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分析探讨
子宫肌瘤患者围麻醉期心理干预对麻醉期间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子宫肌瘤患者围麻醉期心理干预对麻醉期间应激反
应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病发率较高。
在进行子宫肌
瘤手术时,患者需要进行麻醉过程,而麻醉过程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精
神压力,引起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麻醉期心理干预,以减轻其应激反应,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子宫肌瘤患者围麻醉期心理干预对其麻醉期间
应激反应的影响。
通过对围麻醉期心理干预的实施,评估患者在麻醉过
程中的心理状况,探讨心理干预能否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
果和病人满意度。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计,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围麻醉期心
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问卷和应激反应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预期结果
通过对心理评估量表的统计分析,预计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
应激反应会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满意度也会明显提高。
这表明围麻醉
期心理干预能够缓解子宫肌瘤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提高其身
心健康。
五、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将为子宫肌瘤手术及其麻醉过程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进行围麻醉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麻醉与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

麻醉与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由于小儿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其围术期极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
其剧烈程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受诸多因素调控,包括患儿年龄、术前准备状况、手术大小、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的选择、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心脏手术相关因素等。
本文就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生物学特点,围术期心理状况、常用麻醉药物、麻醉方式对围术期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生物学特点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构成对其威胁的任何刺激而发生的多种激素参与的全身反应。
围手术期精神紧张、恐惧以及手术创伤和麻醉均可使患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应激的生物学反应包括内分泌、免疫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ocortical. HPA)轴反应。
在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CRH)和精氨酸抗利尿激素释放,激活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引起皮质醇的释放,介导了经典的内分泌一代谢反应;另外,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上述表现为高糖血症;ACTH、皮质醇、泌乳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胰高血糖素以及乳酸盐分泌增加;胰岛素和睾丸激素分泌减少。
另外, 应激反应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IL-1,IL-6,IFN-γ等),它们激活HPA轴,刺激下丘脑释放CRH,CRH导致垂体ACTH分泌入外周循环,ACTH反过来又引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成并释放。
在外科创伤区,IL-1,IL-6 和IFN-γ以级联形式产生:它们各自均能刺激自身产生,而且IFN-γ刺激IL-1产生,IL-1能刺激IL-6产生,它们是CRH系统最重要的激活因子。
何谓应激反应综合征以及围麻醉期如何防治

何谓应激反应综合征以及围麻醉期如何防治【术语与解答】①应激是指机体受到有害性因素刺激时迅速做出相对应的自身保护性反射或反应;②任何躯体或心理、精神上的相关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除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可以引起一系列与刺激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性非特异反应,这种全身性非特异反应称为应激反应或应激反应综合征;③临床医学所指的应激反应综合征其突出特点和作用机制是: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强,致使血中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催乳素和加压素浓度均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些激素含量的增多,不仅使人体的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且使皮肤、骨骼肌、肾、胃等组织器官的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同时也动员体内能源释放,以促进肝、肌糖原分解与糖酵解而使血糖上升;④由于躯体刺激与心理、精神刺激均能引起应激反应,故常致机体反射性释放多种高浓度的激素和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迅速与“靶器官”相结合而产生一系列全身性症候群(综合征)。
此外,不同学者对应激反应的理解和描述也各有侧重。
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应激反应过度或剧烈均有可能转化为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麻醉与实践】在临床麻醉中最为常见且较为典型的应激反应综合征即气管插管应激反应:1.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危害①由于喉和气管、支气管是机体敏感效应器,通常只允许空气、氧气进入或通过,但不允许固体物质进入或接触,当气管插管触及声带与气管内壁或气管隆突时,机械性刺激可反射性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过度兴奋,体内大量的儿茶酚胺分泌,从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作功增加,血管平滑肌收缩,同时造成心率急剧加快、血压明显升高、机体耗氧显著增加,故易诱发心、脑血管系统功能失常;②尤其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缺血性疾病以及年迈体弱、糖尿病患者,机体随操作性刺激的程度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性反应,致使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态遭到瞬间破坏,从而导致心率、血压和心肌收缩功能出现急剧改变,此应激反应直接造成心肌耗氧量剧增,并促使冠状动脉痉挛而血流明显减少,以致进一步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且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突发心搏骤停;③气管插管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副反应也可引起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有害性变化,如脑小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大幅度增加(与非颅内占位性病变比较),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等。
心理护理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用非药物 干预进 行心 理 护理 :向其提供有
关手术的详细信 息 、 示 范 、 术 后病 人 显 身
指导 、 家庭 支持 、 认 知矫 正 、 分 心 法 、 催 眠
法 ,并解答病人提 出的相关 问题 ,然后 指 导病人进行一 些 放松训 练 。 对 照组 病人
术前除常规 手术 准 备外并 不 进 行心 理 护
表 见
1
2
、
。
术 后 疼 痛 评 分 :术 后 2 小 时 、 6 小 时 、 20 小时对 两 组 病人进 行疼痛评分 ,结果 表 明 :术 后 2 小 时两 组 间 疼 痛 积 分 无 明 显
差异
,疼痛平 均 得分 为
3 .
