于简单, 不能解释电子云伸展效应
1935 年, 范弗里克把分子轨道理论 (MOT) 用于 配合物化学键的研究中 , 补充了晶体场理论的不 足 , 因此将分子轨道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相互配合 起来处理配合物 , 称为配位场理论 (LFT) 。配位 场理论认为金属所有的原子轨道以及配位体的轨 道在成键中处于相同的地位。由于配位场理论既 保留了晶体场理论的具体模型而使计算简捷 , 又 吸收了分子轨道理论 , 因而在配合物的结构和性 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事实上 , 配位化学的 蓬勃发展是在量子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 论等的确立以后。
21 世纪的配位化学是研究广义配体与广义中 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分子片”, 及由分子片组成 的单核、多核配合物、簇合物、功能复合配合物 及其组装器件、超分子、 Lock and Key 复合物 , 一维、二维、三维配位空腔及其组装器件等的合 成和反应, 制备、剪裁和组装 , 分离和分析 , 结 构和构象, 粒度和形貌 , 物理和化学性能 , 各种 功能性质, 生理和生物活性及其输运和调控的作 用机制 , 以及上述各方面的规律 , 相互关系和应 用的化学。简言之, 配位化学是研究具有广义配 位作用的泛分子的化学。
1923 年 , 英 国 化 学 家 西 奇 维 克 (Sidgwick) 提 出 有 效 原 子 序 数 法 则 (EAN), 揭示了中心原子电子数与配位 数之间的关系 , 如果配合物的有效原 子序数等于中心原子同一周期的稀有 气体原子的序数 , 则该配合物是稳定 的。该法则只能解释部分配合物的实 验事实 , 也有许多例外 , 因此不是一个 普遍的法则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介绍化学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于化学方面的综述。

二、文献综述
1. 纳米材料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其尺寸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粒径,纳米材料在化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例如,纳米氧化铁材料可应用于废水处理,纳米铜材料可用于触媒反应等方面。

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多孔材料。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和吸附性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催化反应、
气体分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是一种由离子构成的液体,其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可调控性,离子液体在催化反应、溶剂、分离技术、电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异质结构催化剂
异质结构催化剂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催化剂。

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异质结构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化学品合成、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结论
通过对化学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成果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化学领域中的研究不仅仅是关于基础理论的探索,还包括对新材料的探究和应用,这些新材料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科研领域中,化学领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配位文献综述

配位文献综述

配位化学在生物化学方面的应用摘要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掌握。

在即将走完配位化学的课堂学习历程时,对其某一方面进行总结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以本文着重讲配位化学在生物化学方面的应用。

本文主要是写的有关配位化学在生物配位化合物方面的应用。

生物体内金属离子和生物配体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金属离子本身往往没有生物活性,只有和特定结构的生物配体结合形成生物配位化合物后,才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活性和生理功能。

血红素、叶绿素、维生素B12、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碳酸酐酶等都是生物配位化合物。

关键词:生物配位化合物;生物化学;胆红素;金属配位化合物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one semester, I have a large degree of master on based coordination chemistry knowledge. In the end of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classroom learning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on the one hand on coordination chemistry. The ultimate ai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to apply.So the article stresses on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in biochemistry.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in biological terms. The metal ions and biological ligands form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s in organism. The metal ion itself is often not only with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biological ligands specific structure formation of biological coordination compounds, it showed a specific activity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Hemoglobin, chlorophyll, vitamin B12, myoglobin, hemoglobin, bilirubin and carbonic anhydrase are biological coordination compounds.Keywords: biological coordination compound; Biochemistry;bilirubin; metal complex1.1配位化学及生物配位化合物的简述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苯合成文献综述1 金属苯的简介近年来,对于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使得人们对过渡金属有机共轭体系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予以关注。

其中,金属苯作为一类新颖的过渡金属有机芳香体系,以其特殊的分子结构,预期的化学与物理性能,在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研究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早在1825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Michael Faraday就已从当时用作照明气体中分离出典型的芳香族化合物——苯。

