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散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004文学理论·第四讲·散文PPT课件

004文学理论·第四讲·散文PPT课件
28
21
例,[英]培根的《论爱情》:
过度的爱情,必然会夸张对象的性质和价值。 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 的词令。而在其他场合,同样的词令只能招人耻 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 给自己。”——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 为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 所以古人说得好:“恋爱者难保神智清明。”情 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 被爱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他)也在 爱他(她)。
语》、《战国策》等。 • 诸子散文,诸如《孟子》、《庄子》、《韩
非子》等。 10
【汉】 • 赋,代表作家作品有枚乘《七发》、司马
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归田 赋》等。 • 历史散文,诸如司马迁《史记》、班固 《汉书》等。 • 论理散文,诸如董仲舒《春秋繁露》、王 充《论衡》、贾谊《过秦论》等。
15
三、抒发感受与散文分类
根据感受的特点和抒发感受的方式,散文 分为: • 抒情散文 • 记叙散文 • 议论散文
——分类标准:散文在抒发感受上,借 助的方式和表达的途径有区别。
16
1、抒情散文:将感受抒发建立在对思想感情 的梳理和分析上。
• 例,陆游《跋王右丞集》: 余年十七八时,读摩诘诗最熟,后遂置
例,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
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 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 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 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 其哭也有怀。几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 弗平者乎!(韩愈《送孟东野序》)
8
2、散文抒发感受或感悟与诗歌、小说的差异
26
【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散文教学课件ppt

散文教学课件ppt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 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分)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 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 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 怎样的形象?(4分)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 手法?(2分)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3分)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 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七、发展性考题
(一)仿写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 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 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 词语思考、答题,联想要丰富,思 维要开阔;③要注意语境、句式和 修辞。
(二)谈感受
考题形式:(1)对描写对象;(2) 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 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指点迷津:①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 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观点或态度要明 确,不能模棱两可;③语言要流畅, 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二、理脉络(顺序),捕线索
• (一)理顺序。 • 考题形式:如:(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
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 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 几个地方。 • 答题思路:形式(1),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 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形式(2),原文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过渡 性的,一是靠语感;二靠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 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的 搭配。
⑤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 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⑥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 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 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⑦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 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 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 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 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⑧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 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⑨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 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

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
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
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
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
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
(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小结: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 “形散神聚”。
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
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形”的 “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 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 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 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 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 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3-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
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
散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
初步把握主旨意图,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写景状物散文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写人记事散文 →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 议论说理散文 →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文化游记散文 →借景抒情、托物明理→主旨即精神意蕴
2.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 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 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果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 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 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探知。 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文本的 内涵把握,思路理清,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 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 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 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 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 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 以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散文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
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xié)取日常生活 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 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 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 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 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 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 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 衬托: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或相反,以其中一些事物做陪衬,来突出要描写的事物和要表达的思想的一种写作技法。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 反衬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反条件来衬托事物。
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 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 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 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 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 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 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 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 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 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 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 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 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条件来衬托事物,叫正衬。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一节 课件

《文学概论》第二章第一节 课件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关帝诗竹碑 不谢东君意, 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
学生E打电话给爷爷F:5555老师说这几天要照常上课。
爷爷F打电话给秘书B:还是去北京吧,你准备一下。
3.文学文本的特点: (1)相对的独立性。 (2)语言实体、符号体系。 (3)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体。
4.文学文本结构层次的划分 黑格尔《美学》: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 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 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a 语词声音和语音构成以及一个更高级的现象的层次 b 意群层次: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 c 图式化外观层次 d 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 中国文论:言——象——意
5.语言层 (1)构成:语音、语义 (2)地位:文学文本的第一个层面,构筑文学形象的条件。 (3)作用:传达审美信息、塑造文学形象、显示独特的言语风格。 ◆ 语音:音韵、旋律、节奏
《吕氏春秋》:禹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 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一章 第二节 文学的形象性 三、文学形象的特点 4周 9月23日 1组 第三节 语言的艺术 二、审美和言意矛盾 三、语言艺术的特点
8周
10月21日 2组
第二章 第一节文学文本 一、文学文本的含义和结构 9周 10月28日3组 第二节 诗歌 三、诗的意象和意境 12周11月18日 4组 第三节 散文 13周11月25日 5组 第四节 小说 一、小说与叙事 14周12月2日 6组 二、故事和人物 15周12月9日 7组 第五节 剧本 二、戏剧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 三、戏剧语言17周12月23日8组

散文知识点归纳清晰PPT课件

散文知识点归纳清晰PPT课件
第7页/共51页
第8页/共51页
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 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
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第9页/共51页
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而是一张书桌)。 • 答案:“莫名其妙”原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 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这里表达了木匠师傅对我想 要复原书桌的做法感到奇怪,不能理解。
第18页/共51页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 主题思想 、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 格 、特殊的表达效果 (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 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
要二思考: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这主要联系句子所在
的段落进行思考;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这要联系中心、 主题来思考。
要三想到:“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
某种表现手法;“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 的功能(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 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三想到”一些文中 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还 需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感情等内容加以理解。
景语
(状物) 情语
散 文
抒情散文 抒情
叙述(交
直抒胸臆 待)语
哲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
第1页/共51页
散文的分类
•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
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 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记叙散文
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记事散 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 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 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 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 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 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致罗清桢》,《 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 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 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 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 》)
第二章
文学的体裁 散文
教学目的:
1、了解散文的分类。 2、把握散文的特征。
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的分类。 把握散文的特征。
一、散文概念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 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 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 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 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大实小虚”
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 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 :“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 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 ,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 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 ”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 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 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
“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 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 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 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⒉取材的广泛性。
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 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
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 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 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 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
三、散文的特征
总特征:形散神不散(形散神凝)。 ⒈较强的纪实性 ⒉取材的广泛性。
记叙散文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 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 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 它与小说的区别。
记叙散文
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 、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 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 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 到情景交融。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 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 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 相应,散文可分为:
记叙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 ,称为记叙散文。
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 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 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 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 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 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 (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写作论》)
抒情性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 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 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
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
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 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 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 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 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 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 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 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 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 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 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抒情散文 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
抒情性散文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 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 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
3.形式的灵活性 ⒋诗意浓郁。 ⒌语言优美 ⒍(篇幅)短小精悍。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 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 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
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
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 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 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 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 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 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 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 ,《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 版社196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