8
6 1 ±
.
。
而术
资料 与方 法 2006 年 6 月 一一 200 7 年 5 月行胆囊切
术前基础值 明显 增 高有显 著差 异 。 而 观
察组 血 压 、心 率在术前 即刻 、 切皮时 、 切皮
后 3 0 分钟 、 切 皮后 6 0 分 钟 比较 稳 定 , 各
时 间段 血 压 心 、 率 比较 无 显 著性 差 异 。 术
中血 压 、 心 率 的变化观 察组 也 较 对 照 组 明
显 稳定 。
讨论
外科手术作为一 种强 烈 的心 理 应 激
源 , 常导致 病人 产 生 一 些 不 良的后 果 和 反
应 , 如疼痛 、会 角 色 功 能和 生 活质 量 的改 变甚至 死 亡 和 以 焦 虑为 主要代 表 的心 理应激反应 , 当反 应 来自 于 强 烈时 ,会严 重 影
响手术 和 麻 醉 的顺 利 进 行 、 后 身 体 的恢
理 。 对两 组 病人 在入 室前 ( 基 础 ) 、入 手
子宫肌瘤患者围麻醉期心理干预对麻醉期间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

子宫肌瘤患者围麻醉期心理干预对麻醉期间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围麻醉期心理干预对麻醉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子宫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观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心率、血清皮质醇浓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况在T2、T3、T4、T5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和T1时间对比,在T2、T3、T4、T5时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其心率、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围麻醉期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麻醉期间的焦虑、抑郁心理和应激反应。
标签:子宫肌瘤;围麻醉期;心理干预;应激反应;影响在给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首先需要麻醉,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激水平对麻醉的开展和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1]。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80例子宫肌瘤患者围麻醉期心理干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选择硬腰联合麻醉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前期身体状况均为ASA分级Ⅰ~Ⅲ级,患者的年龄段为28~46岁,平均年龄为(36.14±2.1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腰麻醉下子宫全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自控镇痛。
对照组给予常规子宫切除术。
给予观察组常规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①医护人员需要以耐心、熟练、热心的医护质量,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②对患者进行相关病症知识讲解,让患者大致了解病症,阐明子宫切除后不会影响内分泌。
麻醉与应激反应

麻醉与应激反应麻醉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疾病治疗或外科手术等过程中使患者失去意识、无痛觉或减轻痛觉。
在麻醉过程中,由于不同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
本文将探讨麻醉与应激反应的关系,并分析应对策略。
一、麻醉对应激反应的影响1. 生理反应麻醉药物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镇静和无痛效果。
然而,对于某些个体来说,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引发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应激反应的程度与个体的生理状态、药物敏感性和手术刺激的程度密切相关。
2. 心理反应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是因为对手术的担忧、对麻醉过程不了解或对麻醉风险的恐惧。
心理反应可能增加手术的风险,并对患者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二、应对麻醉应激反应的策略1.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担忧和疑虑。
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解答其关于麻醉和手术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以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
2.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类型和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3. 预防和控制生理反应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生理反应。
例如,对于血压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血压。
合理使用麻醉药物,控制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以减少生理反应的发生。
4. 心理支持和舒适措施在麻醉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采取舒适措施,如音乐疗法、同伴陪伴、镇静剂等,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5. 术后关怀和康复指导术后对患者进行关怀和康复指导,了解其手术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药物和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结论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疾病治疗和外科手术等过程中。
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
为了应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预防和控制生理反应、提供心理支持和舒适措施以及进行术后关怀和康复指导等策略来减轻其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体验。
手术麻醉应激反应及围麻醉期并发症防治研究24

手术麻醉应激反应及围麻醉期并发症防治研究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100【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手术中的紧急情况及麻醉前后的并发症。
方法:本研究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各类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在围麻醉期发生的压力反应和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脊柱外科、泌尿外科、胸腹外科、颅脑外科和四肢外科各15、16、18、18和19例病人。