1865年,德国化学家Kekule 引入了“芳香性”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类化合物的结构,成键和独特性能。

其后,“芳香性”被大量运用于解释和预测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结构,化学与物理性质等的研究,逐渐发展成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芳香化学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许多芳香族化合物,包括苯环上的一个CH集团被等电子杂原子(N,P,As,O+,S+)取代之后所生成苯的衍生物,都被证实具有“芳香性”(即π电子离域,高热力学稳定性,低化学反应性以及抗磁环电流等特性)。

金属苯是过渡金属杂苯(metallabenzene)的简称,它是苯分子上一个CH集团被一个含配体的过渡金属(ML n)取代的过渡金属杂环己三烯。

与传统的含杂原子芳香化合物(吡啶,呋喃,噻吩等)不同的是,金属苯中过渡金属的d(π)轨道和环上碳原子之间的π成键形成d-pπ共轭体系,而主族杂原子则形成p-pπ共轭体系。

1979年,理论化学家Thron和Hoffmann最先将Huckel规则运用到金属苯的理论推测上[1],预言如图1中所示的三类金属杂环(L=含孤对电子的中性配体,X=卤素)应该存在着离域键并且可能显示一些芳香特性。

他们认为,六元环上的4个电子来自于五碳骨架上的p轨道,另外2个电子来自于占据的金属d x z 轨道,因此,金属苯符合Huckel的“芳香性”定义。

图11982年,Roper小组成功地制得了首例稳定的金属锇苯[2],二十五年来,已报道的金属苯有三十多种,其中大部分化合物所表现出的性质都与芳香族体系的共性以及加上过渡金属后的特性有关[3]。

2 金属苯的合成方法及研究成果展示2.1 金属苯的合成方法稳定金属苯的合成和表征是金属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发展的一些构筑稳定金属苯的合成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

2.1.1 乙炔法通过两个或三个单炔分子与一个含过渡金属的配合物通过环扩的方式合成金属苯。

例如:一个炔分子先与金属上的一个含碳配体发生插入反应形成金属杂环丁烯衍生物,而后另外一分子炔的两个碳原子插入到金属杂四元环中,产物再芳构化形成金属苯;也可以通过两个单炔分子先与一个含过渡金属的配合物关环形成金属杂环戊二烯,再和一个供碳有机源反应,产物再芳构化,这个有机源可以是亚乙烯基或者CO等;如果三分子单炔和金属中心环加成形成七元环,再进行氧化和缩环反应也可以得到金属苯。

乙炔法在碳链增长过程中一般有合成步骤多,反应多走向,难于控制等特点,形成的金属苯有时不是主产物。

2.1.2 [5+1]关环法含五个碳原子的有机源(有机分子或者负离子)直接与一个含有过渡金属的配合物进行关环反应形成金属苯。

这类合成方法中,亲核的五碳化合物3-乙烯基环丙烯与适当的金属底物反应的合成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已用于合成多种有趣的铱苯和铂苯,并且原先很难制备的含不同取代基的3-乙烯基环丙烯配体的合成方法也得到不断的改进。

图9中的合成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已经成功地用于构筑锇苯,钌苯,如果能进一步拓展应用于其他金属,可望发展成为金属苯的通用合成方法。

2 一些研究成果的展示自1982年以来,金属苯的合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下面是近年来的一些合成金属苯的成果展示。

2.2.1 三羰基炔配体的偶联化学界已能够成功制得铱苯。

例如,将三羰基化合物络合物[Ir(CS)(MeCN)(PPh3)2]OTf 1与乙炔,LiCl生成中性的二环戊二烯铱2,这个化合物之后和甲基三氟苯磺酸酯,LiCl,反应生成铱苯Ir{C5H4(SMe)}Cl2(PPh3)2 3,为了除去LiCl,络合物1和乙炔反应生成环戊二烯铱阳离子4,络合物4接着和三羰基配体形成铱苯阳离子5[4],见图2。

图22.2.2 加入氢氧化锂的3-乙烯-1-环丙烯和金属卤化物的反应及盆苯的加热反应加氢氧化锂的3-乙烯-1-环丙烯和金属卤化物的反应为合成金属苯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

第一个用这个方法合成出来的是铱苯8,见图3,它是从(Z)-1,2-二苯基-3-(2-乙烯基锂)-1-环丙烯6和IrCl(CO)(PPh3)2 7的反应中制得的,化学家们希望从(Z)-1,2-二苯基-3-(2-乙烯基锂)-1-环丙烯或者(Z)-1-烷基-2-苯基-3-(2-乙烯基锂)-1-环丙烯和IrCl(CO)(PR3)2(PR3= PPh3, PMe3,PMe2Ph, PEt3,PMePh2,P(p-MeOPh)3,P i Bu3)反应制得一系列的铱苯络合物。

图32.2.3 金属环己二烯的反应对金属苯来说,金属环己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原料,第一个铱苯11是从铱环己基-1,3-二乙烯基-氢化物10的络合物中分离的,见图4,它能从IrCl(PEt3)3 9和戊二烯钾的反应中制得,用LDA去质子化的甲基三氟苯磺酸酯来提取金属氢化物。

图42.2.4 金属环戊二烯与烯烃的反应金属环戊二烯和烯烃的反应被报道为合成铱苯体系。

金属环戊二烯络合物12和丙烯在60℃反应生成铱苯13(R’=Me),金属环戊二烯和丁烯在80℃下反应生成铱苯14(R’=Et),见图5。

这个反应被认为是初始的异构化的协同烯烃和卡宾配体生成中间体15和16,然后在一个α-H的消除下迁移插入生成17和18。

图52.2.5 碳炔-金属环戊烯络合物的偶联反应三氟乙酸和含一个亚乙烯基的金属环戊烯19反应生成金属苯络合物20。

它说明了反应涉及到了反应中间体碳炔21,它会从金属环上的烷基迁移到不饱和的碳炔碳原子上生成22,失去一个质子后发生α-H消除生成金属苯20,见图6。

图62.2.6 炔烃和金属环丁二烯的反应金属环丁二烯和炔烃的反应为合成金属苯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

铱的环丁二烯络合物24,由甲基丙炔酸和三羰基络合物IrI(CS)(PPh3)223反应而生成,再和三氟乙酸银,丙炔酸反应生成铱苯25,见图7。

图7这个反应最近用于制备铼苯,将铼环丁二烯络合物26和HC≡COEt反应生成铼苯27,当铼环丁二烯络合物28反应完,铼苯29和30能够被分离出来,见图8。

图82.2.7 炔烃和二烯烃的协同亲核加成反应磷烷对具有适当结构的炔醇的亲核加成能够让络合物成为金属苯。

这个路线第一次是被用来制备锇苯。

OsCl2(PPh3)331和HC≡CCH(OH)C≡CH在PPh3的作用下生成锇苯33。

PPh3亲核进攻HC≡CCH(OH)C≡CH的C≡C键生成烯基络合物35,它能够在OH-离解后和PPh3发生加成。

OsBr2(PPh3)332和HC≡CCH(OH)C≡CH反应生成类似络合物34,见图9。

图9其他的锇苯也能够从烯基络合物35和炔烃或二烯烃的亲核加成反应制得。

络合物35与NaI和NaSCN反应生成相应的锇苯络合物39和40。

在有NH4PF6和NaCl条件下,络合物35和相应的二异氰化物生成含有一个Cl和膦取代基的二锇苯42-45[5]。

35的悬浮液在二氯甲烷和乙酸作用下,生成络合物46,络合物46和PMe3反应生成络合物47,络合物47能够在氯仿中缓慢的异构化生成p-锇苯酚络合物48,见图10。

图10作为一个相近的转换,二烯基络合物50和PPh3在空气下生成锇苯络合物49,和8-羟基喹啉在相似的条件下生成锇苯络合物51[6],见图11。

图11锇苯络合物也能由炔醇HC≡CCR(OH)C=CH2(R=H,Me),HC≡CCH(OH)C=CH2和OsCl2(PPh3)3在THF中能够生成烯基络合物52,将52在二氯甲烷中加热生成几种构型的混合物,其中一种就是锇苯络合物53。