结论:手术麻醉易引起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积极防治围麻醉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手术麻醉;应激反应;并发症;预防前言:目前临床上有许多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也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外科手术治疗疾病过程中,外科麻醉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既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但是外科麻醉会引起应激反应,而且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外科治疗中,分析相关的应激性反应和并发症,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这些并发症就显得尤为重要。
1信息和方法1.1一般信息本研究可以方便选择120例不同疾病的病人进行了我院的手术治疗。
总共有70名男性和50名女性患者,所有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1岁,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8±2.8岁。
其中泌尿系微创手术22例,脊柱外科22例、胸腹部外科25例、四肢外科23例、颅脑外科28例。
病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记录所有病人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年龄和性别等相关内容,并观察病人的应激反应,同时观察麻醉前后病人的并发症。
2结果观察和分析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其发生率为70.8%,并作了相应的分析。
3讨论3.1手术麻醉的应激反应和麻醉期的并发症对心胸外科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来说,多数研究者认为全麻适合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其所发生的压力反应是最轻的,但目前对于全麻和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哪一种压力反应比较轻还没有比较明确的看法。
麻醉与应激反应

麻醉与应激反应【摘要】麻醉和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对手术患者疾病的治疗、愈后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应激反应的机制、应激反应的调控方法、阿片类镇痛药的作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应激反应;麻醉手术近年来,不少作者对麻醉与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有关麻醉和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应激反应及发生机制应激或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强烈)刺激,比如外伤、失血、缺氧、疼痛、恐惧、急性感染和手术麻醉等,导致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而产生机体的各种功能和代谢变化的过程,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属于生理现象。
应激反应时间短,对机体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如果刺激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应激激素分泌增多,则会导致代谢增强、器官功能受损、免疫能力下降,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此时即转化为病理现象[1] 。
具体表现为①交感神经系统活化,特别是应激激素儿茶酚胺(CA)浓度增高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将使冠脉血流明显减少,破坏心肌氧供平衡,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②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钠排出减少,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作用增强,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增高,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同时微循环缺血,也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增加可诱发糖元异生及应激性高血糖症,导致血浆葡萄糖(Glu)升高,伴随全身分解代谢增强,最终导致心肌高代谢和心肌耗氧增加[2],增加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④凝血系统:应激时手术和创伤可使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液循环,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血管基底膜上胶原纤维暴露能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手术创伤时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及多种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血液呈暂时性高凝状态,尤以大手术后1-3月最明显,如果病情恶化,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则可能出现低凝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分析探讨
摘要:在围麻醉期间发生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以及代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外科疾病的转归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目前怎样控制好患者在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情况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但是截止目前对其的处理方式仍不健全。
关键词:应激反应围麻醉期调控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15-01
应激反应主要是指机体在受到外界等强烈刺激之后,所发生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丘脑下部一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1]。
主要的刺激因素为: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以及手术的操作。
但是,麻醉是能够对这些应激反应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所以,在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麻醉药和麻醉的方式等对应激反应的调节和控制做以下详细综述。
1应激反应所发生的病理生理
目前,发生应激反应的机体还是很清楚[2]。
但是造成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器官功能和免疫以及代谢改变的主要因素为植物神
经功能和内分泌系统。
特别是由于应激激素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以及心肌收缩性能的变化。
会使得冠脉血流发生明显性的减少,进而对患者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患者出现心律失
常和心肌缺血。
2调控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
机体的生存基础为全身适应性反应,对于良性的刺激作用主要有可控制应激反应和短暂的应激反应[3]。
但是,对于严重和持久性以及难控制的躯体和心理异常应激,会使得患者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
在整个围手术期间,手术刺激和麻醉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是一直存在。
虽然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要比麻醉大很多,但是,要想减少手术刺激带来的应激反应,则非常困难。
所以,只有从麻醉方面着手,可以对麻醉的技巧和麻醉的方式进行改善。
主要的措施有:对麻醉药的剂量和搭配进行调节。
2.1麻醉前管理和应激。
在手术中后手术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然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也常常会出现一定的应激反应[4]。
有关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择期腹内手术,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一些状态性的焦虑。
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以及血压会在住院时明显的升高。
这时,可以对患者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患者的情况会得到好转。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探视和合理的选择麻醉药物。
这样有利于患者焦虑的消除,同时对心肌缺血和内分泌疾病患者有很好的作用[5]。
2.2麻醉方法和应激。
全凭静脉麻醉和单纯吸入麻醉并不能减轻围术期应激激素的分泌和心肌缺血的发生,其控制血压升高的作用被认为与加深麻醉所致的心肌抑制有关[6]。
所以只是加大患者吸入的麻醉药浓度以及静脉麻醉药物的剂量,对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甚至还会加重对心肌缺血患者的危险。
采用曲咪芬和异氛醚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将患者的血压情况控制住,但是不能患者应激激素的分泌。
所以血管扩张药物以及吸入麻醉药对应激反应的控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在围手术期间,对应激反应的主要刺激因素为损伤部位所传入的刺激。
经过实验证明,将神经切除之后,能够有效的阻止因损伤引起的应激激素变化。
同时脊髓发生损伤的患者,其的应激反应也会出现减弱[7]。
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地阻滞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进而使得体循环的阻力和外周血管扩张情况下降。
使得患者心脏前、后负荷得到减少[8]。
在患者的上胸进行硬膜外阻滞,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区的局部心肌血流[9]。
同时还能够将患者的心肌氧供需平衡进行改善,降低了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几率[10]。
2.3麻醉药和应激。
大多数静脉或吸入麻醉药本身并不能减少围术期应激激素的分泌,但麻醉性镇痛药似乎能弥补它们的不足[11]。
已证明内源性阿片系统除调节伤害性感受外,还参与控制垂体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释放和活动,参与调控心血管和胃肠道功能、情感及食欲等[12]。
麻醉性镇痛药即是通过激活阿片受体而产生上述作用[13]。
我们的研究表明,芬太尼6.0ug/kg能明显减弱全麻气管内擂管所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15~20ug/kg能抑制上腹部手术所引起的件ep、皮质醇、乳酸及血糖的升高[14]。
但是,芬太尼用作心血管手术的主要麻醉药时,对心血管应激反应的调控则
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往往需与强效的吸入麻醉药互补才能填补芬太尼的“封顶效应”[15]。
因此,说明芬太尼的抗应激反应能力与伤害性传入刺激的强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结论
总而言之,患者在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是根据不同的人而变化。
对其的控制措施有多种,但是对于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
只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问题,才能给将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控制好,使得患者能够处于最佳的耐受状态。
参考文献
[1]曹亚,鲁卫华,柳兆芳,鲁美静.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1):1276-1278
[2]张德志.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1,(02):205-206
[3]疏树华,方才,柴小青,潘建辉,周玲,侯冠峰,音樱,杨佳.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02):170-172
[4]曹袁媛,顾尔伟.心脏手术患者围麻醉期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04):545-547
[5]黄晓蓉.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5):2562-2563
[6]杨南.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j].中外医疗,
2011,(27):76
[7]夏晓东,郑吉卫,朱琼,尹泓,夏瑞,吴芳.吸入不同麻醉剂对上腹部手术支气管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动力学的影响[j].山
东医药,2011,(50):108-109
[8]郝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管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24):87
[9]王希芝.7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术的围麻醉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3):126-127
[10]宫艳玲.无痛人流术围麻醉期支气管痉挛17例病因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02):25
[11]韦景校.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处理[j].当代医学,2012,(14):101-102
[12]李娜.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围麻醉期系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54-355
[13]李丽莉.心理护理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27):105-106+108
[14]张同军,孙学飞,靳红绪,王福朝,王志斌,王忠义,刘学峰.围麻醉期负压性肺水肿误漏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01):49-51
[15]阳兴,黄漫,卓兆麒.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的变化[j].中外医疗,2010,(11):102-103+106。