HC≡CCMe(OH)C=CH2和OsCl2(PPh3)3在过量苄腈和氯仿回流下生成锇苯络合物57[7],见图12。

图12炔醇和磷烷的反应也能够用于制备钌苯。

例如,将RuCl2(PPh3)3和HC≡CCH(OH)C=CH2及PPh3在室温下生成钌苯60,它能够由一锅法,用RuCl3,PPh3,HC≡CCH(OH)C=CH2在氯仿或者带电的二氯甲烷混合液中制得,见图13。

图13由HC≡CCH(OH)C=CH2和OsCl2(PPh3)3反应衍生的一个方法也能用于合成锇苯。

OsCl2(PPh3)3,HC≡CCH(OH)Ph在THF中生成烯基络合物62,它是PPh3亲核进攻炔烃的结果。

络合物62和HBF4反应生成卡宾[OsHCl2{CC(PPh3)CHPh}(PPh3)2]BF463[8],在回流的二氯乙烯中加热63,生成络合物64,见图14。

图1463和甲醇的水溶液生成络合物OsHCl2{CCH(PPh3)}(PPh3)265,65与炔醇HC≡CCH(OH)R(R=Ph,CH=CH2,Et)反应生成相对应的二锇苯66-68[9],见图15,这个反应最开始由末端炔烃插入Os-H中,接着脱水和C-C偶联反应而得到二锇苯。

图15能够被很好表征的金属苯很少,络合物70是其中一个,它是由卡宾络合物69和NaCl反应得到的,见图16。

图163 展望综上所述,自1982年的第一例稳定的金属苯合成报道以来,发现了很多新的合成方法。

但是,迄今为止,对金属苯及相关化合物的研究在整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其合成的设计性,性能的预见性等各方面均远不如对传统芳烃的了解。

因此,金属苯具有较为广阔的研究领域亟待探索。

过渡金属的多样性(不同金属,配体,氧化态和几何构型等)虽然使得人们对其科学规律的全面掌握注定要比对传统的芳香化学的掌握要困难的多,但是这种多样性也为分子设计展示了更多机遇与挑战。

金属苯化学已成为基础有机化学与基础无机化学一个新的交叉研究热点,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1]Fernandez.I. Aromaticity of metallabenzenes and related compounds[J]. Chem.Soc.Rev, 2015, 44, 6452-6463[2]Huang,C. Computations Offer an Unconventional Route to Metallaphosphabenzene from a Half-Phosphametallocene[J]. Organometallics. 2014, 33, 817−822[3]Roszak,R. s-Block metallabenzene:aromaticity and hydrogen adsorption[J]. J.Mol.Model. 2015.21(2):2552[4]Chen,Jiangxi. Jia,Guochen.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chemistry of transition metal containing metallabenzenes and metallabenzynes[J]. COORDIN.CHEM.REV. 2013,257,2491–2521[5]George.R.C. Functionalization of Metallabenzenes through Nucleophil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of Hydrogen[J]. J.A.C.S. 2010, 132(38), 13443–13452[6]Lin,Ran. Interconversion of Metallabenzenes and Cyclic η2–Allene Coordinated Complexes[J]. n.J. 2012,vol.7 iss.8,1915–1924[7]Chen,Jinxiang. Conversion of a Hydrido−Butenylcarbyne Complex to η2‑Allene-Coordinated Complexes and Metallabenzenes[J]. Organometallics. 2013, 32, 3993−4001[8]Jia,Guochen. Our Journey to the Chemistry of Metallabenzynes[J]. Organometallics. 2013, 32, 6852−6866[9]Q,Zhao. L,Gong. Stable Iso-osmabenzenes from a Formal [3+3] Cycloadditio n Reaction of Metal Vinylidene with Alkynols[J]. Angew.Chem.Int. Ed.2011,v ol.50 iss.6,1354–13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